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

第19章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第19章

小说: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我们为什么淘气?

    克:如果你在淘气的时候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有意义的,因为你自己知道你是淘气的。但是当你生气的时候,你永远不会问自己为何生气,对不对?你只在生气过后,才问这个问题。生气了以后,你说:“我真笨,我不应该生气的。”当你生气时,如果你觉察到、注意到自己在生气,而不去责备自己,当心中开始混乱时,如果你整个人还是完全清楚的,那么你会发现生气的感觉很快就消失了。

     孩子们在某些年龄是淘气的,而他们也应该淘气,因为他们充满了精力与生命力,需要某些形式的发泄。但是你知道,这实在是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孩子的淘气也可能是错误的饮食、睡眠不足与没有安全感等所引起的。如果这些因素没有完全被了解,孩子的淘气就会变成对社会的反叛,而他们也不能找到宣泄情绪的方法。

     你了解孩子吗?他们做尽各种可怕的事,他们在社会的牢笼之中反叛,因为从来没有人帮助他们了解存在的问题。他们充满着生命力,有的极为聪明,他们以反叛的方式呐喊着:“帮助我们了解,帮助我们从这种可怕的束缚和压制中挣脱出来。”这就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对老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老师比孩子更需要受教。

      问:我习惯喝茶,有一位老师说这是坏习惯,另一位老师却说没什么关系。

      克:你自己认为如何?把别人的意见暂时抛开,也许那都是他们的偏见。一个年轻的男孩已经习惯了一些事物,譬如喝茶、抽烟、吃东西狼吞虎咽或其他事情,你对他会有什么看法?

       如果你已经七八十岁,一只脚已经站在坟墓里面了,或许习性对你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你们生命才刚刚开始,却已经落入习性中不能自拔,那就是可怕的事了,不是吗?这才是重要的问题,你是否应该喝茶并不重要。

     你一旦习惯于某件事情,你的心就已经迈向了坟墓。如果你以印度教徒、天主教徒或新教徒等立场来思考事情,你的心智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已经腐败了。

      但是如果你的心智能够保持敏锐,不断探索自己为什么会被某种习性桎梏、为什么因循某种方式思考,那么你就能够处理“我是否应该吸烟或喝茶”这个次要的问题了。



第十七章  生命的河流

    当你散步时,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河边有一片狭长的水池?这一定是某些渔夫挖掘的,水池与河水并没有连接在一起。河水稳定恒常地流动着,水势深远开阔,但是那片人工的水池却充满了糟粕,因为它没有和充满生命的河水相连,里面连鱼都没有,它只是一池死水。然而深远的河水,却充满了生命与活力,快速地向前流着。

     你说,世人不就像这池死水吗?他们在生命的激流之外,为自己挖了一个小水池,在这个小水池里面,他们呆滞、死亡,而我们竟称这种腐败与停滞为生存。

     事实上,我们都希望得到永恒的境界,我们希望某些欲望能永远持续,我们希望得到永恒的快乐。我们挖个小洞,然后用我们的家庭、野心、文化、恐惧,以及我们心目中的神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崇拜把自己障碍在里面,然后我们就在其中死掉,让生命流失。生命是无常的、恒变的,它是那么迅速、深奥,充满了无比的活力及美。

      你是否注意过,当你安静地坐在河边时,你会听见河水的歌唱、水浪的轻拍声以及水流经过的声音?河水永远流动着,流向更深更远的地方。但是在小水池中,根本没有活动,它的水是停滞的。

     如果你观察,你会发现这就是我们大部分人所有的——一小池远离生命之流的死水。我们认为这小水池的存在是正确的。我们发展出一套哲学来证实它,我们发展出社会、政治、经济与宗教的理论来支持它,同时我们不想被打扰,因为我们寻求的是恒常的感觉。

      你是否明白追寻永恒是什么意思?它意味着我们要求快乐能够无尽地持续下去,并且希望不快乐的事情早早结束。我们希望自己的名字能被人知道,而且能通过家族及财产延续下去。我们希望所有人的关系以及活动都能永远那么美好,我们在这池死水中追寻恒久的、持续的生命。我们不希望它发生真正的变化,所以我们建立了社会,来保证我们的财产、名声及名字能恒常不变。

     但是生命根本不是如此的,生命是无常的,就像树叶从枝头坠落,所有事物都是无常的,没有一件事情是持久的,永远都存在着变化及死亡。

     你有没有注意过光秃秃的枯树耸立于大地是多么美?天空衬托出它所有枝干的线条,在枯枝中有诗有歌。每一片叶子都脱落了,它正在等待着春天。当春天来临时,它再度以丰盛的绿叶为大树谱上欢乐的音符。等到深秋,叶片又被吹走了,这就是生命之道。

      但是我们不想接受这一切。我们执着于自己的孩子、传统、社会、名声及小小的美德,因为我们想获得永恒,因此我们对死亡恐惧。我们害怕失去自己熟知的事物。

     但是生命并不是我们所能希望的,生命根本不可能恒常不变。鸟儿会死亡、白雪会融化、树木会被砍倒或会被暴风雨吹倒,可是我们总希望每件事都能满足我们对永恒的需求;希望自己的地位与权势能够持续。我们拒绝如实地接受生命。

