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

第70章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第70章

小说: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道品第八

  行非道通佛道

  菩萨行的反面示现

  什么是如来种

  大罗汉的感叹

  普现色身菩萨发问

  大乘菩萨如何饶益众生

  大乘菩萨的应化

  讲述《维摩诘经》回顾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一)法自在菩萨──生与灭

  (二)德守菩萨──我与我所

  (三)不眴菩萨──受与不受

  (四)德顶菩萨──垢与净

  (五)善宿菩萨──动与念

  (六)善眼菩萨──一相与无相

  (七)妙臂菩萨──声闻心与菩萨心

  (八)弗沙菩萨──善与不善

  (九)师子菩萨──罪与福

  (十)师子意菩萨──有漏与无漏

  (十一)净解菩萨──有为与无为

  (十二)那罗延菩萨──世间与出世间

  (十三)善意菩萨──生死与涅盘

  (十四)现见菩萨──尽与不尽

  (十五)普守菩萨──我与无我

  (十六)电天菩萨──明与无明

  (十七)喜见菩萨──喜金刚成就

  (十八)明相菩萨──种性转变

  (十九)妙意菩萨──眼与色妙观察

  (二十)无尽意菩萨──六度回向一切智

  (二十一)深慧菩萨──三解脱门

  (二十一)寂根菩萨──佛与法众

  (二十二)心无碍菩萨──了生死问题

  (二十四)上善菩萨──身口意三业

  (二十五)福田菩萨──福行罪行不动行

  (二十六)华严菩萨──由我而起

  (二十七)德藏菩萨──有所得与无所得

  (二十八)月上菩萨──暗与明平等

  (二十九)宝印手菩萨──涅盘与世间

  (三十)珠顶王菩萨──正道与邪道

  (三十一)乐实菩萨──真实与不真实

  (三十二)文殊菩萨──无有文字语言


  卷下


 香积佛品第十

  想吃饭的菩萨

  众香国的佛与香

  化身菩萨取食之旅

  香积佛介绍维摩居士

  上方菩萨来访维摩居士

  永远吃不完的饭食

  香积佛如何说法

  释迦佛如何说法

  维摩居士说如何学佛

  十种善法的修持

  菩萨成就八法


 菩萨行品第十一

  维摩诘领众前往礼佛

  香积饭香何时消

  什么能作佛事

  佛法就在魔法中

  佛土为何不同

  阿难不敢自谓多闻

  众香国菩萨问法

  佛说如何修持

  也说菩萨行

  超越小乘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什么是佛境界

  维摩居士从哪里来

  维摩居士为什么来

  妙喜国来的佛及一切

  愿生妙喜佛土


 法供养品第十三

  自在神通绝对实相

  天帝的愿心──供养修行

  供养如来与修行的福德

  转轮圣王及其千子

  佛说法供养

  也是法供养──修行

  四不依随顺法相

  王子月盖守护正法

  贤劫中的千佛


 嘱累品第十四

  佛对弥勒菩萨的交代

  两种菩萨

  弥勒菩萨的承诺

  阿难受命记录



观众生品第七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如热时焰,如呼声响,如空中云,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坚,如电久住,如第五大,如第六阴,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无色界色,如燋榖芽,如须陀洹身见,如阿那含入胎,如阿罗汉三毒,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如佛烦恼习,如盲者见色,如入灭尽定出入息,如空中鸟迹,如石女儿,如化人烦恼,如梦所见已寤,如灭度者受身,如无烟之火,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行寂灭慈,无所生故。行不热慈,无烦恼故。行等之慈,等三世故。行无诤慈,无所起故。行不二慈,内外不合故。行不坏慈,毕竟尽故。行坚固慈,心无毁故。行清净慈,诸法性净故。行无边慈,如虚空故。行阿罗汉慈,破结贼故。行菩萨慈,安众生故。行如来慈,得如相故。行佛之慈,觉众生故。行自然慈,无因得故。行菩提慈,等一味故。行无等慈,断诸爱故。行大悲慈,导以大乘故。行无厌慈,观空无我故。行法施慈,无遗惜故。行持戒慈,化毁禁故。行忍辱慈,护彼我故。行精进慈,荷负众生故。行禅定慈,不受味故。行智慧慈,无不知时故。行方便慈,一切示现故。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行深心慈,无杂行故。行无诳慈,不虚假故。行安乐慈,令得佛乐故。菩萨之慈,为若此也。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何谓为喜?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何谓为舍?答曰:所作福佑,无所希望。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答曰:欲度众生,除其烦恼。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答曰:当行正念。又问:云何行于正念?答曰:当行不生不灭。又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灭。又问:善不善孰为本?答曰:身为本。又问:身孰为本?答曰:欲贪为本。又问:欲贪孰为本?答曰:虚妄分别为本。又问:虚妄分别孰为本?答曰:颠倒想为本。又问:颠倒想孰为本?答曰:无住为本。又问:无住孰为本?答曰:无住则无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着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尔时,天问舍利弗:何故去华?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天曰:勿谓此华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所分别,是则如法。