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最后的玩家 >

第6章

最后的玩家-第6章

小说: 最后的玩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丘子仪欣然应邀,和李建华一道前往美华润滑油的北京总部。演示会上,李建华边放投影边做讲解,詹姆斯先生一旦提出问题,子仪便用英文作答,对李建华的讲述做必要的解释和补充。他态度不卑不亢,回答问题有板有眼,把美华产品的市场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等关键要素,掰开揉碎,分析得透透彻彻。看来他很了解客户心理,每句话都说到了点子上,在座的几位美籍高管频频点头,还不时地报以会心的微笑。詹姆斯先生与崔有德咬过一阵耳朵之后,当场拍板:就这么定了,华北地区的总代理给安吉,明天就签合同。然后他主动走上前来,紧紧握住子仪的手,热情地说:“Congratulations; Mr。 Qiu。 You are a great persuader。(恭喜你,丘先生。你太会说服人了。)” 
  事后,崔有德用赞赏的口吻对李建华说:“你们丘总人才啊,我们老板从没这么当面夸过谁。你早请他出马多好。可惜了,其他地区的代理前两天刚被别的广告公司签走,就剩下华北的了。不然,应该全是你们的。我们也不希望这样零打碎敲的,分散给好几家。” 
  不过,这已经让李建华喜出望外了。仅仅这华北地区的代理,就是五千万元流水。和外商打交道的好处就是这样,虽说进门难点,可你一旦进去,被对方认可,接下去的事情就会很省心,他们会一步步按部就班,规范履约,决不像国内的大多数企业那样,拖欠你的广告费;而且只要你不出差错,明年的广告代理就还是你的,非常踏实。这样一来,李建华不仅对张吉利的上缴任务可以轻轻松松完成,而且他自己也能稳稳地大赚上一把。当然了,这件事多亏了丘总,怎么也得表示表示。于是他存了一张二十万元的现金卡,兴冲冲地给丘子仪送去,说是“润笔费”。却被丘子仪正色拒绝。李建华连忙解释:“丘总,我这可不是特意贿赂您啊。按照公司规定,这属于您的正当提成。” 
  “乱弹琴,”丘子仪立刻板起脸。“全都这么干,安吉不就成小作坊了?提成提成,除了提成你在管理上还会什么?业务员们早就有意见了,保底工资那么低,全指着提成。搞得人人都目光短浅,紧盯着提成钱,你就不怕到时候你的业务员提完成又带着客户跑掉?” 
  “这也不是我发明的,” 李建华嘟囔着。“公司的老规矩嘛。” 
  “老规矩,”丘子仪继续训斥。“这个规矩该改一改了,今天从我做起。卡,你拿回去;钱,用到正地方!” 
  李建华碰了一鼻子灰。呸,假正经!他嘴上没说,心里却这样嘀咕。不过,人家的做法也确实横竖挑不出毛病,平时挺嘎古的李建华这会儿还真说不出什么来。 
  首战告捷,签下这么大一合同,这在安吉公司也算是大事一件,张吉利在经理办公会上对广告部予以嘉奖。李建华在众人掌声中假作谦逊地传授起成功经验:“美华 
  润滑油的案例表明,我们每取得一点小小成绩,全都离不开张总的正确领航,当然了,这一回也多多仰仗丘总在具体方案的实施上大力支持,指导有方……” 
  丘子仪早已听不下去,连忙将满嘴跑舌头的李建华打住,起身纠正:“千万别提我,我只是跟着跑了回龙套。要说功劳,我看应该全都记在广告部的弟兄们头上,他们披星戴月,早来晚走,天天加班,辛苦了一个多月。你们看看,文案人员写出的广告词多有新意,制作组的mercial(电视广告片)创意有多漂亮。还有他们几个媒介员,硬是拿下了最抢手的电视时段和报纸版面。”他稍顿片刻,看了一眼仍然满面得意之色的李建华,接着说:“我提议,给广告部的全体业务人员,每人加五百块钱工资!” 
