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83-医学正传 >

第30章

583-医学正传-第30章

小说: 583-医学正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大补阴丸x 降阴火,补肾水。 
黄柏(盐酒拌,新瓦上炒褐色) 知母(去毛酒拌湿炒,各四两) 熟地黄(须用怀庆者佳。酒洗焙干用) 龟板 
(酥炙黄,各六两) 
上为细末,猪脊骨髓和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姜盐汤下。 
x补阴丸x(一名虎潜丸)(丹溪) 
黄柏(半斤,如前制) 知母(去毛,酒制炒) 熟地黄(各三两) 龟板(酥炙,四两) 白芍药(煨) 陈皮 牛 
膝(各二两) 虎胫骨(一两) 琐阳(酥炙) 当归(各一两五钱) 
上为细末,酒煮羯羊肉为丸,盐汤下。冬,加干姜五钱。 
x加味虎潜丸x(丹溪) 
人参 黄 芍药(煨) 黄柏(盐酒炒) 当归(酒洗) 山药(各一两) 琐阳(酥炙) 枸杞子 虎胫骨(酥 
炙) 菟丝子(盐酒浸三宿,细研焙干,入诸药再研) 龟板(酥炙) 破故纸(炒) 杜仲(姜汁拌炒丝断) 五味 
子(各七钱五分) 牛膝(去芦,酒洗,二两) 熟地黄(四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猪脊骨髓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温酒或姜盐汤下。 
x滋阴大补丸x(丹溪) 
川牛膝(去芦) 山药(各一两五钱) 杜仲(姜汁拌炒丝断) 巴戟(去心) 山茱萸(去核) 肉苁蓉(酒浸 
洗新瓦上焙干) 五味子 白茯苓(去皮) 茴香(炒) 远志(去心,甘草同煮,各一两) 石菖蒲 枸杞子(各五 
钱) 熟地黄(二两) 
上为细末,红枣肉和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淡盐汤或温酒空心下。与上虎潜丸相间服之,佳。所谓 
补阴和阳,生血益精,润肌肤,强筋骨,性味清而不寒,温而不热,非达造化之精微者,未足以议于斯也。 
x补肾丸x(丹溪) 
黄柏 龟板(各二两) 杜仲(各根据前制) 牛膝 陈皮(各二两) 干姜(五钱,冬加) 五味子(二钱,冬用 
一两) 
上为细末,姜汁糊或酒糊为丸服,温酒或白汤空心下。 
x补天丸x 
紫河车(一具,即产孩胞衣也。古方不分男女。世传男用女胎、女用男胎者,俱以初胎者为胜,似为有理。若不可 
得,但求肥盛无病妇人者,俱可用。初取得,长流水洗净,去筋膜,以篾笼盛之,外以纸糊,使不泄气,焙干,要用时, 
以米醋浸一宿,焙干用) 
上以前补肾丸药为末,同河车再研极细,酒糊为丸。或新取紫河车蒸熟,同前药末捣烂为丸亦可。 
虚劳者,当以骨蒸药佐之。一云∶气虚加补气药,血虚加补血药。 
一方 用侧柏叶、乌药叶,俱以酒浸,九蒸九曝,亦同紫河车为丸,名补肾丸。 
x六味地黄丸x(局方) 治肾经虚损,久新憔悴,盗汗发热,五脏齐损,瘦弱虚烦,骨蒸痿弱,下血咯血等证。 
干山药 山茱萸(去核,各四两) 泽泻(去毛) 牡丹皮 白茯苓(各三两) 熟地黄(八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x人参固本丸x(局方)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生地黄(各二两) 人参(去芦,一两) 熟地黄(二两) 
上各焙干,同磨为末,勿犯铁器,炼蜜为丸。或只以天门冬、熟地黄二味,量酒浸捣膏,同三味末,杵千余下,丸 
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姜盐汤下。忌萝卜。 
x人参膏x(丹溪) 
人参一味,不拘多少,去芦细切,量水于银石器内,慢火煎如稠饧,瓷器盛贮,每服一、二匙,白汤点服。 
