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79-医学纲目 >

第26章

579-医学纲目-第26章

小说: 579-医学纲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寒,为邪不一,皆风热不得生长,而木火遏于有形中也。所生受病者,言肺受土火木之邪 
,而清肃之气伤。或胸满少气短气者,肺主诸气,五脏之气皆不足,而阳道不行也。或咳嗽 
寒热者,湿热乘其内也。所不胜乘之者,水乘木之妄行,而反来侮土,故肾火下亢,致督任 
冲三脉盛,火旺煎熬,令水沸腾。而乘脾肺,故痰涎唾出于口也。下行为阴汗,为外肾冷, 
为足不任身,为脚下隐痛,或水附木势而上,为眼涩,为眵,为冷泪。此皆由肺金之虚,而 
寡于畏也。夫脾胃不足,是火不能生土,而反抗拒。此至而不至,是为不及也。 
白术(君) 人参(臣) 甘草(佐) 芍药(佐) 黄连(使) 黄 (臣) 桑白皮(佐) 
诸风药皆是风能胜湿也,诸甘温药亦可。 
心火亢盛,乘于脾胃之位,亦至而不至,是为不及也。 
黄连(君) 石膏(佐) 芍药(佐) 知母(佐) 黄柏(臣) 甘草(使) 生地(臣) 黄芩(佐) 
肝木妄行,胸胁痛,口苦舌干,往来寒热而呕,多怒,四肢满闭,淋溲便难,转筋腹中 
急痛,此所不胜乘之也。 
柴胡(君) 防风(臣) 白术(佐) 羌活(佐) 独活(佐) 芍药(臣) 甘草(臣) 升麻(使) 茯苓(佐) 
猪苓 泽泻(佐) 肉桂(臣) 本 川芎 细辛 蔓荆子 白芷 石膏 黄柏 知母 滑石 
肺金受邪,由脾胃虚弱不能生肺,乃所生受病也。故咳嗽气短气上,皮毛不能御寒,精 
神少而渴,情惨惨不乐。皆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是体有余而用不足也。 
人参(君) 白术(佐) 白芍药(佐) 橘皮(臣) 青皮(破滞气) 黄 (臣) 桂枝(佐) 
桔梗(引用) 桑白皮(佐) 甘草 木香(佐) 槟榔 五味(佐,此三味除客气) 
肾水反来侮土,所胜者妄行也。作涎及清涕,唾多溺多,而恶寒者是也。土火复之,及 
三脉为邪,则足不任身,足下痛不能践地,骨乏无力,喜睡,两丸冷,腹阴阴而痛,妄闻妄 
见,腰脊背胁皆痛。 
干姜(君) 苍术(佐) 川乌(臣,炒,少许) 白术(臣) 肉桂(佐) 茯苓 泽泻(使) 
猪苓(佐) 附子(佐,炮) 
〔孙〕按虞部郎中汪奉老疾革,有子可升,当遗表奏荫,召孙至,曰∶郎中亡矣,不可治 
。可升告孙曰∶生且固难,如何可延三日,以待奏回。孙曰∶郎中之患,肝气将绝,脾土反 
胜,当后脾土火旺,肝气乃绝。方今日辰巳间,当略泻脾土,使不能胜肝,则木且未绝。三 
日后,早奏下,当日气绝。孙尚药精究五脏盛衰,类此。 
天地之气,内淫而胜为病药方,六气乘虚为病相胜药方,六气之复为病药方,并见运气类注。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治寒热法
属性:〔《素》〕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阴阳应象论 下同)阳胜则 
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 
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 
〔垣〕诸有过,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 
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身寒。阴阳不足,则有汗而身热。予补此句,为病之重者,莫大于此,如刀削肌肉, 
危之甚,不能久矣。按经曰∶邪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又曰∶阳虚生外寒。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 
之间。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又曰∶阳盛生外热。上焦不通利,则 
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经曰∶邪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又 
曰∶阴虚生内热。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又 
曰∶阴盛生内寒。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血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 
以涩,故中寒。(余见针灸门。) 
〔《灵》〕视其颜色黄赤者,多热气。青白者,少热气。黑色者,多血少气。(五音五味篇)经曰∶凡诊络脉,脉 
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际之络多青,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 
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浮络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其寒热 
也。(余见阴阳通论。) 
〔《难》〕经云∶数则为热,迟则为寒,诸阳为热,诸阴为寒。(全文见诊法通论。)经曰∶人迎盛则为热,虚则为 
寒。气口盛则胀满寒中,食不化,虚则热中,出糜少气,溺色变。(全文见针灸虚实。)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 
甚者从之,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帝曰∶反治何谓?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 
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 
必已。(全文见治法通论。)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之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全文见 
治法虚实。) 
王注曰。假如小寒之气,温以和之。大寒之气,热以取之,甚寒之气,则下夺之。夺之不已,则逆折之。 
