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文献通考1 >

第166章

文献通考1-第166章

小说: 文献通考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永年’,此之谓也。”
    英宗治平元年,诏勿以孔氏子弟知仙源县,其袭封人如无亲属在乡里,令常
任近便官,不得远去家庙。
    京东提刑王纲乞慎重长民之官,故有是诏。
    神宗熙宁八年,判国子监常秩等言:本监宣圣神像旧用冕服九旒,七十二贤、
二十一先儒并用朝服。检会唐开元中尊孔子为文宣王,内出王者衮冕之服以衣之。
详此,则孔子之冕宜用天子之制十二旒。孔子既用冕旒,则七十二贤、二十一先
儒各依本爵用冕服。今来所修殿屋已成,见装饰塑像,欲乞改正。下太常礼院详
定。礼院检会,国朝文宣王庙,自建隆三年诏庙门准仪制,令立戟十六枝,用正
一品之礼。大中祥符二年,赐曲阜县文宣王庙桓圭一,从上公之制,冕九旒、服
九章。按衣服今王爵之服,春、秋释奠则用中祠,皆今朝之制也。其兖国公颜子
等皆以本朝郡、国、县封爵。缘古今礼制不一,难以追用周之冕服,宜如旧制,
依官品衣服令,文宣王冕用九旒,颜子己下,各依郡、国、县公、侯、伯正一品
至正四品冠服制度,庶合礼令。从之。
    元丰六年,吏部尚书曾孝宽言,孟轲有庙在邹,未加爵命。诏封邹国公。
    七年,礼部言:“乞以邹国公同颜子配食宣圣,荀况、扬雄、韩愈并从祀於
左邱明等二十二贤之。”从之。封荀况兰陵伯,杨雄成都伯,韩愈昌黎伯,颁
行天下,学、庙塑像,春、秋释奠行礼。
    容斋洪氏《随笔》曰:“自唐以来,相传以孔门高弟颜渊至子夏为十哲,故
坐祀於庙堂上。其後升颜子配享,则进曾子於堂,居子夏之次以补其阙。然颜子
之父路、曾子之父点,乃在庑下从祀之列,子处父上,神灵有知,何以自安?所
谓‘子虽齐圣,不先父食’,正谓是也。又孟子配食,与颜子并,而其师子思、
子思之师曾子亦在下。此两者於礼、於义实为未然。特相承既久,莫之敢议耳。”
    相台岳氏《愧郯录》曰:“苏文忠公轼《集·私试策问》曰:‘古者坐於席
故笾豆之长短、簋之高下,与人均。今土木之像既已巍然於上,而列器皿於
地,使鬼神不享则不可知,若其享之,则是俯伏匍匐而就也。’珂按:今世国学、
郡县学礼殿坐像,皆正席南向,颜、孟而下列侍,所措设与前不殊。私窃疑之。
庆元己未,朱文公熹始作《白鹿礼殿塑像说》,其文曰:‘古人之坐者,两膝著
地,因反其而坐於其上,正如今之胡跪者;其为肃拜,则又拱两手而下之至地
也;其为顿首,则又以头顿手上也;其为稽首,则又其手而以头著地,亦如今
之礼拜者。皆因跪而益致其恭也。故《仪礼》曰“坐取爵”,曰“坐奠爵”,
《礼记》曰“坐而迁之”,曰“一坐再至”,曰“《武》坐轾右轩左”,《老子》
曰“坐进此道”之类,凡言坐者,皆谓跪也。汉文帝与贾生语,不觉膝之前於席;
管宁坐不箕股,榻当膝处皆穿,皆其明验。然《记》又云“授立不跪,授坐不立”,
《庄子》又云“跪坐而进之”,则跪与坐又自有少异处。疑跪有危义,故两膝著
地、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两膝著地、以尻著而稍安者为坐也。又《诗》云
“不遑启居”,而《传》以启为跪;《尔雅》以妥为安,而跪以为安定之坐。夫
以启对居而训启为跪,则居之为坐可见;以妥为安定之坐,则跪之为危坐亦可知。
盖两事相似,但一危一安为小不同耳。至於拜之为礼亦无所考,但杜子春说太祝
