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先学会说话,后学会做事 >

第9章

先学会说话,后学会做事-第9章

小说: 先学会说话,后学会做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国藩一生立下赫赫战功,但在他率领的“曾家军”攻破南京,平定了太平天国之际,马上给他的弟弟曾国荃寄去一封信,信中附了一首诗:“左列钟铭右读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诗中告诫他的弟弟,千万不能因此而骄傲自大,越有功劳越得低头做人。
曾国藩给弟弟的警告,语重心长地教诲他的弟弟,要看淡人世间的名利,知悉“随处有乘除”。曾国藩引用这个典故,是对他的曾国藩的这番话同时也说明,即使一个人功成名就了,即使成名成家了,也要谦和礼让。一方面,名是相对的,满招损,谦受益;另一方面,如果你居功自傲,狂妄自大,别人也会不理你那一套。
猖狂、傲慢的反面是谦逊、深沉。不是表面的恭敬,外貌的卑逊,而是发自内心地认识到猖狂之害,发自内心的谦和、含蓄,常常能发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并能自我克制,懂得进退,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待人以礼。不自是,不居功,择善而从,自反自省。
深沉含蓄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成熟的人懂得个人的想法应该深藏不露,,不让别人窥探到。这样可以增加神秘感,不但使别人无法洞察自己的真实意图,而且还会让自己显得高深莫测。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个寡言少语的君主,让他权威的形象闻名世界的一句话就是“朕即国家”,简洁明了又富有气魄。
一次在宫廷里的会议,贵族和大臣为了国事争论不休。他们各抒己见,争执不下,而路易只是在一旁静静地聆听,脸上挂着难以猜测的表情。待双方分别陈述完毕,路易看着两人不动声色地说:“我会考虑的。”然后就走开了。
“我会考虑的”是路易十四用来回答各式各样请求的简短而有力的答复之一。
路易十四的深沉使周围的人诚惶诚恐,任他摆布,这正是他权力的基础。圣西蒙描述他说:“没有人像他一样懂得如何抬高自己的言辞、自己的微笑甚至是一抹眼神。他创造了奇迹,威望也因深沉而得到了提升。”
其实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年轻时曾经以长篇大论而闻名,深沉含蓄是他后来自我克制和修养的结果,说得越多,自己的秘密和真实想法泄露得也就越多。相反,别人会因为他的深沉而张皇失措。
在绝大部分的领域内,说得越少就显得越神秘。当学会了闭上嘴巴时,实际上就获得了更多拥有权力的机会。
因此,成熟的人更应该明白,如果想要用言语慑服别人,说得越多,就越显得平庸,越不能掌控大局。而你说得越多,就越有可能说出愚蠢的话。
很多时候,你的深沉会迫使对方自我防卫,他们会紧张兮兮地以各种评论填满沉默,他们不经意就会泄露自身的弱点,甚至事后还会推敲你的每一句话。你的魅力也会因为别人的关注、猜测而增加。所以,一定要控制说话的冲动。“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话一旦说出口就无法收回。时刻控制自己的言语,讥讽别人的话千万不要说,否则,付出的代价会远远超过得到的满足。
深沉含蓄,缄默是金。即将做的事不必直说,即使你志得意满时,也不可趾高气扬,已说的话也不必照做。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样你不被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呢。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年,沙皇尼古拉一世平定了一场叛乱。李列耶夫是其中的一名叛乱领袖,在叛乱平息后被判处死刑。
行刑当天,李列耶夫奇迹般的把绞刑架的绳索挣断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样的情况就是天意,是上天要赦免李列耶夫的罪。
尼古拉一世见状决定顺从天意释放李列耶夫。可是,确信自己安全了的李列耶夫站起身来,并喊道:“俄国人连制造绳索也不会,还能做什么大事呢?”当时尼古拉一世已经签署了赦免令,但听到他说的这些话就改变了决定。尼古拉一世说:“让我们用事实来证明一切吧。”于是他收回了赦免令。第二天,李列耶夫再度被推上绞刑台——这一次绳索没有断裂。

