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中医内科学(七版) >

第6章

中医内科学(七版)-第6章

小说: 中医内科学(七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寒热相互转化——寒痰内郁化热,或热证久延转从寒化
    从实转虚——病久反复发作{寒痰伤及三阴三阳}由实转虚…肺脾肾虚候
                           热痰耗灼肺肾之阴
    虚实互为因果
    由于肺脾肾脏气虚弱——因虚生痰,因痰生病愈发愈重
肺虚不能主气→肃降无权气不化津→痰浊内蕴肺虚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而诱发
脾虚失于健运→积湿生痰→上贮于肺→肺气升降失常
肾虚摄纳失常→阳虚水泛为痰或阴虚火炎灼津为痰→上干于肺→肺气出纳失常
⑥病情严重时——肺肾同病,病及于心,甚则喘脱
大发作时——肺不能朝脉→血脉运行不畅→命火不能上济于心,或痰饮凌心痰
            浊蒙蔽心窍→心气心阳受累→喘脱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多与先天禀赋有关,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2.发作突然,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约数小时至数分钟后缓解。
   3.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变化、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而诱发。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
     4.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罗音。
    二、相关检查
   1.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如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外源性者血清IgE值增加显著,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
   2.胸部X线或CT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体征、呈过度充气状态并发呼吸道感染可见肺纹理增加及炎症性浸润阴影。
   3.肺功能检查:发作期有关呼吸流速的全部指标均显著下降,重证哮喘气道阻塞严重,可使PaCO2上升,表现为呼吸性酸中毒。
   三、病证鉴别
    1.哮病与喘证
哮——指声响言,为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
  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粗困难,是多种急慢性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
  关系——都有呼吸急促、困难;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
      2.哮病与支饮
支饮——虽也有痰鸣气喘症状,但多逐渐进行性加重,病势时轻时重,发作与
        间歇的界限不清,咳与喘重于哮吼
哮病——反复间歇发作,突然发病,迅速缓解哮吼声重而咳轻或不咳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辩虚实
    发作时——邪实:当分寒、热、寒包热、风寒、虚哮;
    未发时——正虚为主:辨阴阳之偏虚,肺、脾、肾之所属
    日久不愈,虚实错杂——辨主次
    实          证      虚         证
声  息 喘哮气粗声高 喘哮气怯声低
呼  吸 呼吸深长,呼出为快 呼吸短促难续,吸气不利
脉  象 有力 沉细或细数
    2.分寒热
邪实者——分清寒痰、热痰、是否兼表
    二、治则治法
    宗丹溪“未发以扶正气为先,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之意,以“发作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原则,区分寒热虚实,分别论治。
    《京岳全书?喘促》:“扶正气者,须辩阴阳,阴虚者补其阴,阳虚者补其阳;攻邪气者,须分微甚,或散其风,或温其寒,或清其火,然发久者,气无不虚……攻之太过,未有不致日甚危者。”
                                          寒痰——温化宣肺
发时(邪实)——攻邪(治标)——祛痰利气{ 热痰——清化肃肺
        喘脱—扶正固脱                    风痰——祛风涤痰
        正虚邪实—扶正+祛邪               寒包火——温清并用
                                          兼表证——解表
      肝气侮肺,肺气上逆—— 疏利肝气     兼俯实——泻肺通俯
平时(正虚)——扶正(治本){ 辩阴阳——阳虚…温补;阴虚…滋养
                              别脏腑——补肺、健脾、益肾
    临证所见,发作时,虽以邪实为主,亦有以正虚为主者;缓解期常以正虚为主,但其痰饮留伏的病理因素仍然存在 。故对哮证的治疗,发作时未必全从标治,平时也未必全持扶正,当标本兼顾。尤其是大发作有喘脱倾向时,更应重视回阳救脱,急固其本,若拘泥于“发时治标”之说,则坐失救治良机。
    平时当重视治本,区别肺、脾、肾的主次,在抓住重点的基础上,适当兼顾,其中尤以补肾为要着因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则根本得固。但在扶正的同时,还当注意参入降气化痰之品,以祛除内伏之顽痰,方能减少复发。
    三、证治分类
    (一)发作期
    1.冷哮证
症状分析——①呼吸急促,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寒痰伏肺,遇寒触发,痰升气阻,
           壅塞气道,肺失升降;②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咯痰量少—
           肺气闭郁,不得宣畅;③痰色白、稀薄而有泡沫,或呈粘沫状—
           痰从寒化为饮;④面色晦滞带青,形寒怕冷——阴盛于内,阳气
           不得宣达⑤口不渴,或渴喜热饮——病因于寒,内无郁热;⑥天
           冷或受寒易发——外寒引动伏饮;⑦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证机概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降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    长于降逆平哮,治痰饮咳喘,“咳而上气,
                      喉中有水鸡声,表证不著者
         或小青龙汤    解表散寒作用强,用于表寒里饮,寒象较重者
方解——射干、麻黄…宣肺平喘,豁痰利咽      苏子、沉香…直折逆气
        干姜、细辛、半夏…温肺蠲饮降逆     蝉蜕、僵蚕…开肺闭、降逆气
        紫菀、冬花…化痰止咳               
        五味子、大枣…敛肺补肺
药理——麻黄:有收缩血管、兴奋中枢、抗过敏、、利尿、解热、镇痛、平喘、抑制细菌与病毒等作用;五味子肾上腺皮质样作用,并能增强细胞免疫、舒张血管与强心作用。麻黄去节的茎含麻黄碱,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并有宣肺平喘作用。伪麻黄碱有利水作用。在急性发作时,病人往往大汗淋漓,在多汗的情况下,仍可用较大剂量麻黄,因其平喘作用明显,喘平汗自止,汗出不止是喘甚之故。(张沛虬)
加减——①痰壅喘逆不得卧…合三子养亲汤、皂荚
        ②表寒里饮,寒象明显…小青龙汤加苏子、杏仁、白芥子、橘皮等
        ③咽干口燥,痰涎稠粘,咯吐困难…加服祛痰灵
        ④沉寒痼冷,顽痰不化(喘哮甚剧,恶寒背冷,痰白呈小泡沫,舌
         苔白而水滑,脉弦缓有力)…紫金丹(每服米粒大5…10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