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83-医学正传 >

第8章

583-医学正传-第8章

小说: 583-医学正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药各一钱匕。解利四时伤寒,加益元散半两,加葱白、盐豉、生姜,水一大碗,煎至五、七沸,温服一半,以鹅翎探之 
即吐,吐后更服一半,汗出立解。如饮酒中风,身热头痛如破,加黄连、葱白煎服立愈。头旋脑热,鼻塞浊涕时下,加 
薄荷、黄连煎服。《内经》曰∶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已也。如气逆者,本方煎调木香末一钱匕。 
此方最治痢后鹤膝风,良验。 
x大防风汤x(局方) 去风顺气,活血壮筋。又治痢后脚弱缓痛,不能行履,名曰痢风。或两脚肿痛,足胫枯腊 
名曰鹤膝风。一切麻痹痿软、风湿挟虚之候服之,其效如神。 
熟地黄 防风(去芦) 当归(去芦,酒浸) 黄 白芍药(各一钱) 白术(一钱五分) 人参 羌活 川牛 
膝(去芦,酒浸) 甘草(炙,各五分) 川芎 附子(各七分半,炮去皮) 杜仲(去粗皮细切,姜汁拌炒、丝断, 
一钱) 
上细切,作一服,水二盏,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一盏,空心温服。 
愚按∶此方用归、芎、芍药、熟地以补血,用参、 。白术、甘草以补气,用羌活、防风散风湿以利关节,用牛膝、 
杜仲以补腰膝,用附子以行参、 之气而走周身脉络,盖治气血两虚、挟风湿而成痿痹不能行者之圣药也,观其治痢后 
风可见矣。然可以治不足之痿弱,而不可以治有余之风痹也。 
x稀涎散x(仲景方) 治中风,痰涎壅盛,口眼歪斜,膈塞不通等证。 
明白矾(一两,半生用半枯) 猪牙皂角(四荚,去皮弦,炙黄) 
上为细末,每服一、二钱,温水调下,以吐为度。 
独圣散(子和方) 治诸风隔实痰盛,及诸痫痰饮壅溢等证。 
甜瓜蒂(一两,炒黄色,瓜黄熟脱落者佳)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量人虚实用之,以酸 汁调下,以吐为度。凡行吐法,宜于天气清明之日行之,晦日难得吐, 
病暴急者不拘。先令病者隔宿不食,如服药不吐,再用热 水投之。如吐风痫病者,加全蝎半钱微炒。如有虫者,加猪 
油五、七点,雄黄末一钱,甚者加芫花末五分,立吐其虫。如湿肿满者,加赤小豆一钱。故此药不可常用,大要辨其虚 
实,实则可用,虚则不可用。吐罢,可服降火利气、安神定志之药。 
x附∶胃风x 
丹溪曰∶胃风为病,初饮食讫,乘风凉而致,其证饮食不下,形瘦腹大,恶风头多汗,膈塞不通,脉右关弦而缓带 
浮,胃风汤主之。 
x胃风汤x(机要) 
人参 茯苓 川芎 川归 桂心 白术 白芍药(各等分) 
上细切,每服八钱,入粟米一小撮,煎服。如腹痛,加木香五分。 
(丹溪活套) 
凡中风证,悉以二陈汤加姜汁、竹沥为主。风痰盛、声如拽锯者,加南星、枳壳、皂角、防风、栝蒌仁。如血虚者, 
加川芎、川归、白芍药、生地黄。有瘀血,加桃仁、红花。如气虚,加人参、白术、黄 。自汗者,以黄 为君,少用 
茯苓、半夏,或佐以附子。如风邪盛、自汗身体痛者,加防风、羌活、薄桂。头目不利或头痛如破,加川芎、白芷、荆 
芥穗、细辛、蔓荆子。顶痛者,去川芎,加 本,或加酒炒片芩。如无汗,身体痛,脉浮缓有力,或浮紧,或浮弦,皆 
风寒在表之证,本方加羌活、防风、川芎、白芷、苍术、秦艽之类,或只用小续命汤倍麻黄以表之。如大便秘结不行, 
四物三化汤以微利之,三、五日一去可也。心血亏欠,致心神恍惚,本方加黄连、远志、石菖蒲。或心动摇惊悸者,更 
