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文献通考1 >

第319章

文献通考1-第319章

小说: 文献通考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後周以春分朝日於东门外,为坛如其郊,用特牲、青币,青有邸。皇帝乘
青辂,及祀官俱青冕,执事者青弁。司徒亚献,宗伯终献,燔燎如圜丘。秋分夕
月於国西门外,为坛於坎中,方四丈,深四尺,燔燎如朝日礼。
    隋因周制,开皇初,国东春明门外为坛如其郊,每以春分朝日;又於国西开
远门外为坎,深三尺,广四丈,为坛於坎中,高一尺,广四尺,每以秋分夕月。
牲、币与周同。其朝日、夕月,奏《П夏辞》各一首(迎送神登歌乐辞与圜丘同)。
    唐制,以二分日,朝日、夕月於国城东西,各用方色犊,笾、豆各十,、
簋、、俎各一。乐旧用黄钟之均三成,新改用天神之乐,圜钟之均六成。
    ◎唐开元礼
    △皇帝春分朝日於东郊仪(秋分夕月及摄事附)
    △斋戒
    前祀五日,皇帝散斋三日,致斋二日,如圜丘仪。诸应祀之官,斋戒如别仪。
    陈设(如祀五帝仪,惟不设配帝位及樽、。燎坛方八尺,高一丈,开上南
出户,方三尺)
    △銮驾出宫(如圜丘之仪)
    △奠玉帛
    祀日,未明三刻,诸祀官各服其服,郊社令、良酝令各帅其属八实樽、、
玉、币(凡樽之次:太樽为上,实以醴齐;著樽次之,实以盎齐;樽实以清酒。
其元酒各实於上樽,樽无元酒。礼神之玉,以有邸。其币,大明以青,夜明
以白);太官令帅进馔者实诸笾、豆、、簋,入设於内东门之外馔幔内。未
明二刻,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赞引引御史、太祝及令史与执樽、、篚、幂者,
入自东门,当坛南,重行北面,以西为上(凡引导者每曲一逡巡)。立定,奉礼
曰“再拜”,赞者承传(凡奉礼有词,赞者皆承传),御史以下皆再拜讫,执樽
者升自东陛,立於樽所坛下,执、洗、篚、幂者各就位。赞引引御史、太祝诣
坛东陛升,行扫除于上,令史、祝史行除于下讫,引降就位。驾将至,谒者、赞
引各引祀官及从祀群臣、诸国蕃客使先置者,俱就门外位。驾至大次门外,回辂
南向,将军降立于略右。侍中进当銮驾前跪,奏称:“侍中臣某言,请降辂。”
俯伏,兴,还侍位。皇帝降辂,之大次,通事舍人引文武五品以上从祀之官皆就
门外位,大乐令帅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陈于悬内,武舞立于悬南道西。
谒者引司空入就位,立定,奉礼曰“再拜”,司空再拜讫,谒者引司空诣坛东陛
升,行扫除于上;降行乐悬于下讫,引出就位。皇帝停大次半刻顷,通事舍人分
引从祀文武群官、介公、阝公、诸国客使先入就位,太常博士引太常卿立于大
次门外,当门北向。侍中版奏外办。皇帝服玄冕出次,华盖、侍卫如常仪(侍中
负宝陪从如式)。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凡太常卿前导,皆博士先引)
至南内门外,殿中监进大,尚衣奉御又以镇授殿中监,殿中监受进,皇帝
大,执镇,华盖、仗卫停于门外,近侍者从入如常。谒者引礼部尚书、太
常少卿陪从如常。皇帝至版位,西面立(每立定,太常卿与博士退立于左)。谒
者、赞引各引祀官次入就位。立定,太常卿前奏称“请再拜”,退复位,皇帝再
拜。奉礼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太常卿前奏:“有司谨具,请行事
(摄则初司空入,谒者、赞引各引祀官以次入就位,赞拜讫,谒者进太尉之左,
白请行事。凡献,皆以太尉为初献)。”退复位。协律郎跪,俯伏,举麾(凡取
