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43-证治准绳·疡医 >

第25章

643-证治准绳·疡医-第25章

小说: 643-证治准绳·疡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翘消毒散而愈。一人患臂毒, 痛作呕,服托里消毒药愈甚,以凉膈散二剂顿退,更以 
四物汤,加芩、连,四剂而消。新甫又治一人,年逾四十,患发背已溃,忽呕而疮痛,胃 
脉弦紧,彼以为余毒内攻。东垣云∶呕吐无时,手足厥冷,脏腑之虚也。丹溪云∶溃后 
发呕不食者,湿气侵于内也。又云∶脓出而反痛,此为虚也,今胃脉弦紧,木乘土位,其 
虚明矣,欲以六君子汤用酒炒芍药、砂仁、藿香治之。彼自服护心散,呕愈甚,复邀治,仍 
用前药更以补气血药,两月而愈。大抵湿气内侵,或感秽气而作呕者,必喜温而脉弱,热 
毒内攻而作呕者,必喜凉而脉数,必须辨认明白。 
x橘半胃苓汤x 治痈疽呕吐不下食,不知味。 
橘红 半夏(姜制,各一钱) 苍术(米泔浸炒) 白术(炒) 浓朴(姜制) 甘草(炙) 
茯苓 人参 泽泻 茅根(各二钱) 姜汁(数匙) 
水二盅,煎一盅,入姜汁,煎一二沸。作十余次饮之。 
薛氏曰∶前证七恶中之五恶也。用此方后,胃气将醒,宜用六君子汤兼服之。亦有 
烦躁饮冷,不食,脉沉实而呕者,恐不可用此,宜内疏黄连汤。(方见肿疡。) 
x托里消毒散加减法x 治疮疡欲呕作呕,或外搽内服寒凉,或痛甚,或感寒邪秽气而 
呕,皆胃气虚也,去白芷、连翘、金银花,加参术、藿香。(方见肿疡内托条) 
x托里健中汤x 治疮疡元气素虚,或因凉药伤胃,饮食少思,或作呕泻等证。 
人参 白术 陈皮 茯苓(各二钱) 半夏 炮姜(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黄 (一钱五分) 
肉桂(三分) 
上姜枣,水煎服。 
x托里益中汤x 治中气虚弱,饮食少思,或疮不消散,或溃而不敛。 
人参 白术 陈皮 半夏 茯苓 炮姜(各一钱) 木香 炙甘草(各五分) 
上姜枣,水煎服。 
x托里抑青汤x 治脾土虚弱,肝木所侮,以致饮食少思,或胸膈不利等证。 
人参 白术 茯苓 半夏(各一钱) 芍药 柴胡 甘草(各五分) 陈皮(一钱) 
上姜枣,水煎服。 
x托里清中汤x 治脾胃虚弱,痰气不清,饮食少思等证。 
人参 白术 陈皮 茯苓(各一钱) 半夏(八分) 桔梗(七分) 甘草(五分) 
上姜枣,水煎服。 
x托里益黄汤x 治脾土虚寒,水反侮土,以致饮食少思,或呕吐泄泻等证。 
人参 白术 陈皮 茯苓 半夏(各一钱) 炮姜 丁香 炙甘草(各五分) 
上姜枣,水煎服。 
x托里越鞠汤x 治六郁所伤,脾胃虚弱,饮食少思等证。 
人参 白术(各二钱) 陈皮 半夏(各一钱) 山栀 川芎 香附米 苍术(各七分) 炙甘草(五分) 
上姜枣,水煎服。 
x人参理中汤x 治疮疡脾胃虚寒,呕吐泄泻,饮食少思,肚腹作胀,或胸膈虚痞,饮 
食不入。 
白术 人参 干姜 甘草(炙,各等分) 
上姜枣,水煎服。 