九拜处,解奇拜皆当齐屈两膝,如今之礼拜明矣。凡此三事,书传皆无明文,亦
不知其自何时而变,而今人有不察也。顷年属钱子言作白鹿礼殿,欲据《开元礼》,
不为塑像而临祭设位。子言不以为然,而必以塑像为问。予既略考礼如前之云,
又记少时闻之先人云。尝至郑州谒列子祠,见其塑像席地而坐,则亦并以告之,
以为必不得已而塑像,则当放此,以免於苏子俯伏匍匐之讥。子言又不谓然。会
予亦辞浙东之节,遂不能强,然至今以为恨也。其後乃闻成都府学有汉时礼殿,
诸像皆席地而跪坐,文翁犹是。当时琢石所为,尤足据信。不知苏公蜀人,何以
不见而云尔也。及杨方子直入蜀帅幕府,因使访焉,则果如所闻者,且为写放文
翁石像为土偶以来,而塑手不精,或者犹意其或为加趺也。去年又属蜀漕杨玉休
子美,今乃并得先圣、先师三像,木刻精巧,视其坐後两,隐然见於帷裳之下,
然後审其所以坐者,果为跪而亡疑也。惜乎,白鹿塑像之时,不得此证以晓子言,
使东南学者未得复见古人之像,以革千载之谬,为之喟然太息。姑记本末,写寄
洞学诸生,使书而揭之庙门之左,以俟来者考焉。’又注其下曰:‘老子云:虽
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盖坐即跪也,进犹献也,言以重宝厚礼与人,
不如跪而告之以此道也。今说者乃以为坐禅之意,误也。然後古意遗像粲然可考
而知。’珂按:《符子》曰:‘太公涓钓於隐溪,跽而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俯
吟,暮则释竿,其膝所处,石皆若臼,其跗触崖若路。’此尤足以验前说。或谓
国朝景灵宫设塑之制亦坐於椅,所不当轻议。珂窃以为原庙用时王之礼,ブ席器
皿皆与今同,则其为像反不当以泥古矣。珂在朝时,以摄奉常丞奉祠太庙,得立
阼阶,见室中之用亦不以高几。盖古今器服各其宜,以便於事,是亦求神之义
也。”
    哲宗元元年,朝议大夫孔宗翰辞司农少卿,请依家世例知兖州,以奉孔子
祀。从之。宗翰又言:“孔子後袭封疏爵,本为侍祠,今乃兼领他官,不在故郡。
请自今不使袭封之人更兼他职,终身使在乡里。”事下礼部太常寺。礼官议,欲
依所请,定典礼,命官以司其用度,立学以训其子孙,袭封者专主祠事,增赐
田百顷,供祭祀之馀,许均赡族人。其差墓户并如旧法。赐书,置教授一员,教
谕其家子孙,乡邻或愿从学者听。改衍圣公为奉圣公,及删定家祭冕服等制度颁
赐。诏可。
    六年,帝幸太学,行释奠礼,一献再拜。
    元符元年,吏部言:“请下兖州,於孔子家众议承袭之人,不必子继,所贵
留意祖庙,敦睦族人。”从之。
    徽宗崇宁元年,诏追封孔鲤为泗水侯,孔为沂水侯。三年,太常寺言:
“国朝祀仪,诸坛祠祭,正位居中南面,配位在正位之东南西面,若两位亦为一
列,以北为上,其从祀之位又在其後。今国子监颜子孟子配享之位,即与闵子骞
等从祀之位同作一列,虽坐次少出,而在文宣王帐座之後,於配食之礼未正。请
改正颜子而下从享位次,为图颁示天下。”从之。
    绍熙,项安世为越州教授,《告先师文》曰:“常平使者朱熹为安世言:
‘《开元礼》,先圣东向,先师南向,故三献官皆西向,则稽古尚右也。今祀典
正位南向,配位西向,三献官犹西向,则兼而用之也。独此府庙、学,有司以私
意复古,使配位皆东向,此古者先圣之位也,拂今之法,戾古之义,先师其不妥
於此也。’安世用惕然不敢宁处,谨择日奉安先师於西向故位,不敢不告,惟先
师鉴之。”
    六月,诏以王安石配享孔子庙,设位於邹国公之次,仍令国子监图其像,颁