加酸枣仁、茯神、侧柏叶、竹茹,连前共作一剂,煎服。凡中风小便不利者,不可利小便,热退自能利也。凡中风年老 
虚弱者,不可吐。气虚卒倒者,不可吐。肥人中风,口 ,手足麻木,不分左右皆属痰,用贝母、栝蒌子、南星、半夏、 
陈皮、白术、黄连、黄芩、黄柏、羌活、防风、荆芥、葳灵仙、薄桂、甘草、天花粉。因痰者,加附子、竹沥、姜汁, 
入酒一匙,行经行火。瘦人中风,属阴虚火热,四物汤加牛膝、黄芩、黄柏。有痰加痰药,入竹沥、姜汁服。遗尿者, 
属气虚,以参 大剂补之。右瘫者,酒芩、酒柏、酒连、防风各五钱,半夏一两,羌活五钱,人参、苍术各一两,川归、 
川芎各五钱,麻黄三钱,甘草五钱,南星一两,附子三片,丸如弹子大,酒化下。肥人忧思气郁,右手瘫,口渴,补中 
益气汤。有痰,加半夏、竹沥、姜汁。中风证,口眼歪斜,语言不正,口角流涎,半身不遂,或全体不能举动,因元气 
虚弱,兼酒色之过,而更挟外邪,用人参、防风、麻黄、羌活、升麻、桔梗、石膏、黄芩、荆芥、天麻、南星、薄荷、 
葛根、芍药、杏仁、川芎、川归、白术、细辛、皂角等分,加姜煎,更入竹沥半杯服,外以艾灸治风穴道,微汗而愈。 
或有因寒而中,宜姜附汤,每服三钱。挟痰挟气攻刺,加芍药五分。手足不仁,加防风。挟湿,加白术。筋脉牵急,加 
木瓜。肢节痛不可忍,加薄桂一钱,加姜枣,水煎服之。 
(祖传方) 
x蠲风饮子x 治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麻痹不仁等证。 
防风(去芦) 杜仲(去粗皮,姜汁炒) 羌活 白芷 川归(去芦头,酒浸洗) 川芎 生地黄(酒浸洗) 白 
芍药 川牛膝(去芦,酒洗) 秦艽(去芦) 何首乌 萆 苍术(米泔浸一、二宿) 白术 木通(去皮) 大 
枫子肉 葳灵仙 血藤(即过山龙也) 防己 丁公藤(各一两) 荆芥穗 海桐皮(去粗皮) 五茄皮 天南星(煨 
制) 半夏(汤泡七次) 橘红(去白) 赤茯苓(去皮) 桑寄生 天麻 僵蚕(炒) 钓钩藤(各五钱) 薄桂(去 
粗皮) 草乌头(去皮尖) 甘草节 川乌(去皮脐,炮) 猪牙皂角(各二钱半) 两头尖 阴地蕨(一名地茶) 大 
蓟小蓟 理省藤 桑络藤(各一两五钱) 生姜(一两另研细) 
上各切细,用无灰好酒二斗五升,以瓷罐一个盛酒浸药,以皮纸十数重包封罐口,冬半月,夏七日,秋春十日,每 
日清晨、午前、午后、临卧各服一大白盏,忌鸡猪鱼羊驴马飞禽虾蟹等肉味,及煎 油腻水果生冷荞麦热面一切动气发 
风之物,其效如神,万举万全之药也。 
x如神救苦散x 治瘫痪,手足走痛不止,非痛勿用。 
御米壳(蜜炒,一钱) 陈皮(五钱) 壁虎(炙黄,即 蜓也) 乳香 没药 甘草(各二钱五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煎服。 
(医案) 
予长嫂何氏,年五十七,身肥白,春初得中风,暴仆不省人事,身僵直,口噤不语,喉如拽锯,水饮不能入,六脉 
浮大弦滑,右甚于左。以藜芦末一钱,加麝香少许,灌入鼻窍,吐痰一升许,始知人事,身体略能举动。急煎小续命汤 
倍麻黄,连进二服,复以衣被,得汗,渐苏省,能转侧,但右手足不遂,语言蹇涩。后以二陈汤加芎、归、芍药、防风、 
羌活等药,合竹沥、姜汁,日进二、三服。若三、四日大便不去,则不能言语,即以东垣导滞丸或润肠丸微利之,则语 
言复正。如此调理,至六十四岁,得他病而卒。 

卷之一医学或问
伤寒
属性:x论x 
《内经》曰∶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若两感于寒者,则不免于死矣。盖伤寒之证,非若杂病之易 
