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爱迪生传 >

第37章

爱迪生传-第37章

小说: 爱迪生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片3000 英亩的地皮下,储存着2 亿吨低品位铁矿石;在另外一块1.6 万英
亩的地皮下,有10 亿吨低品位铁矿石。爱迪生说:“仅仅这几英亩土地,就
可以向包括出口在内的美国钢铁业提供足够使用70 年的矿石。”他在1892
年4 月乐观地估计,“不出七八年,我就可以每年生产价值1000——1200 万
美元的矿石,每年净赚300 万美元。”

他在那里设了一个总厂,副经理是马洛利。约翰·兰道夫(JohnT.Randolph )为秘书。

起初,工人们因为矿地的膳宿设备不完全,都不愿留下工作。爱迪生
便分析了这种困难的原因。“如果我们要把工人留在这里,那必须使它有吸
引工人的地方。我们应该建造一些屋子,把自来水管和电灯装设起来,以低
价租给他们。”

他立即设计了一所小屋的图样,50 幢房屋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建成了。
于是他们便在纽约各报纸上登载广告,招收工人,并且描绘那里住所的舒适
情况。不久便有650 多人前来应征。他们在那边组成了一个新的市镇,取名
“爱迪生镇”。

买进矿山的爱迪生,不用其他矿山所用的选矿法,而采用大规模的新
方法。在设计与建造的过程中,他认为,应该尽量取消手工劳动,粉碎巨石
最初应由机器完成,并在其他各道工序中使用传送带。

关于爱迪生在矿地的活动情形传说很多。有一次他叫一个工程师设计
一种机械,他收到了3 张图样,但没有一张是满意的。那个工程师说道:“这
太不好了,我们没有别的方法想了。”爱迪生没说什么,在他星期六回奥兰
治时他在那位工程师的书桌上留下一大堆的图样。“爱迪生式选矿机”完成


之前,他已试验过近50 种机械,做了又改,改了又做,到最后完成,已经
花费了将近3 年的时间。当时除了蒸汽铲,发动机,发电机以外,其余的机
器都是爱迪生亲自设计制造的。

爱迪生的选矿法,是在铁矿的腹部开一个70 公尺的横洞,装置炸药,
一次就可爆出35 万吨的铁矿。他挑选了两组工人,每组5 人,负责每天炸
裂矿石。如何将这些铁矿石粉碎呢?爱迪生设计的结果,机器的心脏部位就
是几只巨型压辊。压辊上带有凸凹齿,以每小时60 英里的速度飞快旋转。6
吨重的大矿石被送进压辊,立刻就碎成人头大小的石块,接着由传送带传到
下一组继续粉碎。这样,经几道碾压,矿石就变成了粉末,然后通过480 块
磁石进行选择,每经一道工序,矿粉就得到一次精选。

这种碎石机只有在看到它的形状,听到它的响声后才能明白它的庞大。
“站在这机器的旁边,耳朵也许会被那雷击似的声响震聋。眼见那些巨大的
石块被轧成小块,有时半吨多重的石块会被抛至空中,高20 尺至25 尺,在
这样巨大的动作之前看的人的心情一定会被这种伟大的景象所淹没而感到自
己的渺小了。”

为了更有效地经营采矿事业,爱迪生还建造了储存矿石的仓库,新泽
西铁路的支线延长到爱迪生矿山下,终点站就叫“爱迪生站”。

爱迪生也建造了一座独立的矿粉加工厂,以每秒钟一块的速度生产矿
粉砖。所有这些工作,爱迪生都是亲临现场指导,有时甚至不顾个人安危,
他曾经两次险遭不测。爱迪生回忆说:“正当我站在机器旁进行试验时,一
只垫圈断了,弹簧把铁棒嗖地弹到了天花板上,又从离我鼻子一英寸的地方
落在工作台上,穿透了两英寸厚的木板。正像人们说的,‘差一吋就丧了命。
'” 

