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 >

第6章

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第6章

小说: 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词表示,而由相应的冠词或形容词表示。
中世纪的极盛期,用法语写成的英雄史诗和宫廷爱情诗,用北部方言写
成的英雄史诗以歌颂英雄人物的事迹为主题,被广泛传唱的史诗《武功歌》
描述了查理曼反击穆斯林的历次战役,也描写了反叛的贵族及封建主之间的
战争。史诗中最杰出的作品是公元11 世纪末问世的《罗兰之歌》,它描写了
封建臣仆对领主的耿耿忠心,表达了基督徒对信仰的虔诚。诗中的主人公罗
兰是查理曼的外甥,在一次与穆斯林的战争中,他奉命率一军殿后,被敌追
及,不幸阵亡。
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地区盛行的则是另一种诗歌,即宫廷爱情诗。吟唱
诗人通过宫廷爱情诗而把高尚的情操赋予贵族妇女,把他们赞美为女神,让
人们效忠于她们,崇拜她们,为了对她们的爱,不惜牺牲一切。贵族妇女也
常将吟唱诗人请入宫中演唱,也有的贵族妇女甚至自己写诗,要求“骑士” 
们对她们要温文尔雅,温存体贴,要求骑士们衣着得体,能诗善乐,风度翩
翩,忠诚勇敢。这些文学都对法语语言文字本身及欧洲文学传统产生了重要
影响。
德语是西日尔曼语支的一个分支。公元4—5 世纪日尔曼民族大迁徙以
后,南德阿雷曼人所说的古日尔曼语即所谓的高地德语由南向北扩展,一直
延伸到亚琛、杜塞尔多夫、爱北斐特、马格德堡一线,此线之南说高地德语, 
此线之北说低地德语。但此时由于南北发言悬殊,尚无统一的德语。
公元8 世纪末,高地德语辅音开始发生变化,形成所谓古代高地德语, 
并成为当时的书面语言。古代高地德语存在于公元8—11 世纪初,它的形成
对德语的发展是一大进步。
随着古代高地德语的产生,德语一词也在公元8 世纪末前后出现,最初
在纯用于指东法兰克的民族语言即德语。公元962 年,奥托一世建立“德意
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一词才具有了政治属性,成为一个国
家的称谓。
公元11 世纪中期至公元14 世纪中期,即1050—1350 年,德语进入了其
中古高地德语时期。期间,古代高地德语的辅音字母发生变化,如SK 演变为
SCh 等;部分字尾元音发生弱化直至读音消失,如词尾元音字母“e”到中古
高地德语后期已逐渐失去发音。德意志骑士参加十字军东征,广泛接触到异

族语言文化影响,使中古高地德语充斥着大量的外来语词汇。同时,由于公
元11—14 世纪期间欧洲和德国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等生活的巨大变化,中
古高地德语的词汇以比前大大丰富了。这些都是古代高地德语所不具备的特
点。
中古高地德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象瓦尔特·封·福格尔瓦德
(1170—1230 年)的《菩提树下》、享利希·封·维尔德克(公元12 世纪
上半叶—13 世纪初)的《爱纳伊特》的骑士抒情诗既写了英雄人物的浪漫爱
情又抒发对祖国的强烈的爱;哥特弗里德·封·斯特拉斯堡(公元12 世纪末
—13 世纪初)的《特利斯坦和绮瑟特》等传奇故事歌颂了主人公的真挚爱情, 
隐含着对基督教压抑人类情感的不满和批评:《尼伯龙根之歌》等骑士史诗
既抒写了爱情,又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内容,是中世纪最具政治意义的一部作
品,分上下两部,上部写西格弗里特之死,下部写克里姆希尔特的复仇,描
写了中世纪婚姻与政治、权势等的关系。所有这些作品反映的都是德意志社
会存在过或存在着的现实问题,表达了德国人的普遍看法,因而一直深受喜
爱,有的至今不衰。
与中古高地德语取代拉丁语成为文学语言和日常生活用语的同时,德意
志的统治者们也在谋求在自己管辖的领土范围内采用德语作为统一的官方语
言。1235 年,弗里德里希二世首次使用德语发布了一道皇帝谕旨。1314—1347 
年,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四世的首相府的文件使用德语书写。1346—1378 
年,卡尔(查理)四世统治时期明确下令,规定所有公文必须统一使用德语
书写。此举不仅意味着中古高地德语已逐渐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语言,同时
也反映出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统一的要求。
与德语同属西日尔曼语支的英语的发展历程要复杂得多。
公元5—6 世纪,当朱特人、英吉列人和萨克逊人分别从亚特兰大、施莱
莘格和荷尔斯泰因迁自徙到当时尚是罗马帝国垮台后保存下来的一个边远省
份的英格兰定居时,他们各有自己的方言,即英吉利方言(又沿享伯河划分
为北享伯方言和南享伯方言)、西萨克逊方言和肯塔方言。到公元8 世纪时, 
北享伯方言已在文化领域取得明显优势。公元658—680 年间,盖德芒用北享
伯方言吟唱九行赞美诗,标志着英国文学的开端。公元7 世纪末,毕斯考着
从罗马带回一批手稿,其弟子比德接触了这批手稿,得以成为当时英吉利最
杰出的学者。在北享伯方言区,学术文化比其它几个方言区都要进步得多, 
遗憾的是,公元8—9 世纪沃特人的入侵破坏了这一进程。学术文化中心转移
到主持抵抗沃特人的阿尔夫雷德国王治下的魏塞克斯。在阿尔夫雷德国王的
支持和组织下,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历史即《帕克编年史》编纂出来了, 
奥古斯汀、格里高利、比德等人的拉丁文著作及英吉利方言写成的诗歌被译
成了西萨克逊方言。不久,修道院院长阿尔夫里克(公元955—1025 年)用
萨克逊方言写出了优美的抒情诗和散文作品。这一时期是古英语时期,其标
准语先后为英吉利方言中的北享伯方言和西萨克逊方言。
1066 年,诺曼人对英吉利的征服对古英语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使英
语进入了中古英语时期。这期间,由诺曼人组成的统治集团和上层社会使用
其母语诺曼法语,换言之,诺曼法语成了英国的官方语言。教会和学术界人
士仍使用拉丁语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而民间却继续使用英语作为日常语
言。结果,从公元11 世纪中叶到公元13 世纪的三个多世纪中,英国的所有
文献都是用三种文字写成并以三种文字传播的,就连当时的流行歌曲也是三

