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加拿大通史简编 >

第40章

加拿大通史简编-第40章

小说: 加拿大通史简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 
1940年 
3月 
26日的大选中,保守党取得 
39席,而自由党则以 
178席的明
显多数继续执政。

1940年大选前后,麦肯齐·金面临着新的难题。一是建立联合政府问题。
由于相信一个溶合多党的联合政府可以避免来自反对派的攻击,从而更有效
地领导国家,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建立联合政府似乎应该是战时政
策的一部分。但自由党却不情愿向对手让出自己一丝权利。为此,金在 
1940
年重组内阁时故作姿态地给某一保守党个人提供了一个席位,并宣布他将愿
意与反对党领袖共商国是。但保守党并不愿意充当无权顾问的角色,对金的
两次建议均予以拒绝,仍坚持要求进入政府。经过 
1940年选举,保守党已分
崩离析,领袖职位几易其人,所推动的联合政府运动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二是征兵制问题。麦肯齐·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关心的问题当属
征兵制了。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反对征兵制的主要是法裔加拿大人。在
战争爆发以后,多数法裔加拿大人抛弃了以往所恪守的孤立主义传统。法裔
加拿大人中的民族主义领袖杜普莱西的下台就是这一转变的标志之一。但法
裔加拿大人对征兵制的反对却是坚定不移的。并且随着战争时间的拉长,法
裔加拿大人对战争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变化。1942年下半年,法裔加拿大人的
战争热情迅速下降。加拿大民意研究所在这一年 
8月公布的民意测验的结果
是,31%的法裔加拿大人认为,如果希特勒同意维持现状,就应该与之和谈。
78%的英裔加拿大人倾向于征兵制,90%的法裔反对它;89%的法裔加拿大人认
为加拿大已经为胜利竭尽全力,而只有 
44%的英裔加拿大人以为如此。 
(11)

有鉴如此,金及其内阁中的法裔部长们努力使法裔加拿大人相信,只要
自由党掌权,就不会实行征兵制。早在战前,金就曾在许多场合保证说,他
决不会在海外服役中运用征兵制。在围绕参战问题展开的辩论中及 
1940年大
选中,他又不只一次地重复他对征兵制所持的立场。金担心,一旦实行征兵


制,法裔加拿大人就会群起反对,自由党将马上分裂,其内阁也难得一致。
然而,拒绝征兵制意味着加拿大海外远征军的兵员得不到必要的补充,因而
也将激怒英裔加拿大人。

制,法裔加拿大人就会群起反对,自由党将马上分裂,其内阁也难得一致。
然而,拒绝征兵制意味着加拿大海外远征军的兵员得不到必要的补充,因而
也将激怒英裔加拿大人。

国内义务兵役制的实施,与其说是一项战时措施,不如说是金政府作出
的一种姿态。因为当时世界上没有实行义务兵役制的国家已为数很少,于交
战国而言尤其如此。就连当时仍守中立的美国也于 
1940年 
9月通过了第一个
和平时期征兵法案。美国此举在加拿大英语民族中反响强烈。金政府不得不
从原来的立场上有所退缩。事实上,为实行本土防务义务兵役制而通过的《全
国资源调动法》,并不比原来的《民兵法》得到更多的授权,并且明文禁止
在加拿大本土之外应用义务兵役制。

根据《全国资源调动法》,联邦政府有权征召男子在国内服役。1940年
8月举行的公民登记所遇到的最激烈的反对来自蒙特利尔,该市市长卡米
林·霍德号召公民拒绝登记,并指责这是走向征兵制的越权行为。霍德旋遭
逮捕,法裔加拿大人勉强接受了这一折衷方案。1940年秋开始第一次选征,
对象是 
21—24岁的单身男子,后几经周折,将年龄下限降至 
18岁。训练期
最初定为 
30天,后来扩大到 
4个月。训练期满后在国内服役。

加拿大政府此举实际上收效甚微,甚至弊多利少。当时加拿大本土并未
受到直接威胁,况且还有北美共同防务协定这把保护伞,因此,单纯增加国
内防御力量并无多大意义;不仅如此,这一措施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减少了战
争生产所需的劳动力,而战争生产较之于国内防务意义更为重大。

随着战争旷日持久地进行,战争伤亡不断增多,对征兵制的要求也越来
越迫切。面对形势的变化,麦肯齐·金的许诺也在不断松动。1939年 
3月,
金总理保证说:“只要本政府执政,此类措施将不会实行。” 
(12)到 
1940年,
金的许诺就已不象原来那样坚定不移,称征兵制只能与人民商定之后方可实
行。1942年 
4月 
27日举行了一次全国性公民投票,公决征兵制问题,结果
有 
64%的人赞成实行征兵制。在马尼托巴和不列颠哥伦比亚,支持票占 
80%,
在安大略占 
84%,而在魁北克只占 
28%。两派意见在英语民族和法语民族中表
现得如此鲜明,使金政府难下决心。内阁中意见也不一致,法裔部长们主张
不采取任何行动,而讲英语的部长们则把公民投票结果看作一道征兵令。金
只是勉强同意撤销原来所作的反对征兵制的保证,并修改《全国资源调动
法》,但仍拒绝马上实施全面义务征兵制。金的态度致使坚持征兵制的国防
部长詹姆斯·里顿·罗尔斯顿提出辞职。

1944年秋,由于欧洲战场上加拿大军队伤亡惨重,引发了一场更为严重
的征兵危机。金任命一向坚持志愿兵役制原则的麦克诺顿将军为国防部长。
麦克诺顿曾向金许诺,他可以在志愿兵役制下解决兵员需求问题,但上任后