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无能为也。结习未尽,华着身耳。结习尽者华不着也。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其已久如?答曰:我止此室,如耆年解脱。舍利弗言:止此久耶?天曰:耆年解脱,亦何如久?舍利弗默然不答。天曰:如何耆旧,大智而默?答曰:解脱者,无所言说,故吾于是不知所云。天曰:言说文字,皆解脱相,所以者何?解脱者,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文字亦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是故舍利弗,无离文字说解脱也。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是解脱相。舍利弗言:不复以离淫怒痴为解脱乎?天曰: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汝何所得?以何为证?辩乃如是?天曰:我无得无证,故辩如是,所以者何?若有得有证者,则于佛法为增上慢。

  舍利弗问天:汝于三乘为何志求?天曰:以声闻法化众生故,我为声闻。以因缘法化众生故,我为辟支佛。以大悲法化众生故,我为大乘。舍利弗,如人入瞻卜林,唯齅瞻卜,不齅余香。如是,若入此室,但闻佛功德之香,不乐闻声闻、辟支佛功德香也。舍利弗,其有释、梵、四天王、诸天、龙、鬼、神等,入此室者,闻斯上人讲说正法,皆乐佛功德之香,发心而出。舍利弗,吾止此室十有二年,初不闻说声闻、辟支佛法,但闻菩萨大慈大悲,不可思议诸佛之法。舍利佛,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何等为八?此室常以金色光照,昼夜无异,不以日月所照为明,是为一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入者,不为诸垢之所恼也,是为二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有释、梵、四天王、他方菩萨来会不绝,是为三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说六波罗密、不退转法,是为四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作天人第一之乐,弦出无量法化之声,是为五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有四大藏,众宝积满,赒穷济乏,求得无尽,是为六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阿閦佛、宝德、宝炎、宝月、宝严、难胜、师子响、一切利成,如是等十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为皆来,广说诸佛秘要法藏,说已还去,是为七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一切诸天严饰宫殿,诸佛净土,皆于中现,是为八未曾有难得之法。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谁有见斯不思议事,而复乐于声闻法乎?

  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转女身?天曰: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舍利弗言:不也,幻无定相,当何所转?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实时天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身如舍利弗,而问言:何以不转女身?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转而变为女身。天曰: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实时,天女还摄神力,舍利弗身还复如故。天问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舍利弗言: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舍利弗问天:汝于此没,当生何所?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曰:佛化所生,非没生也?天曰:众生犹然,无没生也。舍利弗问天:汝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天曰:如舍利弗还为凡夫,我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言:我作凡夫,无有是处。天曰: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是处。所以者何?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舍利弗言:今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当得,如恒河沙,皆谓何乎?天曰:皆以世俗文字数故,说有三世,非谓菩提有去来今。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罗汉道耶?曰:无所得故而得。天曰: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无所得故而得。

  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诸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


  现在开始讲第七品。我们要把握本经一个观念,《维摩诘经》的重点是不二法门的解脱,不二法门是无所谓出世入世、修道与不修道。佛与众生,本来已经解脱了,没有人束缚你。真得了解脱,就可以证得法身了。法身本自清净,如何能证得清净呢必须有解脱的般若。所以解脱、法身、般若是一体的。把握了这个重点,再来研究第七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