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快乐成功人生秘诀:这些心态是必需的 >

第6章

快乐成功人生秘诀:这些心态是必需的-第6章

小说: 快乐成功人生秘诀:这些心态是必需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何有才,也没有提出自己的要求,只简单地写了这样一句话:“请给我一份工作。”
  这家名为底特律建筑公司的老板麦·约翰收到这封求职信后,让手下人回信告诉米·乔伊:“公司没有空缺。”但米·乔伊仍不死心,又给公司老板写了第二封求职信。这次他还是没有吹嘘自己,只是在第一封信的基础上多加了一个“请”字:“请请给我一份工作。”此后,米·乔伊一天给公司写两封求职信,每封信都不谈自己的具体情况,只是在信的开头比前一封信多加一个“请”字。
  3年间,米·乔伊总共写了2500封信,这2500封信的每一封都比前一封只多一个“请”,“请”字后面是千篇一律的“给我一份工作”。见到第2500封求职信时,公司老板麦·约翰再也沉不住气了,亲笔给他回信:“请即刻来公司面试。”面试时,麦·约翰告诉米·乔伊,公司里最适合他的工作是处理邮件,因为他“最有写信的耐心”。
  当地电视台的一位记者获知此事后,专程登门对米·乔伊进行采访,问他为什么每封信都只比上一封信多增加一个“请”字,米·乔伊平静地回答:“这很正常,因为我没有打字机,只能用手写,而每次多加一个字,是让他们知道这些信没有一封是复制的。”
  当这位记者问老板为什么要录用米·乔伊时,麦·约翰说:“当你看到一封信上有2500个‘请’字时,你能不感动吗?”
  道路曲折坎坷并不是通向目标最大的障碍,一个人的心志才是成败的关键。只要心里的灯火不曾熄灭,即便道路再崎岖难行,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一个小箱的两端,中间用一个透明的玻璃板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第二次更猛烈的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伤。它还要进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进攻无望后它再也不进攻了。这时候,心理学家将隔板拿开,鳄鱼仍然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它放弃了所有努力,最终活活饿死。
                  第10节:一、获得快乐人生的好心态(9)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人也和鳄鱼有类似之处:当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而没有达到预定目标时,便灰心丧气,认为这件事自己永远都办不到,从而忽视了自身力量的壮大和外界条件的改变,于是放弃了实现目标的努力,久而久之,形成了思维定势,套在失败的教训中爬不出来,以致丧失唾手可得的机会,最终一事无成。很多时候,打败自己的不是对手,也不是外部的环境,而是自己的脆弱,其实再坚持一会儿,再试一下,可能就成功了,所以即使是身处困境,也不要用绝望代替希望,只要有希望与你同在,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别抱怨命运不公平
  不能因为月缺,我们就说月球不是圆的;不能因为日食,我们就说太阳不是永恒的。任何一天都有好与坏,没有哪一天、哪种环境是百分之百的“好”。我们之所以常常会抱怨生活的不公平,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处境总是抱着一种悲观、抱怨的看法,而不是一种乐观、快活的看法。
  一天,通用公司要裁员,名单上有内勤部办公室的艾丽和密娜达,规定一个月之后她们必须离岗,当时她俩的眼圈都红红的。第二天上班,艾丽的情绪仍很激动,跟谁都没有什么好脸色,仿佛吃了枪药,她不敢找老总去发泄,就跟主任诉冤,找同事哭诉:“凭什么把我裁掉?我干得好好的……”“这对我来说太不公平了”,她声泪俱下的样子,让人心生同情,但大家又不知该怎样劝慰她。而她只顾到处诉苦伸冤了,以至于她的分内工作:订盒饭、传送文件、收发信件等都耽误了。
  她原本是个很讨人喜欢的人,但现在她整天气愤愤的,许多人开始时都有些怕和她接触,都躲着她,后来就有点讨厌她了。
  而密娜达在裁员名单公布后,虽然哭了一晚上,但第二天一上班,她就和以往一样地干开了。由于大伙不好意思再吩咐她做什么,所以她便主动向大家揽活。面对大家同情和惋惜的目光,她总是笑笑说:“是福跑不了,是祸躲不过,反正这样了,不如干好最后一个月,以后想干恐怕都没机会了。”她仍然每天非常勤快地打字复印,随叫随到,坚守在她的岗位上。
  一个月满,艾丽如期下岗,而密娜达却被从裁员名单中删除,留了下来。主任当众传达了老总的话:“密娜达的岗位,谁也无可替代,密娜达这样的员工,公司永远不会嫌多!”
  人在面临困境的时候,不要抱怨命运,因为抱怨不但会让自己内心痛苦不堪,而且在怨天尤人的愤怒情绪中,只会把事情搞得越来越糟,把解决问题的机会再次错过,抱怨除了使自己对待他人的态度很恶劣以外,还会令自己一事无成。
  其实上苍真的很公平,那些抱怨它的人只是因为没能发现命运放在他们身边的那些赏赐,常常舍近求远,到别处去寻找,找不到,就开始抱怨,而实际上机遇往往就在您的脚边,正确地讲,就在您的心里。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打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我们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光耀看过报告,非常气愤。他在报告上批了一行字: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阳光就够了。
  后来,新加坡利用那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花植草,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连续多年,旅游收入居亚洲第三位。
