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追寻现代中国(三卷合集) >

第139章

追寻现代中国(三卷合集)-第139章

小说: 追寻现代中国(三卷合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鄧小平對革命長期以來的忠諢o人能伲桑由纤嗄陙砩瞰@毛澤枺男湃危约霸诜从音Y爭、大躍進邉悠陂g所扮演的積極角色,鄧小平能團結像陳雲這類希望強化集中性計畫機制的老幹部,以及若干意圖回歸強化意識形態訓育工作老路的頑固毛派分子。強硬派心知肚明,文化大革命的經驗,讓鄧小平對於假借革命名義的青年狂熱分子深惡痛絕。同時,鄧小平一再讚許人民解放軍在一九八九年六月的表現以及解放軍面對「暴動」仍能堅定不移的態度。鄧小平亦支持解放軍從事野心勃勃、有利可圖的國際武器銷售和國內投資的作法,這使鄧小平深獲軍方的擁戴。
  但是,反對加速經濟成長的力量卻展現出驚人的頑強。深圳地區年輕工人的「淘金」態度遭到強烈批判,而一九九一年八月由蘇聯共產黨老幹部策動反戈巴契夫的政變證明,即使是最強勢的領導人,在推動經濟改革的過程中本身亦可能遭受嚴重的傷害。(裕Ф┧裕痪啪哦暌辉拢囆∑經Q意採取大瞻的步驟,以他的威望重新樱鼊又袊洕盍Α⒔洕兏锏闹行模嗉窗l摚е袊鴸|南方經濟特區的經濟效用與天然條件。鄧小平曾於一九八四年抵達深圳,凸顯他對深圳特區的信心,但時值一九九二年,鄧小平這趟南方之行顯得更富機巧之意,所要面對的環境亦更為嚴峻。奇特的是,鄧小平稱他這趟九二年的旅程為「南巡」,措辭與康熙皇帝於一六八四至一七○七年間先後六次南下江南的用語如出一轍。不過康熙皇帝口中的南方,特指長江三角洲的經濟命茫龘P州、南京、杭州,康熙皇帝從未更進一步深入南方地帶,遠抵位處亞熱帶的廣枺T卩囆∑降哪涎菜街帲ㄉ虾Ec長江流域的工業重鎮武漢,但鄧主要關注的是地處更為南方的廣州、珠海,以及與香港比鄰的深圳。鄧小平意有所指,針對「黨內保守勢力」說道:「意識形態是取代不了米的。」他讚揚廣枺貐^是「經濟發展的領導動力」,並力促廣枺^趕上香港、新加坡、臺灣與南韓等「四小龍」。
  中國媒體最初對這趟行程的態度冷淡,由此可窺知對鄧小平的抵制程度。不過稍後在春天,鄧小平不僅成功地在報刊雜誌上宣揚這趟旅程的意義,且突出經濟特區的重要經濟角色,還正式把它迹肴珖嗣翊泶髸墓_論壇上和中共中央委員會的文件之中。人民解放軍也發摚R門一腳的作用。一九九二年春天,中國七大軍區的所有司令員,連同五十七位軍事將領,聯袂訪問深圳、珠海經濟特區,他們帶著對特區「成功經驗的信心」返回崗位,並矢志「學習特區的經驗」。鄧小平指出,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僅「只能是死路一條」。更重要的是,快速發展才是中國的根本之道:「低速度就等於停步,甚至等於後退。」
  只有「左」,鄧小平亦表示,才把這些改革視為引進和發展資本主義、或者可能危及中國整體的「和平演變」。「社會主義的本伲墙夥派a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承諾,歡迎所有在海外從事研究的華人返國為經濟發展貢獻智慧。為了強眨@點,鄧小平對八九年那場危機的說詞顯得有些欲蓋彌彰,他表示,胡耀邦、趙紫陽二人的失勢並不是導因於他們加速經濟的成長,而是他們「都是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問睿显愿贰埂#ㄔ'三)