  大家热烈鼓掌。 
  李建华的脸就像是速冻饺子,脸上的得意顿时凝住,然后逐渐收拢成惊愕,愤怒,张口结舌。主持会议的张吉利见状不乐意了,冲李建华嚷嚷:“怎么,钱刚进口袋,就舍不得往外掏了?那好,涨工资的这份开支就由公司来替你出,你们部门上缴公司的定额增加百分之十!” 
  “舍得舍得,当然舍得,”李建华慌不迭地说。“我立马给全体业务人员提工资,不是五百,是每人六百,六六顺嘛!”李建华何等精明,加定额和提高员工待遇,哪个更让他吐血,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再说了,给员工涨点钱,大家还念他好呢;哪像加定额,把钱扔进去,连个声响都听不见。 
  一片笑声。 
  加了薪的员工,果然干劲倍增,李建华的广告部生龙活虎,面貌一新。由点及面,接下去其他部门的经理们也都迫于形势,多多少少地提高了本部门员工的待遇。公司员工的向心力一下子增强了许多。 
  张吉利看在眼里,心里也美滋滋的,他最清楚,今天的大好局面,丘子仪居功至伟。自从丘子仪来公司,事无巨细一肩挑,给他省了不少心,他的工作压力明显减轻了。看来这丘子仪果然有两下子,不愧受过MBA的正规训练,经历过国外大公司的熏陶,他讲原则却不较真,懂业务却从不张扬,为人谦和,宽容大度,眼见着在公司里人气指数直线上升,众望所归,被全公司上上下下所接受。不过也得留神,水大不能漫过山去,张吉利这样提醒自己,丘子仪威信提升太快,这将有可能威胁到他自己的权威,得适当压着点。于是有一天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子仪说:“干得不错!我就说嘛,还得是老朋友,你早来就好了。俗话说打虎亲兄弟,咱哥俩搭帮,还真没有办不成的事!”然后又不经意地补充道:“不过你也甭把自个儿搞得太累了,别再一不留神闪了腰,该休息还得休息。”张吉利就是这样,说起话来云遮雾绕,话里带话,让你自己去琢磨。他的这番话,前半部分是客套,后半部分才是实意,他在告诫丘子仪,适可而止,别什么都想管。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他相信,凭着丘子仪的聪明,自会明白他的真实意思。 
  然而,丘子仪还真没领会张吉利的言外之意,张吉利的话他完全是正面理解的。他认为张吉利说这番话是认可他的这段工作,给他鼓劲。没错,既然吉利一片诚意请他加盟安吉,既然他自己也承诺了帮助吉利打理这家公司,他就要竭尽所能,使出浑身解数,把公司的事情理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是他的做人原则。公司在经营上没大毛病,各个业务部门和各地的分公司都有各自的具体指标,“诸侯”们各司其职,有利益作驱动,干得全都很卖力。公司的薄弱环节是内部管理,各路“诸侯”互不服气,协调性比较差,任何事情只要不与自己部门利益相关,就不闻不问,束之高阁,甚至能推就推,能闪就闪。这样一来,每当公司上大项目,需要各个部门贡献资源协力合作的时候,便常常出现相互扯皮的难堪局面,致使效率低下。究其原因,利益使然,大家都盯着自己门前巴掌大的地方,能与别人协作好那才怪呢。缺乏起码的团队精神,这对公司日后做大做强,是极大的障碍。这样的企业,照丘子仪的看法,谈上市还差得远呢。 
