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79-医学纲目 >

第175章

579-医学纲目-第175章

小说: 579-医学纲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为水,传为 肿。又云∶少阳司天,客胜,甚则 肿,治以诸寒是也。 
三曰寒。经云∶寒胜则浮是也。 
四曰燥。经云∶阳明所至,为浮虚是也。 
〔《素》〕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岐伯对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 
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 
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 肿。附肿者,聚水而生病也。帝曰∶诸水皆生于肾乎? 
岐伯曰∶肾者牝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 
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 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所谓玄府者,汗空也。帝 
曰∶水俞五十七处者,是何主也?岐伯曰∶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尻上五行行五者, 
此肾俞,故水病下为 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分为相 
输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肺肾之标本,其上下分为相输应之病而俱受者,缘此二脏乃水气之所留故也,)伏菟 
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凡五 
十七穴者,皆脏之阴络,水之所客也。(水热穴论) 
尻上五行行五∶ 
脊中一 悬枢一 命门一 腰俞一 长强一 大肠俞二 小肠俞二 膀胱俞二 中KT 内俞二 
白环俞二 胃仓二 肓门二 志室二 胞肓二 秩边二 伏菟上各二行行五∶ 
中柱二 四满二 气穴二 大赫二 横骨二 外陵二 大巨二 水道二 归来二 气街二踝上各 
一行行六∶ 
太冲二 复溜二 阴谷二 照海二 交信二 筑宾二 
〔《灵》〕风 肤胀为五十七 ,取皮肤之血者尽取之。(四时气篇) 
刺灸 水肿有五法∶ 
其一取肾、膀胱。经前篇云∶五十七穴者,是取其二经之穴也。又经云∶肾病者,腹大胫肿,取其经 
少阴、太阳血者,是取其二经之血也。 
其二取血络。经前云∶取皮肤之血者,尽取之是也。 
其三取胃。经云∶胃足阳明之脉,所生病者,大腹水肿,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是也。 
其四取委阳。经云∶三焦病者,不得小便,溢则水,取委阳是也。 
其五筒针取水。先以铍针针之,已刺而筒之,引针而纳之,入而复之,以尽其 ,必坚来, 
来缓则烦 ,来急则安静,间日一刺之, 尽乃止。(筒针,针中有空窍如筒,出水也。) 
〔《撮》〕浮肿∶分水、中脘(各灸之。)内庭 行间 临泣(各泻,立安。) 
〔东〕水气,皮痛不可近衣,小腹敦敦然,小便黄,身润∶章门 屋翳(灸。)阴交 章门(刺之。) 
〔华〕外腰水肿,先从腰肿起∶肝募 水分 
内中水肿,面痿黄∶胃脘 通谷 气海 水分 
胞中水肿,根在心,水赤∶心俞 巨阙 气海 
腹中水肿,从脾起,水黄∶脾俞 胃脘 水分 
肺喘水肿,从胸起,水白∶肺俞 肝募 
足心水肿,从足起∶白环俞 水分 中 
四肢水肿,变身浮∶胆募 
两胁水肿,四肢枯瘦,从胁肿起∶章门 期门 
小肠水肿,从脐肿起∶气海。 
〔《保》〕五脉论五水灸法∶ 
青水,灸肝井。(弦脉。)赤水,灸心荥。(洪脉。)黄水,灸脾俞。(缓脉。)白水,灸肺经。(涩脉。) 
黑水,灸肾合。(沉脉。) 
〔《甲》〕身肿,关门主之。水肿胀皮肿,三里主之。风水膝肿,巨虚上廉主之。风水,面 肿,颜黑, 
解溪主之。风水,面 肿,冲阳主之。水中留饮,胸胁支满,刺陷谷出血,立已。面 肿,上星主之;先取噫嘻 
,后取天牖、风池。水肿,人中尽满唇反者死,水沟主之。水肿大脐平,灸脐中,无理不治。 
〔《素》〕目窠微肿如卧蚕之状,曰水。(平人气象论)足胫肿曰水。 
〔仲〕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因肿者,何也?答曰∶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 
当愈。跗阳脉当伏,今反数,本自有热消谷,小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水。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 
则潜,热潜相搏,名曰沉。跗阳脉浮而数,浮脉则热,数脉则止,热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 
则络脉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则为水矣。 
〔《素》〕颈脉动喘疾咳,曰水。(平人气象论) 
〔仲〕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针经·论疾诊尺篇》云∶视人之目窠上微痈如新卧起状,其 
颈脉动,时咳,按其手足上 而不起者,风水肤胀也。又仲景云∶太阴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 
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为风水。治法见前阳虚条。) 
皮水,其脉亦浮,外证 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又云∶渴而不恶寒者,此是 
皮水。盖法当风水,恶寒不渴;皮水,不恶寒而渴。假令皮水不渴,亦当发汗也。治法见阳虚条。)正水,其脉沉 
迟,外证自喘。 
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大奇论篇 肾肝并沉为石水,并浮为风水。) 
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又云∶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 
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治法见黄胆条。) 
〔仲〕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阴大肿。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中痛, 
