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加拿大通史简编 >

第32章

加拿大通史简编-第32章

小说: 加拿大通史简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立几支象样的法语营队,也忽略了法裔加拿大军官的升迁,此外还错误地
任命了一个讲英语的新教牧师在蒙特利尔地区作招募新兵的指导工作。凡此
种种,大大损害了法裔加拿大人的民族感情,给他们本来就不怎么强烈的战
争热情又泼一瓢冷水。其四,法裔加拿大人和英裔加拿大人对于这场战争性
质的理解以及加拿大在其中的作用存在着根本分歧。事实上,尽管加拿大以
积极的姿态参加了这场战争,但无论是联邦政府还是加拿大人民都没有清楚
地意识到这只是一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战争。许多英裔加拿
大人盲目地服膺于英国当局的宣传,认为这是一次“争取人类和平与幸福的
道义斗争”,加拿大应该站在母国“正义”的立场上充当主力军。博登政府
则把它看作一次为加拿大争取国际地位的好机会。而法裔加拿大人既没有强
烈的国家观念,也没有与母国的密切联系,它们对魁北克的忠诚远甚于对加
拿大自治领。他们关心的是保卫自己的文化传统,使之不受外界的破坏与干


扰,对所谓世界和平集体安全无动于衷。因此,他们也不理解加拿大要在世
界事务中充当主角的努力。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孤立主义者向其提供了足够
的反战思想。

扰,对所谓世界和平集体安全无动于衷。因此,他们也不理解加拿大要在世
界事务中充当主角的努力。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孤立主义者向其提供了足够
的反战思想。
(14)诚如布拉萨所说,实行征兵制的消息一传出,法裔加
拿大反应尤为强烈。1917年 
5月,魁北克省大小集会不断。5月 
21日,数千
人聚集在魁北克市政厅,抗议博登政府的背信弃义。博登政府遇到了上台以
来最严峻的考验。

在野的自由党领袖洛里埃,深知征兵制问题关系重大,没有马上附和博
登的倡议,表示要与其自由党同事们商量以后再作决定。作为老牌政治家,
洛里埃首先从国内政治的角度来考虑这一问题。他既不想触怒反对征兵制的
自由党人,又不想脱离支持征兵制的自由党人。因此,他总是避免正面表态,
试图把这个棘手的问题留给博登自己去解决。

博登也意识到,要解决一些关系重大的战争问题,尤其是兵员问题,仅
靠保守党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奏效的。只有建立一个由保守党、自由党及其他
有影响的政治力量共同参加的联合政府,才能推动国家机器在非常时期有效
地运转。

1917年 
5月 
25日,博登邀请洛里埃参加由两党共同组成的联合政府,
除总理外,两党在内阁中人数相同。洛里埃对征兵制等问题仍然心存顾虑,
担心自己充当博登政治上的挡箭牌,拒绝参加联合政府,而提出举行一次大
选来重新组织政府。6月 
11日,博登提出兵役法案,并先交洛里埃审阅。尽
管博登努力强调其实施的必要性,并指出这一举措绝非迎合英国的要求,义
务兵役的原则早已体现于加拿大宪法之中,但洛里埃仍然坚持该法案须交人
民公决后方能实施。

关于兵役法案的辩论持续了 
3个星期。安大略、东部沿海与西部诸省的
自由党人对该法案的支持率不断上升,许多自由党领导人开始摆脱洛里埃的
控制,站到博登政府一边。司法部副部长阿瑟·米恩措词激烈地告诉洛里埃,
他之所以相信加拿大没有处于被侵略的危险之中,可以稳坐钓鱼台,是因为
他知道协约国可以守住在法国的防线。洛里埃同时还被指责应对魁北克的反
英偏见和分离主义负责。(15)大多数英裔加拿大人支持兵役法案。他们认为,
义务兵役制之所以必要,是因为魁北克在志愿兵役制下不能完成其义务。

在另一边,也有一个法裔加拿大人的坚强集团支持洛里埃的立场,但由
于其影响仅限于魁北克省,所以作用不大。1917年 
7月 
6日,洛里埃要求公
决的动议在众议院被多数否决,而兵役法案却得到有效支持。阿瑟·米恩在
博登健康状况不佳时在保守党内发挥了领导作用。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争
吵,体现有条件征兵制的兵役法案终于在 
1917年 
7月 
24日在议会通过。

10月 
6日,议会解散,按照洛里埃的提议举行大选。在米恩建议下,博
登政府在 
9月 
6日实施了战时选举法。给与在海外服役士兵的成年女性家属
以选举权;剥夺全部德、奥裔公民的选举权,这样就严重削弱了不满于征兵


制的反对力量。选举的结果,博登以 
153席对 
82席的优势击败了洛里埃。士
兵为博登政府增加了 
14个席位和 
20万张选票。10月 
12日开始了以博登为
总理的联合政府执政时期。

联合政府上台以后,迅速实施了一系列计划。1918年初制订了战争期间
和战争结束一年内进口、出售和分配酒类的规则。5月 
24日开始赋予加拿大
妇女以选举权。1917年 
12月,博登终于达到了他早在 
1904年就开始争取的
目标,将已破产的加拿大北方铁路收归国有。

1918年春,协约国在战场上蒙受了一系列灾难,损失惨重。为弥补战争
减员,加拿大政府决定撤消兵役法案的一切例外。此外,联邦政府还开始征
收财产税、商业利润税和战争所得税。联邦政府授权警察部队以煽动叛乱等
罪名压制激进工会和社会主义政党,并将“敌对”语言出版物列为非法。工
人罢工也遭禁止。如同在其他国家一样,战争也摧残了加拿大人民的民主权
利和人身权利。


