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励志人生电子书 > 企业送给员工最好的礼物:浮躁 >

第3章

企业送给员工最好的礼物:浮躁-第3章

小说: 企业送给员工最好的礼物:浮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患得患失、过分计较自己的利益将会成为我们获得成功的大碍。我们应当从后羿身上吸取教训,面临任何情况时都应尽量保持平常心。

羡慕和嫉妒别人会失去自己
  浮躁的人羡慕别人有钱,羡慕别人有权,羡慕别人的成功,还常常嫉妒别人,这样往往会失去自己。其实,别人永远是别人,你永远是你,与其羡慕和嫉妒别人,不如活出真正的你自己来。
  我要像李嘉诚那样有钱该多好啊!我的身材要是像莫文蔚那样该有多好啊!……
  你羡慕过别人吗?你想过要当别人吗?别人的生活方式、别人的与众不同的服饰,你偷窥着、比较着,怎么人家真的比自己过得好?当你发现你曾经羡慕的人,其实也有着和你一样的麻烦和苦时,你是不是又要偷着乐一会儿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想做别人的想法。毕竟,我们不是完人,不是神仙,在生活中都会有种种的不完美,这样就会促使我们对自认为那些生活的美好的人产生羡慕的情绪,并生成渴望作为他人的梦想。
  想做别人时,理想的目标都是些美好的人物,这证明自己是向往美好的。想做别人时,内心里多的是适度羡慕,少的是妒忌,这证明自己的心里没有阴影,心态是健康的。
  适度地羡慕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度地羡慕往往就会变成了嫉妒,这就需要格外注意了。
  有一个人,非常嫉妒他的邻居,他的邻居越是高兴,他越是不高兴;他邻居的生活过得越好,他越是不痛快;每天都盼望他的邻居倒霉,或盼望邻居家着火,或盼望邻居得什么不治之症,或盼望下雨天雷能窜进邻居家,劈死一、两个人,或盼望邻居的儿子夭折……然而每当他看到邻居时,邻居总是活得好好的,并且微笑着和他打招呼,这时他的心理就更加不痛快,恨不得给邻居的院里扔包炸药,把邻居炸死,但又怕偿还人命。就这样,他每天折磨自己,身体日渐消瘦,胸中就像堵了一块石头,吃不下也睡不着。
  终于有一天他决定给他的邻居制造点晦气,这天晚上他在花圈店里买了一个花圈,偷偷地给邻居家送去。当他走到邻居家门口时,听到里面有人在哭,此时邻居正好从屋里走出来,看到他送来一个花圈,忙说:“这么快就过来了,谢谢!谢谢!”原来邻居的父亲刚刚去世。这人顿觉无趣,“嗯”了两声,便走了出来。
  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就是出于嫉妒,把自己置于一种心灵的地狱之中,折磨自己。但折磨来折磨去,却一无所得。
  嫉妒心理的产生是差别和比较的产物,属于一种内心情绪体验。差别和比较的结果是:从差别和比较中形成心理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心理往往是消极的。嫉妒心理总是与不满、怨恨、烦恼、恐惧等消极情绪联系在一起,构成嫉妒心理的独特情绪。不同的嫉妒心理有不同的嫉妒内容,但主要是在四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就是名誉、地位、钱财、爱情。有的还表现为一种综合性的笼统内容,即只要是别人所有的,都在其嫉妒之内。
  嫉妒的人总是拿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别人年轻他嫉妒,别人长相好他嫉妒,别人身材高他嫉妒,别人风度潇洒他嫉妒,别人有才学他嫉妒,别人富有他嫉妒,别人的妻子漂亮他嫉妒,别人学历高他嫉妒……德国有一句谚语:“好嫉妒的人会因为邻居的身体发福而越发憔悴。”所以,好嫉妒的人总是40岁的脸上就写满50岁的沧桑。
  心理学家的观察研究证明,嫉妒心强烈的人易患心脏病,而且死亡率也高;而嫉妒心较少的人群,心脏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其他人,只有前者的1/3~1/2。此外,如头痛、胃痛、高血压等,易发生于嫉妒心强的人,并且药物的治疗效果也较差。
  嫉妒心理是一种破坏性因素,对生活、人生、工作、事业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正如培根所说: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毁掉人间的好东西”。
  1. 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积极奋进精神。
  2. 容易使人产生偏见。嫉妒,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与偏见相伴而生、相伴而长的。嫉妒程度有多大,偏见也就有多大。偏见不仅仅出自于一种无知,还出自于某种程度的人格缺陷。
  3. 压制和摧残人才。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在对人才的评价和使用的过程中,时常受到嫉妒心理的干扰,使得有些人才得不到及时地、合理地使用。
  4. 影响人际关系。荀况曾经说:“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嫉妒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它会限制人的交往范围,压抑人的交往热情,甚至能反友为敌。
  5. 影响身心健康。妒火中烧而得不到适宜的发泄时,内分泌系统会功能失调,导致心血管或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影响身心健康。
  下列6种方法能帮您克服嫉妒心理:
  1. 正确认识法。嫉妒心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误解所引起的,即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误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其实,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别人的帮助,荣誉既是他的也是大家的,人们给予他赞美、荣誉,并没有损害你。
  2. 攻击嫉妒法。嫉妒心一有苗头,就要立即把它打消掉,以免其作祟。这种方法,需要靠积极进取,使生活充实起来,以期取得成功。
  3. “想开些”消除法。人生总有不如意之事,所谓“人人都有本难念的经”即是此理。如果正处在愤怒、兴奋或消极的状态下,能较平静、客观地面对现实,是能达到克服嫉妒的目标的。
  4. 驱除虚荣法。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实的荣誉,而虚荣心追求的是虚假的荣誉。对于有嫉妒心理的人来说,他很要面子,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常常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这正是一种虚荣,一种空虚心理的需要。单纯的虚荣心与嫉妒心理相比,还是比较好克服的。而二者又紧密相连,相依为命。所以克服一份虚荣心就少一分嫉妒。
  5. 正确比较法。一般而言,嫉妒心理较多地产生于周围熟悉的年龄相仿、生活背景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因此,要采取乐观的比较方法:将己之长比人之短,而不是以人之长比己之短。
  6. 自我驱除法。嫉妒是一种突出自我的表现。无论什么事,首先考虑到的是自身的得失,因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若出现嫉妒苗头时,即行自我约束,摆正自身位置,努力驱除嫉妒心态,可能就会变得“心底无私天地宽”了。
  此外,工作及社交中嫉妒心理往往发生在双方及多方,因此注意自己的性格修养,尊重与乐于帮助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对手。这样不但可以克服自己的嫉妒心理,而且可使自己免受或少受嫉妒的伤害。同时还可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又能感受到生活的愉悦。

