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爱迪生传 >

第29章

爱迪生传-第29章

小说: 爱迪生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系统的第一份专利申请。

爱迪生对电气铁路充满了信心。他亲自试车,除了欣赏这种“穿山过
谷”的乐趣之外,主要是要使电气铁路成为现实。他的行动动机是,使电力
火车为社会服务,不仅要为中西部的小麦种植者们解决运输问题,而且要在
更大范围取代蒸汽机车。

起初,没有人认真地考虑过电气机车的问题。多数铁路资本家认为,
搞电气机车浪费金钱没有必要。公众中了解电力的人也不多,即便有人知道
电力是什么东西,但也不能估计出它的巨大潜力。更令人不解的是,一些与
电力发展息息相关的方面也对爱迪生进行嘲讽。

但无论怎样,爱迪生的电气机车接近成功了。在试车后,爱迪生发明
电车的事,传遍各地,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并且要求搭乘电车。

门罗公园研究所的法律顾问洛雷博士听了传闻,特地从纽约赶来,爱
迪生对他说:“你也搭乘看看,申请专利的时候,好做参考。”两人上了客车。
这天是由克鲁西担任司机。克鲁西以60 公里的时速行驶,经过急坡,拐过
曲线,车子发出怪音,机车脱轨了,客车一起随着翻倒。车上乘客全给摔出
车外,还算幸运,只有司机一人脸部擦破,其他的人都没有受伤。可是,由
于这次脱轨,爱迪生遭到许多人的指摘和非难。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


次脱轨事故,对爱迪生来说,倒是一项很好的研究资料。使他想到车子一旦
危急,可以使用相反的电流,产生抗力以阻止车子前冲,因而发明了电气制
动器。

爱迪生在自己的铁轨上不断改良着机车的性能,不断地提出有关的专
利申请。然而电灯系统的完善工作占去了他越来越多的时间,所以在电气机
车方面,直到1881 年9 月,他才迈出了第二步。在第二阶段,他设计了两
台大型电气机车,客车的最高时速为96 公里,可载乘客90 人。研究所四周
轨道延长到3 公里,有错车道和转辙器这类与实际铁路相同的设备。

爱迪生电车的发明进展顺利,使北太平洋铁路的总裁亨利·皮奈特感
到高兴。亨利为门罗公园提供了建筑3 英里长的一段铁轨的资金,并同意,
一旦爱迪生将电气铁路费用降在蒸汽机机车之下,他就立刻建造50 英里长
的电气铁路。但是,这一目标还未实现,亨利就破产了。

亨利破产后,再也不能为爱迪生提供研究经费了。但诚实的亨利仍然
跑到门罗公园对爱迪生说:“和你所订的协议我一定遵守,你的研究费用,
我一定会付给你。”

“皮奈特先生,协议书当作没有订好了,但你的友情,将永志不忘。感
谢你的鼓励,由于你的帮助,电车才能发展到目前这种程度,皮奈特先生,
你现在应该设法让自己再度站起来。”爱迪生安慰皮奈特先生说道。

10 年之后,亨利·皮奈特再度成为北太平洋铁路的总裁,他并未忘记
以前的约定,向爱迪生提出关于西部山岳地区铁路电气化计划。

爱迪生终于完成了电车,但为什么不像电话、电灯、唱机等那样使爱
迪生出名呢?原因在于,当爱迪生热中研究电车的时候,同时在美国还有一
位费尔德从事同样的电车研究。资本家们为使电车事业化,特别促使爱迪生
和费尔德两

人就专利特许权合作,于1883 年以资金200 万元设立“美国电气铁路
公司”。几个月后,爱迪生与费尔德铺设了一条供表演用的铁路,共1/3 英
里长,地点是在芝加哥博览会大厅。6 月,博览会揭幕了。在5— 18 日这个
短短的展示期间,爱迪生的改良电车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列车取名为“法官
号”,共有3 根铁轨,由中间一根向列车输入电流,两边两根用作回路,每
次可乘20 名旅客。据《电力世界》报道,这辆列车的运转性能“胜过这个
国家境内的任何蒸汽机车”。博览会结束之前,它共行走了466 英里,载客
26000 人。《电力世界》指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马
与蒸汽机车就会被它取代,它拖着车辆爬山涉水,既无马蹄的响声,也没有
蒸汽机的噪音。”

电气铁道在芝加哥公开展览后搬到路易斯维尔来。路易斯维尔的《快
报》上曾描写道:“这种电气火车是没有烟火的。它被一种目不能见的,甚
至不知究是何物的原动力所驱策,在铁轨上平稳而快捷地驶行着。又安全,
又实用。”

在研究电气机车方面,对于爱迪生来说,这成功的一天已经不远了。
但电气铁路公司并没有发迹,这里面的原因很多。按照爱迪生的话说:“我
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我不能继续干下去,我没有时间,这里需要我做的事情
太多,尤其是涉及到电灯方面的工作。”其实,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
是,铁道马车已有50 年的历史了,“直到1890 年以后,曾经作为大城市的
运输工具的马车才消失。但就个别旅行而言,轻便马车仍然是旅行的主要工


具。至少从当时的水平看,它还不是一种蹩脚的运输工具。当时的人对这种
运输的看法与现在一般人恰恰相反,1900 年以前的四轮马车其实是相当时
髦和舒适的。”如果采用电车的话,铁道马车势必遭到淘汰,但在一些大城
市的市民中,有人喜爱马车,这些人自然反对电车,以致电车很难有进展。
此外,又因公司内部不和,竟至破产。