种语言文字的大杂烩。例如,有一首歌歌词是: 
Ma tresduce et tresame 
ENight and dag for Love of thee 
Suspiro 
其中,第一行“我的心肝,我的爱人”是诺曼法语,第二行“我日夜企盼着
你的爱抚”是英语,第三行“阿!”是拉丁语。这一时期,只有中西部方言
受法语或其它外来语的影响较小,基本保持了英语自身的传统,因而常被认
为是中古时期标准的英语。
诺罗人征服英格兰后,历任国王都讲法语,娶法国女人作王后。直到1362 
年,国会首次正式以英语开会。同年,国会又通过《辩护法》,规定所有法
廷审理程序此后一概用英语进行,以拉丁语登录在案。此举对于英语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时,22 岁的乔叟既会读写法语,也精通拉丁语,但却选
择了刚被确立为官方语言的英语进行写作,写成了《坎特伯雷故事集》,成
为中世纪英语的第一部杰作。
此外,意大利语由于诞生在拉丁语的故乡,所以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
响,直到公元12 世纪才有书面文献流传下来。但丁的《神曲》是用中世纪意
大利语写出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方言的兴起对欧洲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促进了多样化的文化的产
生、发展和发达,从而促进了多样化思维的发展。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
人生态度,不同的宇宙观也就在这不同文化的薰陶和不同思维方式的引导下
悄然生成了,而这是过去拉丁语一统欧洲时很难期望达到的。同时,以语言
和血统双重标准为核心的民族观念开始取代过去以文化为核心的国家观念, 
使欧洲逐步走上了建立近代单一民族国家的道路。这些都是中世纪西方文化
与古典文化及另外一些地区如中国文化的根本差别之所在。
4。社会舆论和图书事业
罗马帝国时代曾于公元前1 世纪开始发行官报《每日纪闻》,公布于罗
马和各省公共场所,内容多系公民投票、官吏任免、政府命令、对外条约、
战争和宗教新闻等。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每日纪闻》随之终刊。
中世纪初期,随着各蛮族入主欧洲,文化衰微,新闻传播也大受打击, 
不仅没有正式发行的官报来继承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传播方式也由以
往的定期以书面文字发布化为以不定期的口头传播为主,传播新闻的主角也
由过去的政府变成了教会。
如前所述,基督教会在中世纪初期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起了独特的作用,教会的主教、牧师、修士、修女等既是能对政府和基督徒
施加决定性影响,又是社会上能够读书写字的唯一的一群人。在成千上万的
城乡教区中,特别在乡村教区中,牧师充当了教区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中间人。
所有外界的各种观念和消息,如战争、赋税等,都由牧师带入教区;教区内
的各种消息也由他们带出教区,通过其他牧师传播开来。同时,布道也不失
为传播观念的有效手段,牧师通过布道讲演,把自己的观点和知识传授给听
众,从而对社会舆论和风气产生重大影响。但较之此前古罗马等地的官极和
后来的近代报纸,这种新闻传播方式无疑都是十分原始的。
中世纪初期也是欧洲图书事业大衰退的时期。

制作图书的主要方式仍然是手抄,几乎所有的修道院都设抄写室,有很
多修士负责抄书。抄书所用的材料一般是羊皮纸,纸草纸已废而不用,中国
的造纸术尚未传到西欧。书抄好后,一般还要在抄写室给书的封面加色或绘
画,然后装订成册。一册书大致等于10—20 卷纸草卷。
与古代罗马图书馆或中世纪前期拜占庭、阿拉伯、中国等地的图书事业
相比,欧洲的图书事业是十分可怜的,不仅图书制作手段和材料落后,而且
图书的收藏、管理和利用也十分落后。
首先,图书馆的数量极为有限,且藏量小得惊人。在阿拉伯世界和中国
等地的那种图书馆林立,一个城市就有几座、十几座甚至几十座图书馆且藏
书量超过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情况,在欧洲绝对没有。据估计,一般
基督教修道院图书馆的平均藏书量在二三百册左右,较大的图书馆,如瑞士
的圣加仑修道院图书馆的总藏书量仅300 册,德国赖赫瑙修道院图书馆只有
413 册图书,意大利的博比奥修道院图书馆经过3 个多世纪的积累,共有藏
书650 册,令当时的欧洲人惊叹不已!即使12—13 世纪前后建立的罗马教廷
图书馆、大教堂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藏书量亦少得可怜,如1309—1377 
年建立起来的教廷图书馆共有藏书2000 册;英国坎特伯雷大教堂图书馆规模
最大,1300 年时有藏书约5000 册;巴黎大学图书馆1338 年时藏书量仅1722 
册。
其次,中世纪欧洲图书馆的目录也十分落后,一般只有财产登记簿之类
的东西。有的图书馆随着藏书量的增加,对自己的藏书粗分为宗教书和非宗
教书。有的则按文种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