之天下。
    大观元年,大司成强渊明言:“考礼经,士始入学释菜,请自今每岁贡士始
入辟雍,并以元日释菜於先圣。”从之。
    二年,诏跻子思从祀。
    四年,诏先圣庙用戟二十四,文宣王执镇圭,并如王者之制。
    议礼局言:“文宣王自开元追谥之初,则内出王者衮冕之服以衣之,乐用宫
架,其礼制盖尝增崇矣。《国朝会要》,国子监神像旧用冕九旒,服九章,而不
载其更易之端。崇宁四年八月,诏从国子司业蒋静之请,改用冕十二旒,服九章,
而又图绘,颁之天下郡邑。其执圭、立戟,乞并从王者制度。”又言:“弟子公
夏首、后处、公肩定、颜祖、邬单、罕父黑、秦商、原抗、乐、廉从祀文宣
王,考之《史记》,皆有其名。《唐开元礼》亦载祀典。乞皆赠侯爵,使与祭享。”
从之。
    九月十二日,诏公夏首封钜平侯,后处胶东侯,公肩定梁父侯,颜祖富阳侯,
邬单聊城侯,罕父黑祁乡侯,秦商冯翊侯,原抗乐平侯,乐建城侯,廉胙城
侯。
    政和元年六月二十七日,大常寺奉诏,“孔子高弟子所封侯爵与宣圣名同,
失弟子尊师之礼。今乞以瑕邱侯曾参改封为武城侯,宛邱侯颛孙师为颍川侯,龚
邱侯南宫绦为汶阳侯,楚邱侯司马耕为雒阳侯,顿邱侯琴张为阳平侯,瑕邱伯左
邱明为中都伯,龚邱伯梁赤为雒陵伯,楚邱伯戴圣为考城伯。”从之。
    政和三年,封王安石为舒王,配享;王为临川伯,从祀。五年,太常寺言:
“兖州邹学孟子庙,诏以乐正子配享,公孙丑以下从祀,皆拟定其封爵:乐正子
克利国侯,公孙丑寿光伯,万章博兴伯,浩不害东河伯,孟仲子新泰伯,陈臻蓬
莱伯,充虞昌乐伯,屋庐连奉符伯,徐辟仙源伯,陈代沂水伯,彭更雷泽伯,公
都子平阴伯,咸邱蒙须城伯,高子泗水伯,桃应胶水伯,盆城括莱阳伯,季孙丰
城伯,子叔承阳伯。”从之。
    钦宗靖康元年,右谏议大夫杨时言王安石学术之谬,乞追夺王爵,毁去配享
之像。诏王安石依郑康成例从祀。
    高宗绍兴八年,诏衢州於系官田内拨赐五顷,赐主奉先圣祠事、袭封衍圣公
孔,以孔氏渡江,子孙隔绝林庙,故赐田以奉先圣尝也。
    十三年,上幸学,止辇大成殿内外。入幄,群臣班列於庭。上出幄,升东阶,
跪上香,执爵三祭酒,再拜,如常仪(详见《幸学门》)。
    二十四年,以文宣王五十代孙补右承奉郎,袭封衍圣公,奉祠事。
    孝宗淳熙四年,幸太学,如绍兴之仪。
    光宗绍熙四年,以文宣王五十一代孙孔文远为承奉郎,褒封兖圣公。
    ○唐开元礼
    ◎皇太子释奠於孔宣父
    △斋戒
    皇太子散斋三日於别殿,致斋二日於正殿。前致斋一日,典设郎设皇太子幄
座於正殿东序及室内,俱西向。又张帷於楹前下(殿若无室,张帐为之)。致斋
之日,质明,诸卫率各勒所部,屯门列仗如常。昼刻上水一刻,左庶子版奏:
“请中严。”近仗就陈於ト外,通事舍人引宫臣文武七品以上褶陪位如式。诸
侍卫之官各服其器服,诸侍臣并结佩,俱诣ト奉迎。左庶子版请“外办”。上水
三刻,皇太子服通天冠、绛纱袍,结佩以出,侍御如常。皇太子即座西向坐,侍
臣夹侍如常。一刻顷,左庶子前跪奏称:“左庶子臣某言,请降就斋室。”俯伏,
兴,还侍位。皇太子降座,入室。文武侍臣各还本司,直卫者如常,典谒引陪位
者以次出。凡应享之官,散斋三日,致斋二日(散斋皆於正寝。致斋二日於本司,
一日於享所。其无本司者皆於享所)。近侍之官应从升者,及从享群官、监官、
学官、诸学生等,各於本司及学馆,俱清斋一宿,并如别仪(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