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基业常青 >

第32章

基业常青-第32章

小说: 基业常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间平衡分摊责任。在当时的通用电气,这种理念堪称新颖。在拉尔夫·科迪纳(1950年-1963年担任CEO)和他〃全力追求〃的口号领导下,通用电气以强大的力量打进很多种新领域服务的市场增加了2O倍、科迪纳大刀阔斧地重新改革公司的组织,推动分权制度,制定目标管理(是美国企业中最先这样做的公司),创建克罗顿威尔(现在成为通用电气著名的管理培训和教育中心),还写了一本很有影响的书,名叫《职业经理人的新边界》。弗雷德·博尔奇1964年一1972年担任CEO期间,是创造力沸腾的时代,也是乐于大胆在飞机引擎和电脑等领域冒险投资的时代。琼斯在1973年一198O年出任CEO,也成为改变企业与政府关系的领袖。
  的确,通用电气最高管理层有着卓越超群的悠久历史。韦尔奇出自这一长期传统。以税前股本回报率作为基本的财务绩效指标来衡量,通用电气在韦尔奇的前辈领导下,从1915年起表现得和韦尔奇领导通用电气的前10年一样好:韦尔奇的业绩是26。29%,他的前辈是28。29%。事实上,我们根据回报率替通用电气不同CEO领导的时代排名后发现,韦尔奇在七个不同的时代中排名第五。(通用电气的每一个CEO,包括韦尔奇在内,任期中回报率的表现都超过同时期西屋的CEO。)当然,简单计算股本回报率时没有考虑产业循环的起伏、战争、大萧条等事件,所以,我们也根据通用电气、美国股市和西屋的平均年度股票投资回报率排列了通用电气历代CEO的表现。以这种资料为准我们发现,韦尔奇和前辈相比,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五,是极为优秀的,但还不是通用电气历史上的顶尖人物。
  这一点绝不能动摇韦尔奇名列美国企业史上最有效率的CEO之一的地位,但是这一点是关键他的前辈也一样。韦尔奇改变了通用电气,他的前辈也一样;韦尔奇的表现胜过对手西屋的CEO,他的前辈何尝不是;韦尔奇广受同辈尊敬,成为当代〃管理大师〃,他的前辈亦然;韦尔奇奠定了通用电气未来繁荣的基础,他的前辈也一样。我们敬佩韦尔奇杰出的纪录,但是,我们更敬佩通用电气公司在 100年中最高管理层一贯拥有卓越表现的惊人纪录。
  拥有像韦尔奇这种才干的CEO令人赞叹,一个世纪里都有像韦尔奇这样的于才当CEO,而且全部都是公司内部自行培养的,这的确是通用电气成为高瞻远瞩公司的关键原因之一。
  事实上,整个CEO的选择过程,一直到最后选定韦尔奇当CEO,是传统的通用电气最优秀的一面。韦尔奇不但反映了公司的传承,也代表通用电气走向未来的改革倡导者。诚如长期担任通用电气顾问的诺埃尔·提区和《财富》杂志总编辑斯特拉特福·舍曼在合著的《通用电气传奇》一书所说:
  把可贵的通用电气交到韦尔奇手上的管理传统程序,表明老通用电气文化中最好、最重要的一面。前CEO琼斯花了很多年时间,从一群能力极为高强、后来个个几乎都领导大公司的人当中把韦尔奇挑了出来……琼斯坚持采用一种漫长、费事、彻底而吃力的程序,仔细地考虑每一个合格的人选,然后完全靠理智选出最适合的人,得到的结果足可列为企业史上继承人规划的典范。
  琼斯在 1974年韦尔奇成为总裁之前7年,采取了这一程序中的第一个步骤,批准一份文件,名叫《CEO传承指引》,他和公司高层经理人力小组密切合作之后,花了两年时间逐步淘汰,把初步名单上全是通用电气人的96个可能人选减少为 12人,再减为6个首要人选,其中包括韦尔奇。为了测验和观察这6个人,琼斯任命每个人都担任〃部门经理〃,直接接受CEO办公室领导。随后的三年里,他逐渐缩小范围,让这些候选人经历各种严格的挑战、访谈、论文竞赛和评估。程序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包括〃飞机访谈〃。在访谈中,琼斯问每一个候选人:〃如果你和我同搭公司的飞机,飞机坠毁了,你我都丧命了,应该由谁来当通用电气公司的董事长?〃(琼斯从他的前任博尔奇那里学到这一技巧。)韦尔奇在强敌中,最后赢得了这场严酷的耐力竞赛。落选的人后来则分别出任吉梯电信、乐伯美用品、阿波罗电脑、美国无线电(RCA)等大公司的总裁或CEO。另一件值得一提的趣事是,出身通用电气、后来成为美国其他公司CEO的人远远超过出身美国任何一家公司的人。
  和通用电气相比,西屋经常受最高层混乱不明和缺乏一贯性的震撼。担任过西屋CEO的人几乎两倍于通用电气,其中有人任期不到两年,西屋的CEO平均在位时间是8年,通用电气则是14年。此外,西屋过一段时间就到外面寻求CEO人才,而不是像通用电气公司那样,总是内部自行培养人才。乔治·威斯汀豪斯在 19O8年公司重整期间被赶出,取代他的是两个外人(两人都是银行家)。1946年,另一个外人(也是银行家)出任CEO,接着在1993年,经过1991和1992两年都出现以1O亿美元计的亏损后,西屋再度到外面寻找CEO,这次请到百事公司一位经理人来经营公司。
  我们想更详细地探讨西屋的内部传承程序,但是,我们发现,公司内外的出版物中都没有多少有关这个主题的材料。这一点也很有趣。通用电气对领袖的一贯性极为刻意的高度重视,因此,公司内外的观察家对这一点都有很高的评价。相形之下,西屋对于管理发展和继承人规划的重视程度就差远了。

