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做自己想做的人 >

第2章

做自己想做的人-第2章

小说: 做自己想做的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天,她终于鼓起勇气,待人们进入教堂后,偷偷溜进去,躲在后排倾听——牧师正在讲:“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你成功了,并不代表未来还会成功;过去失败了,也不代表未来就要失败。因为过去的成功或失败,只是代表过去,未来是靠现在决定的。现在干什么,选择什么,就决定了未来是什么!失败的人不要气馁,成功的人也不要骄傲。成功和失败都不是最终结果,它只是人生过程的一个事件。因此,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永恒成功的人,也没有永远失败的人。”    
    小芳被深深地震动了,她感到一股暖流冲击着她冷漠、孤寂的心灵。但她马上提醒自己:得马上离开,趁同学们、大人们未发现她时,赶快走。    
    第一次听过后,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冒险——但每次都是偷听几句话就快速消失掉。因为她懦弱、胆怯、自卑,她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进教堂。她和常人不一样。    
    终于有一次,小芳听得入迷,忘记了时间,直到教堂的钟声敲响才猛然惊醒,但已经来不及了。率先离开的人们堵住了她迅速出逃的去路。她只得低头尾随人群,慢慢移动。突然,一只手搭在她的肩上,她惊惶地顺着这只手臂望上去,正是牧师。    
    “你是谁家的孩子?”牧师温和地问道。    
    这句话是她十多年来,最最害怕听到的。它仿佛是一支通红的烙铁,直刺小芳的心上。    
    人们停止了走动,几百双惊愕的眼睛一齐注视着小芳。教堂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小芳完全惊呆了,她不知所措,眼里含着泪水。


《做自己想做的人》 Ⅰ过去不等于未来(2)

    这个时候,牧师脸上浮起慈祥的笑容,说:    
    “噢——知道了,我知道你是谁家的孩子——你是上帝的孩子。”    
    然后,抚摸着小芳的头发说:“这里所有的人和你一样,都是上帝的孩子!过去不等于未来——不论你过去怎么不幸,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未来必须充满期望。现在就作出决定,做你想做的人。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要到哪里去。只要你对未来保持希望,你现在就会充满力量。不论你过去怎样,那都已经过去了。只要你调整心态、明确目标,乐观积极地去行动,那么成功就是你的。”    
    牧师话音刚落,教堂里顿时爆出热烈的掌声——没有人说一句话,掌声就是理解,是歉意,是承认,是欢迎!整整13年了,压抑心灵的陈年冰封,被“博爱”瞬间融化……小芳终于抑制不住,眼泪夺眶而出。    
    从此,小芳变了……在40岁那年,小芳荣任田纳西州州长,之后,弃政从商,成为世界500家最大企业之一的公司总裁,成为全球赫赫有名的成功人物。67岁时,她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攀越巅峰》。在书的扉页上,她写下了这句话:过去不等于未来!    
    “过去不等于未来”的观念,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成功。成功与目前的境况无关。过去的都过去了,关键是未来。过去决定了现在,而不能决定未来,只有现在的作为及选择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    
    “过去不等于未来”这样的事例,古往今来,数不胜数。我国汉代著名学者承宫的遭遇就很有些像前面讲述的那个“美国小芳”。    
    承宫出生在一个穷苦贫寒之家。父母一年辛劳忙碌,全家人只能勉强糊口,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终日挣扎在温饱线上。    
    承宫七岁那年,该读书了,但他只能眼巴巴望着左邻右舍的孩子欢天喜地进学堂——饭都吃不饱,父母哪来钱供他上学呢?    
    不仅上不起学,小小年纪还要分担家计重担,去替人放猪。    
    为这事,他不知偷偷哭过多少回。    
    不久,同村的学者徐子盛先生开办了一所乡村学堂。承宫放猪每天都要从那里经过。起初,他每次路过学堂,只敢望几眼学堂大门,竖起耳朵偷听一会儿里面的读书声,然后就赶紧离开。渐渐地,承宫在学堂附近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最后竟不由自主地来到学堂门口,偷听先生讲课,听学童读书。常常听得入了神,把猪都忘了。    
    终于有一天,承宫在学堂门口听讲,没有照看好猪,让猪跑散了几只。东家寻来,不由分说,一顿毒打,打得小承宫鼻青脸肿,哭叫不止。哭声委屈哀切。    
    正在授课的徐子盛先生闻声跑了出来。当得知事情缘由后,先生便对东家说:“怎么能这样对待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像对盗贼一样残酷无情呢!从今以后,他不再为你放猪了,你请另雇他人吧!”    
    说完,将小承宫领进了学堂。    
    从此,承宫就被收留在徐先生门下。他一边帮老师做杂活,一边随课听讲,并抓紧一切空余时间读书。他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数年后,承宫读遍了先生的所有藏书,并写得一手好文章,远近闻名。    
    承宫最后成了一名在学术上有很深造诣的学者而名垂青史。    
    也许有人会说,小芳、承宫都是小时候就发生了转变,如果已经成年,“过去不等于未来”还管用吗?其实,这句话是永恒的。一切都是重新做起,一切都还来得及。只要起步,永远都不算晚!    
    成语“刮目相看”便是一例。    
    吕蒙是三国时东吴将领,英勇善战。虽然深得周瑜、孙权器重,但吕蒙十五六岁即从军打仗,没读过什么书,也没什么学问。为此,鲁肃很看不起他,认为吕蒙不过草莽之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不足与谋事。吕蒙自认低人一等,也不爱读书,不思进取。    
    有一次,孙权派吕蒙去镇守一个重地,临行前嘱咐他说:“你现在很年轻,应该多读些史书、兵书,懂得知识多了,才能不断进步。”    
    吕蒙一听,忙说:“我带兵打仗忙得很,哪有时间学习呀!”    
    孙权听了批评他说:“你这样就不对了。我主管国家大事,比你忙得多,可仍然抽出时间读书,收获很大。汉光武帝带兵打仗,在紧张艰苦的环境中,依然手不释卷,你为什么就不能刻苦读书呢?”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十分惭愧,从此后便开始发愤读书补课,利用军旅闲暇,遍读诗、书、史及兵法战策,如饥似渴。功夫不负苦心人,渐渐的,吕蒙官职不断升高,当上了偏将军,还做了浔阳令。    
    周瑜死后,鲁肃代替周瑜驻防陆口。大军路过吕蒙驻地时,一谋士建议鲁肃说:“吕将军功名日高,您不应怠慢他,最好去看看。”    
    鲁肃也想探个究竟,便去拜会吕蒙。    
    吕蒙设宴热情款待鲁肃。席间吕蒙请教鲁肃说:“大都督受朝廷重托,驻防陆口,与关羽为邻,不知有何良谋以防不测,能否让晚辈长点见识?”    
    鲁肃随口应道:“这事到时候再说嘛……”    
    吕蒙正色道:“这样恐怕不行。当今吴蜀虽已联盟,但关羽如同熊虎,险恶异常,怎能没有预谋,作好准备呢?对此,晚辈我倒有些考虑,愿意奉献给您作个参考。”    
    吕蒙于是献上五条计策,见解独到精妙,全面深刻。    
    鲁肃听罢又惊又喜,立即起身走到吕蒙身旁,抚拍其背,赞叹道:    
    “真没想到,你的才智进步如此之快……我以前只知道你是一介武夫,现在看来,你的学识也十分广博啊,远非从前的‘吴下阿蒙’了!”    
    吕蒙笑道:“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从此,鲁肃对吕蒙尊爱有加,两人成了好朋友。吕蒙通过努力学习和实战,终成一代名将而享誉天下。    
    千百年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之所以成为一句成语,就说明人们对“过去不等于未来”的普遍认同。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把这一观念真正用在自己身上。


