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

第64章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第64章

小说: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培养自己的愿力与心境。当你在念诵礼拜之时,不是只对着一尊佛像,自己此心心量扩大,遍礼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要作这样的观想,这里「观」要读如「灌」,带有灌注、一心不乱的意思。在一念之间,要观想出来,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之前,都有我在顶礼。如此修行成就了,可以在一念之间遍游一切佛国,这是个修持的法门。例如小本的《阿弥陀经》或是《无量寿经》都告诉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上品成就的菩萨,不会是光躲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加持之下,好像逃难,什么地方都不敢去,诸大菩萨于一念之顷,能遍游十方世界,供养一切佛、一切法、一切僧。何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大菩萨有这样的成就呢?就是我们初步学佛的人,要以《普贤行愿品》的教导为基础的原因。

  维摩居士在这里,等于也是在赞叹文殊师利菩萨智慧功德成就,念念之间「游于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国」,千万亿只是小数目,虽然在我们人世间来讲已是很大,但是不要忽略前面还有「无量」,加上「无量」就更不止千万亿了。「无量」摆在前面是外文翻过来,倒装的佛经文学笔法,特别美,唐宋以后也为中国文人所模仿。

  接着他起问:「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师子之座?」这个「等」字包括了智慧成就、福德成就的平等。这「何等佛土」用白话来说就比较麻烦了,相等于哪一个佛、哪一种地方、哪种功德智慧成就的佛土。这个「土」字,照古本会往右上方加一点,应该读如「度」。所以中国古书有写国度的,干脆直写了,是尊称人家的国家。现代的外交辞令都用「贵国」,而自谦称「敝国」,这也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你们年轻人要留心。所以「西方净土」也应该读成西方净「度」。

  「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师子之座」,这可不是什么工厂制造的家具,这个座位首先在本经中有个点题,念经时不要就这么读过去,忘记了这个点题,下面都在讨论这个座位的问题。这个座位是师子之座,是修持成就、功德智慧成就的上师的座位,不是木头也不是大理石作的,非轻非重,不高不低。我们年轻时读经,一看只晓得是座位,不会注意这文句中的内涵。读经决不能马虎,一个字也不能放过,你能做到这地步,那么每读一次经,对你的修证、理解就可以深入一层。

  「文殊师利言:居士!东方度三十六恒河沙国,有世界名须弥相,其佛号须弥灯王,今现在。彼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其师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严饰第一。」维摩居士问,在何等佛土有这样的师子座,文殊师利菩萨立即就答出来了,代表他智慧成就等同于佛。

  维摩居士称文殊师利菩萨「仁者」,前两天有位出家的同学来,他口口声声称我老师,我就告诉他不要叫我老师。我与他相交这么多年了,去检查一下我写给他的信,从没把他当学生,不是称他贤者就是仁者,或者是法师。一个居士就要尊重三宝,不管他程度如何,能够剃光头,穿上这衣服,就比你难能可贵。这么一想,世界上任何人就都值得尊敬,何况出家众?你们可不要学我骂人,我有时吼吼他们出家同学,是恨铁不成钢,希望他们能马上大悟,成为大菩萨,为佛教弘法。但我写信写条子给出家同学,从来不称他某某老弟,对比丘尼我都称某某师。

  你看,文殊师利菩萨有他的身分,称维摩居士为「居士」,这些地方你都要注意,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时候,一个字都不随便的。

  文殊师利菩萨讲,由我们这个世界为中心,向东方一直走,「度」是经过,究竟走多远?如果佛是在今天说法,会讲经过了多少光年。可是两二千年前的大众,没有光年的观念,只有用「恒河沙数」来比方,这是佛法的创作,其它的文化、宗教都没有。一个数量到了无法计算的地步,只有用比喻的,这是佛法「因明」的喻。这里虽然大家都了解,但我还是不厌其详的再提起大家注意,印度最大的河流是恒河,恒河中有多少沙子,谁也没法计算。

  文殊师利菩萨讲的还不是一条恒河,而是三十六条恒河那么多沙数的国家。像现在坐飞机去美国要十几个小时之久,这只是一个地球。一个地球在佛经上,勉强只能算是一个国土,完全不是中国、美国、日本这种国土的观念。实际照大乘说法,这一个太阳系才是一个国土。拿这个观念看,就更大了。平常为了怕我们凡夫的心量无法接受,也会称人世间的国家为国土,真正佛法所称国土,是佛的国土。

  文殊师利菩萨说,向东方一直走,经过了三十六个不晓得多少的单位。这些数字,我还没有见过有人写一篇关于佛经数理哲学的论文,因为一般人不懂数理哲学。佛经里头那么多的数字,三界、四念、八正道等等,这其中都有大学问,也包含了佛法修持的大奥秘,与《易经》的数也有关。可是一般研究佛学的,在这方面比较欠缺,往往略过这些数字。历代高僧中只有两三个懂的,唐代的一行禅师,天文、地理、相术都通的。他学禅又学密,是唐代密宗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藏的嫡传弟子。一行禅师是唐明皇时代的人,唐明皇也是从善无畏上师修学密宗的。相传一行禅师死后很多年,人家挖了他的坟,看见他的头骨变成了金色,一敲居然还发出金属声,就去请问一位高僧,高僧说这个人前生一定大有修持,而且修的是密宗。一行禅师在唐明皇之前涅盘,唐明皇曾经问过他国运。一行禅师说得很妙,陛下在我死后会有万里之行。后来安史之乱,唐明皇逃难到四川了。