另一次,矿石不能顺利地滚入垂直的干燥器的开口中,上面的石块堆
积成一个9 尺见方,8 尺高的石柱。下面有一个能容两个人出入的洞口,爱
迪生便和马洛利(w .S.Mallory )一同爬了进去,想看看里面究竟发生了
什么障碍。这时忽然有14 吨的矿石从上面崩裂下来,把那洞口塞住了。爱
迪生说道:“工人们知道那时我们正在洞里面,费了许多时间才掘开石块把
我们救了出来。”

爱迪生采用新的造矿法,不仅铁矿质量比用那种旧式机械生产的要好,
而且比原来磁铁矿的售价低了许多。对于这些,钢铁公司看得很清楚。开始
营业的第一天,钢铁公司就订了1 万吨,以后也不断地有订货。爱迪生的铁
矿经营以1889 年最好。每天所产矿砂可装20 吨的货车75 辆,送到炼铁厂。
对此,爱迪生很开心。他曾对马丁说过:“这5 年的生活,是我一生中最愉
快的。在这里,我可以拼命地工作,没有任何琐事打扰。此地还有清新的空
气和素淡的食物,一切都使我非常满意。大家在这儿学到了很多东西,总有
一天我们会用它为人们造福。”

但是,到1890 年情况有了改变。这项工程使爱迪生蒙受了财政上的灾
难。但从技术上说,他的粉矿厂是成功的。全部工程都在按计划进行,成本
核算也达到了预期标准。他可以以每吨6 美元的价格为高炉提供矿砖,这一
标准无疑会为他带来源源不断的订单。但是,明尼苏达州的苏必利尔湖发现
了很大的铁矿,铁矿不仅品位高,分布广,而且可以用成本较为低廉的露天
采掘方式开发。于是,铁矿石的价格立刻降了1/3 强,这样爱迪生就不得不
以每吨4 美元的价格出售矿砖,进行亏本生产。


爱迪生告诉马洛利说他们的工作不得不停止。虽然已经过八年的努力
和200 万美元的投资,终究敌不过经济情势的发展。

51 岁的爱迪生不但耗尽了全部财产,而且还负了很多的债,他对铁矿
的投资,其中3/4 是发明家把自己的通用电气公司的股票售去而换得的。尽
管他负了债,但他仍一点也未显出失望。正如爱迪生成功了并不骄傲一样,
他失败了也不那么烦恼。当马洛利提起此事时,爱迪生却说:“算了,全过
去了,可我们这笔钱花得真痛快。”他还说:“又学到了一门学问,而且对社
会曾经有过贡献,没有什么好后悔的。至于债,用工作来偿还好了。”矿山
事业的失败,几乎将他推入深渊。但是坚强的爱迪生毅然从深渊中爬起来,
像年轻人一样,凭着热情勇往直前,再度地向发明挑战,而迈向璀璨的发明
旅程。正如马洛利所说:“在爱迪生的态度上是找不出特别的失望情绪的。
他总是希望着将来,他总是考虑着如何解决目前的处境,如何利用我们花了
极大代价换来的知识。”

采矿工程为爱迪生造成了很大亏损,这使得那些不怀好意的报社记者
在一旁看笑话。有的地方新闻这样写道:“爱迪生过了8 年,打开魔法箱,
里面是空的。魔术师下山了,下次又会变出什么花样呢?”

打破常规,进入水泥业

爱迪生很快调整进攻方向转到了水泥制造业。

水泥是由英国石匠亚斯普丁(Joseph Aspdin 1779— 1855)于1824 年最
初发明的。水泥形色像英国波特兰产的有用石灰石,故称“波特兰水泥”。
这种水泥是由天然含粘土的石灰石制碾而成的自然水泥,多羼砂,凝固较慢,
凝后较坚。制造时,先将石灰石与粘土混合,成份多少,可任意配合,然后
烧成。亚斯普丁制造的水泥不免粗陋。

