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43-证治准绳·疡医 >

第8章

643-证治准绳·疡医-第8章

小说: 643-证治准绳·疡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 (二钱) 柴胡梢(一钱) 羌活(五分) 连翘(一钱二分) 肉桂(三分) 土瓜根(酒制,一钱) 
生地(一钱) 黄柏(酒洗,三分) 当归尾(七分半) 
上作一服。酒一盏,水三盏,煎至一盏。空心热服,一服愈。 
上方皆东垣及罗谦甫、丹溪随痈疽所发分野制之也,其方皆以发表为先,不过一二 
服而愈。如痈疽发在太阳经分野,必用防风、羌活;阳明经分野,必用香白芷、升麻;少 
阳经分野,必用柴胡;太阴经分野,必用芍药、升麻;少阴经分野,必用独活;厥阴经 
分野,必用青皮、柴胡,皆以桂佐之。身半以下者,必用酒、水多,熟煎之,空心服,使 
药下行,身半以上者,必用酒、水少,带生煎之,临卧服,使药上行。脉细小无力,必 
于本经药中加辛热剂,脉洪大有力,必于本经药中加苦寒剂。随证加减,活泼泼地,其 
效如神,真良医也。 

卷之一肿疡(十六)
辛凉解表
属性:脉有力而数者,春夏者宜之。其药则前条东垣、谦甫、丹溪诸方(除托里温经汤) 皆是 
也。 
x〔丹〕x 吕孺人,恶寒发热,腹上有小疽,此血少有热,与此药。 
白术 川芎(三钱) 赤芍药 连翘(二钱半) 陈皮 黄芩 防风(二钱) 木通(一钱半) 甘 
草(五分) 分五帖,水煎服。 
又治一好酒老媪脑疽,脉弦紧急且涩,用大黄,酒煨、细切,酒拌炒为末,又酒拌炒 
人参,人姜煎调一钱重,过两时再与,得睡而上半身汗,睡觉病已,亦辛凉解表之意。 
x当归拈痛汤x 治一切风湿热毒,浸淫疮疡,下注湿毒,脚膝生疮赤肿,里外兼疮,脓 
水不绝,或痒或痛,脉沉紧实数动滑者,并宜服之。 
羌活 人参 苦参(酒制) 升麻 葛根 苍术(各二钱) 甘草(炙) 黄芩(酒制) 
茵陈叶(酒炒,半两) 防风 当归身 泽泻 知母(酒制) 猪苓(各三钱) 白术(一钱半) 
上 咀,每服一两。水煎空心服,临睡再服之。 
按∶此足太阳、阳明、三阴药也,东垣本处为治香港脚湿热之剂,然世人用治以上诸 
疮甚验故录之。 
x缩毒全粉散x(《鬼遗》) 治但疼痛,不急胀。 
干葛 甘草 郁金 川芎 栝蒌根 白芷(各等分) 
上并生为末。每服一钱,温酒入蜜调下,不拘时。此药大散五脏积毒凝滞,日三服。 
x复煎散x 治痈疽,发背。 
黄柏 黄芩 黄连 知母 生地黄(酒洗,各一钱) 防己 山栀 羌活 黄 麦门 
冬甘草(炙) 独活 人参(各半钱) 当归尾(二钱) 陈皮 防风梢 甘草梢(生) 苏木 当归 
身五味子 猪苓 本 连翘 桔梗(各一钱半)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随证上下食前后服。 
羌活当归汤(脑疽) 黄柏当归汤(发背) 黄连消毒饮(脑疽) 内托升麻汤(乳痈) 散肿溃坚 
汤升麻调经汤(并瘰 ) 东垣连羌散坚汤 消肿汤(并马刀) 柴胡通经汤(马刀) 郭氏升麻 
牛蒡子散(时毒) 中和汤(时毒) 

卷之一肿疡(十六)
辛平解表
属性:不寒不热,半阴半阳者,宜之。 
x良方升麻和气饮x 治疮肿、疖疥、痒痛。 
甘草 陈皮(各一两半) 芍药(七钱半) 大黄(半两,煨) 干葛 苍术 桔梗 升麻(各一两) 
当归 茯苓 白芷(各二两) 干姜 枳壳(各半钱) 《三因方》有浓朴(半钱) 
上 咀,每服一两,水煎。 
按∶此手足太阴、阳明经药也,五积散加减法,世俗多用之,故收入。盖欲燥脾胃 
胜湿和气,为治疮之剂,然临证而不通变,恐未合宜也。 
x加味当归饮子x(见前) 
x圣济总录金针散x 治发背,诸疮肿。 
皂角针(春取一半新,采一半黑者) 
上一味不拘多少,晒干为末。食后,酒调二三钱服。 
按∶丹溪曰∶此药治痈疽,已破未破皆用,直领到溃处,谓当入群队中用也。 

