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 >

第2章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第2章

小说: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具体体现。认真贯彻实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是当前财政工作和会计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应当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强化指导;加强宣传;严格管理;确保向新准则平稳转换并实施到位。
  (一)加强职业操守;严格执行新准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生成和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重要技术标准。严格执行会计准则体系,是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重要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要把贯彻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树立社会良好形象、改善投资者及社会公众关系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执行准则规定的原则、方法;切实提高资产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提供内在机制保证;支持会计人员按照准则要求强化会计核算;参与经营管理和决策;提高业务水平及职业判断能力;按照充分披露原则;及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培育和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从根本上保护投资者及社会公众利益;支持、配合注册会计师做好财务报告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要强化责任和风险意识;严格按照准则规定开展审计鉴证和服务工作;改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加强质量控制;全面提升审计质量和其他服务质量。广大财会人员和注册会计师要通过两大准则体系的实施,进一步强化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操守;提升诚信为本、社会公众利益至上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加强政策指导,严格监督检查。财政部门作为会计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切实加强对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准则体系情况的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并为社会各界提供良好服务;切实保证准则的执行;密切关注、跟踪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执行新准则的情况;建立迅捷高效的预警、反应和处理机制;妥善处理好新准则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重视准则实施效果;不断改进实施机制;提高准则的适应性和科学性;加强会计信息和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准则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肃处理;切实维护准则权威;主动争取其他政府监管部门的支持配合;协调监管政策;规范监管口径;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能;共同推动准则的有效执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和事务所内部治理;进一步深化提高会计信息和审计质量的长效机制。注册会计师协会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管理的作用;指导、督促注册会计师认真执行会计审计准则。
  (三)加强宣传培训,创造良好氛围。贯彻实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宣传培训工作也必须常抓不懈。各级财政部门、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其他有关部门、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强化宣传培训;将准则培训工作延伸到企业负责人、大中型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中介机构、投资管理者和财务分析师等方面;为扩大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施范围、有效利用会计审计信息资源进而提高会计审计的社会效用奠定基础;要通过举办知识大赛等方式;扩大准则的社会影响;为准则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社会氛围;要把准则的学习培训与高级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惯例、精通管理和业务的会计审计领军人才;为促进会计行业发展和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奠定人才基础。
    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贯彻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与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希望各有关方面协调步伐,齐抓共管,扎扎实实做好两大准则体系的贯彻实施;也希望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准则、遵守准则、应用准则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我国会计审计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与实施的若干问题
   财政部副部长  王  军
   
   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发布;并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这是财政、会计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顺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保障社会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会计准则
    我国明确地提出会计准则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会计理论问题进行研究,是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会计学术界开始的。一直以来;对何为会计准则;会计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有多种看法。有人认为,会计准则是关于一般通用的会计规则的公共合约;也有人认为;会计准则是为实现财务报告目标而约定的一种技术手段;还有人认为;会计准则是政治程序的产物。对会计准则之所以有不同理解;主要是各自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我以为;至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总体把握“会计准则”的内涵:第一;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技术标准;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依据;第二;会计准则是资本市场的一种重要游戏规则;是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依据;第三;会计准则是国家社会规范乃至强制性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规范经济秩序和从事国际经济交往等的重要手段。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会计准则建设并注重发挥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有学者认为;会计审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以及政府监管;是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三大支柱。这种说法并不为过。
  会计准则体系作为技术规范,有着严密的结构和层次。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三部分内容构成:一是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等。基本准则的作用是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和为尚未有具体准则规范的会计实务问题提供处理原则;二是38项具体准则;主要规范企业发生的具体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三是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主要包括具体准则解释和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等;为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提供操作性规范。这三项内容既相对独立;又互为关联;构成统一整体。

   二、为什么要制定会计准则
   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始终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为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我们制定了“两则”“两制”;标志着我国会计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换;实现了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初步协调;随后;我们修改完善了会计制度,制定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搞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呢?从根本上讲,是因为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市场经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会计准则发展必须顺时应势、创新趋同。
    一是适应经济发展进程的需要。一方面,会计准则体系必须适应经济市场化程度的要求。经过将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经大大提高。据有关专家测算,2003年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指数为73。8%,不仅超过了市场经济临界水平(即市场化指数为60%),而且属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国家;相信今后几年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还会有进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对会计准则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尤其是我国加入 WTO以来,我国经济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快速地融入到了世界经济体系;进出口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国际贸易总量稳居世界第三位。迫切需要有一套公认、一致、科学的会计标准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确保生成公开透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促进企业的国际经贸交流和投融资活动。
    二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建设,一要靠诚信;二要靠法制;两者不可或缺;但都与会计密切相关。如果会计标准不统一、不协调;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就不可靠、不可比;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也无法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合理保证。这必然会大大增加交易成本,影响市场规范运作和效率。因此;建立高质量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有利于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比、有用;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促进资金有效流动;推动产业升级;避免无效投资和资源浪费;有利于深化企业改革、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三是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直接影响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服务投资者经济决策为目标;按照国际会计惯例设计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标准;不仅使会计准则本身更加科学;更符合国际规范;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对信息供给者的硬性约束;有利于有效维护投资者的知情权;有利于社会公众作出理性决策,从而为维护自身合法利益提供更好的制度保证。
    四是加强政府对市场监管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不断调
整、完善职能;一方面尽可能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另一方面又需要政府承担更多的公共责任;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经济秩序进行恰当、必要的监管。建立高质量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可以为政府监管部门和有关经济管理部门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评判准绳和衡量标准;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整个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断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升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更好地发挥政府维护社会公平与效率的职能作用。
    五是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凸显出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的重要性。语言不通;没法打交道、做生意、谈合作。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程度的日益加深;迫切需要我们从深化经贸合作、维护国家利益和谋求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在认真总结我国会计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国际通行规则;不断完善会计准则;为深入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扩大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提供标准趋同、可比互通的统一信息平台;进一步优化我国投资环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六是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需要。我国经济在国际舞台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会计作为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应走上国际舞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而会计准则的制定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促进与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制定入手;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全面提升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和会计发展水平;提高我国会计的国际话语权;推动我国会计的规范化和国际化。

    三、如何处理好中国特色与国际趋同的关系
    纵观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影响贸易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正在大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