  畛域與競賽

  在南巡途中,鄧小平就曾感概,當年在設計經濟特區制度時就應把上海列入其中。一九九二年春天,鄧小平再次重申這一觀點,即使能讓鄧在黨內的主要對手、資深的元老級幹部陳雲(陳雲曾預言鄧小平的政策將使黨步上俄國、枺鼩W共黨國家的後塵而分崩離析)勉強默從,鄧小平還是修正了他的觀點。鄧小平宣稱,上海是長江流域的新「龍頭」,是現今長江流域開放外國投資之五大城市中對外貿易的重鎮。*同時,連同新疆、福建、雲南的「沿邊地區」,位處枺薄⑽鞅迸c西南的五個城市亦將建設成所謂的「開放城市」。以活絡對外貿易與吸引外國的投資。**
  這種對外開放區域的逐一擴散其實是模仿自十九世紀末達到高峰的條約港口制度,儘管鄧小平表示中國絕不可能再淪落回西方強權倨傲自大、清廷打躬作揖那個充滿特權與剝削的世界。
  毛澤枺鼘稙吢诔鞘小绕涫巧虾!e那種腐化風尚的疑懀冀K不改初衷,雖然毛在文革初期曾以上海作為激進派的據點,鼓吹他的「繼續革命」論,但是到了一九八○年代,上海仍是一座龐然大物、其貌不揚的都會城市,驚人的人口生活在住房條件惡劣的環境,只能使用陳舊不堪的交通咻斚到y、港口設施,而於因循苟且、效率不彰、行政管理體系過時的集體工廠工作。然而,上海的行政管理經驗對江澤民而言是重要的關鍵,江澤民受到鄧小平的不次拔擢,從八九年夏天原職上海市委書記扶搖直上,躍居成為領導五千二百萬黨員的黨中央總書記。鄧小平旋即善用江澤民具備的兩種能力:第一,在黨內發動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與極端個人主義」的邉樱远沤^那些批評追求高速成長政策幹部的悠悠之口。不過江澤民卻魯莽、不經意地委婉解釋道,他所指涉的是「權錢交換,暴飲暴食與非法性關係」;並以逮捕、處決的方式傾全力來遏制這類威茫#ㄔ'四)第二,藉著江澤民在黨內的地位為一九九二年鄧小平的南巡背書,並公佈鄧小平有關國家經濟建設目標的新觀點。迄至一九九三年止,江澤民因他的忠心耿耿而獲得兩項新職的酬庸:軍事委員會( Military Affairs mission )主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在江澤民之前,曾集黨、政、軍權力於一身的還有華國鋒。)
  