物者皆跪,俯伏而取以兴。奠物则奠讫,俯伏而後兴),鼓,奏《元和之乐》,
乃以圜钟之均,以文舞之舞,乐舞六成;偃麾,戛,乐止(凡乐皆协律郎举麾,
工鼓而後作;偃麾,戛而後止)。太常卿前奏称“请再拜”,退复位(摄则
奉礼赞曰“众官再拜”),皇帝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太
祝取玉、币於篚,立於樽所。太常卿引皇帝,《太和之乐》作(皇帝每行皆作
《太和之乐》),皇帝诣坛,升自南陛,侍中、中书令以下及左右侍从量人从升
(以下皆如之),皇帝升坛北向立乐,止(摄则谒者引太尉升奠)。太祝加玉於
币,以授侍中;侍中奉玉、帛东向进,皇帝镇受,玉、帛(每受物,镇
奠讫,执,俯伏,兴),登歌作《肃和之乐》,乃以大吕之均。太常卿引皇帝
进,北面跪奠於大明(夕月云夜明)神座,俯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向
再拜讫,登歌止。太常卿引皇帝,乐作;皇帝降自南陛,还版位,西向立,乐止
(摄则谒者引太尉)。初,群官拜讫,祝史奉毛血之豆立於门外;於登歌止,祝
史奉毛血入,升自南陛,太祝迎取於坛上,进奠於神座前,太祝与祝史退立於樽
所。
    △进熟
    皇帝既升,奠(摄则太尉既升奠)玉、帛,太官令出,帅进馔者奉馔陈于内
门外。谒者引司徒出诣馔所,司徒奉俎。初,皇帝既入至位,乐止,太官令引
馔入,俎初入门,《雍和之乐》作,以黄钟之均;馔至陛,乐止。祝史进,彻毛
血之豆,降自东陛以出。馔升南陛,太祝迎引于坛上,设於神座前(笾豆、盖幂
先彻,乃升簋、,既奠,却其盖於下)。设讫,谒者引司徒以下降自东陛,复
位,太祝还樽所。太常卿引皇帝诣洗,乐作(其盥洗之仪如圜丘)。太常卿引
皇帝,乐作,皇帝诣坛升自南陛,乐止。谒者引司徒升自东陛,立於樽所,斋郎
奉俎从升,立於司徒之後。太常卿引皇帝诣樽所,执樽者举幂,侍中赞酌醴齐讫,
《寿和之乐》作(皇帝每酌献及饮福,皆作《寿和之乐》);太常卿引皇帝大明
神座前,北向跪,奠爵,俯伏,兴。太常卿引皇帝少退,北向立,乐止。太祝持
版进於神座之右,东面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嗣天子臣某(摄
则云:“谨遣太尉封臣名。”),敢昭告於大明:“惟神宣布太阳照临下土,动
植咸赖,幽隐无遗。时维仲春,敬遵常礼(夜明云:“昭著悬象,耀阴精,理
历授时,仰观取则。爰兹仲秋,用率常礼。”),谨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
祀於神。尚享。”讫,兴,皇帝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奠版於神
座,还樽所,皇帝拜讫,乐止。太祝以爵酌上樽福酒授侍中,侍中受爵,西向进,
皇帝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俯伏,兴。太祝帅斋郎进俎,太祝减神
前胙肉加於俎,太祝持俎以授司徒。司徒奉俎西向进,皇帝受以授左右(摄则太
尉受以授斋郎)。谒者引司徒降复位。皇帝跪,取爵,遂饮,卒爵,侍中进受爵,
以授太祝,太祝受爵,复於坫。皇帝俯伏,兴,再拜,太常卿引皇帝,乐作;皇
帝降自南陛,还版位,西向立,乐止。文舞出,鼓,作《舒和之乐》,出讫,
戛,乐止。武舞入,鼓,作《舒和之乐》,立定,戛,乐止。初,皇帝献
将毕,谒者引太尉诣洗,盥手(摄则太尉献将毕,谒者引太常卿为亚献,下皆
仿此),洗匏爵讫,谒者引太尉自东陛升坛,诣著樽所。执樽者举幂,太尉酌盎
齐,武舞作。谒者引太尉进大明神座前,北向跪,奠爵,兴。谒者引太尉少退,
北向再拜。太祝以爵酌福酒进太尉右,西向立,太尉再拜受爵,跪,祭酒,遂