x补中益气汤x(东垣) 治饮食失节,劳役所伤,暴伤元气,恶寒发热,证似伤寒者。(方见内伤门。) 
x益胃升阳汤x(东垣) 血脱益气,古圣人之法也,先补胃气,以助生发之气,故曰阳生阴长,诸甘药为之先务, 
举世皆以为补,殊不知甘能生血,从阳而引阴也,故先理胃气,盖人之身谷为宝也。 
柴胡 升麻(各二分五厘) 当归身(酒洗) 炙甘草 陈皮(各五分) 人参(久嗽不用) 炒神曲(各七分五 
厘) 黄 (一钱,蜜炙) 白术(一钱五分) 生黄芩(二分)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如腹中痛,每服加白芍药五分,中桂二分。如渴或口燥,加葛根三分。 
x 附汤x(严氏) 治阴虚气弱,虚汗大出不止,肢体倦怠。 
川附子(炮) 黄 (蜜炙,各二钱)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 
x参附汤x(严氏) 治真阳虚乏,上气喘息,自汗盗汗,短气,头旋眼花。 
人参(五钱) 川附子(炮去皮脐,一两) 
上细切,分作三服,加姜水煎,温服。 
x茯神汤x(济生) 治六脉虚软,咳则心痛,喉仲介介,或肿或痛。 
茯神 人参 远志 通草 麦冬(去心) 黄 (蜜炙) 桔梗(各六分) 甘草 五味子(各三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一片,水煎服。 
x补气汤x(瑞竹堂方) 治气虚,脉浮而软,怔忡无时。 
黄 (二分,一本作二钱) 人参 甘草(各一钱) 麦门冬(去心) 桔梗(去芦,各七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 
x延寿丹x(千金) 治诸虚百损,怯弱欲成痨瘵,及大病后虚损不复。凡人于中年后常服,可以却疾延年。 
五味子 菟丝子(煮烂,另研) 川牛膝 杜仲(姜汁拌炒丝断) 川归(酒浸) 山药 天门冬 麦门冬(去心) 
生地黄 熟地黄(各一两) 肉苁蓉(二两) 人参 白茯苓 大茴香 泽泻 地骨皮 鹿茸 菖蒲(九节者) 花椒 巴 
戟(去心) 远志(去心) 覆盆子(炒去汁) 枸杞子 柏子仁(各五钱) 
上共磨为细末,勿犯铁器蒸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温酒或姜盐汤下。如大便溏、小便不利, 
加车前子二两。如精滑或梦遗,加赤石脂、山茱萸肉各五钱。忌萝卜菜。 
x斑龙丸x(青囊集方) 治真阴虚损,老人虚人常服,延年益寿。 
鹿角胶(炒成珠子) 鹿角霜 菟丝子(酒浸研细) 柏子仁(取仁洗净) 熟地黄(各半斤) 白茯苓 补骨脂 
(各四两) 
上磨为细末,酒煮米糊为丸,或以鹿角胶入好酒烊化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姜盐汤下,昔蜀中有一 
老人货此药于市,自云寿三百八十岁矣,每歌曰∶尾闾不禁沧海竭,九转金丹都谩说,惟有斑龙顶上珠,能补玉堂关下 
阙。当时有学其道者,传得此方。 
x桂枝加龙骨牡蛎汤x(仲景) 治六脉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人梦交,及盗汗自汗等证。 
桂枝 白芍药(各三钱) 甘草(炙,二钱) 龙骨 牡蛎(各三钱) 
上细切,加姜枣,水煎(愚恐此证不可用姜)。 
(祖传方) 
治心虚手振。 
川归身(一两五钱) 川芎(一两) 粉甘草(一两五钱) 生地黄(一两五钱) 远志(去心,二两五钱) 酸 
枣仁 柏子仁(各三两) 人参(一两) 辰砂(五钱另研) 金箔(二十斤) 麝香(一钱) 琥珀(三钱) 茯神 
(七钱) 胆南星(五钱) 半夏(五钱) 石菖蒲(六钱) 
上为极细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辰砂为衣,每服七、八十丸,津唾咽下,或姜汤送下。 
(医案) 
