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我们都有心理伤痕 作者:徐浩渊 >

第3章

我们都有心理伤痕 作者:徐浩渊-第3章

小说: 我们都有心理伤痕 作者:徐浩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确,小龙的父亲从来没有在脑子里想过:“我要拿儿子出出气。”因为他知道那是不对的,是不讲道理的表现。但是,人的很多行为,经常不是被我们意识中所认同的“道理”所控制的,更多的是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潜意识中的能量支配左右着。潜意识(subconscious)也称下意识、无意识,是心理学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
  人的潜意识动机
  汤姆今年十一岁,已经上五年级了。因为他们家距离学校的路程超过了3英里,每天都有一辆黄色的学校巴士在他家的门口停下来,接周围的小朋友去上学,下午再送他们回家。汤姆从小就盼着自己也能和其他孩子一样,背着小书包,跑上那辆明亮的大巴士。可是不知为什么,妈妈坚持每天要送他去学校。
  “妈妈,我也想坐校车上学。”有一天,汤姆终于忍不住了。
  “为什么?妈妈送你不好吗?这样更安全。”妈妈惊讶之余,有点焦虑。
  “隔壁的戴安娜刚上学前班,才5岁,她都坐校车啦!”
  “要想坐校车,6点钟就得起床,你能起得来吗?早饭来得及吃吗?你……”妈妈开始不停地叨唠,弄得汤姆很沮丧,以后再也没有提起这件事。同学们都笑话他是长不大的“妈妈的宝贝儿”。
  表面看起来,汤姆的母亲莉莎是因为过份担心和宠爱自己的儿子,才保持了有碍于儿子成长的一系列的非爱行为。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探究她的行为,可以发现,这些行为是被莉莎本人的潜意识动机所支配的。
  莉莎出生在一个富裕的美国家庭。大学毕业以后,与汤姆的父亲结婚,第二年生了汤姆,成为家庭主妇。看着丈夫每日辛苦地工作,儿子一天天长大,莉莎对于自己赋闲在家,暗暗地感到罪过。但是,她没有勇气再回到竞争激烈的劳动市场上去找工作。她的女友们多数都有工作,有自己的事业。偶尔和她们聚会的时候,莉莎总是不由自主地开始抱怨:“我每天都快忙死了。做饭、洗衣、买东西、打扫房子。我们的房子有四间厕所、五间卧室,星期一是清理厕所,星期二……”
  很有趣,我在美国生活的十七年里,总是听见那些不工作的家庭主妇们,抱怨她们整天在家里有多么忙碌,却很少听到既上班,又料理家务的职业女性抱怨“太忙”。因为在就业年龄的女性之中,仅有7%的女性不工作。她们心里不敢承认,但是潜意识里隐藏着负罪感。同时,她们潜意识里,还具有一种减轻这种不好的感觉的动力。被这种潜意识动力支配的行为表现为,专职太太们拼命为其他家庭成员,特别是自己的孩子们做他们自己可以料理的事物,以此向自己和他人证明:“我不去工作,是因为你们需要我,家庭需要我。”这种潜意识动机支配着她们的非爱行为,严重地障碍了孩子的心理成长。
  那么牧师的不适当给予行为,又是怎么回事?在心理治疗中,派克博士帮助牧师发觉了他的行为背后的潜意识动机。牧师的父亲是一位智力超群的大学者,但是他也是一个酗酒者和色鬼。他从来不关心自己的家庭,忽视妻子和孩子们。所以,牧师从小就暗暗发誓:我长大了以后,一定不能成为他这样一个无心肝的坏东西。一定要成为一个有爱心,呵护亲人的好人。年复一年,他已经不记得自己的誓言了,但是这种深印在潜意识里的痛处,使他选择了助人为乐的牧师职业,并且拼命将自己的精力贡献给自己的家人,以填补自己潜意识里与罪恶父亲形成对比的心理需要。
  人的真爱行为
  发现我们潜意识中的原始心理需求,然后辨认出我们心理成长的需求,最后学会对自己和心上人施以真爱行为,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常需要优秀的心理分析师的引导和帮助。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合格的心理医师的条件下,我只好建议你做如下的三步努力。
  了解自己的原始心理需求
  当我们产生各种强烈的情绪和冲动的时候,停下来对自己说“且慢,让我来想一想,看一看:我为什么有这么大劲头要为女儿洗衣服?或者给儿子买那双名牌鞋?或者出手打了孩子?或者讨厌父母亲的唠叨?如果不洗(或者不买、不打)会怎么样?”
  例一,蓉蓉的妈妈发现,看着女儿的脏衣服堆放在那里,如果不去洗,自己心里烦。如果洗了,自己心里痛快了,因为符合自己的卫生习惯;更重要的是,给女儿节省了时间去学习,自己心里感到踏实,满足了妈妈的心理需求。为什么让蓉蓉多多学习,成了妈妈的原始心理需求?因为在妈妈的潜意识里,对于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感到焦虑,自己害怕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拉下来,可是又没有勇气提高自己,于是暗暗希望女儿考上名牌大学,在竞争中取胜,自己也因此产生了成就感。所以,把劲儿往女儿身上使。
  例二,小龙闹着买一双昂贵的耐克鞋,要花费爸爸半个多月的劳动所得,小龙的父亲还是咬了咬牙给他买了。他为什么这样做?主要是看见邻居老张家的旺旺有了一双耐克鞋,如果自己的儿子没有,害怕比不上人家,多丢面子呀?让儿子穿上名牌,满足了父亲的虚荣心,或者说满足了父亲的原始心理需要。
  辨别心理成长的需求
  我们的原始心理需求往往出于本能,但是,要想发现我们心理成长需求,却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因为那是认知的结果。心理成长的需求表现为个体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心理承受力和责任感的增强。
  什么是蓉蓉和她妈妈的心理成长需求呢?如果妈妈敢于正视女儿的成长需要,应该不难看出蓉蓉的个人生存能力,比起同龄孩子和她自己的学习能力来讲,均处于低下水平。应该给蓉蓉机会,帮助她发展这方面的能力,因为这是女儿心理成长的需求。同时,如果妈妈能够正视自己害怕落伍的焦虑感,应该设法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以便满足自己心理成长的需求。
  什么是小龙和父亲的心理成长需求呢?小龙的父亲如果敢于正视儿子追求名牌,是因为他学习和踢球都不如旺旺,希望在名牌球鞋上“赢”回来,就应该鼓励小龙在学习上多下点功夫,在球场上加一把劲,增强他的能力和自信心,促使儿子的心理成长。如果父亲能够再进一步看到小龙的信心不足,其实反映了他认为自己的能力差,因此对儿子也缺乏信心的问题,在提高自身能力和自信心上面多下些功夫,既满足了自己心理成长的需求,而且带动了儿子的成长。
  促使心理成长的关键
  辨认出我们自身和心上人的心理成长需求以后,改变我们的行为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有两个要点:
  一、把时间和精力集中放在改进、增强自身能力上面。
  例如,蓉蓉的妈妈参加了电脑学习班,学会了盲打和数据输入的技术,找到了一份自己更加满意的工作,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她也多了一份对自己的信心,减轻了自己的焦虑程度,实现了对自己的真爱。
  二、控制自己原始心理需求带来的行为冲动,给予心上人发展空间
  当孩子拒绝修正她/他的行为的时候,要坚持自己的意见,让孩子的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落在她/他本人的头上,他们就会改正了。
  例如,尽管妈妈已经向蓉蓉宣布,她的衣服要自己洗,但是蓉蓉还是攒了越来越多的脏衣服,看看酷爱清洁的妈妈,会不会忍不住去洗。此刻,是对妈妈的考验。如果妈妈没有发脾气,而是告诉蓉蓉,把她的脏衣服放到自己房间里,不要影响家里的公共卫生。并且提醒爱漂亮的女儿,明天上学,她怕是没有干净衣服换了,甚至连蓉蓉穿了脏衣服上学,妈妈也只当没有看见。结果,蓉蓉一定能够学会洗衣服。更重要的是,她增强了自身的生存本领、自信心和责任感。因此我们说,妈妈实现了对女儿的真爱。
  做到了以上三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原始心理需求、分辨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成长需求、学会心理成长的办法,你就学会了真爱。另外,在一个家庭里面,我们和其他人一起生活,实际情况会更加复杂。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在整个家庭中,个体行为的相互作用。
  ……


