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哲学小辞典马克思哲学部分 >

第20章

哲学小辞典马克思哲学部分-第20章

小说: 哲学小辞典马克思哲学部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起来,从而取得了石油和农业生产的丰富经验和辉煌成绩,成为全国工业战线和农业战线的红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革命作风,随着三大革命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科学的预见 根据客观规律对事物发展趋势所作的正确推测和判断。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要作出科学的预见,必须深刻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是科学预见的客观基础。人们通过实践,对客观事物从现象到本质、从偶然到必然、从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逐步得到规律性的认识,就能大体预测事物发展的方向及基本进程。毛主席依据中国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规律,在一九六六年就曾预言:“中国如发生反共的右派政变,我断定他们也是不得安宁的,很可能是短命的,因为代表百分之九十以上人民利益的一切革命者是不会容忍的。”一九七一年九月,林彪反党集团妄图发动反革命政变的阴谋被迅速粉碎,充分证明毛主席英明预见的正确性。
  
  科学预见不是神奇的东西,也不是主观臆断和宗教预言。主观臆断和宗教预言是以主观幻想猜测为依据的。科学预见来源于客观,它是客观存在经过思维反映出来,是以深刻认识客观规律为依据的。列宁说:“神奇的预言是神话。科学的预言却是事实。”(《列宁全集》第二十七卷16页)
  
  科学预见不可能周全地预知事物发展进程的一切细节。毛主席说:“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毛泽东选集》一卷本103页)科学预见是由于人们实践活动的需要才产生的,它还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科学预见对指导实践有着重要意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重要方面。科学预见不是最终目的,有了科学预见还必须通过革命实践变可能性为现实性。人们根据客观规律制订的行动计划、方案和远景规划等,其中包括了科学的预见,如果计划、方案等愈符合客观规律,人们的行动就愈能达到预期目的,加速事物的发展进程。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定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这个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预见,对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起着伟大的指导作用。
  
  科学的预见对正确确定战略方针,夺取革命的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毛主席经常以革命战争的规律和事例教导我们:“还要想到下一战略阶段的文章”,“估计前途的远景是必要的。那种走一步看一步的指导方式,对于政治是不利的,对于战争也是不利的。”(《毛泽东选集》一卷本205页)只有努力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认真总结经验,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我们才能不断提高科学预见的能力。 


 动机和效果 动机指人们行动的主观愿望,效果指人们实践行动的客观结果。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动机和效果是辩证统一的。动机是效果的行动指导,效果是动机的行动表现。判断事情既要看动机,又要看效果。有为人民服务的动机和被人民欢迎并对人民有益的效果是分不开的,必须使二者统一起来。为个人和狭隘集团的动机是不好的;有为人民服务的动机,但没有被人民欢迎和{对人民有益的效果,也是不好的。唯心主义强调动机否认效果,机械唯物主义强调客观效果否认动机,它们把动机和效果割裂开来,都是错误的。
  
  动机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正确的动机是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在其指导下的行动,一般会取得好的效果。反之,错误的动机是不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在它指导下的行动是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的。实践是动机和效果统一的基础。没有实践,既不能反映动机,也不能表现效果。动机见之于效果,是通过实践实现的。检验动机是否正确也离不开实践。毛主席说:“社会实践及其效果是检验主观愿望或动机的标准。”(《毛泽东选集》一卷本825页)
  
  在阶级社会里,人们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每个人的动机、行动都受阶级利益的支配。对待动机和效果的问题都有一个立场问题。无产阶级的动机反映着客观规律和人民的利益。无产阶级在实践中必然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并事前顾及事后的效果。如果由于形势变化,缺乏经验,主观和客观发生矛盾,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暂时不一致,即工作中产生了缺点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具有无产阶级的立场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必定能够完全有诚意进行自我批评,欢迎别人批评,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纠正错误,继续革命,那么在复杂的实践中,就能不断解决矛盾,使主观和客观、动机和效果得到辩证的统一。如果做事只凭动机,不问效果,或者工作中已经出现缺点和错误,即产生坏的效果时,不认真对待,这都不是无产阶级的立场。
  
