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 >

第2章

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第2章

小说: 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下功夫,但很喜欢绘画,学习清初的“四王”,特别崇尚其中的王翬(石
谷),颇得其古朴清丽深秀的风致。他的画多半是画山水,如“杏花春雨江
南”,“洞庭春色”,“山居图”,“岁寒图”①等,用笔、意境都还不俗,得到
时人的好评。瞿稚彬信奉道教,对黄老之学很有兴趣。因为瞿贞甫早逝,瞿
稚彬跟随自己守寡的母亲住在外祖父家中,即常州西门织机坊星聚堂庄家。
庄氏的父亲、即瞿稚彬的外祖父庄士全,字以蕙,举人出身,历任直隶大名
等县知县。瞿赓甫长期做官,宦囊丰满,就在常州大兴土木,建造了豪华的
宅第八桂堂。但瞿赓甫的家眷随他在湖北任所,八桂堂造就以后,不愿空锁,
就叫侄儿瞿稚彬、瞿秋圃(世珪,廷韶次子)帮同经营料理。不久,瞿秋圃
出仕江西铜元局总办,携眷旅居江西赣州,此宅就由瞿稚彬照料了。

因此,瞿稚彬就和母亲庄氏从星聚堂搬到八桂堂居住。光绪二十四年
(1898 年),瞿稚彬二十三岁。
这一年他和金衡玉在江阴县贤庄举行婚礼。

①“洞庭春色”题称“庚午上已仿耕烟散人”;“山居图”题为“辛亥
小春法耕烟为耐铭贤甥倩写”。耕烟散人,王翬别号。
瞿秋白的母亲姓金,名璇,字衡玉,生于光绪元年八月二十八日(1875
年9 月27 日)。
原住江阴县西乡大岸上村,后迁贤庄,距常州城不过几十里路。金家
祖籍安徽旌德县。
衡玉的父亲金城,字心芗,曾经做过清朝广东盐大使。金瞿两家联姻,
可说是门当户对,双方都是世代相继的官宦望族,在地方上都称得上体面人
家。可是,衡玉和稚彬却判若两人。比起终日赋闲,无所事事的丈夫来,衡
玉在学识修养和理家才干上,都高出稚彬一大截。衡玉是金家的次女,极受
父母家人的钟爱。她自小聪明伶俐,又爱读书,文史诗赋都有修养,未出嫁
时,已会做诗填词,并能写得一手工整娟秀的小楷。衡玉嫁到瞿家以后,也
得到婆母的喜欢,老太太常常在人们面前夸赞自己的儿媳妇有学问,说:“如
果稚彬也能象我家媳妇那样有学问,考科甲就很容易了。”衡玉心地善良,
性情温和,人又勤快能干;并以助人为乐,尤其愿意帮助穷人,就是在以后
家境困难的时候,她也还常常竭尽绵薄之力去帮助穷苦的邻居。

瞿秋白出生以后,母亲又连续生了妹妹群群(轶群,小于秋白一岁,1900
年生),二弟懋焱(云白,1902 年生),三弟懋森(景白,1906 年生),四弟
懋垚(垚白,1909 年生),五弟懋鑫(阿鑫,1912 年生),六弟懋穀(坚白,
1913 年生),另外还有妹妹红红早殇。

瞿秋白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和母亲相近。在感情上,他与母亲比与


父亲亲密得多。

在同情受苦人,特别是在文学爱好这件终生使秋白十分向往而又十分
苦恼的重大事情上,他从小受母亲深刻的影响。金衡玉除了用慈爱和温情的
罗网,紧紧裹住孩子幼稚的心灵外,特别注意向儿子灌注对文学的酷爱。瞿
秋白幼年时,母亲就教他背诵唐诗,有时晚上睡在床上还要儿子大声地背诵。
瞿秋白有极好的记忆力,在母亲口授言传之下,很快就背熟了许多唐诗名句,
如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孟郊的《游子吟》等等。

瞿秋白小时候,父亲教过他画山水画,六伯父世琨(逖俦)善于篆刻,
常常教瞿秋白学习金石篆刻。可以说,自幼年起,秋白就受到了良好的艺术
教养。金衡玉生前总是为自己没有使瞿秋白读完中学得到深造而悔恨不已,
而其实瞿秋白后来成为具有浓厚的文学艺术气质的人,正是家庭、主要是母
亲谆谆教导,潜移默化的结果。是母亲给了瞿秋白一把打开文学艺术宫殿的
钥匙。有了这把钥匙,他就能通向文学艺术创造之门了。

