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

第40章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第40章

小说: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维摩诘经》上告诉我们:「于六和敬,起质直心」。人怎么能做到六和敬的要求呢?《维摩诘经》说:「起质直心」,质是朴实,老老实实,不虚伪不作假。直,是不转弯,不整人,不害人。质直心就是朴实、不弯曲的心。有些同学讲话常挨我的骂,他说起事情来不直,转了半天的弯,本题都没说到,我又忙,其实一句话就说清楚了嘛!又有的人喜欢讲些讨好的话,有弯曲心,我一听就知道。不需要向长上讨好,因为要讨好,常常会做错了事。什么是质直心?你们自己的心理都检查不出来,常在起心动念的下意识里另有目的,这是阿赖耶识带来的,也就是业力,自己都不知道,因为无明嘛!假使你能找得出来,就是修行人了。「于六和敬,起质直心」,你因为依六和敬修正自己的行为,就能渐渐地生起道心。

  「正行善法,起于净命。」要如此自处,如此处于团体中,才是正行善法,这叫作正行法门。你们早晚课一开始都叫你修《华严经》的净行品,净行做到了才是净命,生命才是清净庄严。这些都是道德的完成,都是法布施、法供养,都是修法啊!你以为要用密宗的方式传你个咒子,教你个手印,你嗡啊嗡的念才是吗?这些密宗方法我多得是,但是我一概不用,也不传,这都是小法,大法都在这儿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密法?告诉你也做不到,告诉你也听不懂,就是大法。有形的密法很容易,像我们把千古不公开的密宗手印都印出来了,每个手印都是手语,就像是聋哑人使用的,我们用来和菩萨通话,但是这些是密教,而不是密法。真正的密法就在显处,在明显的地方,可是你不懂。手印是修法,结了手印,至少你的手被拉住,就不做坏事了,十根指头就是自己生命上十条大的雷达网,可以跟法界菩萨相通的。当然有些人指头生得短,有的手印把指头扳断了也结不起来,这也很苦。

  那什么是正行?以大乘菩提道来讲,正行是很难的。你拜佛算是正行吗?不是。吃素算是正行吗?不是。守戒算是正行吗?不是。六度万行算是正行吗?也不是的。戒定慧算是正行吗?都不是的。三十七菩提道品算是正行吗?都不是!没有一样是的!什么才是?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悟到了本来自性清净,无修无证,那才是正行。退回来说,什么是正行?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三十七菩提道品中的八正道才是正修行。大家不要以为自己在修行,谁在正修行?除了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以外,没有的。我们只不过能说是在学习正行,譬如拜佛、吃素、六度万行、戒定慧都是修行的加行法,一切都是加行法而已。

  再讲善法,善法是证得菩提,起心动念无一而不善。真正的善法是净土,内在心的净土,外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净土。「正行善法,起于净命」,因为正行善法,我们的生命活在世界上才算是净命。这个世界叫作五浊恶世,五浊中有一浊是命浊,所以不是净命。能把我们的生命,还不只是这个身体而已,转成净命,只有靠正行善法。五浊恶世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心净欢喜,起近贤圣。」接着上面一句,「正行善法,起于净命」,能做到心念清净,于心念清净中起欢喜心,亲近善知识,就是亲近一切有成就的圣人、贤人。在中国的儒家文化里,孔子是圣人;孔子的弟子三千人,其中了不起的有七十二贤人。佛法的圣贤有三贤十圣,三贤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做到这三位才够得上佛法所称的贤人。十圣是初地到十地菩萨,十住之前有十信,那还是预备班。三贤是修菩萨道的资粮,有了累积资本才可以开始修行。十地是正位。好了,这个里头一共分五十几位,等于是五十几层楼,我们还在门口没进来,十信都不够。不要才学了几天佛就「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傲慢起来了,那是释迦牟尼佛,不是你。

  要想亲近善知识有一个条件,要心净。但你的心不净,不是上面所说的「质直心」,是说你的心都有所夹带。好像很多人学佛打坐,目的是为了身体好,那你去吃药去运动不更好吗?动机不对,有所夹带,认识不清,做不到心净。怎么样叫净心?就是善念不起,恶念也不生,念念清净,念念在空,修净与空的三昧,引起自心欢喜。我常说你们不要成天绷紧着脸,要学中国的弥勒菩萨像,一脸笑容。有一副对子最好的,你不要只把它当文学,它就是佛法,「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你做得到吗?「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我们就可笑啊!讲什么《维摩诘经》啊!道家也有两句话值得参考:「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每天都是欢喜的,自然阳气充满。

  你纵然好像是起了欢喜心,只是凡夫的欢喜心,是亲近不了善知识的。在心境中有充满法喜的欢喜心境界,才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善知识、亲近圣贤。很多同学修法、拜佛修持很久,好像诸佛菩萨都没有感应。当然不会有感应,因为你没有做到心净的关系,好像电线的插头没插进去,接不上电。就是子女向父母亲讨点钱,也得说几句好听的,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嘛!这虽是笑话,但是我们自己反省,一天之中能有几分钟几秒钟,对佛法起了欢喜恭敬心?没有吧!可能在家人反而比专门修的人还恭敬一点,为什么?在家人是用做生意的心理嘛!他忙了一天然后烧枝香,那一下是很诚心的,要发财、儿女好……三毛本钱一枝香,再加磕一个头。我要是菩萨就不理他,本钱花得太少了嘛!用不净的心理来求感应是行不通的。

