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

第112章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第112章

小说: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难言:此所从来?」阿难一闻,真奇怪,这香味从哪里来的啊?

  「曰:是长者维摩诘,从众香国取佛余饭,于舍食者,一切毛孔皆香若此。」舍利弗告诉他,这是我们上午去维摩居士府上探病,吃饭时候到了,维摩居士用神通,从上方众香国讨回来一碗香积佛吃剩的饭给我们吃,吃了之后,我们身上毛孔就出这个香味。

  「阿难问维摩诘:是香气住当久如?」阿难有没有动心求这味,我们不知道,但是他至少追问维摩居士,这个香味在身上能留多久?

  「维摩诘言:至此饭消。」现在这个重点又来了,又是吃饭问题。维摩居士说,等这个饭被人体完全吸收了,香味就没有了。

  「曰:此饭久如当消?」阿难再问,这个饭在人体中,要多少时间才会完全消化?

  「曰:此饭势力至于七日,然后乃消。」维摩居士答,普通人吃了这个饭,就不用再吃饭了,要七天七夜才完全消化。大家会问,不知道这饭是什么米煮出来的。

  「又阿难,若声闻人,未入正位,食此饭者,得入正位,然后乃消。」维摩居士接着说,如果不是凡夫,而是到了声闻境界的人(就是走小乘路线,如修头陀行的人,持戒严谨,只管自己修行,不管大乘功德的人),已经有修持但是还没有证果的人,这个饭就要到他得到正果的时候,才会消化。你看这奇怪吧!学道的人,胃的火力应该大一点,消化得快才是。可是这一餐饭吃了,就可以不用再吃,等到证果了才消化。

  「已入正位,食此饭者,得心解脱,然后乃消。」已经得到初果罗汉,乃至得到二果三果四果罗汉的人,吃了这个饭,要等心解脱了,这饭才消化。

  这里有好几个问题。第一,修道境界愈高,这个饭愈持久。第二,已经入了正位的人,还要得到心解脱,饭才能消化。

  得解脱是佛法的究竟,不得解脱何以能证果呢?要有定力,念念清净在空的境界上就证果了,但这不是解脱。例如学道的人能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还虚才真正证到空。前面搞气脉只算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还早得很。所以四禅八定,在大小乘乃至外道,都是非修不可的,但是不要以四禅八定为究竟。你能修到四禅八定种种不同的境界,能究人天之际,超出欲界天,乃至色界天,就是证果位,但是不一定得佛法究竟。第三个问题,也有学佛的人,他的心已得解脱,但是没有证得果位,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答案是定力功夫不够,修持不圆满。

  「若未发大乘意,食此饭者,至发意乃消。」中国学佛的人,都标榜是大乘菩萨道,但是发心了没有?都没有。发心很难,大乘讲发心不是你们去化缘发心修个庙子,造个塔,捐十块钱。发心是动意,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心得解脱,一念之间顿悟,是发心菩萨,在教理上讲是初发意菩萨。初发意菩萨脉解心开,但还要修!言下顿悟了就不用修吗?不是的。真发心是明心见性,一定会同时发起大慈大悲心的,作人做事乃至任何一个很小的动作,处处都是舍己利人的。我们普通学佛哪里有发大慈悲心?都只是嘴里讲的口头发心而已。学佛的人要自我反省,有时比不学佛的人还要自私,与慈悲心是背道而驰。所以真正发慈悲心是不容易的,除非见到空性,否则发不起来。

  我有个老朋友,学佛几十年,现在已经过世了,他就跟我说过,我怎么样都发不起心,怎么才发得起来呢?我对他说,你讲得对,也问得好,不过你不要问我,就看你自己了。

  这人讲起道理来比任何人都高,做好事也比任何人多,但是他能问这个话,证明是真修行人,他并不认为做好事是发心。所以发心之难,不可言喻。不要以为自己学佛了,偶尔行点小善就是发心了,那是发馒头还差不多。

  《维摩诘经》这里说,未发心的大乘菩萨,要真发了心,这个饭才消化。

  「已发意食此饭者,得无生忍然后乃消。」已经发心,见到空性开悟的菩萨,到了第八不动地,得了无生法忍之后,这个饭才消化了。无生法忍是不生不灭,过去现在未来都了不可得,都切断了。

  「已得无生忍食此饭者,至一生补处然后乃消。」如果是八地以上的菩萨,已到了无生法忍境界,吃了这个饭,要到一生补处的境界,这饭才会消化。

  一生补处是什么?例如弥勒菩萨,这一生过了,下一生就来当教主。弥勒菩萨现在在哪里?并不是很高,他是在欲界天的中央叫兜率天作天主,比我们还享受。我们世间的五欲享受,那儿都有,比我们这儿更好。兜率天的外院,有天人享受的五欲之乐。兜率天的内院是个大禅堂,弥勒菩萨就在内院主持禅堂,诸大菩萨有很多都往生在他那里。譬如《瑜伽师地论》的作者无着菩萨,就是每天夜里在人世间入定后,上到兜率天的内院,听弥勒菩萨说法,然后回来把所听到的写下来,汇集而成《瑜伽师地论》。所以很多人(例如近代的太虚法师、台湾汐止肉身不坏的慈航法师)都发愿,死后也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其它地方,而是要往生兜率内院,跟着弥勒菩萨下一次一起来,如此一定成道。

