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

第101章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第101章

小说: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佛的人不应该有这样的看法,生命是永恒的,非断非常。一般人认为的生死,在佛学叫分段生死,所以凡夫的六道轮回是分段的,不论活多久,仅是整个生命中的一段。得了阿罗汉果的人,可以预知生死,乃至可以决定要活几百年几千年,因此认为自己没有生死,其实还是在生死中,在佛学上讲是变易生死。能离开分段生死,去掉变易生死,回到自己生命根本道体上,这样就是不生不灭,勉强可以叫作了生死。

  我们这个生命,不生不灭的根本,有一个名称,悟了道的人证得了这个叫法身。法身本来寂灭清净,不是我们修出来的。修它也寂灭清净,不修它也寂灭清净,所谓本性如然。譬如我们都市中盖了许多高楼,并不妨碍这虚空,以后如果都市回复到荒凉,这虚空还是一样。法身有如虚空,不生不灭。为什么我们不能知道自己在法身中,仅仅知道这个肉身?因为我们的习气,认小为大,抓住个小的当成是生命的根本。禅宗说明心见性,见的是这个心,不是思想的心。这个道理讲得最清楚的是《楞严经》,佛告诉阿难,我们的生命是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在的,可是凡夫众生颠倒知见,不认这个生命,却只认身体。像是不认大海,反而只认大海上的一个小水泡当作是自身。《圆觉经》上也说,众生妄认四大为自身相(把这个四大假合的肉身认为是自己),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以为自己的思想是心,其实思想只是身体第二重、第三重的反映)。

  心无碍菩萨说,普通人把肉身看得很牢,等到肉身坏了,以为是两件事。庄子也讲过一个比喻,骊戎有位小姐骊姬长得很美,这个国家被灭,她被献给晋献公,当时的她怕得哭哭啼啼。在古代一旦进了宫中,就只有靠祖上积德,哪一天被皇上看中能选为妃子,否则可能一辈子老死宫中,连家都回不去。后来这位小姐果然被选为妃子,享受恩宠了,想想当时怕的心态,觉得很好笑。庄子就说,世人都怕死,可是如果死后比生前还好,就会觉得自己临死时怕得很没有道理。

  其实,生死不只是身体坏了才经历到,我们凡夫天天都经历生死,每晚睡觉,就是一次生死。再进一步讲,我们身上的细胞,因为新陈代谢作用随时都在生灭,因此这个身体也不断在变化,本身随时在生死中。所以生死没有什么可怕,就像换个房子住,修道成功了,就像是发财的人换新房子,对旧的房子毫不眷恋。那个没发财,被人赶出来的,对自己那个旧房子,不知道有多舍不得!

  真正了解我们的生命不是这个肉身,也就是悟道,见法身,见空性,见自性,见实相。若是没有悟道,那你所有学佛的功德都是在学加行,要见道以后才能修道。实相是什么相貌呢?本来清净,是无相,是空相。所以说清净是法身,圆满是报身。我们凡夫现有的身体是业报身。是善业来的,这一生福报好;是恶业来的,福报就不好。成佛得道了就是得圆满报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切功德圆满。见到空性清净法身,才好起修圆满报身。圆满报身成就了,千百万亿化身当然就有了。

  明心见性见到自身实相了,就「不起见身」,不会把肉体看得很牢,身见没有了。以小乘来讲,有两种障碍使我们不能成道,就是见惑和思惑。思惑是我们带来的业报,就是贪、嗔、痴、慢、疑。见惑是观念的错误,就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我们大家打坐念佛,搞了半天,实际上都是邪见。又想求通气脉,想自己健康长寿,身见也愈来愈重。《金刚经》告诉我们要无寿者相,把这些观念拿掉才能见道。

  也有人问我,为什么有的出家同学吃素修行,身体却愈来愈多病。好像佛法就是人寿保险,应该保证不生病似的,这是观念错误。其实人生以病苦为师,要遭遇痛苦和身体多病,才容易有道行。又健康又快活又功名富贵,一切都得意的话,是不会想修道的。因为有病所以不敢乱来,然后又当然有点私心,想把身体修好一点,就是这样才种进了善根。所以丛林规矩里,修行人不求无病,病还是善知识呢!

  所以要「不起见身」,还要「及见灭身」,不要看到肉体坏了就觉得生命死了,这好比只是工具坏了,换个工具就是。什么理由呢?「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这句话更严重了!我们学佛许多年了,几时见到过清净法身?清净法身在哪里?要把此身空掉了,把受阴想阴都空掉,好像连这个肉体都没有了,当然法身就清净了。所以法身就在你现在的肉身上。禅宗的云门祖师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这宝贝就在你肉体上:临济祖师也说:「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面门出入。」无位真人就是生命本来,就在我们眼耳鼻舌身面前跑进跑出,只是我们不知道。所以法身就在你这个肉体上找,你能把这个找清楚,也就对了。古德还有一首偈子:

    五蕴山头一段空 同门出入不相逢
    无量劫来赁屋住 到头不识主人翁

  我们这色受想行识五蕴之上有一段空,这空就是法身,就在我们身体上,你怎么样去求证?为什么有人用观的或者用闻的就悟道了,而我们不行?法身就在你身上,能把这个找到了,才是悟道。

