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文献通考1 >

第322章

文献通考1-第322章

小说: 文献通考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盥手、洗爵讫,谒者引献官自南陛升坛,诣樽所,执樽者举幂,献官酌醍齐讫,
谒者引献官进神座前,北向跪,奠爵,俯伏,兴,少退,北向立。太祝持版进於
神座之右,东面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嗣天子谨遣具位臣姓名,
敢昭告於风师:含生开动,必伫振发,功施造物,实彰祀典。谨以制币、牺齐、
粢盛、庶品,明荐於神。尚享。”讫,兴,献官再拜。太祝进,跪奠版於神座,
兴,还樽所。献官拜讫,谒者引献官立於南方北向,太祝以爵酌福酒进献官之右,
西向立,献官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太祝进受爵,复於坫,献官俯伏,
兴。太祝帅斋郎进俎,太祝跪减神前胙肉加俎,兴,以俎西向进献官,受以授斋
郎,谒者引献官降复位,太祝进,跪,彻笾、豆,还樽所(彻者,笾、豆各一,
少移於故处)。奉礼曰“赐胙”,赞者唱“众官再拜”,在位者皆拜(已饮福受
胙者不拜)。谒者进献官之左,白请就望燎位,遂引献官就望燎位,南向立。太
祝执篚跪,取币、祝版,斋郎以俎载牲体、黍稷饭、爵酒,兴,自南陛降坛南行,
当柴坛南,东行,自南陛登柴坛,以币、祝版、馔物置柴上户内讫,奉礼曰“可
燎”,东西面各二人以炬燎火。半柴,谒者进献官之左,白“礼毕”,遂引献官
出。赞引引执事者以次出。赞引引御史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奉礼曰“再拜”,
御史以下皆再拜,赞引引出。
    △立夏後申日祀雨师於国城南
    有司行事。祝文曰:“百昌万宝,式仰膏泽。率遵典故,用备常祀(其首尾
与风师文同)。”
    △立秋後辰日祀灵星於国城东南
    有司行事。祝文曰:“维九方成,三时不害。凭兹多,介其农穑(其首
尾与风师文同)。”
    △立冬後亥日祀司中司命司人司禄於国城西北
    有司行事。每座象樽二,於坛上东南隅北向,皆有坫,以西为上。设司中、
司命、司人、司禄神座於坛上近北,南向,以西为上。初献司中,祝文曰:“时
属安宁,亿兆康又。用率常礼,报兹祉福。”次献司命,祝文曰:“赖兹正直,
黎庶康宁,资此良辰,用申常礼。”次献司人,祝文曰:“星纪已周,兆庶宁阜。
备兹蠲吉,式荐馨香。”次献司禄,祝文曰:“元英纪时,岁事云毕。聿遵典故,
修其常祀(饮福及行事如风师之仪)。”
    宋制:二仲祀九宫贵神为大祀。立春後丑日祀风师,立夏後申日祀雨师,为
中祀。立秋後辰日祀灵星,秋分享寿星,立冬後亥日祀司中、司命、司人、司禄,
为小祀。
    真宗咸平四年,驾部员外郎、直秘阁杜镐上言:“按《封禅书》:天神贵者
泰一,泰一佐曰五帝。今礼以五帝为大祠,泰一为中祠。况九宫所主风雨、霜雹、
疾疫之事,唐朝元、肃二宗并尝亲祀,会昌中,升次昊天上帝。欲望复为大祀。”
从之。其御署祝版,礼同社稷。增设坛两,玉用两圭有邸,其秸加茵褥,如
币色。
    大中祥符五年,东封泰山,於行宫东筑坛二成三尺,上成纵广各五丈,下成
五丈二尺,上为小坛,馀如京城祀坛。牲用太牢,以祀九宫。
    景德三年,知枢密院事王钦若言:“寿星之祀,肇自开元。伏以陛下光阐鸿