     生命的实相就像河流一般,永无止境地继续往前流,它永远都在追寻、探索、推动、泛滥,穿透每一个裂缝。

     但是人心却不允许这些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因为它看出来活在无常与没有安全保障的状态是危险的,因此它在自己的四周筑了一道墙,一道由传统、组织化的宗教、政治与社会理论筑成的墙。家族、名声、财产以及我们小小的美德,这一切都是围墙内的产品,都是远离生命之道的。

     生命是恒动的、无常的,它不断地想要穿透与突破这道围墙,在围墙后面,永远有迷惑和不幸。在围墙内的神祗都是假的,他们的著作及哲学都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生命是超越这一切的。

     然而如果有种心智,它没有围墙,也不被自己的拥有物、囤积物或是知识所拖累,一个不受时间限制,也不怕失去安全感的心,对这种心智而言,生命就是不寻常的。这种心智就是生命本身,因为生命是无所住留的。

     但是我们大部分人都想要一个住留的地方,一个小房子、名声和地位,而且声称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永恒,并且依照我们的需要创造了一种文化,捏造了一些根本不是神祗的神祗,一些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欲望向外投射而形成的神祗。

     一个追求永恒的心很快就呆滞了,就像河岸边的小水池,它很快就充满了腐败的糟粕。只有那种没有围墙、没有立足点、没有障碍、没有住留、完全和生命互动、不受时间限制而向前推进、探索、充满爆发力的心智才可能快乐,才可能永远保持清新,因为它的本身就是充满创造力的。

     你是否明白我所说的话?你应该明白的,因为这些都是真正教育的一部分。当你了解它的时候,你整个生命才会转变,你和世界、邻居、配偶的关系,都会有完全不同的意义;然后,你就不必用任何外在的东西来填补自己,你会认清追求外在的满足只会带来悲哀及不幸。这就是你必须询问老师并且彼此讨论的原因。如果你了解了这些道理,你就会开始明白生命不寻常的真相,而且在这份了解中存在着惊人的美与爱,那是圆善的开花结果。

     但是追寻安全感与永恒的心,只能导致黑暗及腐败。一旦在小池中安身立命,它就会惧怕向外冒险、追寻与探索。但是真理、上帝与实相,都存在于小水池之外。

     你知道宗教是什么吗?它不是圣歌,不是祭供或其他任何仪式,它不存在于锡制或石刻的偶像中,不存在于庙宇或教堂中,不在《圣经》或《吠陀经》中,也不在重复颂唱的圣名或其他人类发明的迷信中。以上这一切都不是宗教。

     宗教是一种美好的感觉,一种像河流一样的爱意,永远鲜活、流动。在那种境界里面会出现完全不再有任何追寻的时刻,这种停止追寻就是另一种不同境界的开始。

     这种对于神、真理以及圆善的追寻,不是人为培养出来的美德和谦卑,而是超越人类心智的发明和小把戏的追寻,它意味着感受、活在也存在于那种境界中,这才是真正的宗教。

     你必须离开自己挖掘的小水池,真的进入生命之流中,才能达到那种境界。然后生命就会以令你惊喜的方式来照顾你,于是你就不必在费心照顾自己了。生命会带着你一起前进,因为你已经是它的一部分,于是你就不必再担心安全感的问题,也不再担心别人会怎么说,这就是生命的美。

    问:我们为何对死亡恐惧?

    克:你认为一片叶子从树上坠落时有恐惧吗?你认为鸟儿对死亡有恐惧吗?当死亡来临时,它就迎向死亡;它并不关心死亡,因为它太专注于生活,专注于捉虫、筑巢、歌唱,为了飞翔的快乐而飞翔。

    你是否注意过展翅高飞的鸟儿,它们一点也不需要挥动羽翼,而只是随风飞翔。它们的喜悦似乎那么无限,它们并不关心死亡。如果死亡来临,很好,它们就从此结束了。

     它们生活在每一个刹那,从不担心将会发生什么事,不是吗?只有人类永远担忧着死亡,因为我们根本不是真正地活着,我们是死的,这就是我们的困扰。老年人已经接近坟墓了,年轻人也离它不远。

     我们对死亡存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因为我们害怕失去熟悉的事物,那些我们拥有的东西;我们害怕失去妻子或丈夫、孩子或朋友;我们害怕失去我们学习和累积的事物。如果我们能够看开自己所拥有的朋友、财产、美德与个性等,我们就不会害怕死亡了,不是吗?

     所以我们发明了死亡和来世的理论。事实上,死亡就是结束,但是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去面对这个事实。由于我们不想离开熟知的事物,因此是我们对已知事物的执着在我们心中制造了恐惧,而并不是不可知的事物造成了恐惧。因为未知的世界不是已知的心智所能理解的,但是这个充满已知事物的心智却告诉自己说:“我要结束了 。”所以死亡才令他那么恐惧。

     但是如果你能活在每一个刹那而不去担忧未来,如果你能不考虑明天而活(这并不代表今朝有酒今朝醉),如果你能觉察你的心是如何被已知的事物占据,然后把这些知见丢开,把它完全丢开,你会发现惊人的事情将开始产生。

     可以花一天时间试试看,把心中所有知道的事都放在一旁,忘掉它,然后看看会怎么样。不要把今天的烦恼带到明天去,不要把这一小时、一分钟的烦恼带到下一小时、下一分钟去,把它们完全抛开,那么在这份自由中就会产生一种有生命也有死亡的存在,死亡只是某件事情的结束,在死亡中还有重生。

      问:有人说,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着永恒的、不变的真理,但是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心中怎么可能有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