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 >

第29章

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第29章

小说: 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中被用作西方医学指南,一版再版,长盛不衰。此外,艾布·卡西姆·宰
赫拉维(公元936—1013 年)及其《医学宝鉴》、阿里·麦久西(公元994 
年卒)及其《医学全书》、伊本·贝塔尔及其《药物学集成》和《医方汇编》
等也都是当时阿拉伯世界中成就突出、影响巨大的医学家和医学著作。
5。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教育
阿拉伯国家的教育,在公元7 世纪以前,基本上无从查考。穆罕默德(约
公元570—632 年)诞生后,创立伊斯兰教,教育才逐渐发展起来。由于独特
的宗教信仰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融合,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形成了独特的
教育系统。
(1)教育宗旨
阿拉伯人重视教育,尊重知识,这种优良的传统来自于他们的先知穆罕
默德。穆罕默德的圣训,就是阿拉伯教育的宪章。《圣训》认为:①“求学
是信奉回教的每一个男子和每一个女子的天职。”②“你们应自摇篮学到墓
穴。”③“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④“学者是历代圣先知的继承者。” 
⑤“学者的墨汁,其贵重不亚于殉道者的热血。”⑥“尊敬一位学者,等于
尊敬七十位圣先知”。⑦“学者的品级,居于第三,学者以上,惟有上帝与
天使。”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历代的哈里发都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
阿拉伯人奉伊斯兰教为国家。但伊斯兰国家并不像欧洲基督教国家那样
把信仰的教义提高到绝对的地位,不像基督教教会那样轻视知识、轻视科学。
因此,它们的教育就不是一种单纯的宗教教育,而是带有浓厚的世俗色彩。
反映到教育宗旨上,就是既有宗教的,也有社会的,既有唯智的,也有功利
的。公元12 世纪阿拉伯教育家就曾指出,一个人之所以求学,是因为学问能
扶助他的宗教,能启迪他的智慧,能安慰他的寂寞,能裨益他的社交,能增
进他的财产。可见,教育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扶助人们的宗教信仰,这是阿拉伯教育的第一个目的。就这点而言,它