猷,并秩群祀,而萧芗之祭,独略此祠,缙绅之谈,皆谓缺典。加以周伯星出,
实居角宿之间,天既垂休,礼罔不答。伏望特诏礼官,俾崇祀事,庶百祥之允集,
介万寿以无疆。”诏有司详定。遂请以秋分日飨寿星及角、亢七宿,为坛南郊,
高三尺,周回八步四尺,四陛一。其祭器、祀礼,咸以灵星为准。奏可。
    大中祥符二年,泽州请建风伯、雨师庙。上以外州未详典式,令礼官考仪颁
下。有司言:“唐制,诸郡置风伯坛於社坛之东,雨师坛於西,各稍北三数十步,
卑下於社坛。雷神无立庙之文。又按《开宝通礼》,州县镇神祀并如小祀,用一
羊,笾、豆各八,、簋各二。”奏可。
    仁宗景二年,学士承旨章得象等定司天监生于渊、役兵单训奏,祀九宫贵
神止用一局,失逐年飞宫法。“按郄良遇《九宫法》,有《飞棋立成图》,每岁
一移,主九州灾福事。天宝中,术士苏嘉庆始置九宫神坛,一成,高三尺,四陛。
上依位置九小坛:东南曰招摇,正东曰轩辕,东北曰太阴,正南曰天一,中央曰
天符,正北曰泰一,西南曰摄提,正西曰咸池,西北曰青龙。五数为中,戴九履
一,左三右七,二四为上,六八为下,符於遁甲,此则九宫定位也。每岁祭以四
孟,位随岁改,故谓之行棋。自乾元以後,止依本位祭,遂不飞宫,仍减冬夏二
祭。国朝因乾元故事,而未尝有所更。今于渊等所请,既合天宝初祭之礼,又合
良遇《飞棋之图》。然九宫之法,本自术家,时祭之文,经礼不载。昔汉室祠官
所领,多本於方士,牲币、坛场之数,岁时昏晓之节,荐配鼓舞,即用其方,故
有黄帝用枭、武夷用乾鱼之类。是则为民请福,无文咸秩,宁有过立,非执一隅。
议者或谓不必飞宫,若日、月、星、辰躔次周流,而祭有常所,此则定位之祀所
当从也。若其推数於回复,候神於恍惚,因方弭,随气考祥,则飞位之文固可
遵用。请依唐礼,遇祭九宫之时,遣司天监官一员诣祠所,随每年贵神飞棋之方,
以定祭位仍,自天圣已巳入历,泰一在一宫,岁进一位,飞棋巡行,周而复始。”
诏可。庆历仪,每座笾、豆十二,、簋、俎二。皇增定坛如《郊祀录》三成,
成三尺,四陛,上依位置小坛九,皆高尺五寸,纵广八尺,西南为坤陛。治平初,
枢密副使胡宿言:“九宫司水旱,国家列於常祀。至和中,光禄小吏慢於祭而震
死二人,威灵所传,耳目未远。今首夏垂尽,而时雨尚愆,有恻上仁,遍走群望。
宜特遣近臣并祠九宫。”礼院以为旧制每岁雩祀外,水旱稍久,皆遣官告天地、
宗庙、社稷及诸寺观、宫庙,贵神亦宜准此。从之。
    皇定风师坛高三尺,周三十三步;雨师、雷师坛高三尺,方一丈九尺。
    庆历四年,灵台郎王太明言:“按《占书》,主河、江、淮、济沟渠溉灌之
事十九星,汴口祭河、渎七位,而不及星。”司天监定亢池主渡水,往来送迎事;
北河为胡门北界,南河为越门南界,主司空,掌水土功事,皆不主江、淮、济、
箕、斗、奎三星,颛主津渎,太明所遗,请与东井、天津、天江、咸池、积水、
天渊、天潢、水位、水府、四渎、九坎、天船、王良、罗堰等十七星在天河内者,
当祠。二月,诏汴口祭河兼祠十七星。
    庆历中,修大火祠,在南京,三月、九日祠之。初,鸿庆宫灾,集贤校理胡
宿请修火祀,以阏伯对祭大火。礼官议曰:“阏伯配火侑食,如周弃配稷、后土
配社之比,下历千岁,遂为重祀。祖宗以来,郊祀上帝,而大辰已在从祀,阏伯
之庙,每因赦文及春秋,委京司长吏致奠,咸秩之典,未始云阙。然国家有天下
之号,实本於宋,五运之次,又感火德,宜因兴王之地,商邱之旧,作为坛兆,
秩祀大火,以阏伯配。建辰、建戌出纳之月,内降祝版,留司长吏奉祭行事。笾
豆牲币,得视中祠,虽非旧章,特示新礼。”阏伯旧庙,官给财费修饰,乃上坛