  >>用内部晋升保存核心
  在这本书里,我们从头到尾都压低领袖在高瞻远瞩公司里的重要性,但是,如果说最高管理层根本不重要,显然是错误的,认为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当高瞻远瞩公司的CEO,而这家公司仍然可以继续前进,保持绝佳的地位,未免天真。最高管理层对一家公司会有影响,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有重大影响。问题是:会不会有正确的影响?管理层在发挥影响时,是否会保存公司的核心要素?
  高瞻远瞩公司从内部人才中增养、提升和慎重选择管理人才的程度,远远超过对照公司,他们把这件事当成保存核心要素的关键步骤。从18O6年到1992年间,我们发现,只有两家高瞻远瞩公司曾经直接到公司外面聘请CEO,比率是11。l%,却有 13家对照公司直接聘用外人当CEO,比率是72。2%,我们持有资料的高瞻远瞩公司的 113位CEO当中,只有3。5%直接来自公司外,对照公司的140位CEO当中,却有22。 %直接来自公司外。也就是说,高瞻远瞩公司提升内部人当CEO的可能性是对照公司的6倍。
  换句话说,在高瞻远瞩公司加起来总共1700年的历史中,我们发现,只有4次外人直接接任CEO角色的个别案例。
  简单地说,高瞻远瞩公司和对照公司最大的差别不是领袖的素质,重要的是优秀领袖的一贯性,也就是保存核心的一贯性。高瞻远瞩公司和对照公司在公司历史的某些时期都曾经拥有绝佳的最高管理层,但是,高瞻远瞩公司拥有更好的管理发展和继承人规划,这是保持这座时钟能够继续滴答作响、发扬光大的关键,这种机制从而使18对对照研究的公司中,有15家高瞻远瞩公司比对照公司在从内部培养人才方面,更能确保一贯性。
  表8。1聘用外人当CEO的公司
  (18O6年一1992年)
  高瞻远瞩公司            对照公司