喜怒无常是一种躁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喜怒无常的人。喜怒无常是一种躁症,它的根源是浮躁,如果任其发展则会导致精神失常。
  有这样一个案例。
  读大学二年级,一向文静、内向的小雨,突然变得很爱说话,也积极地进入系学生会担 任起重要的干部职务。自己觉得好像突然间开了窍一样,思维变得敏捷且清晰,成绩突飞猛进,期末竟然第一次拿了书卷奖。于是自信十足,开始雄心勃勃地计划竞选下一任院代表及学生会会长。
  同学开始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是看她表现还不错,认为她也许真的变了。不过家人发觉她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竟然可以精神奕奕,而且每天晚上不是打两三个小时电话,就是整晚熬夜地看着她最近花了大笔钱买回来的堆积如山的课外书,有经济学、企业管理、宗教、政治、文学等等各行各业的书籍。不定时还会对家人发表她的政治理念,看新闻和报纸也会大放厥词一番。同是大学生的弟弟看了这一切,觉得很担心,偶尔对她所发表的内容说点不同意见,则会惹得她暴跳如雷。
  父母发现平时不爱打扮的她,却花了不少钱买衣服及化妆品,出门就打点得非常漂亮。这种情形持续了一两个月、没多久发现她交了男朋友,而且竟然怀孕了,在父母陪伴下去堕了胎。没想到之后发现她说话的速度越来越快,甚至听不太懂她的意思,在家脾气也更加暴躁,动不动就甩门、摔东西。到学校动不动就跟人吵架,并且开始说一些奇怪的话,说她是上帝的使者,要来拯救世人,她有超能力可看透别人的心思等等。到最后竟然连续几天几夜不睡,四处游荡,在路上大吵大闹。于是家人才确定她真的不对劲,就送她到精神科病房住院治疗。
  入院两星期后,她的情绪及精神状态才逐渐平静下来,又回复到原本文静、内向的样子。母亲高兴地说:“这才是我真正的宝贝女儿。”经过医护人员的分析、解释,他们才了解到原来这是一种体质性的疾病,是大脑某种神经传导物质过度分泌造成的。发病初期,会处于一种所谓轻度躁症的阶段,当事人会觉得自己变得更聪明,思路也会更清晰,脑中对未来的计划变多,精力特别旺盛。表面上还让人看不出明显的异样,当病情继续发展,当事人现实感和判断能力就会越来越差,也会变得更冲动、易怒,到最后就完全地崩溃,整个人呈现出明显的精神病状态。如果能较早发觉轻度躁症期的症状,加以积极治疗,通常可以避免继续恶化到躁症阶段。当治疗使病情稳定后,病人除了需要持续服药约一年之外,还需要注意避免压力过度,睡眠要充足,最好能维持较稳定的规律的生活方式,不要给自己设定太高的生活目标。
  临床上躁症患者常表现出过度的愉快、兴奋、得意自大、意念飞跃、思想澎湃,甚至有夸大妄想。其妄想内容大多自以为异于常人,具有超强能力、财富或地位,有时自认为是上帝、神的化身或传人,可以拯救世人。
  病患也常有过分慷慨、浪费金钱、喜好争论、爱干涉他人的表现。经常滔滔不绝,即使嗓子哑了也不罢休。也因精力充沛,常常计划过多、不眠不休。但因欠缺组织能力及现实感差,而显得行事草率,常有不当花大钱、不当投资、性泛滥及驾车过速等行为。有时病患者会表现得幽默风趣、甚受欢迎,是为快乐型躁症;但有时则会变得躁动不安、有敌意、易怒,甚至有暴力及攻击行为,是为烦躁型躁症;更有甚者,会出现精神混乱、夸大妄想和产生听幻觉等较严重的精神病症状。
  躁症发作初期,或复发前期,也常会出现所谓轻躁期,会表现出躁症部分的症状,如情绪高昂、精力旺盛、思考及说话速度增快,有时也会出现些微的烦躁不安,但都还不会严重到影响学业、工作或人际关系的程度。几乎所有的躁症病患者都会怀念这段时期的表现,甚至会故意停止服药,希望能自动来到轻躁期。因为轻躁期可能给当事人带来比平时更充足的能量,更清晰而敏锐的思考能力,更好的社交应对胆识,甚至更多的创造和计划能力。一旦轻躁期持续的时间够长,病患通常也可能取得某些学业或工作上的特殊成就。但是处在轻躁期,就像坐云霄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