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才情人生-乔冠华 >

第15章

才情人生-乔冠华-第15章

小说: 才情人生-乔冠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到电报后,廖承志马上召集紧急会议,中共香港工委(对外称八路军办事处)和文化、新闻 界的有关人士都参加了。乔冠华、夏衍、邹韬奋等一起出席。这次会议讨论的已经不是日本 会不会南侵的问题,而是香港究竟能否守住,以及滞留在港的大批民主人士如何应变的问题 。廖承志传达了党中央和周恩来的指示精神。    
      会上,大家分析了形势,认为港英当局即使会抵抗一阵,但是不可能在这个小岛上长期 坚持抗战的,香港是迟早要落入敌手的。于是讨论的重点就集中在爱国民主人士如何疏散的 问题。廖承志说:“我们计划先让文化界人士和民主人士隐蔽待机,经周密安排并且时机成 熟后,迅速撤离香港。”他们一起研究了撤退方案,并决定马上派人与东江抗日游击纵 队联 系,要其负责人曾生尽快派出一支精干的突击队潜入新界和九龙地区,协助进行抢救工 作,因为从九龙翻过一座山,就是东江纵队的游击基地。    
      廖承志在会上还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告诉文化界的朋友们,请大家各自珍重自己的革命 历史!”    
      此时气氛是异常严肃的,大家都表示赞同,随即迅急回去安排搬迁隐蔽。乔冠华的任务是与 叶以群一起立即返回九龙,通知所有住在九龙的民主进步人士赶快撤退,疏散到香港隐蔽起 来。    
      那几天,乔冠华整天忙得焦头烂额,彻夜不眠,他想尽一切办法,找到轮船、舢板,抢运民 主人士渡海,护送至香港。当时在香港《光明报》任职的民主人士萨空了,在《香港沦陷日 记》 中记载:12月9日“下午3时许,天下着小雨,途遇着大公报文艺版编辑刘刚,还有乔冠华 和 四五个其他的人正叫好了人力车带着简单的行李要去公共四方街旁的避风塘,那里是香港舢 板平日集中的地方,据说他们已叫好了一条舢板,如果我能即刻起来,可以带我一家过港。 … …”    
      萨空了:《香港沦陷日记》,第17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3月第 1版。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乔冠华一次又一次作出“舍己为人”的牺牲,帮助大家撤离。    
      面临日军的进攻,香港总督杨慕琦托澳大利亚籍的英国记者贝特兰找到廖承志。贝特兰曾在 1937年10月到延安访问过毛泽东。他见到廖承志后,顾不上寒暄,直入主题。他说,港英当 局想和中共在港的负责人会晤,讨论协同保卫港九的问题。12月13日,廖承志、乔冠华和夏 衍,与代表港督的辅政司负责人以及居间人贝特兰在香港大酒店三楼举行了会谈。    
      我方表示:东江纵队可以协同驻港英军保卫港九,但请英方提供必要的武器弹药,当然主要 是步枪、机关枪、子弹和手榴弹等轻型武器。    
      港英辅政司频频点头,表示回去向港督报告,尽可能满足我方的要求。    
      可是,从此之后,如“泥牛入海,没有下文。”    
      这种结果也完全在我方意料之中:事情实际上很清楚,英国人知道港九这块弹丸之地是保不 住的,让日本人占领了,有朝一日,英美联军打败了日本之后,日本还得把香港交还给英国 。而一旦中共军队进入港九,那么战争结束之后,问题就变得复杂了。    
      不管当时港英当局是如何考虑的,或是战局发展太快所致,这次会谈只是香港历史上的 一段插曲。    
      谈归谈,乔冠华的疏散工作还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12月中旬的一天,他向廖承志汇报 了几天来的工作情况,他说:    
      “今天清晨,司徒慧敏在香港奔走了一天,已经说通了中央电影院的老板,答应将电影院的 地下室让出来供旅港剧人协会作临时避难所。旅港剧人现已全部登上雇好的小艇,冒险撤离 了九龙。身患重病又不便行走的高士其也已随艇过海,但胡风和南方局的孙钿还不知道,我 已设法尽快与他们取得联系。另外,骆宾基、宋之的、于伶、王苹夫妇、凤子、章泯都安全 撤离。现在尚有张铁生、黄药眠等部分人员没来得及撤离。我们正在想办法,最迟明天把他 们全部撤出九龙。”    
      在九龙的文化人撤离后,日本于12月12日进驻九龙。12月16日,日军从九龙渡海登陆,向香 港本岛进攻。喧嚣一时的“香港保卫战”,几乎没有怎么进行就烟消云散。港英当局既不与 东江纵队联系,也不依靠香港群众,因循苟且,坐以待毙,终于在12月25日圣诞节这天,竖 起白旗,缴械投降,香港沦陷!    
      留港的大批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与香港居民一起,在躲藏、不安、惊恐和困顿中告 别1941年,迎来1942年。    
      这时,一场在中共中央亲切关怀下,由中共香港工委和东江纵队精心策划、具体执行的“香 港大营救”正悄悄展开了。    
    


第二部分第7节 港九脱险(2)

    乔冠华撤退后,暂住香港的一个爱国华侨商人柳了清家里,在香港的东北角,每天都听到头 上的炮弹不断地吱吱飞,看到结队组合的敌机呼啸而过,宣扬“皇军的胜利”……    
      随着香港的陷落,廖承志与乔冠华、连贯等人决定,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尽快撤离港九。 他们研究了撤退时各小组的负责人、联系地点,并分发了隐蔽和撤退时的必要经费。    
          