  症结既然诊断了出来,丘子仪觉得下一步顺理成章需要做的就是展开治理。张吉利的那几句夸奖,听进丘子仪耳朵,犹如一管鸡血,他愈发雄心勃起,决定把自己在国外学到的经营管理方面的本事全都使上。经过一番全面调研之后,他煞费苦心地撰写出一份整合公司管理模式的“路线图”,它的主要观点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变人治为法治,特别是强调加强办公室和财务部等职能部门的权力,提倡全局观和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路线图”还在责权利方面对公司的每个管理岗位都做出了定量定性的描述。丘子仪希望,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能把老板一人说了算的暗箱操作管理模式,改变成上下透明、按制度办事的规范化管理方式。他兴冲冲地把“路线图”拿给张吉利看,希望继续得到张吉利的首肯和支持。张吉利扫了一眼标题,把“路线图”扔到班台角上的文件筐里。“这事回头再说吧,” 他没油没盐地言道。“对了,明儿是周末,你就甭安排别的事了,冯总请咱俩到他家吃饭。”见子仪有些诧异,他解释道:“冯总就是咱胡同的那个冯建设,你认识他。他老婆是许婷许大姐,许部长的女儿。” 
  冯建设?许婷?许部长家漂亮的大小姐嫁给了保姆的儿子,这件事丘子仪虽有所耳闻,但是他却从没把总公司那位神闲气定的国企一把手与当年许部长家保姆冯妈的那个低眉顺眼的老实儿子联系在一起过。 
  · 
  冯建设大丘子仪他们六七岁,是老三届的。他父亲是国军的一名少尉排长,在共产党打下南京时失了踪,有人说是被解放军击毙,有人说是随溃败的国军去了台湾。他是个遗腹子,生下来就没见过亲爹。母亲抱着他来北京投奔亲戚,亲戚没找着,女人只好在城里打零工,挣个仨瓜俩枣,饥一顿饱一顿地把小建设拉扯大。后来,女人经人介绍,到许部长家当保姆,给许家带孩子。许部长看她没着没落怪可怜,便让秘书给她母子在离自己家不远的一个大杂院里,安排了一间还算像样的房子,并且帮助小建设上了学。大跃进之后的三年困难期间,多亏了许家,这对孤儿寡母才没太挨饿。俗话说寒门出孝子,小建设从小就很懂事,知道心疼娘,家里的活自己能干的就绝不让娘动手。他上学也很用功,平时寡言少语,俨然一个小大人儿。他时常到许部长家找娘亲,部长夫妇见他中规中矩的模样,甚为爱怜。“多乖的孩子,冯妈你福气啊,我们婷婷要是有你家建设一半懂事我就知足了。”这是许部长见到小建设时经常挂在口头的感慨,这话他往往说得很动情,也许,他是想起了自己那两个夭折的孩子,如果他们活着,想必也会很懂事的。 
  婷婷是许部长的小女儿。她上面本有一兄一姊。哥哥出生在 
  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日本鬼子大扫荡,许部长当时是军分区司令员,部队行军打仗带着新生婴儿不方便,就把宝宝寄养在了老乡家,半年后再去找,才得知已因出疹子亡故。姐姐出生在抗战胜利时,解放战争中许部长是军长,一次敌机空袭,军部被炸,和军部在一起的保育院也遭受了损失,一名保育员和两个孩子被炸死,其中一个就是许军长三岁的女儿。婷婷生在建国的第二年,由于已经失去过两个孩子,步入中年的部长夫妇自然对这个惟一的宝贝疙瘩爱如掌上明珠,不免娇惯了些,弄得小婷婷泼辣任性,在学校她处处拔尖,在家里也说一不二,啥事不依着她就不行。婷婷是冯妈一手带大的,她从小和冯妈耳鬓厮磨,对这位朴实厚道的农村妇女很有感情,只有在这个农村妇女跟前,她才乖。冯妈好像会魔术,任谁话都不听的小婷婷一到她手里,就变得顺顺帖帖。小建设常到许家找娘亲,一开始,婷婷对冯妈的这个穿着一身补丁衣服、张嘴就脸红的瘦高儿子,根本不用正眼夹。说来也是,婷婷是高干子女,根红苗正;而这小子是 
  国民党兵后代,要不是许家这棵大树给罩着,这会儿还不知道在哪儿呢。细论起来,两个人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