令人惋惜的是,瞿秋白早年献身革命,他只走进了这文学艺术之宫的
门扉,没有来得及全面地发挥他的天才,就过早地牺牲了。

星聚堂·私塾

瞿秋白四岁时,1903 年7 月,在湖北做官的叔祖父瞿赓甫去世了。赓
甫的家眷带着他的灵柩回到常州八桂堂。这样,在同年冬天,瞿稚彬只得同
母亲庄氏、妻子金衡玉和年幼的儿子瞿秋白,从八桂堂又重新搬回了星聚堂。

星聚堂也是一个大宅,从大门到后宅的九皋楼共有五进房屋。九皋楼
是座转楼,上下共十间,中间六间为正楼,两旁的称作厢楼。正楼和厢楼之
间有一块用石板铺面的小天井,瞿稚彬一家搬来后,就住在正楼的底层。瞿
稚彬夫妇住一间,瞿稚彬的画室占一间,瞿秋白和弟弟们住一间。

1904 年,瞿秋白五岁,到星聚堂舅父庄怡亭坐馆的庄氏书馆里读书。
书房设在九皋楼前进的西侧的一个大房里。这进房屋共有七间,居中三间叫
做新厅,新厅西边一间就是书房。这间房在墙上开了扇单门,北墙上是六扇
格子窗,窗下放一张不大的四方木台,这就是庄怡亭先生的书案。私塾里总
共有八九个学生,他们的座位全排在庄先生书案的右侧,面东而坐。瞿秋白
的座位紧挨着庄先生的书案,是一张有两个抽屉的长方桌。桌面上放着笔墨
纸砚和蒙童读本,桌后是一张老式的靠椅。

书房的前面有一方不大的天井,是孩子们活动的园地。天井里面种植
着月季、秋葵等各种各样的花木,都是孩子们自己栽种的。每当休息的时候,
孩子们用喷水壶给花木浇水,或者培土和整枝。在书房窗下离墙几步远的地
方,瞿秋白手植了一株桂花,每天他都按时来浇水。

庄怡亭先生年纪很轻,只有十八岁,还是第一年坐馆。庄先生身体瘦
弱,面有几点麻子,但不失严师风度,对塾生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除了规
定的休息时间外,塾生们不得随便走出书房,否则要受到责罚。

书馆的功课,一开始是识字,接着读蒙学课本如《百家姓》、《神童诗》
等。瞿秋白在入学之前母亲曾经教他识字,所以先生一教,很快就学会了;
有的字先生还没有教,他已经会读会写了。瞿秋白入塾第一天,庄先生教了
八个字:“聪明伶俐,青云直上”。

这是瞿秋白在家中就学会了的字。放学回家,他跑到母亲面前,一边
写给母亲看,一边得意地说:“早已晓得了。”

每天早上,瞿秋白穿一件洗得洁净的半新的蓝色竹布长衫,有时也罩


上一件玄色的旧马褂,背一个暗绿色的书包走进教室。他给先生施礼后,就
在自己的座位上正襟危坐,静悄悄地读书。读熟了就背诵给庄先生听,背对
了,先生在书上首用红笔勾一下。接着就是听庄先生讲书,讲过以后又是读
书,从下午一直要读到晚上放学。读书的时候,塾生们放开喉咙,学着庄先
生的声调,读得抑扬顿挫,畅快热烈。这时,书声琅琅,九皋楼里的人都听
到了。

私塾读书只有暑假、寒假,平时不休星期日。每逢农历的重要节气,
如清明、端阳、中秋、冬至等,照例是要放假的。这时,塾生们要给庄先生
送肉、鱼、蛋、糕等礼物,或者恭请庄先生到自己家里饮宴一番,这叫作“请
先生”。

每逢放暑假的时候,瞿秋白就要随母亲到乡下的大岸上村外祖母家去
住几天,或者到贤庄的大姑母家去玩几天。贤庄,对于瞿秋白的少年时代的
生活和思想的影响是深刻的。这一点,我们将在下面详细叙述。

