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黄帝素问+集注 >

第123章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黄帝素问+集注-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踝上,同身寸之三寸,太阳前少阳后筋骨间,谨取之,阳蹻之郄,刺可入同身寸之六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壮。左右四也。】 
【 马莳曰:此言阴蹻、阳蹻,有脉气所发之穴也。阴蹻脉气所发,乃足少阴肾经照海穴。阳蹻脉气所发,乃足太阳膀胱经申脉穴。照海在内踝下,针二分,灸三壮。申脉在外踝下五寸,针三分,灸三壮。】 
【 张志聪曰:阴蹻谓交信二穴,阳蹻谓附阳二穴,本篇虽论手足三阳之脉气所发,而内有冲任阴蹻五脏之阴脉焉。】 

手足诸鱼际脉气所发者。
【 马莳曰:此言手足及诸鱼际,有脉气之所发也,无穴名。】 
【 张志聪曰:鱼际者,谓手足之白肉隆起处,有如鱼腹而穴在其际也。手之鱼际,肺之脉气所发;足之鱼际,脾之脉气所发也。】 

凡三百六十五穴也。
【 王冰曰:经之所存者多,凡一十九穴,此所谓气府也。然散穴俞诸经脉部分皆有之,故经或不言,而《甲乙经》经脉流注多少不同者以此。】 
【 张志聪曰:手足三阳经脉气所发者,二百九十八穴,督任冲脉所发者七十八穴,五脏脉气所发者十穴,阴阳蹻四穴,通共三百九十穴。内太阳经内重督脉五穴、重足少阳十穴,手阳明内重大迎二穴,手少阳内重悬厘二穴、风池二穴、天窻二穴、颧髎二穴,共重二十五穴。除去所重,实三百六十五穴也。】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二十七

 骨空论篇第六十
【 马莳曰:骨必有空,空即穴也,故名篇。】 
【 张志聪曰:按此篇论骨空,而帝所问在风者,谓治大风寒热诸证,皆取刺于骨空也。夫人有三百六十五节,节之交,神气之所游行出入。骨空者节之交会处,非皮肉筋骨也。】 

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岐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
【 王冰曰:风中身形则腠理闭密,阳气内拒,寒复外胜,胜拒相薄,荣卫失所,故振寒汗出,身重恶寒也。风府穴所在刺灸分壮,与气府同法。用针之道,必法天常,盛泻虚补,此其常也。上椎谓大椎上入发际同身寸之一寸。】 
【 马莳曰:此言感风及有大风疾者,皆可以取风府穴也。人之感风者,有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之证,则当取风府穴治之,调其阴阳表里之经,以虚实为补泻耳。及有大风病者,致颈项皆痛,则亦治在此穴也。按长刺节论有曰: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此其病名也。风府所在刺灸分壮,已详气府篇中。】 
【 张志聪曰:风从外入者,风气客于皮肤之间也。风为阳邪,伤人阳气,故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也。调其阴阳,和其血气也。正气不足则补之,邪气有余则泻之。此言风在皮肤之气分,而治在风府者,风府乃督脉阳维之会也。如风邪入于经者,亦当治其风府也。夫风伤卫,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是以大风之邪,随卫气而直入于风府者,致使其头项痛也。风府督脉之穴名上椎,大椎也。曰风府在上椎者,谓经脉之穴,在于骨空之间也。】 

大风汗出,灸譩嘻。譩嘻在背下侠脊旁三寸所,厌之令病者呼譩嘻,譩嘻应手。 【 厌,读作压。】 
【 马莳曰:此言感大风而欲汗出者,当灸譩嘻穴也。譩嘻所在刺灸分壮,已详气府篇中,此不赘。】 
【 张志聪曰:汗为阴液,大风汗出者,阳气伤而邪陷于经脉之下,故当灸之。譩嘻,足太阳经脉之穴,在背骨六椎间旁开三寸。所以草厌之,令病者呼譩嘻,其脉应手。盖意为脾志,喜为心志,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在,神亦随之。夫血气者,神气也,节之交,神气之所游行出入,言脉气之出于骨空者,神气之所注也。】 