饮卒爵。太祝进受爵,复於坫。太尉兴,再拜,谒者引太尉降复位。初,太尉献
将毕,谒者引光禄卿(皇帝仪与摄事同以光禄卿为终献)诣洗,盥手,洗匏爵,
升,酌盎齐。终献如亚献之仪。讫,谒者引光禄卿降复位,武舞六成,乐止。舞、
献俱毕,太祝进彻豆,还樽所(彻者笾、豆各少移於故处)。奉礼曰“赐胙”,
赞者唱“众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己饮福受胙者不拜),《元和之乐》作。
太常卿前奏称“请再拜”,退复位,皇帝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在位皆再
拜,乐一成止。太常卿前奏“请就望燎位”,太常卿引皇帝,乐作(摄则谒者引
太尉);皇帝就望燎位,南向立,乐止。於群官将拜,太祝执篚进神座前跪,取
玉、帛、祝版,斋郎以俎载牲体、黍稷饭、爵酒,兴,降自南陛,南行经悬内,
当柴坛南,东行,自南陛登柴坛,以玉、币、祝版、馔物置於柴上户内。讫,奉
礼曰“可燎”,东西各四人以炬燎火。半柴,太常卿前奏“礼毕”,太常卿引皇
帝还太次,乐作。皇帝出内门,殿中监前受镇,以授尚衣奉御,殿中监又前
受大,华盖、仗卫如常仪。皇帝入次,乐止。谒者、赞引引祀官及从祀群官、
诸国蕃客以次出。赞引引御史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奉礼曰“再拜”,御史以
下俱再拜,赞引引出。工人、二舞以次出。
    △銮驾还宫如圜丘之仪
    宋制,春分朝日、秋分夕月为大祀,用羊、豕各二,笾、豆十二,、簋、
俎二。
    仁宗皇二年,礼院言:“知石州王简茔近九宫、朝日坛,今其家举葬,乞
移祀坛。今二坛皆阔一百步,据咸平四年,升九宫为大祠,迁展坛,亦言百步
内无坟林,是依淳化四年敕大祠坛制度。礼部式,天地五郊坛三百步内不得葬
埋,不言诸祠。圜丘、方泽、五帝坛三百步内坟茔不少,若移二坛京城侧近,坟
冢相属。一坛之地,若方阔六百步无坟茔始为吉土,则近城无地。请天地五郊坛
依诸祠坛式。”诏可。五年,定朝日坛,旧高七尺,东西六步一尺五寸,增修高
八尺,广四丈,如唐《郊祀录》。夕月坛与隋唐制度不合,从旧则坛小,如唐则
坎狭。定坎深三尺,广四丈,坛高一尺,广二丈,四方为陛,降入坎中,然後升
坛。
    神宗元丰六年,礼部言:“《熙宁祀仪》,朝日坛广四丈,夕月坛广二丈。
以唐王泾《郊祀录》考之,夕月坛方广四丈,今止二丈,盖《祀仪》之误。请依
制广改造夜明坛。”从之。
    徽宗政和三年,议礼局上《五礼新仪》,朝日坛广四丈,高八尺,四出陛,
两二十五步;夕月坎深三尺,广四丈,坛高一尺,广二丈,四方各为陛,入坎
中,然後升坛。两,每二十五步。”
    高宗绍兴三年,司封员外郎郑士彦言:“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祀典未举。
望诏礼官讲求。”从之。其後於城外惠照院望祭,位版日书曰“大明”,月书曰
“夜明”,玉用圭璧,大明币用赤,夜明币用白,礼如祀感生帝。

    ●卷八十·郊社考十三
    ○祭星辰
    《大宗伯》,以实柴祀日、月、星、辰(实柴,实牛柴上也。星谓五纬,辰
谓日月所会十二次。疏曰:“五纬即五星:东方岁星,南方荧惑,西方太白,北
方辰星,中央镇星。言纬者,二十八宿随天左转为经,五星右旋为纬。按昭七年
《左氏传》,晋侯问伯瑕曰:‘何谓六物?’对曰:‘岁、时、日、月、星、辰
是谓也。’公曰:‘多语寡人辰,而莫同。何谓辰?’对曰:‘日月之会是谓辰,
故以配日。’是其事,但二十八星面有七,不当日月之会直谓之星,若日月所会
则谓之宿,谓之辰,谓之次,亦谓之房。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