姑娘们到底要什么



  【1、男人希望金钱能够换来女人的真情;
  2、女人却在苦恼男人不能承受她的出色过人。】
  在农村插队的时候,常听赶牲口的把式说:十八岁姑娘的心,像六月的天,忽晴忽雨,谁也摸不准脾气。如今的青年男士,关于女士的困惑好像更多了些,打电话到我们心理热线的性别比例一反西方的常态——男人多于女人。
  男士的烦恼
  “徐博士,我今年27岁了,面临的最大困惑是个人婚姻的选择……我21岁出来奋斗,虽然回头看,这6、7年也有长进。但是我的事业还没有发展得像我想象的那样,房子、车子还不具备。”一位年轻的男性在热线电话的那一端,很发愁的样子。
  “为什么车子房子是你事业发展的目标呢?”我问。
  “因为我总觉得,男人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就不可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女友。”
  这可是当今20至30岁的中国男士的一大烦恼,但是对于在美国生活了十七年的我,有点摸不着头脑,跟不上形势。我二十多岁的时候,生活在70年代的中国。大家都是满脑子浪漫。男孩演奏的忧伤提琴曲、写一手好诗、智慧碰撞产生的火花,都能让女孩们发疯地爱上他,心甘情愿地同他浪迹天涯。在美国生活了十七年,我看到美国女孩虽然很实惠,但是美国男子却很少有类似的苦恼。因为现今的美国女子,结婚的时候不觉得未婚夫应该准备好车子、房子,更不用说在谈恋爱的阶段了。绝大多数的情况是,青年男女结婚以后租房子住。两个人共同工作3、4年以后,有了积蓄,付得起买房子那15…20%的DownPayment了,才买房,生儿育女。婚姻的前提是情感,从小就开始谈恋爱的美国人,决不能让自己陷入没有爱情的婚姻,这一点,和我们年轻时候的概念是很相近的。
  你到底要什么
  据我观察,大多数强调“经济实力不够”而不敢恋爱的男士,是对自己缺乏信心,暗暗地认为自己对女人没有吸引力。他们会认为自己个子矮小、不够英俊、不够风趣、学历低、家在农村,甚至说话有外地口音等等,被女人们瞧不起。因此,他们决心要奋斗出好的经济条件——车子、房子,用来吸引他们心目中“上档次”的女性。同时,还自欺欺人地认为,她们真的会爱上自己。
  天晓得,如果人家是冲着你的车子、房子而来,那么人家爱的是你的车子和房子,而不是你这个人。与这样的女人成家,结果无非有二:一,她好像是普希金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面那个贪得无厌的老太婆,今生今世逼着你去满足她永无至尽的物质欲望和虚荣心;二,她干脆和更有钱的人跑掉。因为人家本来就是被你用金钱吸引而来的,也会随金钱而去。金钱确实可以买很多东西,偏偏却买不来爱情。
  “男人有钱就变坏”,这是市面上的俗话。男人赚了点钱,冒着被传染上性病和艾滋病的危险,心甘情愿把钱花费在女人身上,当然有其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