从风憎风刺眉头。
【 王冰曰:眉头,谓攒竹穴也,在眉头陷者中,动脉应手,足太阳脉气所发,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若灸者,可灸三壮。】 
【 马莳曰:此言感风恶风者,当刺攒竹穴也,系足太阳膀胱经穴,在眉头故云。】 
【 张志聪曰:从风,迎风也。迎风憎风,是邪在头额间,故当取眉间之骨穴。】 

失枕在肩上横骨间。
【 王冰曰:失枕,谓缺盆穴也,在肩上横骨陷者中,手阳明脉气所发,刺可入同身寸之一分,留七呼,若灸者,可灸三壮,刺入深,令人逆息。】 
【 马莳曰:此言失枕者有当刺之穴也。肩上横骨间,乃肩尖端上行两叉骨罅间陷中,名巨骨穴,系手阳明阳蹻之会,针一寸半,灸三壮至七壮。治肩臂不得屈伸。王注以为缺盆穴者,恐缺盆难治失枕,盖因横骨间,遂误以为缺盆也。】 
【 张志聪曰:失枕则为颈项强痛之患,故当刺肩上横骨间之穴。夫髓乃骨之精,脑为髓之海,髓之上会于脑者,由枕骨间之脑空而入,故此节论失枕,下节曰头横骨曰枕。】 

折使揄臂齐肘,正灸脊中。 【 折音舌。揄,同摇。】 
【 王冰曰:揄读为摇,摇谓动也。然失枕非独取肩上横骨间,乃当正形灸脊中也。然验之则使摇动其臂,屈折其肘,自项之下,横齐肘端,当其中间,则其处也,是曰阳关。所在刺灸分壮,与气府同法。】 
【 马莳曰:此言折臂者当有灸之之法也。凡人折臂者,使人自摇其臂而曲之,上与肘齐,即臂脊之中而灸之,以疏通其肘臂之气。盖细详之,乃三阳络之所也,系手少阳三焦经腕后臂外四寸,灸七壮,禁针。按督脉十一椎下有脊中,此穴与折臂无义,故当为臂脊之中,王注以为此节治上节失枕者尤非。】 
【 张志聪曰:折者,谓脊背罄折而不能伸舒也。摇其手臂,下垂齐肘尖,而正对于脊中,以灸脊中之节穴。】 

(月少)络季胁引少腹而痛胀,刺譩嘻。 【 (月少),音杪。】 
【 王冰曰:(月少)谓侠脊两旁空软处也。少腹,齐下也。】 
【 马莳曰:此言(月少)络及季胁引少腹而痛胀者,当刺譩嘻也。(月少)络间者,(月少)间之络。季胁者,章门之所。譩嘻所在刺灸分壮,已详气府篇中。】 
【 张志聪曰:(月少)络季胁,肋骨之尽处,少阳厥阴之部署也。痛引少腹者,连及于膀胱也。夫太阳为诸阳主气,故阳气陷下者,灸太阳之譩嘻。胁腹引痛者,亦刺譩嘻以疏泄。盖志意和则筋骨强健,而邪病自解矣。 张兆璜曰:少阳主骨,厥阴太阳主筋,少厥属木,木生于水,故痛引少腹。】 

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间。
【 王冰曰:分,谓腰尻筋肉分间陷下处。】 
【 马莳曰:此言腰痛不可以转摇者,当刺八髎穴也。八髎者,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也,左右相同,故曰八,系足太阳膀胱经,上髎在第一空,腰髁第一寸侠脊陷中,次髎在第二空,中髎在第三空,下髎在第四空,俱侠脊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 张志聪曰:腰痛不可以转摇者,肾将惫也。急引阴卵,连及于厥阴也,亦当取足太阳之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之八穴,及与少阴厥阴本部之痛处。盖八髎在腰尻之骨间,筋骨为病,当从骨空之穴以刺之。】 