  有时候,命运在向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又为你开启一扇窗。世上的任何事都是多面的,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这个侧面让人痛苦,但痛苦却往往可以转化,任何不幸、失败与损失,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有利的因素。
  面对不幸,面对困境,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该是不断捕捉生存智慧,承受苦难,直面打击,在挫折中使自己不断成长起来。
  一个自以为很有才华的人,一直得不到重用,为此,他愁肠百结,异常苦闷。有一天,他去质问上帝: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上帝听了沉默不语,只是捡起了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并把它扔到乱石堆中。上帝说:“你去找回我刚才扔掉的那个石子。”结果,这个人翻遍了乱石堆,却无功而返。这时候,上帝又取下了自己手上的那枚戒指,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扔到了乱石堆中。结果,这一次,他很快便找到了那枚戒指——那枚金光闪闪的金戒指。上帝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但是他却一下子便醒悟了:当自己还只不过是一颗石子,而不是一块金光闪闪的金子时,就永远不要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
  如果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坚持磨砺自己的意志和品格,最终把自己打磨成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那么,任何人都掩不住你灿烂夺目的光辉。
  能够忍受不公平的待遇,并且以平常的心态对待,这是人生的一个境界,也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方向。坦然面对生活,用微笑来迎接一切困难。多年前,当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阿济·泰勒·摩尔顿到南卡罗来纳州一个学院对全体学生发表演说,她走到麦克风前,先是将眼光对着听众,由左向右扫视了一遍全场,然后开口说道:“我的生母是聋子,因此她没有办法说话,我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也不知道他是否还在人间。我这辈子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到棉花田去做事。”
  台下的听众全都呆住了,她继续说道:“一个人的未来怎么样不是因为运气,不是因为环境,也不是因为生下来的状况,如果情况不如人意,我们总可以想办法加以改变。一个人若想改变眼前充满不幸或无法尽如人意的情况,只要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我希望情况变成什么样?然后全身心投入,采取行动,朝理想目标前进即可。”接着她的脸绽现出美丽的笑容。
  假如当初阿济·泰勒·摩尔顿一味慨叹命运的“不公平”,一味抱怨“生不逢时”,那就肯定无法摆脱“到棉花田去做事”的境遇,更不用说成为美国的财政部长了。
                  第11节:一、获得快乐人生的好心态(10)
  倘若你在茫茫大千世界里,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正视不公平现象,做一个顺应世事、安分守己的平凡之人,努力上进,做你自己应该做的事,那么很快你就会脱颖而出,并且找到快乐。
  古往今来,许多成功的人都是乐观、豁达、心地坦然的。他们蔑视权贵、淡泊名利,善于享受真正的生活,善于发掘蕴藏在生活中的无穷快乐。他们之所以总是充满着幸福和快乐,也许正是由于他们从不抱怨命运,而是想方设法让他们那富有的心灵总是充满着创造的活力。
  威廉·詹姆斯说:“我们所谓的灾难很大程度上完全归结于人们对现象采取的态度,受害者的内在态度只要从抱怨转为奋斗,坏事就往往会变成令人鼓舞的好事。在我们尝试过避免灾难而未成功时,如果我们同意面对灾难,乐观地忍受它,它的毒刺也往往会脱落,变成一株美丽的花。”
  人是一个有追求有目标的生物,所以,只要他朝着某个积极的方向努力,他一定能自然正常地发挥作用。快乐就是自然正常地发挥作用的征兆。人只要发挥一个目标追求者的作用,不管环境如何,他都会感到十分快乐。爱迪生有一间价值几百万美元的实验室没买保险而被火白白烧掉了,后来有人问他:“你该怎么办呢?”爱迪生回答:“我们明天就开始重建。”他保持着进取的态度,可以断言:他绝不会因为自己的损失而感到是上帝给了自己不公平的待遇。
  如果生活成全了你,务必心怀感激。即使生活为你设置了一些磨难,也无须嗟叹,给你困境,是为了磨练你的毅力,然后重用你。其实,一个人,不管他经受了多少打击,也不管他经历了多少苦难,一旦他摆正了自己的心态,他便能治愈创伤,获得希望,萌生出新的生机,哪怕是在荒凉恶劣的环境里,也依然能够放射出自己的光和热。
  一个人只要精神不倒,任何坎坷都很难使他摔倒!
  放弃有时也如花开般美丽
  人生中,得与失常常发生在一闪念间。到底要得到什么?到底会失去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可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充实,人应该随时调整自己的人生重点,该得到的,不要错过;该失去的,洒脱地放弃。都得,可能是占有了别人的利益;都失,也太对不起自己。
  在生活中我们要懂得放弃,有些时候放弃不仅是一种勇气,而且也是一种智慧。不要抱着旧的思维模式,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人生有尽,精力有限,如果我们把名利、财富、权势、地位、爱情等等统统抓在手中,就无法腾出手脚去创造,负重太多,就难以行远,为了达到我们更远大的目标,充分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