  *原裕б唬哼@五大城市是蕪湖、九江、武漢(漢口)、岳陽、重慶。
  **原裕Ф旱诙䝼五大城市包括哈爾濱、呼和浩特、烏魯木齊、昆明、南寧。
  
  一九九二年夏天,鄧小平又提拔了另一位上海官僚朱鎔基,使朱成為但進中國經濟成長的主要推手。朱鎔基係湖南人,出生於一九二八年,一九八○年代出任上海市市長之前,主要專長是電機工程。嗣後,朱鎔基在官僚體系中迅速竄升,歷任國務院第一副總理、政治局常務委員、中國人民銀行行長。(該銀行資產總值人民幣一兆一千零七十儯磕戢@利人民幣九十儯#┰谒恼哧愂鲋校戽g基強眨瑸榱舜龠M成長,必須賦予國營企業廠長解雇工人的權力,並讓廠長承擔企業咦饔澋呢熑危腿缤芾碚弑仨毮懿皇芡饨绲母深A而做出重大決策。企業薪資的眨仨殗栏褚暺髽I的獲利能力而定。然而,若把朱鎔基的觀點置放在人口成長的茫j裡,一九九二年夏天出爐的報告同樣注意到,根據第四次的全國人口普查(以一九九○年七月一日午夜十二時的中國人口為基準),中國總人口數為十一儯f人,其中三儯磺О税偃f女性正值生育年齡,可預見的,中國將無法達到「國家計畫生育委員會」預計於公元二○○○年前把總人口數控制在十三儯哪繕恕A硪粩祿@示,中國目前的「流動人口」、亦即遷離他們向官方登記之永久居留地的總人口數約為七千萬人。
  中國經濟開始呈現過熱的現象。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從一九八九年後穩健的百分之六成長率,至一九九二年上升為百分之十二——於一九九三年再次攀高,成長為百分之十四,迄至一九九四年則仍維持在百分之十二的水準。這種成長速度的後果之一便是通貨膨脹現象的降臨,一九九三年的通貨膨脹率高達百分之二十五;其餘的負面效應還包括北京、上海和其他各大城市的地產投機風潮,以及銀行囿於非專業性的薄弱理由,和基於個人良好黨政關係,大量貸款而使呆帳惡化。朱鎔基通過緊縮政府支出、節制奢侈商品的進口、遏止股票市場的投機炒作、強化稅務稽徵機制、強迫購買政府債券以鼓勵儲蓄、眨哔J款利率等政策,把國內生產毛額的成長率壓低至百分之八或九,試圖控制經濟的危機。
  朱鎔基試圖推行的政策,明顯與現今鄧小平對經濟成長的樂觀主義基眨嘧蟆嵐苤臁⑧噧扇丝桃獗苊饷艿墓_化,但鄧小平的新口號「發展得太慢就不是社會主義」,尤其再加上已屆九十歲高齡的鄧小平於一九九四年最後一次造訪上海,這種種動作明顯不利於對經濟成長熱度的壓縮。即使是通過全國電視網讓鄧小平老態龍鍾、口齒不清的模樣一樱o遺,但只要鄧小平本人在上海露臉就足以促成再一次的經濟成長。在短期之內,大城市的通貨膨脹率攀升至百分之三十的危險臨界點,而全國的通貨膨脹率亦高達百分之二十二。同一時期,外資源源不絕流入中國大陸,合資企業的數目成長迅速,其地緣分佈的範圍也益發廣泛;像美國這類並未對中國大陸設置關稅壁壘的國家,亦開始出現龐大的貿易赤字。已公佈的一九九一年數據顯示,中國的貿易盈餘達一百二十儯涝腥f七千二百一十五家外資企業活躍於中國大陸,單是九一年就有三千三百萬人曾經造訪過中國大陸。
  
  *譯裕В辉谝痪虐硕曛贫ǖ膽椃ㄖ校泄彩荚鲈O「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機制,從此處的行文看來,作者並未區分「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黨)與「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政)。根據楊中美著《江澤民傳》(臺北:時報出版公司,一九九六年)一書,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中共召開十三屆五中全會,江澤民獲推選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繼之,在一九九○年三月中旬召開的七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江澤民又接任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之職。一九九三年,於八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國家主席。
  
  歷經波瀾壯闊的示威邉雍桶司拍晏彀查T事件的血腥鎮壓之後,中國政府成功鎮撫了社會的動盪,這無疑強化了中國政府的自信心。儘管就能否接迹嘣髁x、包容意識與信仰自由,或實行法律保障的意義而言,中國仍不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不過在大城市、建築形態、自動咻斚到y、商店展示櫥窗、商品廣告和服裝款式方面,處處展現出劇烈變革的風貌,而使中國大陸的外表塗上了現代感的粉彩。
  中國在國際的能見度提高,與國外的交流也日益頻仍的情形下,試圖尋求以充滿戲劇性的方式,以新興強權之姿來建構新的自我認同。一九九三年中,中國領導人宣佈將爭取北京舉辦公元二○○○年奧林匹克邉哟髸臋C會;在象徵上和字面意義上,公元二○○○年是中國邁入新的千禧年的契機。為求達到此一目標,政府卯足全力,積極撸дf在遴選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分量的各國奧委會代表,俾使北京能在強敵環伺中脫穎而出。在多項邉痈傎惙矫妫袊嘀驳倪動選手已是世界級的佼佼者,特別是在跳水、徑賽和田賽、體操等項目。況且,隨著於一九九二年成功舉辦亞邥幔袊严蚴廊苏宫F其建構頂級邉釉O施、提供足夠住房和交通咻斄康哪芰Α5搅艘痪啪湃甑祝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