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文献通考1 >

第302章

文献通考1-第302章

小说: 文献通考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献:“列祖上帝,享以多仪,动容周旋,实劳宣力。”
    △五使
    大礼使:总一行大礼事务。行事日,复从皇帝行礼。
    礼仪使:行事日前导,奏请皇帝行礼。
    仪仗使:总辖提振一行仪仗。仪仗用四千一百八十九人,自太庙排列至丽正
门。
    卤簿使:依《礼经》,卤者,大盾也。总一部仪仗前连後从,谓之卤簿。
    桥道顿递使:提振修整车驾经由道路、顿宿斋殿等。
    △应奉官
    礼仪使 礼部侍郎二员(奏中严外办。御前奏) 殿中监(进接圭,兼进饮
福酒後,受虚爵) 太常卿(赞导) 礼部郎中二员(奏解严、御前奏) 太常
博士四员(引礼仪使,引太常卿,引亚献,引终献) 尚酝奉御(执樽,合上樽
酒,酌饮福酒)
    △宿斋行事官
    侍中一员(奏请皇帝降座,归斋室)
    △景灵宫
    大礼使 亚献 终献 左丞相(视涤濯,兼进玉、币、爵、酒) 吏部尚书
(以玉币授左丞相) 户部尚书(荐俎并彻) 礼部尚书(视涤濯,省鼎镬,
濯溉,荐笾、豆、、簋并彻) 刑部尚书(实镬水) 吏部侍郎(受玉、币、
爵、酒、盥、洗、进爵,以爵诣樽酌酒讫,授左丞相,兼燎币、册) 刑部侍郎
(增沃镬水) 读册官 光禄卿(入实笾、豆、、簋等) 太常卿(押乐) 
监察御史 举册官 太府卿 少府监(监馔造)奉礼郎(设皇帝版位) 协律郎
(殿上举麾,殿下举麾) 太祝(进抟黍兼馔册) 太社令(积柴扫除,设神席,
升烟,束茅) 良酝令 太官令 执事官五员(捧笾、捧豆、捧、捧簋、捧乳
俎) 分诣官三员(一员诣祖宗、诸帝神御,一员诣元天大圣后并昭献皇后、钦
成皇后,一员诣钦慈皇后至恭淑皇后)
    △太庙
    大礼使 亚献 终献 奏奉神主官 监察御史 进币爵酒官(进三物,兼瓒,
并申视涤濯) 受爵酒官(以爵酒授进爵酒者) 奉币官(以币授进币官) 受
币官(受币,并受爵复於坫) 盥洗奉爵官(盥洗进爵,以爵诣樽彝所,酌酒讫,
以爵酒授受爵酒官) 奉瓒官(盥洗进瓒,以瓒诣樽彝所,酌郁鬯讫,以瓒授
进爵官) 荐牛俎官(并彻笾、豆、俎,兼进饮福酒) 实镬水官 荐豕俎官
(兼省牲、腥、熟节) 荐羊俎官(兼涤、省牲、省镬) 增沃镬水官 光
禄卿(巡牲,牵牲诣厨,入实笾、豆、、簋等) 护册官  太常卿(押乐) 
太常丞(押登歌乐) 太府卿(设币) 举册官 光禄丞 奉礼郎 协律郎 太
祝 良酝令 太官令 执事官十八员(捧牛俎六员,羊俎六员,豕俎六员) 宫
闱令 荐香灯官(太祖以下十三室) 东西幄分行礼官四员。
    △明堂
    大礼使 亚献 终献 左丞相(同景灵宫) 吏部尚书(同前) 户部尚书
(同前,兼进饮福酒) 礼部尚书(同前) 兵部尚书(荐羊俎并彻) 吏部侍
郎二员 礼部侍郎(省牲、视腥熟节) 刑部侍郎(同上) 读册官 太常卿
(押乐) 光禄卿 监察御史三员(殿下,隔门外东阶下,隔门外西阶下) 举
册官 太府卿 太常丞(登歌押乐) 少府监 光禄丞 奉礼郎 协律郎 太祝
 太社令 太官令 良酝令(酌皇帝献酒) 执事官五员(捧笾、捧簋、捧牛俎、
捧羊俎、捧豕俎) 分献官五员(东朵殿 西朵殿 东廊 西廊 南廊) 亚终
献执事官四员(供亚献爵盏 供终献爵盏 盥洗、盥爵 巾,拭爵,并引馔)。