  自在之物和为我之物 “自在之物”也叫“物自体”,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常用的哲学名词。康德的自在之物指的是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但又是不可认识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有时也用“自在之物”这一术语,指的是客观存在。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为我之物”,是指人们认识了的自在之物。康德把自在之物和“现象”分为两个不同的世界。认为自在之物是超验的、不可认识的彼岸世界,即根本不存在的所谓天国;“现象”是主观的、可以认识的此岸世界。这样,康德在自在之物和“现象”之间掘了一条鸿沟,脱离本质谈现象,割裂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康德是一个二元论者,当他承认自在之物是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时候,他是唯物主义者;当他认为这个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超验的、彼岸的时候,他是唯心主义者。康德的自在之物是调和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对立,实质上就是抹杀哲学上的两条路线斗争,反对唯物主义,是为巩固唯心主义、信仰主义、宣扬不可知论服务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客观事物都是可以认识的,现在未被认识的,将来一定会被认识。康德的这种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是不存在的。现象同本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现象是本质的表现,脱离本质的现象是没有的。人们在实践中可以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康德把事物的现象同本质割裂开来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列宁说:“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决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原则的差别。差别只存在于已经认识的东西和尚未认识的东西之间:。”(《列宁选集》第二卷100页)“自在之物”是可以认识的,当人们认识它时,就变成“为我之物”了。如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胰岛素,在未被人们认识之前是自在之物,当我国科学工作者第一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后,初步揭开了生命起源的秘密,它就由自在之物变成为我之物。又如电在未被人们认识之前是自在之物,当人们在实践中把电运用到生产和生活上为人类服务时,就变成为我之物了。实践是把自在之物变成为我之物的决定条件,实践也是对康德的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最彻底的驳斥。正像恩格斯所指出的:“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使它按照它的条件产生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那末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结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221页)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改造世界指人们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离不开实践,两者在实践基础上辩证统一,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要改造世界必须认识世界。只有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人们只有通过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项实践活动,才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阶级社会里,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都受着阶级性的制约。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体。千百万群众的革命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就是广大群众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毛主席说:“社会的发展到了今天的时代,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责任,已经历史地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实践论》),我国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一下,掌握客观规律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积极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已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客观世界的矛盾运动是永远存在的,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任务也永远不会完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世界的目的,不仅在于说明世界,更重要的还在于改造世界。这是同一切旧哲学根本区别的。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9页)这一名言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指明了无产阶级的斗争方向。旧哲学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割裂开来,根本没有提出改造世界的任务,更不懂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对认识世界的决定意义。这是一种为少数人垄断和服务的书斋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行动指南,是广大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行动都是有阶级性的,因而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始终存在着激烈的斗争,即使在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为了使我们的党和国家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前进,“只能依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党,改造世界”。(《毛泽东选集》一卷本832页)
  
  真理 作为科学知识的真理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判断一切知识是否为真理,就是要看它们是否反映客观规律。真理是客观的,相对的,又是绝对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真理首先是客观的。所谓客观真理,就是说,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我们的知识或概念的内容之唯一来源,再也没有别的来源。只有唯心主义者,才否认客观真理,主张知识或概念是主观自生的,鼓吹自欺欺人的主观真理。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就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客观规律;一切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所以是错误的,就是因为它们与客观规律相违背,完全是主观的妄想。列宁说:“对客观真理的承认是最要紧的。”(《列宁选集》第二卷125页)
  
  客观世界是绝对与相对的辩证统一,因而反映客观世界的科学真理,也是绝对和相对的辩证统一。人类的思维,就它的本性说,能给我们以绝对真理。绝对真理乃由许多相对真理积集而成,只有通过相对真理才能逐步认识绝对真理。每一科学原理的真理界限却总是相对的。毛主席说:“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