四、争取国家地位的努力

四、争取国家地位的努力

争取国家自主权的第一步是调整帝国内部大不列颠与各自治领之间的关
系。事实上,这一变动早在洛里埃时代就开始了。加拿大军队在第一次世界
大战中的突出表现和加拿大作为英帝国成员在这场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促成
了帝国内部关系的根本转化。首先,它坚定了加拿大对于自身享有独立团体
地位的信心,提高了消除政治屈从痕迹的勇气;其次,它在帝国内部改变了
英政府对加拿大自治领的态度,即大不列颠再不能包揽一切,将加拿大作为
一件附属品随意驱使;再次,它提高了加拿大在世界上的声望,人们开始对
这块昔日默默无闻的自治领刮目相看,这为帝国内部关系的变化创造了适宜
的外部环境。总而言之,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关系中长期以来潜移默
化的东西现在变得明朗具体了。在战争结束时,加拿大发现它已自立于自由
与自治的国家之林。当然,为完成这一转变,无论是博登政府,还是加拿大
人民都作出了巨大努力。

当加拿大首批部队被派往欧洲战场时,博登就坚持要求加拿大军队实行
特别建制。英国当局最初曾试图将加拿大军队分别编入英国军队作为替补力
量,遭到加方坚决而成功的抵制,结果则是加拿大军团的建立。当 
1917年柯
里取代宾担任军团司令后,这支队伍成为真正的加拿大军队。

尽管加拿大军团在建制和构成上都代表着加拿大独立的武装力量,但其
指挥调动权却掌握在英国最高军事当局手中。博登发现他既不能参与总的军
事布署,也不能决定甚至无从得知加拿大军队将被派往何处。他为此抱怨道:
“难以料想,我们将 
40万或 
50万人投入战场,却情愿接受既没有更多的发
言权,又没得到更大重视的地位,就象玩具的自动开关。”(16)

1916年底,劳合·乔治出任英国首相后开始以新的姿态协调英国当局与
各自治领政府之间的关系,使帝国局面为之焕然。除了个人因素外,协约国
所面临的困境也有利于博登目标的实现。德国潜艇的有效封锁使英、法本士
的战略物资濒于枯竭,而美国当时仍守中立。这样,新的物资供应只能向英
国的各个自治领谋求。加拿大等自治领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调整帝国内部关
系势在必行。

帝国战时内阁的成立是这一转变的第一个里程碑。在帝国战时内阁中,
自治领总理或其代表获权同英国战时内阁坐在一起讨论重大军事决策。尽管
其重心仍然是后者,并且只对英国议会负责,但自治领代表毕竟进入了领导
核心,并且可以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施加影响。

当开始酝酿和平方案时,帝国战时内阁对各自治领的重要性更突出地表
现出来。1918年博登赴伦敦,很快发现英国正在与法国、意大利举行预备性
磋商,在唯一的英国代表团中,仅由他一人充当英国所有自治领的代表。这
意味着加拿大不能作为独立一方参与和平条约的制订。博登为此提出抗议,
他坚持认为,加拿大人民,凭借他们在这场战争中的努力,有充分的理由来
享有缔造和平的权利。当一些欧洲小国提出了类似抗议时,博登的要求更增
加了份量:如果象比利时这样的小国能够被列入的话,那么为取得战争胜利
作出突出贡献的加拿大就更应该获得一席之地。最终,加拿大同其他自治领


均获得单独在和约上签字的权利。这就是说,只有经由各自治领同意,英帝
国才能批准和约。博登此举对帝国内部关系的重新布局具有重大意义。

均获得单独在和约上签字的权利。这就是说,只有经由各自治领同意,英帝
国才能批准和约。博登此举对帝国内部关系的重新布局具有重大意义。

在讨论国联盟约时,加拿大代表对第五章中反对侵略的普遍保证感到不
安。对加拿大代表来说,这一许诺意味着自治领将会难以自拔地卷入那些与
己无关的欧洲纷争之中,为维护那些既不明智也不公平的边界提供军事援
助。因此,博登要求此条即使不能删除,也应作出修改。尽管有许多美国人
在这一问题上与加拿大人持相同立场,但伍德罗·威尔逊却认为第五章是盟
约的核心,为此他不顾与会助手们和国内反对派的异议,坚决反对删除或修
改此章。

事实上,加拿大代表之所以提出反对意见,与其说是在为加拿大不必要
的卷入担忧,不如说是借以表明加拿大对国际事务拥有发言权。因为联盟条
约本身就是一纸含糊不清没有约束力的空文,没有哪一个国家真正为其名义
上承担的义务而惴惴不安。博登的主要目标还是加拿大在国联中的完全的成
员国资格,通过这次国际会议使加拿大取得独立国家地位才是他的初衷。他
所期望的不仅是加拿大被接受为国联成员,而且要争取到同其他小国同等的
非常任理事国席位。

令博登感到棘手的是对加拿大的阻力不是来自英国,而是来自美国。对
于这个强大的邻邦,博登一直怀着友好甚至讨好的感情。当他在和会前夕发
现英国领导人出于势力平衡的考虑要抑制美国的战后影响时,表示了强烈的
不满。与美国的友好关系,是他准备从和会带回加拿大的最好财富。他曾公
开声明:“如果英帝国的未来政策意味着同欧洲诸国合作来反对美国的话,
那种政策将难以指望加拿大的苟同与支持。”(17)然而,加拿大的亲美立场换
来的却是美国的以怨报德。和会期间,包括爱德华·豪斯上校在内的美国代
表团成员,都反对加拿大享有代表权。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