到了1827 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科普雷的舍勒(DavidO.Saylor )与
同伴数人开始仿制水泥。在工程师怀特用自然水泥修筑伊利运河后,起而效
者更加多起来。法国在1840 年,德国在1858 年都先后建起了水泥厂。到20
世纪初,人造水泥大盛行。1902 年,美国计划出水泥17230644 桶。

爱迪生初入此业,实为后进。由于他看到此业的发展与作用日增,又
从碾矿业中获得许多关于碾石的经验,便打算进入水泥业。

1898 年,他在西奥兰治以西45 英里处的森林发现了水泥石,爱迪生立
即购下了800 英亩储有水泥石的土地。爱迪生广泛阅读水泥制造法的书籍,
并多方收集有关资料。接着,进行绘图设计。工场的设计图,经过24 小时
不眠不休息的赶工画好,照设计图所建的工场,直到今天还保留着。他从附
近的矿场运来了石灰石。要碾碎作为水泥原料的石灰岩,那些用于开采铁矿、
辗碎矿石的机器,马上就派上了用场。这样于1902 年,爱迪生的工厂已开
始生产水泥。与其他水泥厂相比,爱迪生的水泥厂的最大特点莫过于全面采
用机械动力装置,使工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下解放出来。到了1905 年,
它已成为全美第5 家最大的水泥厂,日出产3000 桶。1924 年,日出产至7500
桶。爱迪生认定水泥制造业大有希望,便成立了“爱迪生·波特兰水泥公司”。

爱迪生进入水泥业后,打破常规,设计了一个大型长窑。起初他用了
一个木制的模型,进行反复的试验。最后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准备制造。以
前的转窖长60 尺,直径6 尺;这一次的长150 尺,直径9 尺。

长窖完工后,试验结果产量较普通的窖多了一倍;然而爱迪生还嫌不
足,他在马洛利的报告上写道:“不行,再想办法。”后来水泥的产置逐渐增


至550 桶,后来又至650 桶。然而这还不能满足爱迪生的欲望。他对马洛利
说道:“现在的困难并不在长窑本身,而是在于你管理的方法。我相信那长
窖在24 小时内一定能制造出1000 桶的水泥来。”

水泥产量的数字继续上增着,从750 桶增加到850 桶。但爱迪生依旧
嫌产量太少。马洛利便问他:“如果你知道增加产量的方法,那么就希望你
立刻告诉我们。”爱迪生回答道:“假如我有时间的话,我将在最短时间内把
它解决。”他建议了几种改良的方法,后来工厂的出品不但超过了900 桶,
又到了1000 桶。最后在24 小时内竟能制造出1100 桶。当时有不少人对这
长窖发生怀疑,同业中也有人嘲笑这种制造方法。他们预言这方法是马上就
要失败的,他们认为这长窑一定会发生弯曲。可是事实证明,他们是错误的。
不到几年,美国全国出产的波特兰水泥一半以上是用爱迪生式的长窑制造
的。而且,烧制水泥所需的煤也减少了一半。他还利用选矿厂设计过程中获
得的技术大大改革了水泥石烧制前的碾磨工序。另外,用大批小车推运水泥
石的作法也被5 吨大型气铲所取代。

“爱迪生经营水泥业,其最令人注意处,不在于标准制造法上的贡献,
而在其所表现出的爱迪生之伟大人格,坚强毅力和创造精神。”

水泥公司的利润很大,当年开采铁矿所负下的债,不到3 年全部还清
了。

有人对爱迪生建规模如此之大的水泥厂有点不理解。爱迪生对此答道:
“马车终将被未来的电车或汽车所代替,土路已经完全不适应新美国的发展
步伐。水泥正是重新建造马路的不可缺少之物。”爱迪生这么说,也就这么
干。

接下来研究的项目,是铺路和为多数工人建造廉价而耐用的房子。但
是两种设想没有一种是特别成功的。在新村附近铺设的第一条一英里长的水
泥路仅使用了一年,其后铺设的路也不理想。后来,爱迪生发现问题出在路
基的粘土硬度上。此后,在其他地方铺设的几英里水泥路一直使用到1950
年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