发现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新任国防部长并没有使志愿兵役制在新形势下
奏效。3周后,金的内阁已处于瓦解状态。金意识到,要使政府存活下去,
除了实施义务兵役制,已别无选择。

发现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新任国防部长并没有使志愿兵役制在新形势下
奏效。3周后,金的内阁已处于瓦解状态。金意识到,要使政府存活下去,
除了实施义务兵役制,已别无选择。

第三是解决社会福利问题。以福利资本主义为旗帜的改革运动在加拿大
有着广泛的社会背景。40年代初,平民合作联盟以福利国家相号召而声誉鹊
起。在。。 1942年的一次选举中,该组织候选人成功地击败了保守党领袖阿瑟·米
恩。这一迹象表明人们对社会福利纲领越来越感兴趣。加拿大人民普遍要求
国家政府增加福利措施,提供安全保障。在这一潮流的冲击下,保守党发生
了分化。要求改革的保守党成员于1942年。。 9月在豪普港集会,提出一份表明
他们目标和信念的改革方案。一方面重申个人的创造性有不受官僚控制的自
由,另一方面又号召强有力的国家干预,以保证就业和体面的生活标准。1942
年。。 12月在温尼伯举行保守党全国代表大会,以豪普会议的改革方案为基础修
改了保守党纲领,并选出来自党外的马尼托巴省总理约翰·布雷肯为党的领
袖。布雷肯初为进步党人,后转化为保守党人,因其对农业人口的号召力而
被米恩选中。他的进步主义背景和担任了。。 20年省总理的政治经验,使之成为
继承米恩担任保守党领袖的合适人选。

但在社会变革和推行福利资本主义政策方面,保守党的影响远不及平民
合作联盟,后者在城市中产阶级和农民中赢得广泛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加拿大劳工队伍的崛起及其对平民合作联盟的支持,使这一组织的社会基础
更为广泛。在1939年至1945年间,加拿大工会会员从 35。9万人增加到71。11
万人。 1940年成立的新的工会组织加拿大劳工大会在新会员中有很大影
响。1943年该组织通过决议,承认平民合作联盟是“加拿大劳动者的政治臂
膀”,并劝其下属工会加入其中。1943年夏季,有。。 40个地方工会加入了平
民合作联盟。在。。 1943年。。 8月。。 4日安大略省的议会选举中,在上届议会无一席
之地的平民合作联盟获得了。。 34个席位。而自由党却由上届议会的。。 63席降至
15席。

自由党在安大略省选举中的失败说明,如不能审时度势,顺应潮流,就
有被社会淘汰的危险。麦肯齐·金在度过征兵制危机之后,把注意力迅速转
向社会福利问题。金在这一方面是可以驾轻就熟的。他当年正是以其工业改
革和社会福利政纲而获得声誉并当选为自由党领袖的。然而,在他执政的十
几年中并未兑现其改革诺言,现在面对其他党派的竞争,他才意识到使自由
党肩负起社会改革领导任务的必要性。1943年。。 1月金在议会开幕词中系统阐
述了自由党的社会保障计划,并陆续推出一揽子社会改革方案,包括制订工
业劳工关系法;修订稳定工资条例,增加生活补助金;规定农产品最低价格;
成立国家卫生福利部,通过家庭补贴法案。金在。。 1943年。。 12月的一次广播讲
话中说,“保证全国人民享有起码生活水平”是自由党社会保障纲领的指导


原则。原则。

自由党富有生气的改革措施使得曾经先声夺人的保守党与平民合作联盟
相形见绌。在 
1945年议会选举中,金又作了关于充分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许
诺,提出“选自由党人,保证继续建立加拿大社会新秩序”的竞选口号,从
而使他免遭温斯顿·丘吉尔在英国的厄运,(15)以有限的胜利保住自由党的当
权地位。


五、战时加拿大与英、美两国的关系

五、战时加拿大与英、美两国的关系
” 
(16)加拿大实际地位的这一变化,大致可归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与英国在反对法西斯的西方国家中享
有无可争议的领导地位,其中前者起着决定生的作用。美国人眼中的加拿大,
仍是大英帝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为指挥战争在华盛顿建立的联合参谋部完全
由美、英两国控制,加拿大无一席之地。虽然金也参加了 
1943年和 
1944年
在魁北克举行的两次联席会议,但对重大问题的讨论却难以置喙,就象“一
个把房子租给别人举行宴会的人”。

第二,金本人对国内政治根深蒂固的偏爱降低了他对国际政治和加拿大
国家地位的热情。他并没有象博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致力于帝国战时内
阁,甚至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类似要求也不予支持。金所关心的只是如何
保住自由党和他本人对加拿大的统治权。他对战争指挥的偶尔插手主要是出
自国内政治方面的考虑。金所具有的一贯的现实主义使他并不看重国际政治
中的虚名,而保证加拿大的安全与发展才是他的主要目标。因此,金的个人
因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加拿大的国际地位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第三,加拿大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虽然也有许多突出表现,但同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卓著功勋相比要逊色多了。这一方面是由战争本身进程
及加拿大军队机遇决定的,但更重要的还是金政府的消极态度,使加拿大军
队难以有所作为。尤其在苏联与美国加入战争以后,加拿大人越来越发现自
己在战争中只是处于仆从国的地位。当然,加拿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盟
国提供的战略物资支持远远超过了上次战争,但这一业绩与美国这一“伟大
兵工厂”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