折之不尽,则求其属以衰之。小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取之。甚热之气,则汗发之。发之不 
已,则逆制之。制之不尽,则求其属以衰之。) 
〔《难》〕阳盛阴虚,下之则愈,汗之则死。(此热病也。阳盛生外热,阴虚生内热,用寒药下之。仲景云∶桂 
枝下咽,阳盛则毙。)阴盛阳虚,汗之则愈,下之则死。(此寒病也。阴盛生内寒,阳虚生外寒,用热药汗之非止发汗也, 
为助阳也。仲景云∶承气入胃,阴盛以亡。东垣云∶用甘药以助升浮生长之气。) 
〔《素》〕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术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 
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岐伯曰∶诸病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王注云∶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帝曰∶善。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岐 
伯曰∶治其王气,是以反也。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岐伯曰∶悉哉问也,不治五味属也。夫五味入胃, 
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 
之由也。(至真要大论 下同)王注云∶入肝为温,入心为热,入肺为清,入肾为寒,入脾为至阴,而四气兼之 
皆为增其味而益其气,故久服黄连、苦参而反热者,此其类也。故曰∶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不已, 
则脏气偏胜。气有偏胜,则脏有偏绝,脏有偏绝,则有暴天者。故曰∶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海〕问寒病服热药而寒不退,热病服寒药而热不退,何也?答曰∶启玄子云,热不得寒,是无水也。寒 
不得热,是无火也。寒之不寒,责其无水。热之不热,责其无火。经云∶滋其化源,源既已绝,药之假,焉能 
滋其真水火也。 
帝曰∶脉从而病反者,何如?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王注云∶言病热而脉数,按之 
不鼓动,乃寒盛格阳而致之,非热也。此一节言症属阳脉亦从,症虽属热而病反寒也。诸阳皆然,谓三阳 
紧数而不鼓,太阳标本不同之脉也。)帝曰∶诸阴之反,何如?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鼓盛而甚也。(王注 
云∶形症皆寒,按之而脉气鼓击,于指下盛,此为热盛拒阴而生病,非寒也。此一节言症属寒,脉亦 
从,症虽属寒,而病反热也。)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 
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逆,正顺也。若顺,逆也。 
故曰∶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问,此之谓也。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故 
大要曰∶粗工嘻嘻,以为可知,言热未已,寒病复始,同气异形,迷诊乱经,此之谓也。夫标本之道,要 
而博,小而大,可以一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勿损。察本与标,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天 
之道毕矣。(六气之病,标本相反者,唯太阳少阴之病为最。盖太阳标阳本寒,少阴标阴本热。王注释诸 
阳脉至而从为病热脉数者,太阳之标也。按之不鼓为寒盛格阳者,寒水之本与标相反也。释诸阴脉 
至而从为脉证是寒者,少阴之标也。按之鼓甚为热甚拒阴者,君火之本与标相反也。是故不知相反者,逆标气之阴阳 
而正治,则顺本气之寒热而病加。知相反者,顺标气之阴阳而反治,则逆本气之寒热而病愈。故曰∶逆,正顺也。 
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问也。) 
右脉从病反,言症似阳者,脉亦从症似阳,而其病反是寒也。症似阴者,脉亦从症似阴,而其病反是热 
也。故皆反其脉症施治,如身热微热,烦躁面赤,其脉沉而微者,阴症似阳也。身热者,里寒故也。烦躁 
者,阴盛故也。面戴阳者,下虚故也。若医者不知脉,误为实热,反与凉药,则气消成大病矣。《外台秘 
要》云∶阴盛发躁,名曰阴躁,欲坐井中,宜以热药治之。故仲景少阴症面赤者,四逆汤加葱白治之。(东 
垣云∶寒凉之药入腹,周身之火得水则升走,阴燥之极故欲坐井中。是阴已先亡,医犹不悟,复认为热,重 
以寒药投之,其死也何疑焉。) 
逆气象阳。(全文见五脏。) 
〔垣〕或因吐因呕因嗽,而发躁蒸蒸,身热如坐甑中,欲得去衣,居寒处,或饮寒水,则便如故,振寒复 
至则气短促速,胸中满闷欲绝。甚则口开目瞪,声闻于外,而泪涕涎痰大作,其发躁须臾而已。如前,六脉细 
弦而涩,按之而虚,此大寒症也。以辛甘寒甘温之剂大泻南方,北方则愈。 
〔《活》〕手足逆冷,大便秘,小便赤,或大便黑色,脉沉而滑者,阳症似阴也。轻者白虎汤,重者承气汤。 
伤寒失下,血气不通,令四肢逆冷,此是伏热深,故厥亦深,速以大承气汤加腻粉下之,汗出立愈。盖热厥与 
阴厥自不同,热厥者,微厥即发热,阴厥即不发热,四肢逆冷恶寒,脉沉细,大小便滑泄。 
上二节言症似阳而脉病属阴,症似阴而脉病属阳,故反其症而治之。盖症似阳而脉病属阴者,世尚能辨。 
若脉症俱是阴,而病独属阳者,举世莫辨,而致夭折者,滔滔皆是。许学士云∶熙宁中 守迪,因其犹子 
病伤寒,见其烦渴而汗多,以凉药治之,遂成阴毒,数日卒。迪痛悼之,遂着阴毒形症诀三篇,盖伤世之意深矣。 
〔垣〕足太阳膀胱之经,乃热因寒用。且膀胱本寒,其经老阳也。太阳为标,有阳之名,无阳之实,谓其将 
变阴也。其脉紧而数,按之不鼓而空虚,是外见虚阳,而内有真寒也。故仲景以姜附汤久久熟煎,不温服而寒 
服之,亦是寒治也。姜、附气味俱阳,加之久久熟煎,取重阳之热,泻纯阴之寒,是治其本也。不温服而寒服, 
此以假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