卷之二痈疽所兼诸证

属性:夫疮疡之证候不同,寒热虚实皆能为痛。止痛之法,殊非一端,世人皆谓乳、没可以 
止痛,殊不知因病制宜,自有活法。故因热而痛者,以寒凉之剂折其热,则痛自止也。因 
寒而痛者,以温热之药熨其寒,则痛自除也。因风而痛者,除其风。因湿而痛者,除其湿。 
燥而痛者,润之。塞而痛者,通之。虚而痛者,补之。实而痛者,泻之。脓郁而闭者,开 
之。恶肉侵溃者,引之。阴阳不和者,调之。经络滞涩者,利之。忧愁者,远志酒饮之。虚 
寒而痛者,乳香、没药止之。大抵痈疽不可不痛,不可大痛,若大痛闷乱者危。薛新甫 
云∶疮疡之作,由六淫七情所伤,其痛也,因气血凝滞所致。假如热毒在内,便秘而作痛 
者,内疏黄连汤导之。热毒炽盛, 肿而作痛者,黄连解毒散治之。不应,仙方活命饮 
解之。瘀血凝滞而作痛者,乳香定痛散和之。作脓而痛者,托里消毒散排之。脓胀而痛者, 
针之。脓溃而痛者,补之。若因气虚而痛,四君加归 。血虚而痛,四物加参 。肾虚而 
痛,六味地黄丸。口干作渴,小便频数者,加减八味丸。此皆止痛之法也。 
x托里消毒散加减法x 若高肿 痛,热毒也,加黄连。漫肿微痛,气虚也,去金银花、 
连翘,加参术。肿赤作痛,血凝滞也,加乳香、没药。如不应,暂用仙方活命饮。脓出 
反痛,气血虚也,去金银花、连翘、白芷,加参 、归也。漫肿不痛或肉死不溃,脾气虚 
也,去三味,加人参、白术。如不应,加姜桂。更不应,急加附子。 
痈疽脓血大泄,败臭痛甚,宜用黄 人参汤。 
x黄 人参汤x 
人参 苍术(米泔浸,炒) 陈皮(炒) 麦门冬(去心) 当归(酒拌) 神曲(炒) 甘草(炙) 
五味子(杵,各一钱) 黄 (炙,二钱) 黄柏(炒) 升麻(各四分) 
作一剂。水二盅,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远服。 
x〔薛〕x 按∶前证七恶中之二恶也,宜此方治之。亦有溃后虚而发热,或作痛少寐尤 
效。若痛少止,大便不实,黄柏、麦门冬可不用,盖恐寒中也。凡疮脓溃之后,若脉洪 
大则难治,自利者不治。 
痈疽大痛不止,宜用加味解毒汤。 
x加味解毒汤x 
黄 (盐水拌,炒) 黄连(炒) 黄芩(炒) 黄柏(炒) 连翘 当归(酒拌,各七分) 甘草(炙) 
白芍药 栀子仁(炒,各一钱) 
作一剂。水二盅,煎八分服之,药下痛即止。 
按∶此方若脉洪大按之有力者,用此解之,其功甚捷。亦有便秘脉实而痛者。宜用 
内疏黄连汤下之。若溃而反痛者,宜用内补黄 汤补之。 
x内补黄 汤x 
黄 (盐水拌炒,二钱) 熟地黄(酒拌) 人参 茯苓 甘草(炙,各五分) 芍药(炒) 川芎 官 
桂远志(去心,炒) 当归(酒拌,各八分) 麦门冬(去心,五分) 
作一剂。水一盅半,姜三片,枣二枚,煎六分,食远服。 
x当归和血散x 治疮疡未发出,内痛不可忍,及治妇人产前产后腹痛。 
当归(二钱) 乳香(半钱) 没药(一钱半) 白芍药(三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中盏,煎七分,和滓温服,日二。妇人酒煎。疮既发不 
须用。疮痒者,加人参、木香。妇人服之,加赤芍药。 
x回疮金银花散x 治疮疡痛甚,色变紫黑者。 
金银花(连枝叶俱用,锉研,二两) 黄 (四两) 甘草(一两) 
上 咀。用酒一升,用入壶瓶内闭口,重汤煮三两时辰,取出去滓,顿服之。一方无 
黄。 
x郭氏定痛托里散x 治一切疮肿疼痛不可忍。如少壮气充实,先用疏利,后服此药。 
粟壳(去蒂,炒,二两) 当归 白芍药 川芎(各半两) 乳香 没药 桂(各三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 
x乳香止痛散x 治一切疮肿,疼痛不止。 
粟壳(六两,制) 白芷(三两) 甘草(炙) 陈皮(各一两半) 乳香 没药(各一两) 
丁香(半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 
x乳香黄 散x 治一切恶疮、痈疽、发背、疔疮,疼痛不可忍者。或未成者速散,已成 
者速溃败脓,不假刀砭,其恶肉自下,及治打扑伤损,筋骨疼痛。 
黄 (去芦) 当归(酒洗) 川芎 麻黄(去根、节) 甘草(生用) 芍药 人参(去芦) 
粟壳(各一两,蜜炒) 乳香(另研) 没药(各五钱,另研) 陈皮(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温服。如疮在上食后,在下食前 
服之。 
x人参内托散x 治疮疡溃脓而作痛者。 
人参 黄 当归 川芎 浓朴 防风 桔梗 白芷 官桂 紫草 木香 甘草 
上入糯米一撮,水煎服。 
x乳香丸x 治发背及一切疽疮,溃烂痛不可忍。 
乳香(别研) 没药(别研) 羌活 五灵脂 独活(各三钱) 川芎 当归 真绿豆粉 交 
桂川白芷 白胶香(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薄荷汤送下。手足损痛不能起 
者,加草乌,用木瓜盐汤送下。 
x乳香定痛散x 治一切疮疡,溃烂疼痛。 
乳香 没药(各五钱) 滑石 寒水石(各一两) 冰片(一钱) 
上为细末。擦患处,痛即止。敷药中加南星、半夏能止痛,更加蓖麻仁,尤佳。 
x豆豉饼x 治疮疡肿痛,硬而不溃,及溃而不敛,并一切顽疮、恶疮。用江西豆豉饼 
为末,唾津和作饼子如钱大,浓如三文,置患处。以艾壮于饼上灸之,干则易之。如背 
疮,用漱口水调作饼,覆患处,以艾铺饼上灸之。如未成者即消,已成者亦杀其大毒,如 
有不效,气血虚败也。 
x乳香膏x 治诸疮痛久不瘥。 
乳香(一两,别研) 食盐 松脂 杏仁(去皮尖,研,各一两半) 生地黄(取汁,三合) 白羊肾 
脂(半斤) 黄蜡(三两) 
上先熬脂令沸。下杏仁、地黄汁,蜡煎,候蜡熔尽,入香、盐、松脂煎,以柳箅搅,令 
匀,稀稠得所,瓷盒盛。疮上日三二度。 
x又乳香膏x 
木鳖子(去壳,细锉) 当归(各一两) 柳枝(二八寸,寸锉,同以清油四两,煎令黑色,次用后) 
乳香 没药(各半两) 白胶香(明净者四两,同研细,入油煎化,用绵子滤之) 
上炼药铁铫,令极净。再倾前药油蜡在内,候温,入黄丹一两半,以两柳枝搅极得 
所,再上火煎,不住手搅,候油沸起住搅,注在水中,成珠不散为度。秋冬欲软,春夏欲 
坚。倾在水中,出火毒,搜成剂收之。 
戴院使云∶有不敷药时大痛,敷即不痛;有不敷药不痛,敷之则痛。盖寒热风湿,并 
忧怒等气积而内攻,则痛不禁,药拔出之,故不痛也。死血阴毒在中,愈伏愈深,愈不觉 
痛,药发之于外,故反痛也。 