点评:
成熟的人懂得收敛自己的锋芒,甚至故意显示自己的平庸,以免祸及自身。遵循深沉含蓄这一原则,是韬晦之计,会让你一生受用无穷。

2、一针见血,更能控制全局

有人会问,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出自己、更有效的控制全局?最会说话的人,自如说话的人,往往都是语言简洁明了的人。因为在会说话的人看来,好口才在精而不在多。一针见血,才是语言的精髓所在。
口才差的人,往往就会喋喋不休,说了一大堆,也没有说出主旨,反而还认为自己很棒。事实上,要真正地将自己的话说得高效,就必须让自己的语言简练,一针见血,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对方明白自己所说的意思。
一次毕业典礼上,整个剑桥大学的大礼堂里,坐着上万名学生。他们在等待伟人丘吉尔的到来。
终于,在随从的陪同下,丘吉尔准时到达,丘吉尔脱下他的大衣递给随从,接着摘下帽子,并慢慢地走向讲台,站到讲台上,默默地注视着台下的观众。
一分钟后,丘吉尔才缓缓地说出了一句话:“NeverGiveUp!”(永不放弃!)说完这句话,丘吉尔穿上了大衣,戴上帽子,离开了会场。整个会场鸦雀无声,顷刻间掌声雷动。
这是丘吉尔一生中最后一次演讲,也是最精彩的一次演讲。他仅仅用了几个字,就将自己要演讲的内容说了出来,语言贵精不贵多。丘吉尔就是这样一针见血的表达了自己的目的。
古语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说话也一样。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口才好,其实并不是指他在别人面前如何会侃侃而谈,或同样一件事经他嘴一说就能天花乱坠;而是说他只说一句话就能说到别人心理去,起到控制全局的作用。
如果只是不着重点地废话连篇,可能根本抵不上一句有根有据的话所能发挥出的作用。俗语“豆腐多了都是水,话多了都是唾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903年12月17日,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完成了这一历史创举,这是人类第一次驾驶飞机离开地面飞行的日子。之后,他们到欧洲旅行。
在法国的一次欢迎宴会上,各界名流都来庆祝莱特兄弟的成功,并希望他们能给大家讲讲话。再三推托后,大莱特走向了讲台,而他仅说了一句话之后就匆匆走下讲台,但就是这一句精彩的话,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据我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
莱特完全可以详尽地介绍自己科学发明的经过,也可以谈论自己的实干精神。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他的一句话已高度地概括了创造的艰难和埋头苦干的精神。因为就这一句话,就足以留给观众深刻的印象。
在公共场合演讲,有的人滔滔不绝,用语言的触角抓住了每一位听众,自然令人钦佩;但是,有的人却能将自己的意思浓缩成几句话,犹如一粒粒沉甸甸的石子,在听众平静的心湖里激起层层波浪,同样值得称道。
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过:如果一个人说起话来长篇大论,这就说明他也不甚明了自己在说什么。换个角度来说,如果话语能简短而更有力,或同样有力,又何必长篇大论呢?
据说,有人曾去询问马克·吐温:“演说是长篇大论好呢,还是一针见血好?”马克·吐温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个礼拜天,他到教堂去,适逢一位慈善家正用令人哀怜的语言讲述非洲慈善家的苦难生活。当慈善家讲了五分钟后,他马上决定对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捐助五十美元;当慈善家讲了十分钟后,他就决定将捐款减至二十五美元了;当慈善家继续滔滔不绝讲了半小时之后,马克·吐温又决定减到五美元;慈善家又讲了一个小时后,拿起钵子向大家哀求捐助,并从马克·吐温面前走过时,马克·吐温却反而从钵子里偷走了二美元钱。马克·吐温原本决定捐助五十美元,最后却变成偷走二美元钱,似乎太不近情理,但细想起来,却是理所当然的。
在与别人交谈时,我们其实只要能抓住关键点不放,将主要的意思说到,就能达到我们所要的效果了。
鲁迅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那位慈善家本来只需五分钟就能讲完的话,却滔滔不绝地拉长到六十分钟,致使他的说话形象一落千丈,说话风格令人生厌,这怎能不引起马克·吐温的反感,以至于恶作剧地从那位慈善家的钵子里偷走两美元钱。
一位著名律师曾说过:在一场官司的辩论过程中,如果第七点议题是关键所在,我宁愿让对方在前六点占上风,而我在最后的第七点获胜。这一点正是我一针见血的打赢官司的主要原因。
我国有句俗语说得好,“蛤蟆从晚叫到天亮,不会引人注意;公鸡只啼一声,人们就起身干活”。的确,会说话的人,不一定是说话最多的人,话贵在精,多说无益。
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邹韬奋先生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的大会上发表了一句话演讲:
“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邹韬奋先生只用了一句话,就将鲁迅的精神说了出来。在当时,他的演讲被人们誉为最具特色的演讲。即便是现在,人们仍感叹邹韬奋先生演讲的简练有力。

点评:
说话一针见血其实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真正会说话的人绝不是多说话的人,他们往往都是语言简明扼要,而且能做到简中求准,一针见血的道破天机,更有效的掌控着全局的。

3、把握说话节奏,养成好的说话习惯

要养成“好的说话习惯”,不仅指要准确掌握说话的内容,关键要掌握好说话的节奏。节奏该怎么掌握,指的是说话时能够清楚明了、轻松愉快、考虑周到地口头交流信息,从而给对方留下一个自信、诚恳、活泼开朗的良好印象,使你的交谈获得成功。
说话的内容是由你的见解、跟对方会面的目的以及你性格中的许多其他因素决定的,它绝大部分取决于事先的准备和才能。说话的节奏则取决你个人的说话习惯,包括精神状态、声调、口音、语言的格调、音量、音调高低、快慢速度、措辞、表达能力等方面。
不论身在何处,不论你要给谁留下好印象,有一条规则你需要遵循:努力把话说好,把握说话节奏,养成好的说话习惯。
提到说话习惯的问题,就不能不提怎么样把握说话节奏的问题了。下面六种语言节奏是口才高手们所经常运用的,你若能有效地掌握就能起到打动人心的效果。
凝重型
这种节奏听来一字千钧,句句着力。声音适中,既不高亢,也不显低沉,重点词语清晰沉稳,次要词语不滑不促。用于发表议论和某些语重心长的劝说、抒发感情等。
舒缓型
舒缓型节奏,是一种稳重、舒展的表达方式。声音不高也不低,语速从容,既不急促,也不大起大伏。说明性、解释性的叙述,学术探讨等宜用这种节奏。
紧张型
紧张型节奏,往往显示迫切、紧急的心情。声音不一定很高,但语速较快。用于重要情况的汇报,必须立即加以澄清的事实申辩等。
低沉型
这种节奏使人得到低缓、声音偏暗的效果。语速偏慢,语气压抑,语势多下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