  进一步说,你也不要看不起这个肉体,肉体就是法身。所以永嘉禅师在《证道歌》也说,「幻化空身即法身」。因此根据大乘菩萨戒,自杀是犯了重戒,等于杀了佛、菩萨、罗汉。你的肉体就是佛的肉体,算不准你明天悟道成佛,而出佛身血是入无间地狱的罪。残害自己身体,任意糟踢自己,浪费自己生命,都是犯菩萨戒的。前面曾提过,儒家文化的《孝经》也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古代儒家反对佛教,其实不是反对佛法,是反对出家人,父母都不养,剃了头发出家,认为是不孝。这个观念就是要保重身体,因为身体是父母亲生育养育而来,他们希望我们能健康,你把身体毁伤了,就是不孝。又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也是这个道理。身体虽然要保重,但是儒家的道理是「死有轻如鸿毛,有重于泰山」,看情况,该牺牲时,也义无反顾。所以中国文化关
于生死之间,是有很多道理的。

  懂了身与灭身不二的道理,肉身与法身一样,生与死一样,「于其中不惊不惧」,就是入不二法门。


(二十四)上善菩萨──身口意三业

  「上善菩萨曰:身口意善为二,是三业皆无作相。身无作相,即口无作相。口无作相,即意无作相。是三业无作相,即一切法无作相。能如是随无作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能够心无碍,自然能够有善行。这位是上善菩萨,最高的善,他来说明身口意三业的不二法门。我们每人每天身口意都在造业,我们来到这世界都是光屁股来的,什么都没带,活了一辈子,要吃要喝,要揩油要骗,骗不到就凶人家。所以这世界,没有哪一个众生不是偷盗人家来生存的。强盗暗抢,皇帝明抢;小偷暗偷,做生意明偷。所以不要说自己没有造业,哪一个没有造过业?身体、嘴巴、意识都在造业,自己检查看看。像我,不要说是在弘法利世了,我为了要吃饭,只好靠卖嘴巴赚钱,比歌星还不如,也造了很多口业。你们将来也不要自以为在讲经弘法,都是活见鬼,有这观念就是造意业。自己尽量向好处做,少一点过错就了不起了,不要自命不凡。所以在我看来,诸大善人和大菩萨都和我一样,是吃开口饭的,开口饭就是卖唱的。

  什么时候身口意才在造善业呢?万缘放下,一念不生,得定了。身不动,也不用吃,身就没有造业;口不动,连阿弥陀佛的阿字都不阿了,口就不造业了;意念动也不动,清净圆明,也不造业了,只有这个时候,才是真正身口意三业向善。常有人来对我说:老师,我没别的,只有对你诚心身口意供养。去你的身口意!我真答应就签个约去公证,你身子是我的了,没有你自主的份了。所以那都是骗人的,说这个话哄人就是造业。我当年跟老师学法,从来不讲这种妄语,我手边有现成的就一定供养。当年学密宗,不知道花了多少钱,今天传个法,送红包,明天传个法,又送,这供养才是真的,什么身口意供养!真正的大供养是法供养,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个时候才叫身口意供养,供养佛菩萨三宝。

  身口意三业,表面上与善是相对的,但是你真悟道的人,三业皆无着相。身口意自性本空的,三业本来是无作相。「身无作相,即口无作相」,白居易有首诗说,「饱暖饥寒何足道,此身长短是虚空。」这个身体本来就是空的,他用了几句诗就把佛学讲完了。

  身体到了无作相境界,当然就不会造口业,不会说是非。身口意三业中,嘴巴造业的机会最多。身业只有杀盗淫三种,意业也只有贪嗔痴三种。口业有四种,妄语(譬如不想和某人打交道,他来找你,就随口说没有空,就是妄语)、恶口(骂人、挖苦人)、两舌(造是非,像是同人讲,这话只告诉你,不要告诉别人,就是两舌)、绮语(像是说些不相干、不由衷、敷衍的话,或者是说没有意义、言不及义的话,像聊天就是)。

  不造口业就意无作相,这一点是很难说的。例如有人以为不说话、禁语,就可以不造口业了,可是他虽然不说话,见了别人有什么过失,那难看的脸色就摆出来了。这不仍然是在说话吗?真正禁语是要从意上去禁的。

  能真正身口意三业清净了,就不止是戒了,比戒还进一步,是无作慧,是智慧的解脱。用上面的例子,看到人家做什么事,心中也不会动念,这才是解脱,是要有智慧才做得到的。这是大乘三法印的无作,前念已灭,后念不起,起了就丢,这样才是入不二法门。这是上善菩萨的境界,是真行善。你懂了上善,就会懂了密宗的上乐金刚和禅悦的道理。

  一个人想要得到身体上的快感,是有好多方法的,按摩是一种方法,乃至有人捏香港脚也无比舒服。但真正的得至乐是为善最乐,上善成就了,它由内而外发出的快感是永远不退,昼夜都在快感中。那种快感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就是经上所说的,菩萨内触妙乐,是登地以后菩萨的境界。有上善、上乐、上喜的境界,才算是福报的成就。做点好事只能算是在培养福报,是福报的资粮。你想得到上乐境界,要问自己福报够吗?一身都是业怎么能得到?接下来是福田菩萨,是真正福报的成就了。这个次序排列得非常严谨的。

 
(二十五)福田菩萨──福行罪行不动行

  「福田菩萨曰: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三行实性即是空。空则无福行、无罪行、无不动行。于此三行而不起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出家人的袈裟,上面有一块块的,就叫作福田衣,象征出家人是为众生种福田。现在福田菩萨为我们讲行,什么是行?就是行为、动作。做人每天不是在做福行(善事),就是做罪行(恶事),所以得善报或恶报。如果每天只睡觉,不做善也不做恶,那还是有报的,得无记报。得无记报就变猪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