  「不憎恶人,起调伏心。」学菩萨道的人,上要亲近善知识,下要「不憎恶人,起调伏心」。对坏人也要慈悲他,怜悯他,即使这个人真正不好,也不要憎恨他。学佛不是要度一切众生吗?善人固然要使,恶人更要度了。好人要爱护,不好的人更值得怜悯。调,是协调,伏是降伏,使他转成善心。你看在大丛林下,佛菩萨的莲花座下是些什么人在扛?当然它是表法,都是些金刚、饿鬼、死尸、毒蛇,尤其是密宗的画像更是如此,莲花宝座都靠它们扛的。万一我成佛了,这可是假定这么说的,我都不忍心让你们这些弱不经风的善人来扛莲花座,我就需要他们这群很勇猛很坏的来扛。你看佛像就懂了,就悟道了,因为世界上有坏人,所以要佛来教化他们。没有坏人,要他来成佛干嘛?要了解这个精神,佛菩萨的宝座下面都是恶鬼扛住的,决不是善人来背的,你们善男子善女人还是回去吃饭,打坐睡觉吧!

  「以出家法,起于深心。」出家是为了证得菩提成佛,因为出家所以能摆脱世俗很多的障碍和拖累,能够专心一致去修法,找出自己的本心,而起深心。可是大部分人出家是偷懒法,逃避现实,当然偷懒法也是八万四千法门之一法,真的,不是说笑,你看有好几个禅宗祖师都是以懒法成道的,但是你没有那个本事学。为什么要出家?是为了起深心。这个深心在佛典上经常出现,《楞严经》的偈子:「首楞严王世希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出家不是让你来偷懒的。

  什么是深心?非常值得研究。一般在家的大学者,好像欧阳竟无、熊十力师徒,我与他们是忘年之交,还有好几位,包括王恩洋、吕秋逸等人,他们虽然是在家人,可是终身不娶,所以他们学问成就是这样扎实。出家法不要讲戒律了,用中国道家的观念,黄石公的《素书》所讲:「绝嗜禁欲、所以除累」,为什么要出家?也就是要离情弃欲,离开世间一切情感的困扰,抛弃世间一切的欲望,这样就摆脱了一切拖累,可以专心一致用功。

  讲到出家的大师,像是太虚法师、印光法师、虚云老和尚,我年轻时都见过的。当年我们学佛,比你们这些大专学生调皮多了,你们这「散」男子、「散」女人,是散开的散,是希望他们离开远一点。我们当年碰到这些真修行的法师,不顾一切,敢在大街上就跪下来拜。但是当时对太虚法师,虽然他盛名传遍世界,我们看到他却是不理的,觉得他只是讲讲佛学的,没有修持。一直到了后来,我才跟我的老师讲,「先生啊!我们看错他了,太虚法师是有修持的。」老师还把胡子一拉,「哦?真的啊?你有何所见?」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太虚法师坐火车回首都南京,南京火车站欢迎他的人真是人山人海,很多还是很有地位的人,是他的弟子。这就像当年虚云老和尚,他威风也大了,连国府主席林森都亲自拿着香,率领文武百官跪在码头迎师父下船。这些大法师受人尊敬拥戴,真是菩萨各有各的眷属。话说太虚法师,乘火车一到南京,他老先生下了车尿急了,不管前面的军民男女人等,转过身把袍子拉开就小便,状若无人,尿完了旁边跟着的人就对他说:「师父,他们都来欢迎你的。」他说:「噢!好!阿弥陀佛。」我看到这一点,心想,唉哟!这位和尚不得了啊!他对这所谓的荣耀没有动过念头,他无所谓,管你那么多男的女的,袍子拉开来就屙尿了。有些老太太女居士都不敢看,他可自然得很。你不要说他得什么大定,就算是个昏沉定也不得了啊!目中无人,都空了。这是一,因此我就开始注意了,觉得过去多年对他的成见太深了。

  太虚法师的左右不用小和尚,也不摆威风,他一辈子那么多著作,全部精神都在佛经上,真是发起深心的。他旁边只用两个在家人,那时候叫茶房,现在叫服务生,他给人家薪水的。那么多人来皈依他,膜拜他,都要给供养,他一辈子持戒律不摸钱的,都是由茶房捧进去了,太虚法师决不会到后面问茶房收了多少钱,用出去的也问都不问,这都是我们所见到的。

  讲这些故事给你们听,不要说他的修持如何,就算不修持,他昼夜都在经典上,在佛学的学理上专修,就了不起了。所以,「以出家法,起于深心」啊!不只是你们,许多国内外的教授来了这里,我都把他们当小孩子,不只是年龄上的小孩子,也是学识上的小孩子,为什么?现在人读书作学问,都没有发起深心。学佛更是要起深心,也就是戒定慧三学都要深入。例如你们都受过戒的,我只要一考你戒,就绝对答不出来,你二百五十条戒都背得出来也还是不懂戒,为什么不去研究大藏经的律藏?古人说:「为求无事披袈裟,披了袈裟事更多」,为什么事更多呢?更要精进,昼夜专心一致在求道,找出这个深心来。出家人不清楚这个观念的,就是在逃避现实,非出家法也。

  「以如说行,起于多闻。」多闻是知识学问渊博,佛法渊博,不是你多听就是多闻啊!要怎么样求得多闻呢?要如说行。什么叫如说行?就是佛在各种经典上讲的,你能做得到,能依教奉行。

  「以无诤法,起空闲处。」这句话难懂啊!不要以为文字好懂。根据《金刚经》,佛的弟子中,须菩提得无诤三昧,真正清净修行。无诤三昧是身、口、意无诤。人和人相处都有相争的地方,真能做到无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