      日军占领香港后,立即封锁了香港至九龙的交通,在全市挨户搜查,捕捉抗日爱国 人士。香港和九龙隔海相望,这时却被日军严密封锁,真是咫尺天涯。    
      为了逃出敌人的魔掌,乔冠华和廖承志、连贯在铜锣湾避风塘雇了一条驳船,冒险渡海。几 个日本鬼子巡逻,问:“什么船?”乔冠华等人已有所准备,回答:“我们是做生意的。” 同时给了鬼子几个钱,也不再纠缠了。    
      顺利地通过了敌人的封锁,到了九龙,乔冠华一行暂时隐蔽下来。在这里,与东江纵队的政 治委员林平见了面,同时研究营救撤退计划。    
      营救工作是艰巨而复杂的。首先把营救的对象找到就很不容易。香港沦陷后,为了躲避日本 的搜捕,许多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一再改变往处。刘少文(中共南方局干部)和梁广( 粤南省委书记)留在香港领导这项工作,派出熟悉香港情况的同志,根据名单,通过各种关 系,把营救对象一一找到,并帮助他们转移到较安全的住地,然后安排他们分批撤退。    
      1942年元旦,紧张的营救工作开始了。拂晓之前,乔冠华与廖承志、连贯一起,乘上小艇, 在交通员李健行的护送下,避开日军的巡逻艇到达九龙红。他们 在九龙广东道一幢普 通的房子里,同林平等仔细研究了护送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到东江游击区的路线、警 戒和沿途食宿以及可能发生的情况。由林平负责向东江纵队作具体布置。    
      第二天早晨,化了装的廖承志、连贯、乔冠华、林平等每人买了一些香烛、供品,装成香客 混出九龙。    
      乔冠华等人又由交通员黄冠芳陪同,悄悄地通过了启德飞机场附近的几个检查岗哨,出了封 锁线,到达牛池湾。    
      这时,东纵先遣队江水带着8个短枪队员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们共分成三个小组,第一小组 在前面侦察开路,第二小组居中掩护,第三小组在后面警戒。翻过九龙坳后,沿着海边崎岖 不平的羊肠小道,经北围、打蚝墩、沙角尾、山寮直到大环村,由蔡国梁接应,这里地方 虽偏僻,风景很好,空气清新得很,他们于此稍作休整。    
      直到夜幕降临,乔冠华一行在蔡国梁等护送下,急速来到企岭下海湾,登上了护航队的武装 船,偷渡大鹏湾。    
      林平对这一带地形熟门熟路,由他带路。一上船,发生一个小插曲,一个东江纵队巡逻 的战士问:    
      “你们是哪里来的?”    
      “是从香港过来的。”乔冠华说。    
      “你们听说夏衍、邹韬奋、乔冠华这些人都被枪毙了吗?”    
      乔冠华机智地答道,“没听说。”略作停顿,又说,“我们来的时候没听说,也可能是现在 的事情。”    
      船小心翼翼地开着:既要避开日军海上巡逻队,又要提防海匪的抢劫。在配有机枪的前卫领 航船的掩护下,于凌晨3时到达沙鱼塘。上岸后,由惠阳短枪队护送,继续赶路。    
      元月3日中午,乔冠华一行来到坪山东南的惠阳县田头山石桥坑,早已等在那儿的东江纵队 司令员曾生 (建国后曾任交通部部长、国务院顾问)见到他们,高兴地 大喊道:    
      “啊,廖承志、连贯、乔冠华同志,你们脱险回来了!”    
      曾生那悬了好几天的心才放下来。    
      这是第一批从香港归来的中共领导人。    
      彼此相见甚欢,一路上的疲惫一扫而逝。他们几人在这个小山沟的一间砖石房子里欢快地叙 谈,甚为投机。    
      廖承志与曾生、乔冠华、连贯、林平等一起,连夜召开会议,传达中央指示,研究布置下一 段的营救、接待和疏散工作。    
      经过研究,他们认为,惠州是个重要的中转点,要设立一个秘密接待站,由林平负责; 连 贯到老隆,负责下一段的接待工作;乔冠华到韶关,负责由韶关转到桂林的接待工作; 廖承志沿东江、粤北一线而行,一路上向地方党组织传达中央指示,布置安排接应疏散爱国 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    
      据乔冠华回忆,“因为韶关是我们疏散在港同志的一个必经之地,发生麻烦的机会多,所以 组织上就决定让我留在韶关,完成接送从香港、东纵疏散回来的一些同志。”    
      乔冠华:《口述自传》,见《那随风飘去的日子》,第158页。    
      在韶关驻有国民党的 第七 战区司令部,乔冠华的老同学、老朋友赵玉军还在那里;同时,留日同学温康南也在韶关, 经营着一家商行。    
      乔冠华到了韶关以后,就去看望了赵玉军,向他打了招呼,请他在自己若有不便时,援手帮 忙。然后,就住在温康南的商行里。    
      当时,从香港撤退人员除少数由水路去澳门转内地外,绝大多数是西向从九龙走向宝安东江 游击区,转赴各地。    
      乔冠华到达韶关时,大约是2月份了。从此,凡是经过东江这条路的都是由他接待的。在那 些日子里,他席不暇暖,因为差不多每隔一两天就有一批人从香港过来。    
      每到深夜,乔冠华和其他同志来到接头的地点,耐心地等候疏散人员的到来。    
      整个说来,在乔冠华的精心组织下,这些疏散都很顺利,没有遇到什么阻挠。只有一次发生 紧急情况,他的一位老乡张明第撤离途中,住在旅馆里,不会应付。人家问他是从什 么 地方来的,他吱吱唔唔说不清楚,结果人家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