本邑在城金儒元,国子生也,年五十余,身略瘦,十年前得内伤挟外感证,一医用发表疏利之剂,十数日后,热虽 
退而虚未复,胸中痞满,气促眩运,召予治。以补中益气汤,间与东垣消痞丸、陈皮枳术丸等药调理而安,但病根未尽 
除而住药,故眩运或时而举,不甚重来。延至此年,因往杭城跋涉辛苦,而兼色欲之过,还家眩运大作。历数医,皆与 
防风、羌活、荆芥、南星、半夏、苍术等去风散湿消痰之剂,病愈重,一日十数次厥去,片时夏苏,凡动或转侧,即厥 
不知人事。举家徨徨叫哭,召予治,诊其六脉皆浮洪而濡。予晓之曰∶此气血大虚证,幸脉不数而身无大热,不死。但 
恐病愈后,而有数年不能下榻行动。病者曰∶只要有命,卧亦甘心。与大补气血之药,倍人参、黄 ,或加附子引经, 
合大剂一日三帖,又煎人参膏及作紫河车丸、补阴丸之类间服,如此调理二月余,服煎药二百余帖,丸药三、五料,用 
人参五六斤,其证渐不厥,饮食如故,但未能行动耳。次年闻王布政汝言往京师,道经兰溪,以舟载去彼,俟候求诊。 
王公曰∶此证阴虚,风痰上壅,因误服参、 多,故病久不愈。立方以天麻、菊花、荆芥、川芎等清上之药,亦未见效, 
住药。后越五、六年,方得起而步履如初。儒元不思昔日病剧而借参、 等药之功,遂以王公之语,归咎于予用药之误。 
噫!彼时若非峻补,何以得一儒元见王公耶。呜呼!此诚得鱼忘筌、得兔忘蹄也,可胜叹哉。 
东阳邑庠邹掌教先生一证,发大汗战,鼓栗振掉,片时许,发燥热,身如火烧,又片时许,出大汗如雨,身体若冰 
冷而就发寒战如前,寒后有热,热后有汗,三病继作而昼夜不息。庠生卢明夫与作疟症治,不效。召予,诊其右手阳脉 
数而浮洪无力,阴脉略沉小而亦虚,左三部比右差小而亦浮软。予曰∶此阳虚证也。用补中益气汤,倍参、 ,减升、 
柴一半,加尿浸生附子一钱半,炒黄柏三分,干姜、薄桂各五分,大枣一枚,同煎服。一服而病去三分,二服而减半, 
四服寒热止而身尚有微汗,减去桂、附、干姜一半,服二帖全愈。 

卷之三
劳极
属性:x论x 
《内经》曰∶阴虚生内热。又曰∶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曰∶有所劳倦,形气衰 
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而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是故欲养阴而延生者,心神宜恬静而毋躁扰, 
饮食宜适中而无过伤,风寒暑湿之谨避,行立坐卧之有常,何劳怯之有哉。今也嗜欲无节,起居不时,七情六欲之火, 
时动乎中,饮食劳倦之过,屡伤乎体,渐而至于真水枯竭,阴火上炎,而发蒸蒸之燥热,或寒热进退,似疟非疟,古方 
名曰蒸病,或二十四种,或三十六种,名虽不同,证亦少异。大抵不过咳嗽发热,咯血吐痰,白浊白淫,遗精盗汗,或 
心神恍惚,梦与鬼交。妇人则月闭不通,日渐 羸,渐成劳极之候。夫病此者,始多未免姑息日久,直至发热不休,形 
体瘦甚,真元已脱,然后求医治疗,虽仓、扁复生,莫能救其万一,良可叹哉!虽然一人未足怜也,况其侍奉亲密之人, 
或同气连枝之属,熏陶日久,受其恶气,多遭传染,名曰传尸,又曰丧尸,曰飞尸,曰遁尸,曰 ,曰尸注,曰鬼注, 
盖表其传注酷虐,而神妙莫能以测之名也。虽然,未有不由气体虚弱、劳伤心肾而得之者。初起于一人不谨,而后传注 
数十百人,甚而至于灭族灭门者,诚有之矣。然此病最为可恶,其热毒郁积之久,则生异物恶虫,食人脏腑精华,变生 
诸般奇状,诚可惊骇。是以劳伤于肝胆者,则为毛虫,如刺 瓦蛆之属,食人筋膜。劳伤于心与小肠者,则为羽虫,如 
灯蛾蚊虻禽鸟之形,食人血脉。劳伤于脾胃者,则为 虫,如婴孩蚯蚓之类,食人肌肉。劳伤于肺与大肠者,则为介虫, 
如龟鳖虾蟹之状,食人肤膏。伤于肾与膀胱者,则为鳞虫,如鱼龙鲮鲤之形,食人骨髓;或挟相火之势,亦如羽虫之酷 
者鸱枭之类。为状不一,不可胜纪。凡人觉有此证,便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