与欧洲的基督教教育并无多大差别。这并不奇怪,因为阿拉伯是政教合一的
国家,国家的元首哈里发,在理论上和实际上,同时又是宗教的最高领袖。
而《古兰经》又是阿拉伯一切学术的源泉。因此,教育自然以宗教为中心, 
以获得上帝的喜悦和永生为宗旨。公元12 世纪初期的教育家安萨里就阿拉伯
教育的宗教目的作了详细的说明。他说,“求学者,宜以敬事上帝为宗旨; 
不可以升官发财,或减税免役为目的,或存其他愿望;否则,必获可怕的回
报”。“教学者,须动机纯洁,才有享受酬劳的资格;因为不以宗教为目标
的教授,是无益的。教学者,不可以名望为目的,不可用种种手段去招揽多
数的门徒;他应该希望来世的赏赐,不可贪图现世的酬劳。” 
除了宗教的目的外,阿拉伯教育还有社会的、功利的目的。阿拉伯人常
用“英姿”(‘izz)这个词来说明教育的社会目的。“英姿”有“威望”、
“尊贵”等意义,因为他们认为有真才实学的人,在社会上可以获得优越的
地位。相传哈里发阿卜社·勒·买立克曾劝告他的儿子们说:“儿子们,你
们应当努力求学,因为你们富足时,学问可以增加你们的优雅;你们贫困时, 
学问可以维持你们的生活。”奈迈里也明确地说:“学问能增加你的财富”。
此外,学习还包括职业的目的,儿童学完《古兰经》并造就阿拉伯文的根底
后,他们所受的教育,应该集中于将来的职业,穆罕默德也曾说:“学习不
切于实用的学问,来世必受最严厉的惩罚”。可见,阿拉伯的教育还包含了
实用的性质。
(2)学校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也是伊斯兰教育发展的动因。“古兰” 
这个词,是由阿拉伯字根“改赖埃”(诵读之意)演变而来。“古兰”这个
词,它的含义就是“读本”。《古兰经》得到承认后,立即便产生一班人的
称谓“光拉”(意为读者)。后来的教育,就有此而引发。
公元7 世纪时,阿拉伯就可能存在学校了。这只能依赖于一些传说的推
断。相传穆罕默德在世时,他允许战俘以教学赎身,每一个俘虏教会十个回
教徒学会读书写字,便可得自由。“战俘”大概成了最早的教师来源。又传
说穆罕默德非常谦逊,他见到所有的人都要致敬,甚至是当教员的,他也向
他们致敬,可见,穆罕默德在世时,已经有许多教员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
出,教师的地位,在当时是极为卑贱的。
伊斯兰教兴起后,清真寺变成了回教徒的集合场所及其宗教生活的中
枢。于是,回教徒便以清真寺为学校,清真寺成为传授知识的教育场所。著
名学者都在清真寺开设讲座,并经常举行学术讨论会,各派学者到会自由发
表自己的学术观点,进而互相辩论。教育的大门向所有人都敞开。儿童们到
清真寺去,在院子里,桑树下,围着教员席地而坐,教师由“舍赫”或其它
宗教职员担任;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兰经》及经外传说,据说公元9 世纪时, 
巴格达城拥有清真寺3 万座,而且每座清真寺都是一个有势力的学校。
除了清真寺以外,私宅和商店也常常成为传授知识的教育场所。据说有
一位“舍赫”(长老)常以其私宅为学校,而著名的陶器诗人艾卜·阿塔希
亚的商店里,则常常聚集一群儿童和文士,他对他们反复吟诵自己的诗词, 
他们则把那些诗词记录在陶器的碎片上。
公元9 世纪时,阿拉伯人在各地普遍设立“昆它布”作为教育的场所, 
以补充清真寺里的教育。这可以看作是阿拉伯最早的初级小学。学生入“昆