卷之一肿疡(十六)
辛温解表
属性:脉无力而缓者,秋冬者,宜之。 
x精要十宣散x 
人参 当归 黄 (各二两) 川芎 防风 浓朴 桔梗 官桂 甘草 白芷(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加至六钱止。热酒调下,日数服以多为妙。不饮酒者,用木 
香浓煎汤下,然不若酒力之胜也。许学士云∶此方得于都下异人,济苦者不可胜数。陈无 
择谓∶此药在第四节服者非也,早服中病者,必消散。 
《卫生宝鉴》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 
言其常也。如疮盛形赢,邪高痛下,始热终寒,此反常也,固当察时下之宜而权治。故 
曰,经者常也,法者用也,医者意也,随其 
宜治之,可收十全之功矣。故此方用之于痈疽初发,或已发,或内托。然疮证脉缓涩,或 
身倦恶寒热少,脉弦或紧细者,宜用之,散风寒助阳之剂也,表里气血之药。若施之于 
积热 毒,更不分经络、时宜,不能无误也。 
丹溪曰∶《精要》谓,排脓内补十宣散,治未成者速散,已成者速溃,诚哉是言也。若 
用之于些小痈疮,与冬月时令,尽收内托之功;若于冬月肿疡用之,亦可转重就轻,移 
深为浅。若溃疡于夏月用之,其桂朴之温散,佐以防风、白芷,吾恐虽有参 ,难为倚仗。 
比见世人用此者,不分痈疽、冬夏,无经络,无前后,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危哉。 
x十六味流气饮x 治无名恶肿,痈疽等证。 
川芎 当归 芍药 防风 人参 木香 黄 官桂 桔梗 白芷 槟榔 浓朴 
乌药 甘草 紫苏 枳壳 
上 咀,水煎服。 
按∶此表里气血药也,复以疏风助阳之剂,世俗多用之,故收入。非脉之洪缓、沉 
迟、紧细者,不宜用此。每见外科诸家载此,往往不分经络、脉证,不具时宜,但云化毒 
消肿。有云不退者,加以补气血之药。盖又使入不能无疑也,用者当触类而长之。 
凡治疮疡,不审元气虚实,病在表里,便服败毒、流气等药,必有失误。盖败毒散发 
表药也,果有表症,止宜一二服,多则元气损,毒愈盛,虽有人参亦莫能补。流气饮耗 
血药也,果气结胸满,只宜二三服,多则血反致败,虽有芎归亦难倚仗。丹溪曰∶此不 
系膏粱丹毒之变,因虚劳气郁所致也。 
x千金托里散x 治一切疮肿、发背、疔疮。 
黄 (一两半) 浓朴 防风 桔梗(各二两) 连翘(二两二钱) 木香 没药(各三钱) 乳香(二 
钱) 当归(半两) 川芎 白芷 芍药 官桂 人参 甘草(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酒一大盏,煎三二沸,和滓温服。 

卷之一肿疡(十六)
辛热解表
属性:脉无力而迟者,阴证者,大寒之时者宜之。 
x托毒散x(《鬼遗》) 治痈疽初起,高肿发痛不定,喘息气粗。 
附子(一枚,炮去皮尖) 当归 麻黄 甘草 官桂 川芎 羌活 石韦 龙胆草 
上九味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姜三片,盐少许,同煎。 
丹溪治一男子,年五十余,形实色黑,背生红肿近胛骨下,痛甚,脉数而洪紧,食亦 
呕,正冬月。与麻黄桂枝汤,加酒黄柏、生附子、栝蒌子、甘草节、羌活、青皮、人参、 
黄、半夏、生姜,六帖而消,此非内托之意欤。 

