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才情人生-乔冠华 >

第78章

才情人生-乔冠华-第78章

小说: 才情人生-乔冠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幸而被章含之言中的是,就在基辛格离开北京之后,一场真正的政治灾难终于发生了,一 直延伸到 第二年的春天的“批林批孔”运动,整个中国大地又一次动荡不安;它也最终导致 了周总理癌症恶性 发作,住院手术后再也没能回到西华厅会议室召集那令乔冠华、章含之熟 悉和怀念的长夜工作会议。 因为这一系列的外交谈判活动,自然引起了江青一伙的极大不满,他们蓄意挑起事端。要人 到毛泽东 处“吹风”,说周恩来、叶剑英与美国领导人会谈有“错误”。11月17日,毛泽东因为听了两位翻译不太准确的汇报,误认为 周总理在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谈判中 说了错话,屈从于美方,要政治局开会批评负责对美 事务的周总理和叶剑英。当天“周恩来和外交部 负责人及其他有关人员到毛泽东处开会 。毛泽东谈了对不久前中美会谈的一些看法,提议中央政治局 开会,讨论他的意见。”《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下卷,第632页。    
      结果从11月下旬到12月中 旬,政治局连续开会,批评周总理和叶剑英。这是一件大事。当晚,周恩来根据毛泽东指示,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传达了毛泽东对中美会谈的意见 ,并介绍 同基辛格会谈的情况。会上,江青斥责周恩来是“右倾投降主义”。周恩来起而与 之争辩。会后,周 恩来两次向毛泽东书面报告政治局会议情况,表示自己在此次中美会谈中 “做得不够”。11月21日至12月初,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王洪文主持下,连续开会 批评周恩来和叶 剑英的所谓“错误”。会上,江青等人对周恩来和叶剑英进行围攻,斥责此 次中美会谈是“丧权辱国 ”、“右倾投降主义”。周恩来依据事实加以反驳,同时违心地作 了检查。江青、姚文元批判“中美会谈”的调子越来越高,继续“上纲上线”,并提到“第十一次路 线斗争” 的高度,诬蔑周恩来是“错误路线的头子”,是“迫不及待”地要取代毛泽东,阴 谋将其打倒。有一次开会,叶剑英坐在后面,江青大声叫他坐到前头来。叶帅回答:“坐前头就前头,怕 什么!” 以示抗议。之后,江青将要求增补她本人和姚文元为政治局常委的意见,报告毛泽东。    
      12月9日,毛泽东先后同周恩来、王洪文等谈话,提出:这次会开得很好。就是有人讲错了 两句话,一 个是讲“十一次路线斗争”,不应该那么讲,实际上不是;一个是讲总理“迫不 及待”。总理不是迫 不及待,江青自己才是迫不及待。对于江青所提增补常委的意见,毛泽 东表示:增补常委,不要。对毛泽东的这次谈话,事后王海容、唐闻生回忆:1973年11月,在政治局批评周总理同基辛格会谈中犯错误的会议上,江青 提出“这是第十一次路线斗 争”,姚文元也跟着这样说。江青还指责周总理是迫不及待地要代替毛主席。12月9 日,毛泽东在会见 尼泊尔国王后,曾分三批先后同周总理、王洪文和我们谈了话。主席对我们说:这次会开 得好,很好 ,就是有人讲错了两句话:一个是讲十一次路线斗争,不应该那么讲,实际上也不是;一个是讲 总理 迫不及待。    
      他(指总理)不是迫不及待,她自己(指江青)才是迫不及待。总理后来告诉我们,主席也 跟他讲了这两 条。王洪文也承认主席那次对他讲了,不同意十一次路线斗争的提法。 引自邬吉成、王凡:《红色警卫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邬吉成回忆录》,当代中 国出版社2003年1月版 ,第317页。    
      周恩来和叶剑英、乔冠华等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为中国外交开创了一个新纪元。为维 护中国在 国际上的尊严和形象,他们忍辱负重,鞠躬尽瘁!乔冠华、章含之也被指令参加上述一系列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章含之回忆说,“外交部姬 、乔、黄 、仲以及我和罗旭被毛主席点名列席。王、唐是这次会议的毛主席联络员,一切‘ 指示’由她们传达 。关于这次会议的是是非非多有评论,近年来也有一些不完全属实的叙 述。作为当时参加会议者之一 ,我自然明白会议的全过程。但是我宁愿把这段历史留给局外 人去分析研究,让后人得出符合历史真 实的结论。这次会议不仅仅暴露了‘四人帮’对周恩 来的积怨,也揭示了形形色色人们的灵魂。事实 是,大多数人都按‘联络员’的传达说过批 判周恩来的话。也许客观地说,这是当时政治形势下求生 存的必需。”章含之:《 跨过厚厚的大红门》,文汇出版社2002年7月版,第295页。    
      乔冠华、章含之在会上说过一些“违心的话”,对此,章含之后来曾经作过深刻地剖析,她说:回首往事,在七十年代的沉浮中,我犯过两次大的错误。那错误都是为了 生存。第一次就是这1973年的深秋。就在京城萧瑟落叶的时节,人民大会堂的某个厅堂里进行着一场无情的较量。除去 那些本性 邪恶的一小撮之外,卷入其中的每个人都在经受着一场严峻的考验,是挺身而出维 护正义与公正还是 为了自己的生存妥协退让,随波逐流。几年后,当有人不顾当年的事实企 图把不切实际的罪名强加在 我们头上时,我曾经为自己和冠华辩护说那是时代造成的悲剧, 我们既没有参与策划也没有陷害他人 。    
      然而,二十年后的今天,在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时,我 愿按冠华说的“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去剖析 自己。尽管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没有一个 被卷入的人能够蔑视权威,主张公道,但毕竟作为自我 良心的剖析,我为了自身的生存与“ 前程”,随着那汹涌而至的浊浪说了违心的话,做了违心的事, 伤害过好人。尤其是在周总理蒙受屈 辱时,我们并未能为他做一点事减轻他的压力。这一点在冠华的 心头尤为沉重,一直到两年后的1975年 秋天,当他有机会当面向周总理痛切剖析自己当年的懦弱并得 到周总理的谅解时,他的心才略为平静。也许 正因为有了1973年沉痛的教训,我们在1975年底面临又 一次更大的政治风浪时决心拚命一搏,再不能像 1973年那样软弱,以一大批老干部再次受压为代价来 换取自己政治上的安全。谁能料想本意要为公正一 搏换取至少是外交部一个良好政治环境的意图却又 导致了另一次错误。在当时的条件下,我们只能与虎谋皮 ,火中取栗。虽知这是孤注一掷,但为了部 内的一大批善良的老、中、青干部,我和冠华贸然决定拚出自己 的政治生命也要与外交部造反人物决 裂,制止在部里又一次兴风作浪,换取真正的安定团结。但我们过于幼 稚,过于天真。    
      我们得到过部内大多数干部的支持,我们相信奇迹会出现。其结果是我们自己落入了深深的 陷阱,最 终的结局是我们被扣上了“借刀杀人”的帽子,杀害的恰恰是自己。这是何等惨烈的悲剧!这无疑 是 一次大错,但今天的我只对1973年的错误常常自责,而对1975-1976年的错误却处之坦然, 因为我和 冠华是为了一个良好的愿望决心冒此风险的。我说过我们并不真正懂得政治,更不具备参与政治斗 争 的种种手段,其结果不可避免的是被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使冠华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所有这一切,我并不想去论说是非。历史和人民永远是最公正的。总有一天会有人在研究共 和国的历 史时对七十年代扑朔迷离的政治生活作出客观公正的评说。对于我来说,今天我所到之处都听 到人们 对冠华深切的怀念。有此足矣!人民不仅记得他为共和国的外交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人们也相信这 样一个对自己的事业一片丹心的好人绝不会是在阴暗的角落里策划阴谋的鼠辈!人民永远是公正的,伟 大的 !章含之:《风雨情》,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179~1 80页。    
    