它布”的年龄一般是7 岁,学习5 年。其间用3 年的时间熟读《古兰经》, 
能背诵《古兰经》就算完成了前3 年的任务。贫穷儿童学3 年能背诵《古兰
经》后,便去从事各种职业,富家儿童则可继续学习以《古兰经》为中心的
其他课程,如文法、诗、算术等。往往让学习成绩优异者骑马游街,道旁参
观的群众用扁桃撒在他们头上以表示祝贺。富人家则往往采取家庭教育的方
式,请教员来家教其子女。课程除《古兰经》外,由各位家长自己选定。有
的人家以游泳、射箭、骑马作为学习《古兰经》的补充;有的人家则选定诗
词、名人演说、大战记录、会话规则;有的还把历史列为必读科目。
除了“昆它布”这类初级小学外,公元9 世纪时最值得一提的是由第七
代哈里发马蒙(公元786—833 年)在巴格达建立的“智慧之屋”。马蒙本人
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特别爱好古希腊哲学。他几次派人到拜占廷帝国的
君士坦丁堡、塞浦路斯等地,搜集古籍,并把它们翻译成阿拉伯文,形成中
世纪著名的“翻译运动”。后来,翻译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包括古希腊、
罗马的著作,还包括印度、中国等地的名著。“智慧之屋”成为继被焚毁的
亚历山大图书馆之后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学术机构。它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翻译
典籍,为后期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以估计的影响。
公元10 世纪以前,阿拉伯的教育是纯粹的阿拉伯式的,教育事业多半是
私人自由举办,国家很少提供经费,学校的经费主要由哈里发和大臣们赠送。
国家既不设置,也不干预教学纲领。但是,自公元11 世纪起,阿拉伯的教育
开始受到非阿拉伯教徒的影响。学校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一种新式的学校“迈
德赖赛”迅速普及于阿拉伯世界。与此同时产生大学了。
最早设立“迈德赖塞”的是尼采姆。公元11 世纪时,尼采姆任塞尔柱国
大臣。他最初设立这种学校也是出于宗教动机。“迈德赖赛”是回教的一种
新制度。这种新制度的产生,实由于一种神学的和政治的强有力倾向。因为
学校有陶铸舆论的功能,尼采姆便设立“迈德赖赛”,用逊尼派(回教的正
统派)的信仰来教育下一代子孙。所以“迈德赖赛”实际上是逊尼派攻击什
叶派的武器。
随着非阿拉伯政治势力的扩大,一些非阿拉伯的王公和君主为了巩固自
己的政治地位,博得民众的欢心,花费巨额款项建立“迈德赖赛”,从此以
后,凡从事学术与教育者,都享有奖金、口粮及养老金,学校开始变为国家
的机关,教育也变成了政府的职权。到公元13 世纪,新式的学校“迈德赖赛” 
已普及于整个阿拉伯世界了。其中开罗74 所,大马士革73 所,耶路撒冷41 
所,巴格达40 所。
迈德赖赛以培养政府的官吏和军事人才为其任务。学校以《古兰经》、
《圣训》为主要课程,学生毕业后,应能够精通《古兰经》的意义,通晓阿
拉伯文,能认识文法学和修辞学的法则,能背诵文学史上著名的长诗,能作
精密的历算,能写婉秀的书法,能为自己学术上的主张辩护等。
除迈德赖赛外,阿拉伯还设立了许多大学。著名的有赫克迈大学、仪勒
姆大学、爱资哈尔大学等。赫克迈大学的前身就是迈蒙在公元9 世纪时建立
的“智慧之屋”,所以又称智慧大学。该校由数学家撒赖姆任校长,请数学
家、天文学家花刺子模任图书馆馆长,由一些著名学者担任教师,讲授数学、
天文学、医学和哲学。可以说,该校是中世纪第一所大学。仪勒姆大学是法
特迈王朝的哈克慕在公元11 世纪初建立的。该校的课程有天文学、医学、文
法、语言学等。学校设有图书馆,校外的人也可以到图书馆借书、看书,图

书馆设有纸笔供使用。教授们还常被召到哈克慕宫中参加辨论会。法特迈王
朝灭亡后,这所大学也就关闭了。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在阿拉伯国家里,图书馆在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方面
曾起了巨大的作用。在阿拉伯国家的大都市,如巴格达、开罗等,都设有规
模宏大的图书馆。事实上,在阿拉伯的教育体系中,图书馆与大学的界线并
不十分清楚。馆长一般多由学者担任。图书馆设有抄录、装订、修饰图书的
房间,担负着出版书籍的任务。对外域的书籍,图书馆则组织学者们从事注
释和译述的工作;学生到图书馆看书,还可得到馆长及其它学者的指导;图
书馆俨然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大学。
(3)西班牙的伊斯兰文化与教育
公元771 年,阿拉伯人和摩尔人入侵西班牙,灭掉了西歌特王国,建立
了隶属于阿拉伯哈里发的总督区。750 年,阿拉伯改朝换代,倭马亚王朝覆
灭,阿拔斯王朝取而代之。倭马亚王朝王子阿布德·拉赫曼(公元731—788 
年)幸免于难,逃往西班牙。756 年独立,929 年宣布为哈里发国家,建都科
尔多瓦。
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统治稳固后,继续奉行保护学术的政策。他们在所
有的主要城市都建立了图书馆。据说这些图书馆不下70 座。每个清真寺都附
有一所公学,穷人的孩子在这里学习读书、写字,接受古兰经的信条。家境
较好的还可以进入学院。通常每个学院设有25 到30 间公寓,每间住4 人。
由清真寺教长管理学院。科尔多丽、格兰纳塔等地还设有大学,讲授算术、
几何、三角、天文学、解剖学、化学、逻辑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