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追寻现代中国(三卷合集) >

第41章

追寻现代中国(三卷合集)-第41章

小说: 追寻现代中国(三卷合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蛑袊Z擊,李鴻章不幸言中,已開發的工業強權與大清帝國之間懸殊的實力再次一目了然。法國艦隊包括了八艘戰艦與兩艘魚雷艇,配備逾七十座的重砲與多挺機槍。法國的船艦與非交戰國的船隻一同散佈在港口內,使得法國船艦很難被瞄準。中國於自強邉悠陂g新造的十一艘南洋艦隊——其中有兩艘是木材打造的——與一些老舊戰船、武裝划艇就停泊在附近。這些船艦總計架設四十五座新式大砲,多屬小口徑武器。八月二十二日午後一時五十六分,法國艦隊司令官下令開火,一分鐘左右,中國的旗艦就遭法方魚雷擊沉;不到七分鐘,中國大多數的船艦已受到重創;不到一小時,中國的船艦或被擊沉,或被擊中而起火燃燒,兵工廠與碼頭亦難逃砲火的摧毀。法軍損失五人,清軍則有五百二十一人死亡,五十一人失綜。儘管後來清軍在西南地區贏得幾場非關鍵性的戰役,然法國控制整個中南半島的局勢已定。一年後,英國仿效法國的侵略行動,宣稱緬甸為所屬的保護國。李鴻章當時其實可以派遣北洋艦隊支援福州的南洋艦隊,但他選擇保留並加強北洋艦隊的實力,藉以鞏固他自己在行政官僚體系中的權力基礎。北洋艦隊除了是李鴻章權力與威望的象徵之外,最重要的任務是保持朝鮮半島海域的通暢。為了因應朝鮮半島的變局,清政府新設駐朝鮮大臣一職駐節漢城,其重責大任就是要與朝鮮政府維持穩定關係,並確保朝鮮的「獨立」不至於削弱了中國的特殊地位。清廷不願日本揷手朝鮮內政。然而到了一八九○年代,日本介入朝鮮半島政局的意圖昭然若揭,朝鮮半島的緊張情勢亦隨之升高。一八九四年,朝鮮叛亂爆發,危及國王性命,中、日雙方於是趁機出兵保護皇室。比中國更能迅速動員軍隊的日本,於七月二十一日佔領朝鮮皇宮,並扶持一名忠於日本利益的攝政王。
  就在同一天,清廷租用一艘英國咻敶d咭磺砂倜鲈娗巴r,途中遭到日本巡洋艦的攔截,因拒降而遭到日艦的砲轟沉洠В瑑H兩百人獲救生還。月底,登陸朝鮮半島的日軍在漢城與平壤附近的幾次戰役中擊敗清軍;十月,越過鴨綠江直驅中國領土;十一月,另一支日軍佔領了中國的重要戰略港口旅順。此刻,日本在中國的地面部隊準備經由山海關進入中原,一如兩百五十年前的多爾袞。
  縱使李鴻章戮力經營,但北洋艦隊終究難逃南洋艦隊的命撸@也象徵了中國自強邉拥拇鞌 1毖笈炾牥▋伤抑髁鹋灐⑹已惭笈灐伤音~雷艇,悉數於九月間,鴨綠江口一場戰役中遭到日軍重創,殘存艦隊旋即撤退至山枺雿u北岸,重兵守衛的威海衛港。在威海衛港內,清海軍提督置艦隊於水雷防護網後方,不再加入戰鬥。但一八九五年一月,一次成功的戰略中,日軍兩萬名地面部隊連同一萬名工兵越過山枺雿u的岬角,經由陸路佔領威海衛要塞。日軍將要塞的砲火轉向中國艦隊,同時以魚雷艦穿越水雷區,擊沉了北洋艦隊一艘主力戰艦與四艘巡洋艦。中國兩名海軍將領與要塞指摚Ч僮糟扪陈殹
  清廷如同三十五年前,夏宮焚毀於不堪的〈天津條約〉協商期間一般的束手無策,只得再度派出已失勢的恭親王出面收拾殘局。恭親王語帶悲悽,告訴一位西方的外交官,他被賦予的職責就是彌合起眾人摔碎一地的杯子。(裕б唬榱讼遒澒вH王處理和談事宜,清廷挑選出聲望最顯赫的大臣——李鴻章,於是李鴻章啣命隻身前往日本,與勝利者舉行談判。
  在一八九五年四月簽署的〈馬關條約〉,對中國而言無礙是一場災難。若非一名日本刺客向李鴻章聞槍,傷及左眼下方,而使日本政府在國際社會面前蒙羞,日本所提出的條件將會更加苛刻。中國必須承認「朝鮮國為完全無缺乏獨立自主」,然而在當時情勢下,朝鮮無疑會成為日本的保護國。清政府賠償日本軍費二儯鼉桑艘验_放之通商口岸之外,再加開四個通商港口——其中包括位於長江上游、四川境內的重慶(餘為沙市、蘇州、抗州),以及「永遠」把臺灣全島與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群島及南滿的撸鼥|半島全部割讓給日本。允許日本臣民在各條約口岸城邑開設工廠與各項工業。俄、德、法三國出面干涉,迫使日本放棄撸鼥|半島,但清廷另行賠償三千萬兩,其他條文均獲得三國承認。當時許多中國優秀的青年文人齊聚北京,準備三年一次的進士科考,無視於朝廷的威勢而強烈要求朝廷廢止〈馬關條約〉,籲請施行新的、更大膽的經濟成長與政府改造,以遏止喪權辱國的悲劇不斷重演。但清廷似乎無動於衷。這無疑是自強邉訒r代所散發出光明希望的黑暗總結。

