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经济管理电子书 > 哲学小辞典马克思哲学部分 >

第63章

哲学小辞典马克思哲学部分-第63章

小说: 哲学小辞典马克思哲学部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毛主席说:“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矛盾论》)地理环境既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更不能决定一种社会制度转变为另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制度。地理环境决定论不能解释为什么在差不多一样的地理和气候的条件下,一些国家的社会制度却有根本的区别;也不能解释为什么在同一个国家里,在地理和气候并没有很大变化的情形下,社会的变化却是很大的。例如,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地理和气候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却发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地理环境的作用。马克思指出:“人们所遇到的各种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其他条件”,是物质资料生产的“自然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24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的好坏,对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同样的地理环境,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却起着极不相同的作用。在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条件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甚至遭到严重的破坏,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成为大自然的主人,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可以移山填海,变沙漠为绿洲,变海滩为良田,创造出人间的奇迹。
  
  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观。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它虽然对摆脱封建神道主义的束缚,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同时却要使人们成为自然界的奴隶。它妄图使人们相信: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是地理环境决定的,是永远不能改变的。随着资本主义的没落,它就变成了用地理原因来为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侵略辩护的“地理政治论”。 


  地理政治论 一种认为地理决定政治的帝国主义理论。它宣扬地理环境直接决定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策,是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实行殖民政策,发动侵略战争,争夺世界霸权的思想武器。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被德国法西斯分子吹捧为“地理政治之父”的拉采尔,系统地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政治生活”的反动论点,鼓吹“优秀”民族为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必须扩张领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典资产阶级地理学家哲伦,首先使用“政治地理”这个名词,鼓吹帝国主义大国由于地理上的原因,必然要和弱小国家结成“综合体”。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的顾问豪斯霍菲尔更露骨地宣扬:地理政治是“分配地球空间的强有力的战斗手段”。地理政治论被希特勒匪帮宣布为“国社党的世界观”。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也把地理政治论作为鼓吹“亚洲共荣圈”的理论依据。
  
  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为了与美帝。争夺世界霸权,大肆鼓吹要从“最有利的自然条件”出发,来确定“国际分工”和实行“生产专业化”,把一些东欧国家变成苏修的果菜园、畜牧场和附属加工厂。它借口生产力的发展“超出了国界”,提出“取消边界”的“经济一体化”计划,鼓吹建立什么“国家间的经济综合体”,妄图把其他国家的领土“综合”到苏修大帝国的版图中去。这同当年希特勒分子鼓吹的“经济综合体”和“大国统一小国”是何等一致!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而政治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和殖民政策,帝国主义之间争夺霸权的斗争,其深刻的根源在于追求超额利润的帝国主义垄断制度,而决不是地理环境。今天苏修统治集团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和法西斯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当然不是由于苏联的气候、河流或西伯利亚的沙漠有了变化,而是由于苏修在国内复辟了资本主义,产生了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变成社会帝国主义的结果。
  
  阶级和阶层 由于人们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所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社会集团,即是阶级。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是划分阶级的主要依据,它决定了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列宁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列宁选集》第四卷10页)
  
  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在原始社会中,生产力极端低下,人们生产的东西,除了自己消费之外,没有剩余,人人都必须劳动,没有产生阶级的可能。随着生产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私人占有制以及商品交换,在这样的条件下,就逐渐出现了自己不劳动,靠占有他人剩余产品而生活的剥削阶级。奴隶主阶级便是最早出现的剥削阶级。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消灭,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归根到底是由生产所决定的。恩格斯指出,阶级的“这种划分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它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321页)随着社会生产的高度发展,对生产资料的阶级占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社会划分为阶级,将“不仅成为多余的,而且成为经济、政治和精神发展的障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322页)这时必然导致阶级的最后消灭。
  
  阶级对立不仅表现于经济领域,同时还表现于政治、思想等上层建筑领域中,其根源则深植于经济领域之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借助于国家政权在政治上也占统治地位。不同的阶级地位,决定着人们的不同的政治态度和精神面貌。各个阶级社会,都存在着两个根本对立的阶级:在奴隶社会中是奴隶主和奴隶;在封建社会中是地主和农民;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资本家和工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基本的对立阶级还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从本完成以后,并不等于消灭了阶级。苏修叛徒集团否认苏联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为了掩盖他们一小撮官僚资产阶级和苏联广大劳动人民之间的阶级对立的真相。
  
  阶层是阶级的一部分。同一个阶级中,由于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的不同而分成若干阶层。如地主阶级可分为大、中、小三个阶层;资产阶级可分为大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两个阶层等等。
  
  一切革命同志,尤其是担负领导责任的同志,都要通过调查,明了社会各阶级的经济、政治状况和各阶级的相互关系,才能“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然后定出我们正确的斗争策略”。(《反对本本主义》)只有采取正确的政策,对待各个阶级和阶层,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孤立和战胜一小撮最顽固的阶级敌人。 



  阶级斗争 指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由于各对立阶级之间存在着根本利益的冲突,因而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恩格斯指出:“(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232页)毛主席也指出:“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毛泽东选集》一卷本1376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如果没有奴隶反对奴隶主、农民反对地主、工人反对资本家的斗争,也就没有人类历史的发展。特别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更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
  
  无产阶级采取三种基本形式向资产阶级展开斗争,即经济斗争、思想斗争、政治斗争,其中政治斗争是最主要的斗争形式。“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260页)一切阶级斗争都必然要发展成为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斗争。列宁强调指出,只有抓住了政治斗争中最本质的东西即国家政权机构时,才是充分发展的阶级斗争。经济斗争、思想斗争都是为政治斗争服务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332页),这是阶级斗争发展的规律。列宁说,谁要是仅仅承认阶级斗争,那他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同庸俗小资产者(以及大资产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这里。必须用这块试金石来测验是否真正了解和承认马克思主义。”(《列宁选集》第三卷199页)
  
  机会主义者只要议会斗争、合法斗争,反对暴力革命,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叛徒考茨基胡说:“无产阶级的政治任务”,“不是破坏国家政权”,而是“引起国家政权内部力量对比的某种变动”①,他力图把阶级斗争限制在确保资本主义制度的范围之内,不许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篡夺苏联党政大权之后宣称:“社会主义解决了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消灭剥削阶级以及产生人剥削人的原因”②,公开取消无产阶级专政,代之以所谓“全民国家”,实际上是大资产阶级专政,法西斯专政,他们代表一小撮新型官僚资产阶级的利益,对苏联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苏联人民反对苏修叛徒集团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对抗性的阶级斗争。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仍然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在这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在毛主席领导下,同国内外敌人,进行了反复、激烈的斗争,特别是粉碎刘少奇、林彪两个资产阶级司令部的斗争,深刻地教育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否则,就会走到斜路上去。
  
  ①《新策略》
  
  ②《苏联共产党纲领》
  
  自在阶级和自为阶级 自在阶级指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和斗争处于初期状态,“只认识资本主义各个现象的片面及其外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