星聚堂的夏天相当热。吃过晚饭,瞿秋白常常和邻居的小朋友们在一
起,围坐在天井里的圆桌旁纳凉。母亲金衡玉坐在孩子们身边,摇着一把扇
子,一边替他们赶蚊子,一边给他们讲故事。有时候她叫大家猜谜语,或者
教瞿秋白背诵唐诗。孩子们最喜欢听《聊斋》的故事,母亲常给他们讲《鼠
戏》、《狐嫁女》、《种梨》等等。瞿秋白非常喜欢听《种梨》。这是一篇讽刺
吝啬的卖梨人的故事。一位神奇的老道士用仙法种梨,片刻就把那个高价卖
梨的吝啬人的一车梨分给大家吃掉了。瞿秋白和小朋友们都喜欢这位豪侠仗
义的老道士,而厌恶那个贪婪的卖梨人。此外,对于《聊斋》里那个闻歌起
舞献艺的老鼠精,能够千里之外摄取金杯的狐狸,他们也听得津津有味。除
了《聊斋》故事,母亲还常常给孩子们讲一些别的故事。一次,她讲《孔雀
东南飞》故事,瞿秋白听完说:“焦仲卿刘兰芝夫妻感情那么好,为什么婆
婆不要她?真是太可恶,恶婆婆!”一次,母亲讲《木兰辞》故事,瞿秋白
天真地问道:“木兰是个女子,怎么会装扮成男子,在军中十多年人家认她
不出来?我不相信。”常州是太平天国占领过的地方,后来被清朝和外国反
动军队联合攻破,金衡玉也常常讲些太平天国的故事。当时,太平天国起义
者的形象虽然往往被人们丑化了,但是,瞿秋白对那些英勇反抗清朝统治,
为穷苦百姓拼死打天下的“长毛”,却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崇高的敬意。

冠英小学

瞿秋白在九皋楼读了一年多私塾,到1905 年,他六岁的时候,就到刚
刚建立的冠英小学堂读书去了。

冠英小学堂离星聚堂不远。在星聚堂所在的织机坊前面,隔着一条大
街有一条宽二丈左右的小河,叫庙沿河。河上有几座桥,靠近织机坊左边的
叫觅渡桥,右边的叫甘棠桥。过了觅渡桥,再沿河岸往右走不远就是冠英两
等小学堂(今觅渡桥小学)。当时,学校分高等和初等两级,共有学生八十
七人。其中,高等分甲、乙两班,共五十五个学生;初等只有一个班,有三
十二个学生。秋白读的是初等。

冠英小学堂,最初设在原冠英义塾,借邻宅隙地为操场。继则借觅渡
桥北庄三贤祠,又借东邻瞿氏宗祠为东三斋教室。后来宗祠回索,于是拨城
西察院旧基出售,用这笔款赎回祠后隙地建筑教室。教室的房屋是一座九开
间的平房,房中间是一条走廊与后院相通,走廊两边各有两个教室;三棵梧
桐树并排耸立在教室的北面。教室前面是个比较大的天井,学生下课后就在


天井中玩耍。

冠英小学堂堂长庄苕甫,名鼎彝,以字行。他虽是举人出身,但颇有
维新思想,矢志改革教育。他定校名为“冠英”,取“冠乎群英”之义。学
堂有《校歌》、《春季旅行歌》、《春秋季运动会歌》等,歌词内容反映了办学
者追求新思想,培养新少年的远大抱负。《校歌》号召学生要在欧风美雨的
冲击中,为振兴老大的中国贡献力量:“欧风美雨,飞渡重洋,横来东亚兮。
睡狮千年,誓将惊醒兮。大有为兮,冠英学生兮。”《春季旅行歌》云:“方
春之时作旅行,足力更奋迅,名区胜地恣遨游,处处好印证。

花花草草有精神,莺燕都成阵。少年世界春世界,努力向前行。”《春
秋季运动会歌》云:“天择由来因物竞,运动要竞争。胜固可喜,败欣然,
都是弟兄们。胜不相让,败相救,团体要坚韧。合群起兵视此行,勗哉我学
生。”这两首歌都宣传团结互助,奋进不止的精神。

在教学方法上,学堂反对旧书院私塾死读死记的方式,注重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