卷之二痈疽所兼诸证
出血
属性:x〔薛〕x 疮疡出血,因五脏之气亏损,虚火动而错经妄行也,当求其经,审其因而治 
之。若肝热而血妄行者,四物炒栀、丹皮、苓术。肝虚而不能藏血者,六味地黄丸。心虚 
而不能主血者,四物炒连、丹皮、苓术。脾虚热而不能统血者,四君炒栀、丹皮。若脾 
经郁结,用归脾汤加五味子。脾肺气虚,用补中益气加五味子。气血俱虚,用十全大补。 
阴火动,用六味丸加五味子。大凡失血过多,见烦热发渴等证,勿论其脉,急用独参汤以 
补气。经云∶血生于气。苟非参 、归术甘温等剂,以生心肝之血,决不能愈。若发热 
脉大者,不治。凡患血症,皆当以犀角地黄汤为主。翰林屠渐山,年四十,患湿毒疮疾, 
误用轻粉之剂,亏损元气,久不能愈。一日将晡之际,诊之,肝脉忽洪数而有力,余曰∶ 
何肝脉之如此?侵晨,疮出黯血三四碗,体倦自汗,虽甚可畏,所喜血黯而脉静。余曰∶ 
此轻粉之热,血受其毒而妄行,轻粉之毒亦得以泄,邪气去而真气虚也,当急用独参汤 
注之。余重其为人,体恤甚笃,但惑于他言,不果。致邪气连绵不已,惜哉!一人背疮出 
血,烦躁作渴,脉洪大,按之如无,此血脱发躁,用当归补血汤二剂,少愈。又以八珍 
加黄 、山栀,数剂全愈。一妇人,溃后吐鲜血三碗许,余用独参汤而血止,用四君熟 
地、芎归而疮愈。此血脱补气,阳生阴长之理也。若用凉血降火,沉阴之剂,脾土生气 
复伤,不惟血不归源而死无疑矣。一老妇,手大指患疔,为人针破,出鲜血,手背俱肿,半 
体皆痛,神思昏愦五日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