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肺水者,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 
少气,小便难。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黄瘦。(一云∶大便反坚。) 
〔无〕大抵浮肿带数,即是虚寒潜止于其间,久必沉伏,沉伏则阳虚阴实,为水必矣。面 然浮肿疼痛, 
其色 黑,多汗恶风者,属肾风。(治见诸风注。)诸唇黑则伤肝,缺盆平则伤心,脐出则伤脾,足心平则伤肾, 
背平则伤肺。凡此五伤,必不可治也。 
〔仲〕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无择云∶大抵浮脉带数,即是虚寒潜止于其间, 
久必沉伏,沉伏则阳虚阴实,为水必矣。) 
〔《脉》〕水病,脉洪大者可治;微细者不可治。水病,腹大如鼓,脉实者生;虚者死。水病,夜半死。 
(全文见诊生死。) 
〔《仲》〕诸病水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 
〔《素》〕帝曰∶有病肾风者,面 然壅,害于言,可刺否?岐伯曰∶虚不当刺,不当刺而刺,后五日 
其气必至。帝曰∶其至何如?岐伯曰∶至必少气时热,时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苦渴,小便黄,目 
下肿,腹中鸣,身重难以行,月事不下,烦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则咳,病名曰风水,论在刺法中。帝曰∶ 
愿闻其说。岐伯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小便黄者,少腹中有 
热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则咳甚,上迫肺也。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水者阴也;目者,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 
卧不得正偃,正偃则咳出清水也。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腹中鸣者,病本于胃也。薄脾 
则烦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隔也。身重难以行者,胃脉在足也。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 
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评热病论) 
〔仲〕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 
肉,当微咳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当 
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荣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紧气上冲,喉咽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 
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除。后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 
与葶苈丸下水,当时如小瘥,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当先攻击 
冲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瘥。先治新病,病当在后。 
〔丹〕卢氏医镜水胀辨《内经》曰∶诸气 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盖湿者,土之气,土者,火之子。故湿每生于热,热气亦能自湿者,子气感母,湿之变也。凡病肿,皆宜以治 
湿为主。所挟不同,故治法亦异。《类例》治肿,以治水立说,而欲导肾以决去之,岂理也哉!脾土衰弱, 
内因七情,外伤六气,失运化之职,清浊混淆,郁而为水。《类例》以为本末皆隶于肺、肾、胃三者而不及脾, 
下文继以肺金盛而生水,水液妄行,气息闭,枢机壅而为肿。夫脾土受病,肺为之子,焉有自盛而生水者哉? 
若谓肿之水果生于肺金之清气,则滋长肾阴,奉行降令,为化生之源,何病肿之有?今渗透经络,注流溪谷, 
皆浊腐之气,窒碍津液,久久灌入隧道,血亦化水,而欲藉脾土以制之,导肾气以利之,不思脾病则肝木来侮,子 
气亦衰,木寡于畏,脾欲不病,不可得矣。治法宜清心经之火,补养脾土,全运化之职,肺气下降,渗道开通, 
使败浊之气其稍清者,复回而为气、为血、为津液;其甚者,在上为汗,在下为溺,以渐而分消矣。今不明言, 
而曰制水、燥水,得非白圭以邻国为壑乎?经言肿病因津液充郭而致,不生于肺金之盛也明矣。又言气拒于内, 
气耗于外,责其不能渗运败浊耳。又云∶开鬼门,洁净府。鬼门,肤腠也,属肺;净府,膀胱也,属肾之府。 
未闻有导肾气之说。注衣冠文物言阴精耗损,肾气果可导乎?仲景谓治湿利小便,即经中洁净府之意。苟以清净为 
肾而导之,果于经意有合乎?钱仲阳谓肾无泻法,其可轻易导之乎?或曰∶经言疏涤五脏,非导肾欤?予曰∶ 
此承上文五阳已布而言,若鬼门开矣,净府洁矣,五宫之阳气条布,彼败浊之气,自然疏导涤除, 
于肾气何与焉。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水胀通论
胎前水肿
属性:〔云〕x防己汤x 治妊娠脾虚,遍身浮肿,心腹胀满喘促,小便不利。 
防己(七钱半) 桑白皮 赤茯苓 紫苏(茎叶。各一两) 木香(二钱半)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姜四片,水同煎,食前服。 
x葶苈散x 治妊娠遍身洪肿。 
葶苈子(一两) 白术(五两) 茯苓 桑白皮 郁李仁(各二两) 
上为粗末,水六升,煎取二升,分三服,小便利即瘥。 
又方 
泽泻 葶苈(各二两) 茯苓 枳壳 白术(各六两) 
上细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温二服。 
〔子和〕治妊娠从脚上至腹肿,小便不利,微渴。猪苓五两末,以熟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丹〕子肿多湿。用山栀一撮,米饮吞下。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水胀通论
产后水肿
属性:〔丹〕产后肿,必用大补气血为主,少佐以苍术、茯苓,使水自利。 
〔《大》〕x大调经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