  一八九八年的維新邉

  在十九世紀的最後十年間,中國正處於獨特而耄Щ薏幻鞯木謩荩屡f雜陳。在許多層面上,其變幅之大勢不可擋,無法逆轉。商輪往返於長江水域,宏偉的新銀行建築林立於上海江畔,軍事學堂引進西式戰術教育青年軍官,科學方面的教科書大最付梓,奏摺透過電報系統疾速從地方傳抵軍機處。西方強權歷經幾次勝仗,早已活躍在中國土地上,他們大舉在中國投資,特別是在礦業、現代化通訊事業、重工業方面。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衝擊十分深遠,也不斷強化隨著自強邉影l展出來的緊張局勢。
  這些變革大都限於條約口岸的城市裡與西方租界區。即使是最積極的西方商人,他們對中國鄉村的經濟滲透也是緩慢漸進。西方人大都仰賴中國商人為中介,幾無例外——即所謂的「買辦」,通過傳統的貿易與貨物流通渠道,為西方的商品開闢市場。對大部分富裕家庭的青年學子而言,他們接受的教育模式並未改變:記誦儒學典籍,在考中地方「舉人」以及全國級的「進士」之前,必須先孜孜不倦取得地方上的「生員」資格。在農村裡,女性無法接受教育、依然裹小腳,由父母安排婚嫁。在農耕技術方面,播種收割必須仰賴雙手,農作物則是靠人力馱負至市集。洋人一出現,往往會被視為異類或是威茫V袊神v海外的外交官並不受人尊敬,反之,回國之後往往遭人羞辱,因而被迫提早辭官還鄉。
  傳統與變遷的相互滲透似乎是漫長且耄Щ薜倪^程。農民因國內對菸草或棉花這類經濟作物的需求,確實比昔日獲利更豐,但也比較容易因地方市場波動而受害。生產茶葉與生絲事實上是為了供應世界市場的需求,但世界市場價格的起落,往往莫名地造就一夜致富或頃刻破產的結果。日本、美國兩地發展出來的先進機械絲織技術需要的原料是纖維較平整的絲,這意味著幾世紀以來用手工養蠶取絲的農村家庭,將面臨產品市場萎縮的窘境。印刷技術的精進與新興的城市讀者群的成長,刺激了期刊、報紙的大量湧現。這些期刊報紙向讀者引介政治評論,刊登保健與美容產品的廣告,提供個人一種新的、可以有所選擇的觀念。中國人逐漸認識到,中國只是眾多國家當中的一個,這樣的觀念使中國人進一步瞭解,若無男女公民,國家是不可能存在。中國首次定期刊印報紙宣揚這些理念,而這也是中國文人回應甲午戰爭與〈馬關條約〉帶給中國恥辱與挫折的一種方式。
  甲午戰爭之後,廣泛流傳一種理論,給予那些對自強邉觾r值有所疑懀У氖看蠓蛘軐W上的依據:中學為本,西學為用。一般簡稱為「體用」論的觀點,是處於幽暗不明、變動不居——通常是痛苦的變革——時代的一種文化慰藉:在中國道德與哲學價值體系中存在著賦予中國文明延續性與意義的基本結構。中國把握住基本信念,而後便能迅速且大幅採擷西方的實用技術,也可以聘僱西方人為顧問。體用論最受儒士張之洞稱道,而他曾是保守派之中主戰最力者之一。張之洞在湖廣總督任內的十八年贏得官聲,他或許是繼李鴻章之後,最富影響力的地方改革者。張之洞積極向外國貸款,成功地在漢口與北京之間修築鐵路,並在湖北枺车臐h冶萍礦區開採、生產煤、鐵、鋼。但張之洞不斷提出漸進改革的保守呼籲,高懸傳統儒家倫理基本價值的旗幟,以迎合慈禧太后及其身旁质康臍g心。