制:高五尺,广二尺,四出陛,陛广尺,一重,四面距坛各二十五步。位版以
黑漆朱书曰大火位,配位曰阏伯位。牲用羊一、豕一,器准中祠。岁以三、九月
择日,长吏已下分三献,州、县官摄太祝、奉礼。小祠,庆历献官有祭服。
    神宗熙宁四年,司天中官正周琮言:“《泰一经》推算,七年甲寅岁,泰一
阳九、百六之数,复元之初。故《经》言:‘太岁有阳九之灾,泰一有百六之厄,
皆在八元之初终。’今阳九、百六当癸丑、甲寅之岁,为灾厄之会。然五福泰一,
自国朝雍熙元年甲申岁,入东南巽宫时,修东泰一宫。天圣七年乙巳岁,五福泰
一入西南坤位,修西泰一宫。请稽详故事,崇建宫宇,迎五福泰一於京师。”诏
将作监於集禧观相视建宫。六年,中泰一宫成,命宰相王安石为奉安泰一使,枢
密副使吴充、龙图阁学士孙固等为前导官,主管卤簿,奉安神像,降德音於天下。
    太常礼院言:“中泰一宫冠服,依东、西泰一,而东、西泰一惟五福、君基
冠通天冠,大游以下皆冠道冠。按《史记》,天神贵者泰一,泰一佐者五帝。又
方士言十泰一皆天之尊神,请并用通天冠、绛纱袍。”从之。
    元丰四年,郊庙奉祀礼文所言:“国朝时令,秋分享寿星於南郊。熙宁祀仪,
於坛上设寿星一位,南向;又於坛下卯陛之南,设角、亢、氐、房、心、尾、箕
七位,东向。按《尔雅》曰:‘寿星,角、亢也。’说者曰:‘数起角、亢,列
宿之长,故曰寿星,非此所谓秋分所享寿星也。’今於坛下设角、亢位,且以氐、
房、心、尾、箕同祀,尤为无名。又按《晋书·天文志》:‘老人一星在弧南,
一曰南极,常以秋分之旦见於丙,春分之夕没於丁,见则治平,主寿昌,常以秋
分候之南郊。’後汉於国都南郊立老人星庙,常以仲秋祀之,则寿星谓老人星矣。
请依後汉,於坛上设寿星一位,南向,祀老人星,其坛下东方七宿位不宜复设。”
从之。
    《政和五礼新仪》:寿星坛高三尺,东西长一丈三尺,南北长一丈二尺,四
出陛,一,二十五步。
    六年,太常博士何洵直言:“熙宁祀仪,春秋仲月祀九宫贵神,当与社稷为
比,为大祠。祝版依会昌故事、《开宝礼书》,书御名。”
    礼部言:“五福、十泰一祝版署词,称嗣天子臣某。谨按:古之祝辞,以天
子至尊,虽事天地、宗庙,示民严上,盖未有称臣者。故《礼》曰:‘践祚临
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内谓宗庙,外谓郊社。《大戴礼》载祀
天祝文,称予一人某。汉承古礼,称天子以事天,其赞享辞又曰皇帝。魏明帝始
诏天地、明堂、五郊可称天子臣某。东晋贺循制策祝文,称皇帝臣某。沿袭至今,
盖用魏晋之制。本朝仪注祀仪,於上帝、五帝、日、月并称臣。检会昌九宫贵神
祝版,进书已不称臣。五福、十泰一当依熙宁六年以前故事,其被遣之官,自宜
称臣。如此,则不失轻重之体。”从之。
    哲宗元七年,监察御史安鼎言:“本朝春秋祀九宫泰一用羊、豕,其四立
祭泰一宫十神皆无牲,以素馔加酒焉。再详《星经》,泰一一星在紫宫门右,天
一之南,号曰天之贵神。其佐曰五帝,主使十六神,知风雨、水旱、兵革、饥馑、
疫疾、灾害之事。《唐书》曰:‘九宫贵神实司水旱。泰一掌十六神之法度,以
辅人极。’《国朝会要》:‘十神泰一,亦云天之尊神,及十精、十六神并主风
雨。’由是观之,十神泰一、九宫泰一与汉所祀太乙,共是一神。今十神皆用素
馔,而九宫并荐羊、豕,荤素不同,似非礼意。”诏令礼官详定。礼官言:“九
宫、十神泰一各有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