知也。惟汉张仲景深达是理,而为立法之祖,着《伤寒论》一书,载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有三方,以为后学之矜式。 
惜乎其书一变于王叔和之撰次,再变于成无己之诠注,传之愈久而愈失其真也。考其法与方也,何尝合其数焉。且三阴 
寒证之用热药者十居七八,其《内经》所谓传经之伤寒,自三阳而传入于三阴之经,但一于热耳,何由而为寒哉, 
是以不能不使人之致疑也。故后人纷纷之论,俱未得其旨要,愚窃憾焉。有至人传云∶伤寒大法有四∶曰传经,曰专经, 
曰即病,曰郁病。夫即病者多为专经,郁病者多为传经。盖寒邪之中人,无有定体,或中于阳,或中于阴,或但中于太 
阳,未及郁热而即发,首尾只在本经而不传变者,治宜麻黄桂枝等汤,驱散表邪而愈。或有从太阳未及郁热,不从阳明 
少阳过,而遂入于三阴之经者,亦有初不曾入于阳经而直伤于三阴之经而即病者,因其未曾郁热,是以一切为寒证焉, 
故多自霜降后至春分前发者是也。为其无头痛,无大热,脉沉迟而微,故古方又出中寒一条,实此证也,治宜四逆、真 
武等汤,温中通脉而愈。若夫始从太阳郁热,以次而传至于阳明、少阳,次第传变于三阴之经者,则为传经之热证明矣 
(经曰∶一日巨阳受之,其脉尺寸俱俘,其证头项痛、腰脊强,故宜发汗。二日阳明受之,其脉尺寸俱长,其证身热目 
痛、鼻干不得卧,故宜解肌。三日少阳受之,其脉尺寸俱弦,其证胸胁痛而耳聋,往来寒热,故宜和解。四日太阴受之, 
其脉尺寸俱沉细,其证腹满咽干自利,故宜分利。五日少阴受之,其脉尺寸俱微缓,其证口燥舌干而渴,故宜清之。六 
日厥阴受之,其脉尺寸俱沉涩,其证烦满而囊缩,故宜下之。自此以后,病日以衰,至十三日乃愈),故多自春分后至夏 
至前发者是也。夫春夏固无即病专经之寒证,而秋冬岂无郁病传经之热证欤。惟寒邪之传注经络,实无定体。故东垣有 
曰∶太阳者,巨阳也,为诸阳之首。膀胱经病若渴者,自入于本也,名曰传本。太阳传阳明胃土者,名曰巡经传,为发 
汗不彻,利小便,余邪不尽,透入于里也。太阳传少阳胆木者,名曰越经传,为原受病脉浮宜汗,当用麻黄而不用之故 
也。太阳传少阴肾水者,名曰表里传,为表病急当发汗而反下,所以传也。太阳传太阴脾土者,名曰误下传,为受病脉 
缓有汗,当用桂枝而反下之所致也,当脐腹痛,四肢沉重。太阳传厥阴肝木者,为三阴不至于首,惟厥阴与督脉上行与 
太阳相接,名曰巡经得度传也。夫经所谓两感伤寒者,日传二经之候也,一日太阳与少阴俱病,二日阳明与太阴俱病, 
三日少阳与厥阴俱病。张仲景无治法,惟东垣有治两感大羌活汤,云十可救其一二,未能试其验否。愚按∶仲景《伤寒 
论》曰∶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 
考之《内经》有曰∶春伤于风,夏为飧泄;夏伤于暑,秋为 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此四时 
之正病也。遍阅《内经》中,但有六经传变之伤寒,而无三阴直伤即病之寒证焉。大抵《内经》以春三月及夏至前发者 
为真伤寒,张仲景以秋分后至冬三月发者为真伤寒,抑未敢议其孰非而孰是也。若夫春为温病,夏为热病,皆冬受寒邪、 
郁积之久之重病也。外有四时感冒、新受风寒之轻证,亦有头痛体痛、恶寒发热等候,自当作感冒处治,非冬伤寒邪、 
过时而发之重病比也。今人因借仲景治伤寒法治之获效,遂通谓之四时伤寒,实非仲景立法之本意也。夫欲治伤寒者, 
切宜潜心洞察,不可苟且轻试。且如不当汗而汗者,为亡阳,为蓄血,为鼻衄,为筋惕肉 ,为下厥上竭,为咽干,为 
小便淋 。不当下而下者,为结胸,为痞气,为懊 ,为失血,为复热。又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