  中國年輕一輩儒士當中的佼佼者呼應張之洞的體用論,在獲悉〈馬關條約〉簽訂之後,義憤填膺地齊聚向皇帝上書陳情,敦促朝廷繼續抗日,實行全面的經濟、工業與行政改革。這群人原為準備參加一八九五年春天的科考而聚集北京,而由其中最富智識、勇氣的康有為、梁啟超負責統籌。康有為來自廣州、時年三十七歲,是一位才華洋溢的經學家,雖以古典經學見長,但獨闢蹊徑闡釋儒學的作法使他招致猛烈的批判。在早年的著作中,康有為引經據典,試圖證明孔子從未抗拒社會變革,儒家思想亦非否定人類發展與進化的基本觀點。康有為這方面的思想,主要是受到十九世紀初研究並力倡儒學中「公羊思想」的儒者啟迪。梁啟超,年二十二歲,是康有為的門生。梁啟超早年積極參與地方上的學術活動,當時他剛成立數個全國性的社團組織,鼓吹中國加速實行根本改革。梁啟超雖懷抱激進的改革主張,但與康有為都不忘追求功名,因為這仍然是晉升精英之林的終南捷徑。
  康有為浸淫佛學思想,慈悲為懷,自比拯救天下蒼生的新拢恕K'歷香港、上海兩地,考察西方人科技與城市發展的成就,加上對物理學、電學、光學的研讀理解,使他深信綜合「體」與「用」的可行性。梁啟超分享了康有為的信念與熱情。歷經各個衙門幾番轉呈代遞之後,光緒皇帝本人終於讀到康有為上呈的萬言書,康、梁師徒二人聞訊狂喜。時年二十四歲的光緒,適逢慈禧深居重建後的夏宮,較少插手日常政務,得以敚撈潢幱岸H臨主政。光緒醉心於改革主張,並濡染了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慷慨激憤的言論。
  一八九五年各省舉人聯合上書皇帝(譯按,即所謂的「公車上書」),提點出許多中國夙懷遠見的文人所苦思的議睿褐袊枰F代化的軍隊,且應配備最先進的西方火器大砲。為了發展全國工業基礎,朝廷應徵召具備科技能力的枺蟻喨A人回國效力。應該集中稅款,組建國家銀行體系,建設鐵路咻斁W絡,建造商輪,成立現代化的啵д到y。中國應該藉由各種訓練學校改善農耕品伲闪⒅行呐囵B工業創新以及激勵發明能力,而像美國的發明家一樣能夠每年申請一萬三千件專利。在貧窮落後地區實施再墾殖計畫,藉以每年均能吸引成千上萬向外移民且具備生產力的華人返鄉投資。先前僅有叛亂者如太平天國領袖洪仁_倡提這種影響深遠的變革,此時,中國最傑出的青年懦士亦已開始探索相同的觀點。
  這批自訓為改革者的儒士以可被接受的傳統管道提出訴求,但效果微乎其微。年輕的光緒皇帝縱然滿腔熱眨瑓s無政治實權,再者,朝中守舊派大員往往從中作梗,而使這些政策備查列檔而石沉大海。然而迄至一八九○年代,要求變革的聲浪不再僅侷限於慣常、遲緩的渠道。其他改革者如孫逸仙*,便採取了不同的路徑。孫逸仙出身於廣枺毧嗟霓r村家庭,不似康有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