《做自己想做的人》 Ⅰ成功的终极解释

    它是“自我设限”的克星。    
    第三章成功的终极解释    
    一、成功究竟是什么    
    我们常问自己两个问题:    
    别人认为我成功吗?    
    我认为自己成功吗?    
    那么,究竟什么是成功?    
    最容易想到的往往是发财、升官、出名。这些只是成功的万个具象之一。    
    成功最直接的表现为“完成”或“达到”。因为目标是自己的,同时对目标的评估也因人而异,不一而足。因此,所谓成功,其实主要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估和看法;失败,则是别人对你的评估和看法。自己认为成功了,就成功了;自己认为没有成功,就不成功。    
    这不是阿Q精神。    
    我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候别人总羡慕你的成功而自己总认为还不够成功,而有时候别人总以为你很失败,而自己却心安理得,充满快乐,自有一片宁静祥和的天空。    
    没有任何人敢规定,哪一种成功才算成功,哪一种成功不算成功。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正道出成功的不唯一性。也正因为如此,人生才这样纷繁复杂,丰富多彩。    
    成功不是绝对的。成功者常陷入“有得有失”的二难境地,陷入成功的相对性之中。    
    事业有成,家门不幸;家庭幸福,生意清淡;事业家庭双丰收,自己却体弱多病……克林顿曾贵为“天子”,也仍有头痛欲裂、狼狈不堪之事。因此,《增广贤文》中所谓“贫穷自在,富贵多忧”,也并非没有道理;“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待我回头看,还有挑脚汉,路上遇乞儿,家中有剩饭”……这样的事想必每一个“成功者”都遇到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成功?不成功?    
    成功的相对性,使成功的评估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对此,人们很容易迷惘。很多人一直争于追求别人所定义的成功,不是发自内心地了解自己想要的,不知道自己的目标,也不知道自己才是决定自己成功的人。唯有用自我的主见,去判断成功,享受成功,才是“真实”的。    
    19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红字》的作者霍·桑曾列举出享受成功的五要素:    
    品质单纯;    
    具备勇气;    
    公而忘私;    
    热爱工作;    
    心安理得。    
    尤其是“心安理得”,是享受成功绝对必备的因素。“半夜敲门心不惊”,与其说是一种素质,不如说是一种境界,是成功的主观性。    
    关于成功,英国思想家赛克斯有一段经典论述:    
    “成功没有秘诀。成功是做你应该做的事情。成功不是做你不应该做的事情。”    
    “成功并不限于你的生活中的某一个范围。它包括你与旁人之间关系的所有方面:作为一个父亲或母亲,作为一个丈夫或妻子,作为一个公民、邻居、工人以及所有其他种种。”    
    “成功并非指你的人格的某一部分,而是同所有部分:身体、心理、感情、精神等的发展相连的。它是把整个的人做最善的利用。”    
    “成功是发现你最佳的才能、技巧和能力,并且把它们应用在对旁人做最有效的贡献的地方。用郎费罗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