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 >

第11章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第11章

小说: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七章 无形资产
    第一节  无形资产概述
     第二节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第三节  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第四节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五节  无形资产的处置
    第六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八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一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
     第二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九章 资产减值
    第一节  资产减值概述
    第二节  资产可回收金额的计量
    第三节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
    第四节  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
    第五节  商誉减值测试与处理
    第六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十章 职工薪酬
    第一节  职工薪酬概述
    第二节  职工及职工薪酬的范围
    第三节  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十一章 企业年金基金
    第一节  企业年金基金概述
    第二节  企业年金基金缴费
    第三节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
    第四节  企业年金基金收入
    第五节  企业年金基金费用
    第六节  企业年金待遇给付及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
    第七节  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
第十二章 股份支付
    第一节  股份支付概述
    第二节  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十三章 债务重组
    第一节  债务重组概述
    第二节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十四章 或有事项
    第一节  或有事项概述
    第二节  预计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十五章 收入
    第一节  收入概述
    第二节  销售商品收入
    第三节  提供劳务收入
    第四节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十六章 建造合同
    第一节  建造合同概述
    第二节  合同成本
    第三节  合同收入与合同费用
    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十七章 政府补助
    第一节  政府补助概述
    第二节  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十八章 借款费用
    第一节  借款费用概述
    第二节  借款费用的确认
    第三节  借款费用的计量
    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十九章 所得税
    第一节  所得税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
    第三节  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四节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二十章 外币折算
    第一节  外币折算概述
    第二节  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第三节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第四节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
    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二十一章 企业合并
    第一节  企业合并概述
    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
    第三节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
    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二十二章 租赁
    第一节  租赁概述
    第二节  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  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第四节  售后租回的会计处理
    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二十三章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第一节  金融工具概述
    第二节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
    第三节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
    第四节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
    第五节  嵌入衍生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第六节  金融资产减值
    第七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二十四章 金融资产转移
    第一节  金融资产转移概述
    第二节  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二十五章 套期保值
    第一节  套期保值概述
    第二节  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
    第三节  运用套期保值会计的条件
    第四节  套期保值的确认和计量
    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二十六章 原保险合同
    第一节  原保险合同概述
    第二节  原保险合同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节  原保险合同准备金的确认和计量
    第四节  原保险合同成本的确认和计量
    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二十七章 再保险合同
    第一节  再保险合同概述
    第二节  分出业务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  分入业务的会计处理
    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二十八章 石油天然气开采
    第一节  石油天然气开采概述
    第二节  石油天然气开采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二十九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第一节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前期差错概述
    第二节  会计政策变更
    第三节  会计估计变更
    第四节  前期差错更正
    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三十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处理
    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三十一章 财务报表列报
    第一节  财务报表列报概述
    第二节  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资产负债表
    第四节  利润表
    第五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第六节  附注
    第七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三十二章 现金流量表
    第一节  现金流量表概述
    第二节  现金流量表编制
    第三节  现金流量表附注
    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三十三章 中期财务报告
    第一节  中期财务报告概述
    第二节  中期财务报告编制
    第三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三十四章 合并财务报表
    第一节  合并财务报表概述
    第二节  合并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合并利润表
    第四节  合并现金流量表
    第五节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第六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三十五章 每股收益
    第一节  每股收益概述
    第二节  基本每股收益
    第三节  稀释每股收益
    第四节  每股收益的列报
    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三十六章 分部报告
    第一节  分部报告概述
    第二节  报告分部的确定
    第三节  分部信息的披露
    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三十七章 关联方披露
    第一节  关联方披露概述
    第二节  关联方关系的认定
    第三节  关联方交易
    第四节  关联方的披露
    第五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第三十八章 金融工具列报
    第一节  金融工具列报概述
    第二节  权益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节  金融工具列报披露
    第四节  新旧比较与衔接
后记


第一章 基本准则
第一节 基本准则概述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等,基本准则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概念基础,是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等的制定依据,地位十分重要。基本准则是在1992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作了重大修订和调整,对于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如实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供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合理决策,完善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将发挥积极作用。
  一、基本准则的地位和作用
  (一)基本准则的地位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美国等国家或者地区在其会计准则制定中,通常都制定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它既是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有关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的概念基础,也是会计准则制定应当遵循的基本法则。
  我国基本准则类似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扮演着同样的角色,在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统驭地位。同时,我国会计准则属于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根据《立法法》规定,我国的法规体系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一是法律;二是行政法规;三是部门规章;四是规范性文件。其中,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由国家主席签发。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常务委员会通过,由国务院总理签发。部门规章由国务院主管部门部长以部长令签发。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基本准则属于部门规章,是由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以第33号部长令签发的;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属于规范性文件;2007年11月16日和2008年8月7日财政部又分别印发了第1号和第2号企业会计准则解释。
  (二)基本准则的作用
  基本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作用主要如下: 
  一是统驭具体准则的制定。基本准则规范了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在内的基本问题,是制定具体准则的基础,对各具体准则的制定起着统驭作用,可以确保各具体准则的内在一致性。我国基本准则第三条明确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即基本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中,各项具体准则也都明确规定按照基本准则的要求进行制定和完善。
  二是为会计实务中出现的、具体准则尚未规范的新问题提供会计处理依据。在会计实务中,由于经济交易事项的不断发展、创新,一些新的交易或者事项在具体准则中尚未规范但又急需处理,这时,企业不仅应当对这些新的交易或者事项及时进行会计处理,而且在处理时应当严格遵循基本准则的要求,尤其是基本准则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与计量等方面的规定。因此,基本准则不仅扮演着具体准则制定依据的角色,也为会计实务中出现的、具体准则尚未做出规范的新问题提供了会计处理依据,从而确保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所有会计实务问题的规范作用。
  二、基本准则规范的主要内容
  基本准则的制定吸收了当代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当前会计实务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国际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发展动态,构建起了完整、统一的财务会计概念体系,从不同角度明确了整个会计准则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关于财务报告目标。基本准则明确了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二是关于会计基本假设。基本准则强调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为会计基本假设。
  三是关于会计基础。基本准则坚持了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