卷之一肿疡(十六)
攻里
属性:内疏黄连汤(方见前。) 
x圣济射干汤x 治痈疽发背,诸疮肿痛,脉洪实数者。 
射干 犀角 升麻 玄参 黄芩 麦门冬 大黄(各一两) 山栀(半两) 
上 咀。每服五钱,加竹叶、芒硝一钱,以利为度。 
按∶此足阳明、手太阴经药也。 
x托里散x 治一切恶疮,发背、疔疽、便毒始发,脉洪弦实数,肿甚欲作脓者,三服 
消尽。 
大黄 牡蛎 栝蒌根 皂角针 朴硝 连翘(各三钱) 当归 金银花(各一两) 赤芍 
药黄芩(各二钱) 
为粗末,每半两,水酒各半,煎服。 
按∶此足厥阴、太阴、阳明经药也。 
x破棺丹x 治诸热肿,一切风热疮症,发热多汗,大渴便秘,谵语,结阳之证。 
大黄(二两半,半生半熟) 芒硝 甘草(各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半丸,病 
重一丸至二丸,食后,童便入酒半盏化服,或白汤合酒化服。 
按∶此仲景正阳阳明经药也。 
x泻心汤x 治疮毒痈肿,发躁烦渴,脉实洪数者。 
大黄(四两) 黄连 山栀 漏芦 泽兰 连翅 黄芩 苏木(各二两) 犀角(一两) 
上 咀,每服三五钱,水煎服。 
按∶此手少阴、太阴、少阳药也,出足阳明例。 
x清凉饮x 治疮疡,烦躁饮冷, 痛脉实,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大黄(炒) 赤芍药 当归 甘草(各二钱) 
上水煎服。 
x精要漏芦汤x 
生黄 连翘 沉香 漏芦(各一两) 粉草(半两) 大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 
x内消升麻汤x 治血气壮实,若患痈疽,大小便不通。 
升麻 大黄(各二两) 黄芩(一两半) 枳实(麸炒) 当归 芍药 甘草(炙,各一两) 
上 咀,水煎,食前服。 
x孙真人单煮大黄汤x(脉实沉而数,膏粱食肉之辈,大腑秘者,详审用之。) 
锦文大黄(酒洗,去皮) 
上一味,锉如麻豆大,水煮服。 
x宣毒散x 治一切毒疮,其功不可尽述。 
大黄(煨) 白芷(各五钱) 
作一剂,水二盅,煎一盅,食前服。 
x〔薛〕x 按∶此方乃宣通攻毒之剂,若脉沉实便秘者,乃毒在脏也,宜服之,以绝病 
源,其功甚大。或脏腑调和而脉不实,恐不可用。《医林集要》方,大黄一斤,白芷六两, 
为末。每服三钱,热酒调下,更用茶清,调搽患处,命名万金散,盖因其功而珍之也,当 
以水迭为丸,令可服。吴江,申佥宪兄,背患疽,木闷坚硬,脉沉实,乃毒在内,用一 
服,大小便下污物,再服而消,恐患者忽此二药,故以所尝治验者告之。 
治背疮 荆芥穗、木鳖子肉、大黄、归头、甘草节,除荆芥穗为君外,余各等分,酒 
水各一碗煎至七分,空心向东饮,即下积,与粥便止。若结成者,用川楝子七枚,烧灰酒 
下,次与十四枚,又次与二十一枚,三帖后,虽结亦小矣。(陶氏。) 
x内托散x 治诸肿毒恶疮,一服立愈。 
大黄 牡蛎(各半两) 栝蒌(二枚) 甘草(三钱) 
上锉。每服三钱,水一大碗,煎七分,去滓、温服。 
x秘传背疮方x 
大黄(五钱) 甘草节(一钱) 木鳖仁(五枚) 
上先将甘草、木鳖锉碎,同酒水各半小碗,砂铫内,文武火熬数沸,后下大黄,煎 
至七分,去滓,盛瓷器内,以青布覆之,明星下露一宿,五更温服。打下脓血是验,却 
用生料四君子汤,煎服。 
漏芦汤(见四卷,股部,附骨疽条。) 
x车螯散x 治痈疽初发肿痛,或少年热盛发背等,急宜宣毒利下,热退为度,大人小 
儿,四季皆可服之。 
紫背车螯(一双,盐泥固济,火 通红,地上出火毒用) 轻粉 甘草(各二钱) 大黄(五钱) 黄芩 
漏芦(去须) 瓜根(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薄荷汤下,速利、酒亦可。 
x内消丸x(《宝鉴》) 治疮肿初生,及瘰 结核,热毒郁滞,服之内消。 
薄荷叶 皂角(不蛀者,水煮至软,二味各半斤,煎膏) 牵牛(半斤,取头末) 青皮 陈皮(各一 
两) 沉香(半两) 广术(炮) 京三棱(炮,各三钱) 
上为末,人牵牛头末,用煎膏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