  佛经一提到活龙活现神通的表现,一定在东方,这与象数有关。譬如提到长寿佛、药师佛,就在东方。一说到与生命生生不已有关的神通功能、无量功德,就提到东方。这些都是佛法里的奥秘,是真正的大密宗,不是西藏或日本那些了,那里的密宗也没讲这些,因为他们不懂。所以菩萨要学五明,这些是包括在因明里的,因明不是光讲逻辑辩证的道理。这里面有大学问,懂了就可以帮助各位修持的进步。

  文殊师利菩萨说,往东方走过三十六个不可知的单位,有一个佛世界,那个世界真叫什么名字待考,不过为了方便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了解,用了个代号,把它称为须弥相。好像我们这个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我们整个地球只是南赡部洲而已。北俱卢洲并不在这个地球上。所以一般写的佛学概论问题大了,可以说不懂佛教的科学。有的讲北俱卢洲在西伯利亚,真莫名其妙,那东胜神洲岂不是在日本或美国了吗?不是这个道理的!你们青年同学将来去弘法,一碰到这个就成了大问题。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个地球在大乘的佛法里,只算是南赡部洲。上面说过,严格讲起来这个太阳系统才是娑婆世界,一个太阳系统才是一世界,不是普通人所理解的这个地球世界。

  须弥山在我们这个世界是最高点,文殊师利菩萨所讲的这个在东方的世界,崇高而伟大,无以名之,就叫作须弥相。这个世界的佛,佛号也就叫作须弥灯王。是形容这个佛的功德智慧成就,无比的光明伟大。而且,这个佛没有涅盘,现在还在。为什么没有灭度?大家如果把《维摩诘经》这一段,配合《药师经》《法华经》来研究,对你们的修持一定有最好的发现。

  这一位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不知道有多高大,由旬是度量衡的长度。再注意,佛经经常用到八万四千这个数目,又是个大问题。印度人过去不注重历史,所以要研究印度史,还要好好研究中国的《大藏经》。他们对时间也不重视,所以提到过去就说「一时」。由于对数字也不重视,所以说「八万四千」表示多数。但是这个八万四千还是有它的道理的。

  这位佛的座位,也高达八万四千由旬,装饰得非常漂亮。这是个什么座位?要搬这个座位到我们的世界来,没有运输工具可以装得下。这个是「师」子座,不是「狮」子座,是大师的座位。这个消息是由文殊师利菩萨泄漏,去搬的是维摩居士。

  「于是长者维摩诘现神通力,实时彼佛,遣三万二千师子之座,高广严净,来入维摩诘室。」注意!维摩居士称文殊师利菩萨为「仁者」,文殊师利菩萨称维摩居士为「居士」,现在记录经文的人称维摩居士为「长者」。古代能称为长者、居士的人,要具备十个条件,是年高德劭有道行的,不是随便称呼的,现在当然没这么严格了。佛涅盘时,把护法的工作交代给国王、大臣、长者、居士。

  这里只说维摩居士「现神通力」,并没有说他的手伸得好长,不要自己想象。他现神通力,立刻就送来了三万二千个师子座位,不多不少,正是跟着文殊师利菩萨前来的大众人数。不要忘记,这时房间里面,还有维摩居士自己的床座和那么多的人。

  「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昔所未见,其室广博,悉皆包容三万二千师子座,无所妨碍,于毗耶离城,及阎浮提四天下,亦不迫迮,悉见如故。」「释」「梵」要分开,不是一样的。释不是说出家人,是欲界天的天主,名帝释,等于中国的玉皇大帝。梵是色界天的天人。四天王是保护这个世界的护世天王,是帝释天之下的。

  各大菩萨和佛的弟子们,包括这些天人们,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座位。那么多那么大的座位,都可以容进维摩居士一丈见方的房间。

  毘耶离城是维摩居士所居住的地方,经考据是在恒河之南,地处温带,是非常富裕的都市。当时的印度分成很多个国家,毘耶离城可以算一个小国家,是个民主自治的地方,没有长官,也没有公务员,也不需要法律,人民依道德自律。维摩居士是城中民选的领袖,是当地的长者。毘耶离城这个地方,并没有因为进来这么多师子座位而觉得拥挤。甚至于阎浮提(我们这个世界)四天下,都没有觉得空间膨胀了,大家安然如故。这里头不是说神话故事,是说悟道的人的修证功夫境界。

  这里想起有位同学去了美国,写信来提到件趣事,说美国都市空气不好,有人去高山装了新鲜空气在瓶中,卖到都市来,你买了打开瓶子也不见有空气出来。如果多买几瓶在房间中打开,会觉得空气变好了,大概也是心理作用,可是也没有见到瓶中空气把原来室内空气挤出去。可以用这个例子去了解《维摩诘经》现在讲的境界。其实这个境界,就是禅宗的话头,要参一下。

  「尔时维摩诘语文殊师利:就师子座,与诸菩萨上人俱坐,当自立身如彼座像。」当时,维摩居士就一摆手,请文殊师利菩萨上师子座,又请诸位菩萨上座。他很客气地称菩萨为「上人」。出家弟子对自己的师父可以尊称上人,在家居士皈依了某法师,也可以称法师为上人。上人这称号的来源,也是首次出现于《维摩诘经》。唐代很多诗人,如韩愈,作的文章都题的是赠某某上人,一看就知道是送出家人的。

  维摩居士也告诉他们,要坐上这个师子座,有个条件,要「当自立身如彼座像」。立身究竟是说站直身子,还是抽象的立身?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