  「譬如有药,名曰上味,其有服者,身诸毒灭,然后乃消。」维摩居士举个例子,譬如世间有一种仙药,有人吃了这一味药,身上所有的毒都消了,所有的痛都好了,药力才消退。

  「此饭如是,灭除一切诸烦恼毒,然后乃消。」这个饭也是如此,能够灭除一切烦恼毒,然后饭才消化了。

  这个饭的功能如此之大,可惜我们吃不到。但是我们每天吃的大米饭也能够去病,去什么病?去饿病,吃了就不饿了。当然,米饭会变成人体的营养,然后它的功能就过去了,道理相同。中国的道家也说,有一种天元丹;在身体上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是人元丹;靠药物提炼的是地元丹。天元丹是很难得的,是从上方世界来的。道家认为吃了天元丹可以立地成仙,等于是《维摩诘经》所讲香积佛国的饭。

  在佛法中也有这个修法,是个大秘密,你去西藏蒙古求求看,都没有了。你问我晓不晓得,我晓得也不会告诉你,因为是「非意所图,非度所测」,你用凡夫的意识来企图,以凡夫的心量来测度,都没有用。因为这非小根小器、小功德人所能达到的。

什么能作佛事

  「阿难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如此香饭能作佛事!」阿难听了维摩居士这一番话,我们可以想象,他摇着头对释迦牟尼佛说,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事,佛啊!一碗香饭居然能做佛的事业!

  「佛言:如是!如是!」佛说:对了!就是这个样的!

  「阿难,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释迦牟尼佛接下来一路就为阿难讲,真正的佛法,不是呆板守住一个方法的。有的佛国世界,不像我们这里讲经、说法、念佛、打斋,而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作佛事。有用佛的各种光明作佛事,你感受这个光就开悟了。

  「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有以菩提树而作佛事」,有些佛世界是以大菩萨们作佛事,有以佛化身出来的人而作佛事,有以菩提树作佛事。譬如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那树本来不叫菩提树,因为佛在树下悟道而叫作菩提树。

  「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有以佛的衣服和卧具作佛事的。经典上记载,佛在世时有个弟子,怎么样修行都不上路,这弟子就想借用佛的坐垫来打坐,佛知道了就立刻拿给他用。结果这弟子上去盘腿一坐,就证果了。所以你们谁的太太小姐,想要件什么衣服的话,你就赶快买给她,说不定一穿上就成道了。

  「有以饭食而作佛事,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有人因吃了一餐饭而学佛成道了。有时人去到山上或庙子看到这个风景,就要出家想修道了。过去我有个朋友,他是作官的,非常能喝酒,登峨嵋山还背着酒瓶去呢!他上山之后,天黑了不方便下山,又下起雨来,山寺中的师父就留他住下。他住在寺中,夜里万籁无声,只听见寺中小和尚念佛撞钟,他当时就把酒瓶一扔,去找住持出家了。所以这个园林台观也真能作佛事的。由此可见,佛法到处都有,到处都能使你入佛道。

  「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而作佛事,有以佛身而作佛事,有以虚空而作佛事,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有以佛的色身相好庄严作佛事的,谁走这个路线?就是阿难。根据《楞严经》,他就是看见佛的相好庄严而想出家的,他是因为好色而出家,所以后来外出化缘,碰到个漂亮的摩登伽女就动念了。

  其实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个个好色。你要如何修到相好庄严呢?世界上这么多人,为什么没有相好庄严的呢?这个道理值得研究了,就是佛加的这一句话:「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一个人能够修到相貌庄严,色身健康,是经过多生累劫戒律清净来的,也就是道德行为的果报。

  「有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焰,如是等喻而作佛事」,有人因为作了个梦而去学佛,有人碰着了什么幻境而学佛。我有个老朋友,现在已经九十几岁了,他本来是虔诚的基督徒,后来忽然学佛了,因为他在重庆时,有天夜里走在路上碰见了鬼,拚命想叫上帝喊阿门,但是鬼还是跟着他,后来改念观世音菩萨,鬼就不见了。我就取笑他是搞比较宗教的,这就是因幻而作佛事。

  有人因看到什么影子,听到什么声音……等等而学佛。这里讲的几样东西是比喻,显教佛经常用的比喻共有十种,这里没有提到像水泡、芭蕉。以密教来讲,这每一样都有一种修法的。例如镜中像,你镜子里看到的像是真的还是假的?中国古礼中,妇女坐月子时,房中不准摆镜子。婴儿看多了镜子容易夭折,因为他把镜中的身体当作是自己,所以他意识就跑到镜子里去了。还有婴儿喜欢看发光的东西,他集中精神看,看久了就变成斗鸡眼。

  如说镜子的像是假的,可是有种修法还是靠这么修的。不过,你要知道,修法不是佛事的究竟,只是佛事的方法。如果你认为一个法门是对的,另一个是不对的,这就错了。一切只是方便,只是助道,没有一个对的法门。什么才是对的?对的是「了不可得,本来如是。」你说这些法都不对,也错了。这认为不对的也是自己的主观意识,主观意识本来就靠不住。

  佛经常说梦幻泡影、水月空花,这都是没有的东西,所以大家就把这些当作是说空,错了!这些不是说空,是说有。不过这有是很短暂的,不会永远停留,很快就过去了。所以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

  「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观音法门就是用音声来修的,譬如刚才讲的朋友,在峨嵋山听见钟声一响、小和尚念佛,因缘成熟就出家了,所以音声也是佛法。文殊菩萨在《楞严经》称赞观音法门:「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为什么他推崇用耳朵修法?其实用眼睛的修法也很多,但是用眼睛修不圆满。以四方来说,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四方的三方之一强,后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