  菲利普·莫里斯            美利坚百货
  迪斯尼公司              宝来
  高露洁
  哥伦比亚电影
  通用汽车
  霍华德·约翰逊
  健伍
  诺顿


  雷诺
  富国银行                
  西屋                           
  先力时

  注:IBM在1993年,就是我们截止本书资料分析年份之后,聘请外人郭士纳担任CEO。我们不把担任波音CEO23年的艾伦视为外人,因为他在成为CEO之前,担任公司的律师20年,其中14年还以董事身份积极活跃地参与公司的重大管理决策(例如组织改造、研发投资、财务结构和业务策略等等)。  你可以把这种情形想成一种连续的自我强化程序。想成像下图一样的〃领袖连续性循环〃。

  领袖连续性循环图
  缺少这些要素中的任何一个都会导致管理断层,迫使公司到外部寻找CEO,从而使公司偏离其核心理念。这种管理上的断层还会阻碍发展,因为公司高层的混乱使其停滞不前。其实,在对照公司中我们常常看到这种情况,它与高瞻远瞩公司的〃领袖连续性循环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将这种模式称为〃领袖断层〃和〃救世主综合症〃。
  看看下面高露洁和宝洁、先力时和摩托罗拉的对照情况。
  高露洁领袖断层,宝洁公司人才济济
  在2O世纪初期以前,高露洁一直是一家杰出的公司。在1806年创立后,高露洁获得一个世纪的稳定增长,规模大致和宝洁相当。在我们研究的对照公司当中,它是很早就声明拥有最强核心理念的公司,还有由悉尼·科尔盖特拟就的核心价值和长盛不衰的目的。但是,到2O世纪4O年代,高露洁已经衰落,公司规模不到宝洁的一半,获利能力不到宝洁的四分之一。而且在其后的4O年里,大致保持这样的比率,公司也逐渐脱离强烈的核心理念,自我认同感远不及宝洁公司。
  这是为什么?原因之一在于高露洁的继承人规划不当,经营管理的不连贯随之而来。高露洁早年完全是由内部人经营管理,最初4代的最高管理层全都是科尔盖特家族的成员,但到2O世纪初期,公司在管理层发展和继承人规划方面没有做好,到2O年代末期,公司内培养的继承人缺乏之至,以致只好通过和棕榄必特公司合并,〃让位给外来的管理层〃,1936年《财富》杂志一篇文章描述说:  〃科尔盖特兄弟逐渐衰老,总裁吉尔伯特7O岁,悉尼66岁,才55岁的罗素没有参与什么经营管理……悉尼的儿子拜尔……耶鲁大学毕业才6年,对科尔盖特家族来说,实在太年轻了。所以,查尔斯·皮尔斯建议把棕榄必特和高露洁合并时,科称盖特兄弟很重视……合并完成后,他们辞职,实际上等于退休了。
  事后证明,担任合并后公司CEO的皮尔斯是个祸害。他在〃狂热扩张的欲望〃驱使下,一心试图推动一连串不成功的购并,想把高露洁和标准品牌、贺希和卡夫等公司合并,成为庞大的集团企业。皮尔斯因为纯粹追求扩大公司规模,忽略了高露洁的业务和基本价值的根基。高露洁的总部本来在新泽西州的泽西市(81年来和公司的香皂制造厂毗邻,皮尔斯甚至把总部迁移到芝加哥。皮尔斯从1928年掌权到33年,高露洁的平均销售投资回报率降低了一半以上,从9%降为4%。虽然当时正处于大萧条时期,但同一时期,宝洁的销售回报率实际上还略微提高,从 11。6%提升到 12%。
  皮尔斯严重违反高露洁的核心理念,尤其是违反公司公平对待零售商、顾客和员工的核心价值。他和零售商定立合同时要求苛刻,以致零售商起而反抗:
  药店特别愤恨,他们长期以来习惯于高露洁的保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