鼠瘘寒热,还刺寒府,寒府在附膝外解营。取膝上外者使之拜,取足心者使之跪。
【 王冰曰:寒府在膝外骨间屈伸之处,寒气喜中,故名寒府也。解谓骨解,营谓深刺而必中其营也。】 
【 马莳曰:此言刺鼠瘘病者之有穴,而示以取穴之法也。凡生鼠瘘而发为寒热者,还须刺寒府穴,其穴在附膝外骨解之营也。凡取膝上外穴者,使之拜,则膝穴空开,而骨解之间可按而取之。至于取足心穴者,使之跪,则宛宛深处,即穴之所在,亦可按而取之矣。按针灸书并无寒府穴,今细推之,足少阳胆经有阳开穴,在阳陵泉上三寸,犊鼻外陷中,疑是此穴。盖鼠瘘在颈腋之间,正属足少阳胆经也。其曰寒府者,大凡人之膝上,片骨最寒,故命名如此耶?又曰阳关者,足三阳以此为关耶?如足太阳膀胱经风门穴,又曰热府。其古人命穴,必有取义,犹手有曲池,足有曲泉,手有三阳络,足有三阴交,膝外有阳陵泉,膝内有阴陵泉之类。故风门为热府,而阳关为寒府也。】 
【 张志聪曰:鼠瘘寒热,病也,其本在脏,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夫天开于子,足少阴者天一所生之水脏也。其本在脏者,在少阴之肾脏也。寒府者,膀胱为肾脏寒水之腑也。病在脏而还取之腑者,谓阴脏之邪,当从阳气以疏泄也。营,营穴也,谓所取寒腑之穴,在附于膝之外筋营间之委中穴也。拜,揖也,取膝上外解之委中者,使之拜则膝挺而后直,其穴易取也。如当再取肾脏之本经者,使之跪,跪则足折而涌泉之穴,宛在于足心之横纹间矣。以上论大风寒热诸证,当取头项脊背足膝之骨空者,皆太阳之穴也。】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 王冰曰:任脉,奇经也。任脉当齐中而上行中极者,谓齐下同身寸之四寸也。中极之下,言中极从少腹之内上行,而外出于毛际而上,非谓本起于此也。关元者,谓齐下同身寸之三寸也。】 
【 马莳曰:此言任脉之所起所止也。任脉,奇经八脉之一也。中极者,脐下四寸,起于中极之下,则始于会阴穴也。会阴在两阴间,任脉由会阴而行腹,督脉由会阴而行背也。从会阴以上曲骨之毛际,复循腹里之中极上关元,又上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至廉泉、承浆以上咽喉中,其脉至上颐,循面以入于目也。  
【 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所在刺灸分壮,已详气府篇中。】 
】 
【 张志聪曰:此言任脉之有骨空也。任脉乃循于腹之肉穴,然起于中极之下,上毛际而交于横骨,循膺胸之鸠尾、膻中、天突,而至于咽喉上颐,循承浆而入络于齿龂,复循面入目下,而络于承泣,是始终之有骨穴也。】 

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侠齐上行,至胷中而散。
【 王冰曰:冲脉,奇经也。侠齐两旁而上行气街者,谓毛际旁两鼠鼷上,同身寸之一寸也。言冲脉起于气街者,亦从少腹之内,与任脉并行而至于是乃循腹也。何以言之?《针经》曰:冲脉者,十二经之海,与少阴之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又曰:冲脉任脉者,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各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血气盛则皮肤热,血独盛则渗灌皮肤,生毫毛。由此言之,则任脉冲脉从少腹之内,上行至中极之下,气街之内明矣。】 
【 马莳曰:此言冲脉之所起所止也。气街所在刺灸分壮,已详气府篇中。】 
【 张志聪曰:气街即气冲,系足阳明经穴,在少腹毛中两旁各二寸横骨之两端。冲脉并足阳明少阴二经之间,循腹上行,侠齐左右各五分,上至胷中而散。再按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起于窍冲,循腹右上行至胷中而散,淡渗于肌腠,充肤热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