几年后,“纽约中央公司”宣告成立,终于决定采用电车。这时,爱迪
生正好发明电影,再度震惊全世界。

随着电力照明系统的沟通,在各个工业部门中,电动机逐渐取代了蒸
汽机。1880 年的时候,美国工业还依靠蒸汽机,到1900 年,电已成为动力
的一个来源,电力已达30 万匹马力,到1914 年,电力进一步增加到900 万
匹马力。电力节省了大批人力和物力,改善了操作环境,减轻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生产效率,引起了社会生产的重大变革。到19 世纪后期,美国电力
工业的发展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的英国。《物理学与技术史》一书的作者在
论述“电气化的产生”时指出:“电能为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提供能量。电气
化解决了能量的输送和拖动问题,从而在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基础上对国民经
济和它的技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使生产力得到了飞速地增长,就其后果
来说并不亚于工业革命”。这是对由新的照明系统带来的电气化的伟大意义
的恰如其分的、最好的阐释。

六 一场激烈的“电流战”

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
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不断地寻找自然的
秘密,并利用它来造福人类;且一切都当朝光明的一面迈进。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19 世纪80 年代中期,爱迪生的电灯事业获得了成功,这一成功比以往
任何成就给他带来的声誉都大。在80 年代中期以前,他很少有失误,中期
以后,尽管他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失败也是屡见不鲜的。爱迪生最不值得
称赞的行为之一就是他批评交流电,说它有副作用,可能造成死亡与损伤,
但他未加具体说明。所以有人说,“像他这样一个自己搞出了许多发明创造
的人竟然对别人的新发明大加攻击,这是很矛盾的事。”他反对使用交流电
而赞成直流电,因而在一场激烈而固执的论战中败北。在这方面,反映出了
爱迪生成为名人之后渐渐滋生的顽固守旧的缺点。

西奥兰治的新生活

1884 年爱迪生37 岁。这一年对爱迪生来说,是他悲伤的一年。

爱迪生从1881 年冬开始,在纽约居住的时间越来越长,相对在门罗公
园的时间越来越短。他的妻小都住在纽约,老家门罗公园成了专供夏天避暑
的地方。爱迪生全家在门罗公园度过了几个夏天。1884 年夏天,玛丽·爱
迪生在这里患了伤寒,这是一种危险的疾病。起初以为她只不过是受了点凉,
吃几服药就会好的。因此,正在纽约奋战的爱迪生没有去看她。玛丽的妹妹
爱丽丝和医生们每天尽力看护,一直在床边陪伴。


不久,夫人的病情恶化,爱迪生也有好几天没有去研究所了。爱迪生
被人笑做“工作虫”,他不到研究所来是很少有的事情,所以同事们都很担
心。爱迪生夫人康复的希望落空,1884 年8 月9 日凌晨,玛丽·爱迪生去
世。在住宅中举行丧仪后,就把棺柩运到一个小车站上,由火车送到她儿时
的家乡纽约克。她去世的消息是8 月16 日发出的:著名发明家爱迪生之夫
人突于本月九日星期六于新泽西门罗公园逝世。十二日下午举行丧礼,到宾
客400 余人。其中有爱迪生公司经理爱登,副经理约翰逊,劳雷,德纳瓦洛
与罗斯福等人。吊客致送鲜花极多。她被埋葬在纽约克快乐山的墓地上。

爱迪生夫人去世后给他遗下了三个幼年的孩子,11 岁的多特,8 岁的
小阿尔瓦(ThomasAlva Jr .)和6 岁的威廉·莱斯(William L.)。妻子的
谢世,使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孤寂。然而他不得不继续工作。他是不能因此
而把工作停顿下来的。他把他的住屋租给了威廉姆(William )和霍尔泽
(Alice h olzer ),把孩子们送到纽约去,托外祖母史蒂威尔代管。

门罗公园所能给予那发明家的除了悲伤的回忆外别的什么也没有了,
他于是把那些机件、药品、仪器等统统搬了出来而把它舍弃了。

几年之后这所老屋因为受到雷击而焚毁了,宾夕法尼亚铁路旁的那所
旧时的电灯厂也烧毁了。在爱迪生搬出后是农夫们搬去居住的。

实验室楼上的那间大房间租出作为跳舞会之用。休西(L.m .Hussey )
利用它作为他的管乐队的总部,并在室后搭起了一个舞台。楼下的一层曾一
度充作牛棚。这所古老的建筑物渐渐地分散了,木料也给拆了去建筑近边的
房屋,最后也就倒塌了。

那所砖筑的机器厂的东头改成门罗公园消防处堆储杂物的储藏室。另
一端也曾一度充作牛棚。有一个名叫麦康纳尔(Thomas j .McConncl )的农
夫住在那间玻璃小室里,在那草场上养了许多猪。后来一家姓威尔考克斯
(Willcox )的搬进那以前的办公室的屋中来,并且在屋中养了许多的鸡。

在1884 年和1885 年之间的岁月中爱迪生的生活是寂寞单调的。玛丽
在世时,她对汤姆没有太多的要求,她爱他,理解他的事业的重要,爱迪生
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过家庭生活,但玛丽总是等待着他。现在爱迪生非常寂寞
单调,他也许已向她道歉,因为他没有花很多时间陪她。

为了消除寂寞,爱迪生常带多特到戏院去,回家后总是要她把歌曲重
新唱给他听。那时她还只12 岁,她常替代购买雪茄,总是和对母亲一样敬
爱他。

他最心爱的消遣是钢琴。他的听力虽然不好,但他还是热烈地爱好着
音乐。他弹钢琴时,不根据什么乐谱,只是凭着他自己奇特而快速的音乐才
能。

他的一个友人曾这样形容他道:“看他在钢琴键上弹出声音来是一件非
常有趣的事。他很像在电报键上用了闪电般的速度发送着一个快速的电文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