    太庙行礼毕,如值雨,道路泥泞,降指挥,乘逍遥辇赴文德殿宿斋,应导驾
官并免导驾,并令常服从驾,许令张雨具入丽正门;应执仗官兵等并免排立,并
放散。淳熙六年九月,明堂。因雨,降前指挥。当晚晴霁,续降指挥,仍旧乘辂,
合用执仪仗官兵等止令於侧近营寨,量前据数差拨前来排设。开禧二年九月,明
堂。为值雨,依前件指挥行事。
    △明堂神位
    △殿上正配四位
    昊天上帝 皇地 太祖皇帝 太宗皇帝
    △东朵殿一十三位
    青帝 感生帝 黄帝 大明 天皇大帝 木神 火神 土神 句芒 祝融 
后土 东岳 南岳
    △西朵殿一十二位
    白帝 黑帝 神州地 夜明 北极 金神 水神 蓐收 元冥 中岳 西
岳 北岳
    △东廊二百有八位
    北斗 天乙 太乙 岁星 荧惑 镇星 元枵 星纪 析木 大火 寿星 
鹑尾 钩星 天柱 天厨 柱史 女史 御女 尚书 大理 阴德 天枪 真戈
 天床 三师 辅星 相星 太阳守 东镇 南镇 中镇 东海 南海 东渎 
南渎 虚宿 女宿 牛宿 斗宿 箕宿 尾宿 太子 心宿 庶子 房宿 宋星
 氐星 亢星 角宿 轸宿 翼宿 张宿 织女 建星 天纪 日星 七公 帝
座 大角 摄提 人星 司命 司危 司非 司禄 天津 离珠 罗偃 天桴 
奚仲 左 河鼓 右 天鸡 辇道 所台 败瓜 扶箱 天井 天 帛
度 屠肆 宗星 宗人 宗正 天 女床 候星 市楼 宦者 天江 东肆 
斗星 斛星 天市垣列肆 东咸 罚宿 贯咸 键闭 钩钤 周伯星 西咸 天
乳 招摇 梗河 元池 周鼎 天田 平道 进贤 郎位 郎将 内五诸侯 三
公内座 九卿内座 东山 南山 中山 东林 南林 中林 东川 南川 东泽
 南泽 天垒城 璃瑜 代星 齐星 周星 晋星 韩星 秦星 魏星 燕星 
楚星 郑星 越星 赵星 九坎 天田 狗国 天渊 狗星 鳖星 农文人 杵
星 糠星 鱼星 龟星 傅说 神宫 积卒 从官 天辐 骑阵将军 阵车 车
骑 骑官 顿颃 折威 阳门 五柱 天门 衡星 军楼 平星 南门 青邱 
长沙 土司空 左右辖 军门 器府 东瓯 天庙 酒旗 天相 东邱 南邱 
中邱 西邱 北邱 东陵 南陵 中陵 西陵 北陵 东坟 南坟 中坟 西坟
 北坟 东衍 南衍 中衍 西衍 北衍 东原 南原 中原 西原 北原 东
隰 南隰 中隰 西隰 北隰
    △西廊一百七十五位
    帝座 五帝内座 太白 辰星 鹑火 鹑首 实沈 大梁 降娄 诹訾 河
汉 天理 势星 内厨 天牢 三公 文昌 内阶 四辅 八 扛星 华盖 
传舍 六甲 钩陈 紫微垣 西镇 北镇 西海 北海 西渎 北渎 星宿 柳
宿 鬼宿 井宿 参宿 觜宿 毕宿 昴宿 胃宿 娄宿 奎宿 壁宿 室宿 
危宿 太微垣 太子 明堂 权星 三台 五车 诸王 月星 谒者 幸臣 常
陈 内屏 从官 虎贲 灵台 少微长垣 黄帝座 四帝座 内平 太尊 积薪
 积水 北河 天樽 五诸侯 钺星 座旗 司怪 天阙 咸池 天汉 天柱 
天高 砺石 天街 天船 积水 天谗 卷舌 天河 积尸 大陵 左更 天大
将军 军南门 右更 附路 阁道 王良 策星 天厩 土公 €雨 霹雳 
蛇 雷电 离宫 造父 土公吏 内杵 臼星 盖屋 虚梁 坟墓 车府 西山
 北山 西林 北林 中川 西川 北川 中泽 西泽 北泽 天稷 星 天
记 外床 天狗 南河 天社 矢星 水星 阙星 狼星 弧星 老人星 四渎
 野鸡 军市 水府 孙星 子星 丈人 天屎 天厕 伐星 屏星 军井 玉
井 九游 参旗 附耳 九州珠口 天节 天园 天阴 天廪 天苑 天 刍
藁 天庾 天仓  天溷 外屏 土司空 八魁 羽林军 垒壁阵斧钺 败