第八部分第22节 乔章结缡(4)

    当1973年12月,这场冷酷无情的斗争告一段落的时候,乔冠华和章含之都十分期望早 日成个家。    
      经过这大半年的折腾,爱情玫瑰色的浪漫已被磨去了许多。年初他俩对未来的憧憬,此时 似乎已变得 很苦涩。他们只觉得心力憔悴,精疲力竭,又有些茫然,像一只在狂风巨浪中挣 扎漂浮的小船,此时 已被风浪打得遍体伤痕,只盼有一个风平浪静的港湾可以歇息片       
    刻。乔冠华和章含之决定尽快结婚,使两人互有依靠。乔冠华决定搬到史家胡同章府来,放弃外 交部为他 修的房子。这是几个月前周恩来总理亲自定的。笔者在撰写本书时,章含之告诉我 ,她和乔冠华的结 合,是得到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理解和支持的。    
      在他们这一年风风雨雨的恋爱中,周总理给了乔冠华和章含之最坚定的支持。早在1973 年初,在一次 西华厅会议休息大家吃夜宵时,不知是谁提起此事,周总理说:“××当个大新闻,告诉我老乔和含之在谈恋爱,我说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我早有预感了 。”后来周总理又告诉乔冠华,他批评了他的子女,对他们说应当支持父亲得到幸福。章含之父亲的丧事料理完之后,在一次会议休息时,周总理问他俩结婚后住在哪里。章含之 说,“外 交部正在给冠华修理一所部里的房子,我准备搬进去。”    
      “章可(章含之大哥)结婚单独搬出去住了,你结婚又要搬走,行老的房子交给谁管?” 周总理听了皱 起他那两道浓眉说。章含之说:“我恐怕管不了,部里工作太忙。”她看得出总理有些不快,心里有点不踏实。     
      “我想当初这房子是国家给父亲的,我搬走以后是不是就把它还给国家?”于是章含之便 小心翼翼地 试探说。    
      周总理似乎料到了她的这个回答,他严肃地说:“你倒想得简单。行老和共产党合作几十年 。他是主 席的老朋友。这个房子当初是主席同意为行老修的。行老去世时,在追悼会前,我 对殷夫人和你妹妹 亲口说这房子是政府为行老修的,今后你们海外亲属任何时候回来看看, 这都是你们的家。你是共产 党员,说还给国家就还了,以后行老这么多海外亲属知道了怎么 说?他们会说共产党说话不算数!我 周恩来说话不算数!”章含之听了不吭声了。    
      周总理接着直视乔冠华问:“为什么一定要含之搬到你那里,你不能搬到她那里?”    
      章含之抢先回答说:“这倒是我的意见。乔老爷官比我大,我嫁给他按习惯就只好搬到他家 去。”周总理还是逼视着乔冠华问:“你也是这样主张吗?为什么你不可以搬到含之那里?男尊女卑?”“我哪里有这种想法?!我愿意搬到含之那里。行老的房子比我的亮堂,是她一定要搬出来 。”乔冠 华悠然地笑着回答说。周总理果断地说:“那好,就这样定了!冠华你搬到含之那里去!”后来毛主席听说此事,连说这样好,还笑呵呵地向乔冠华打趣道:“这一次啊,乔老爷,你可真是上轿了呵!”就这样,1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