臼 天网 北落师门 天钱 泣星 哭星
    △东廊 西廊 南廊
    △众星共一百五十八位
    右明亲祠,先公景定庚申以枢密院编修官摄殿中监,咸淳己巳以右丞相充
仪仗使,壬申充礼仪使,此仪注则当时奉常礼院所供也。丧乱以来,文书失散,
贵谨弟游当涂,於故家得之,因得以参考史志、《会要》之所未备,如景灵宫、
太庙、明堂三日行礼拜跪之节,与五使以下职掌之详,从祀神之名数是也。其
馀仪文,史之所有而纂辑已备者,则更不赘录云。
    又按:《礼经》言郊报天而主日,配以月,然则周之郊以后稷配天之外,从
祀惟日、月而已。明堂则郑氏注谓所祀者五方五帝及五人帝、五官,配以文王、
武王而已,不祀他神也。自奏汉以来,郊礼从祀之神渐多。晋太兴中,贺循言:
“郊坛之上,尊卑杂位千五百神。”唐圜丘坛位,上帝、配帝以及从祀通计七百
馀座,然圜丘所祀者昊天,则从祀者天神而已,於地、人鬼无预也。自汉末始
有合祭天地之礼,魏晋以来,则圜丘、方泽之祀未尝相溷。宋承五代之弊政,一
番郊祀,赏赉繁重,国力不给,於是亲祠之礼不容数举,遂以后土合祭於圜丘,
而海、岳、镇、渎、山、川、邱、陵、原、隰、坟、衍皆在从祀之列,於是祭天
从祀始及地矣。至仁宗皇二年,大享明堂,盖以亲郊之岁,移其祀於明堂,
而其礼则合祭天地,并祀百神,盖虽祀於明堂,而所行实郊礼也。然既曰明堂,
则当如郑氏之注及历代所行,故以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五人帝,句芒、
祝融、后土、蓐收、元冥五官神,侑祀五帝,於是祭天从祀又及人鬼矣。中兴以
来,国势偏安,三岁亲祀,多遵皇明堂之礼。然观仪注所具神位,殿上正、配
四位,东朵殿自青帝至南岳十三位,西朵殿自白帝至北岳十二位,东廊自北斗至
北隰二百有八位,西廊自帝座至哭星一百七十五位,又有众星一百五十八位,共
五百七十位,则比晋贺循所言才三之一,唐圜丘所祀三之二耳。然晋唐未尝杂祀
地、人鬼,而位数反多,此则以圜丘、方泽、明堂所祀合为一祠,自五帝、五
官、海、岳、以至於原、隰而位数反少,殆不可晓。然《晋史》、《唐史》但能
言从祀之总数,而不及其名位之详,故无由参稽互考,而不知其纤悉也。姑志於
此,以俟博闻者共订焉。

    ●卷七十六·郊社考九
    ○祀后土
    夏以五月祭地。
    殷以六月祭地。
    周制:夏曰礼地於方丘(《曲礼》:“天子祭天地。”疏曰:“地神有二,
岁有二祭:夏至之日,祭昆仑之神於方泽,一也;夏正之月,祭神州地於北郊,
二也。或云,建申之月祭之,与郊天相对。”又曰:“知方岳之神是昆仑者,按
《地统书·括地象》云,地中央曰昆仑,又云其东南方五千里曰神州。以此言之,
昆仑在西北,别统四方九州;其神州者,是昆仑东南一州耳。於一州中更分为九
州,则《禹贡》之九州是也。其配地之神,《孝经纬》既云后稷为天地之主,则
后稷配天南郊,又配地北郊,则周人以喾配圜丘,亦当配方泽也。”《张骞赞》,
班固曰:“《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高二千五百里馀,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
也。自张骞使大夏之後,穷河源,恶睹所谓昆仑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书》
近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