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 >

第253章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第253章

小说: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质的变化。在思考世界面临的问题时,也需要目光超越传统的国际关系、地缘政治乃至意
识形态的观念。新课题呼唤着新的眼光和新的理论。最后结论是:必须不受任何干扰,坚定
不移地走二十年前邓小平所开创的改革开放道路,中国才有出路,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大矛盾与五个一般


                     杨继绳
                     (1940… )中国当代者。本文选自《邓小平时
                     代》第三节。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题目为编者所加。


  21 世纪世界面临三大矛盾:第一是全球化和国家利益的矛盾,这是指国际关系;第二
是高消耗生活方式和资源与环境的矛盾,这是指人和大自然的关系;第三是市场经济规则和
社会交往规则的矛盾,这是指人类精神文明相物质文明的关系。这三大矛盾也是 21 世纪的
世界三大难题。

               中国在处理第一种矛盾中的作为
  全球化的趋势将是影响 21 世纪的重要因素:
  核武器结束了靠武力征服他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可能性。这是因为核战争没有胜利者,
从而失去了通过战争取胜的动机。在核武器时代,世界大战就是世界毁灭。人类还是有防止
自我毁灭的理智的。联合国大厦前面“化剑为犁”、和“扭曲枪管”的雕塑,正是这种理智
的象征。今后的战争只能是局部战争。当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不是理智的产物,至今也没
有人断言不会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是,也没有人否认人类的理智的作用,没有人断言一
定会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
  信息全球化冲垮了意识形态的樊篱。信息高速公路伸到了每个国家、每个单位、每个学
校和越来越多的家庭。计算机网络网罗了全球的一切信息,网罗了各种不同看法,不同信仰
的人共享这些信息。从此,全球每个遥远的角落“鸡犬之声相闻”。这为全人类相互沟通、
相互理解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条件。向老百姓封锁信息是历代封建君主进行专制统治的重要法
宝。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统治术彻底失效了。
  交通技术的发展,使哥伦布 70 多天的行程十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地球变得太小了,
人类相互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人员、物资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交流,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
越快。一切自然的或人为的边界轻而易举地被越过、被冲垮。
  经济全球化。工厂为全球生产,在全球择优配套;用户在全球范围内择优选购。谁的商
品最优,谁就可以在全球得到用户。在世界范围内实行资源优化配置,在世界范围内分工协
作,让全世界的消费者都能买到价格最低、质量最好的商品。商品的洪流不仅跨越重洋和关
山,而且最终会把所有的国界围墙夷为平地。
  金融全球化。资金以光的传播速度在全球流动。1995 年,我在洛杉玑美洲银行外汇交
易中心看到一个情景:业务员在电脑的键盘上轻轻一敲,东京和伦敦之间的巨额外汇交易就
已经完成。她是通过电脑网络完成这笔交易的。在当今世界.资金已经没有国界,哪里增值
最快就流向哪里。
  全球化,不仅“利”全球化,“害”也全球化。在全球范围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共同的利害关系把人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了延缓地球资源枯竭,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
境的破坏,需要全人类共同行动。“救救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呼声,也必须由人类共同行动。
生存危机又把人类活动联结在一起了。新技术革命已经把人类活动推向了宇宙空间。为了逃
避将来总有一天会出现的地球灾难,人们共同走向宇宙,向外星进军。对宇宙来说,地球只
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村落。向外星进军的人类,就像过去地球的一个部落向新的生存空间进军
一样,无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不过.我们对全球化也不能抱着过于天真、过于乐观的态度,还有一种与全球化相反的
力量。
  当今世界有强国,也有弱国;有富国,也有穷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已经
太大。在资源分配方面,发达国家已经占有很大优势。如果按全球化原则(即市场原则)行事,
就会使两极拉得更大。而全球化的种种规则的制定,强国、富国的发言权实际上要大于弱国
和穷国。这样,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就很难得到保证,他们不会甘心受强国主宰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全球化必然伴随着一个利益摩擦过程。一方面,发达国家可能利用全球化的趋势扩大
本国利益,侵犯发展中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利益,抵制全球化原
则(贸易自由,信息传播自由,人才流动自由)。一方面,发达国家中的霸权主义者借全球化
的理由企图成为全球的霸主,强制推行有利于本国的原则;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专制政
权,借维护国家利益的理由,强化专制统治。发展中国家用民族主义来保卫自己,发达国家
用世界主义来压制民族主义。全球化是大趋势,而民族利益又是不可逾越的现实,霸权主义
也是客观存在的。这就造成了正义和非正义的扭曲,是和非的扭曲:反对大趋势的人高举民
族利益的大旗;高喊“世界闻流,不可阻挡”的人也许是霸权主义者。民族主义者理直气壮
地发问:
  难道全球化就是开除发展中国家的“球籍”吗?
  难道全球论就是让发达国家“吃掉”发展中国家吗?
  难道只能由发达国家来支配人类的命运吗?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全球化有着完全不同的态度。这种不同的态度表现为霸权主义
和民族主义的冲突。托夫勒夫妇在《创造一个新的文明》中描述了这一冲突:

      许多高科技社会的人们很难理解极端民族主义者的动机。他们狂热的爱国主义
 激情使人费解。形成对照的是,民族主义者也无法理解有些国家怎么竟然允许其他
 国家侵犯其神圣的独立。然而第三次浪潮推动的商业和金融的“全球化”,经常穿
 透新民族主义者视为无上神圣的国家“主权”。……当经济落后地区的诗人和知识
 分子在创造国歌的时候,第三次浪潮国家的诗人和知识分子巳在讴歌“无国界世界”
 和“星球意识”的理念了。……在未来世界里,这一冲突可能会招致最坏的流血事
 件。”

  随着冷战的结束,东西问题基本解决;而南北问题解决起来,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南北
问题不解决,全球化就难以实现。
  全球化是人类几千年来的理想。国家之间经济差距太大.就难以平等联合。当国家之间
经济差距缩小了,各国以平等的资格进行合作,矛盾就小了。欧洲能实现“一体化”,是因
为欧洲国家之间经济差距很小。“全球化”是不是要等南北差距缩小了才能谈呢?现在谈全
球化是不是大超前了?这倒不一定。全球化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是不断发展生产力、缩
小经济差距的过程,是霸权主义逐渐消失和民族主义逐渐淡化的过程,是国家之间协作和摩
擦此消彼长的过程。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这个过程之中。21 世纪这个过程将会加速。
  全球化必须在各国平等的基础上实现。这是个自愿的联合过程。某些拥有经济实力和军
事实力的强国,不能按照自己的利益来“统一”世界。靠军事力量来征服、靠经济力量来控
制,把全球都“化”到自己的名下,这是霸权主义。霸权主义是不可能“统一世界”的。从
成吉思汗到凯撤大帝,都证明了这一点。霸权主义不仅影响世界安定,也会阻碍全球化进程。
在霸权主义的威逼下,民族主义的出现是难免的。对一个受霸权主义凌辱的国家来说,它有
两项任务:要实现民族解放,也要现代化。而且民族解放的紧迫性高于现代化的紧迫性,民
族解放是第一位的。霸权主义和民族主义都是全球化的障碍。但这二者不是半斤八两,霸权
主义是主导方面。霸权主义消失了,民族主义才会消失。因此,站在历史大趋势的角度,我
们要反对霸权主义,也不应当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民族主义情绪煽动起来也是很危险的。这
是有理智的中国人对《中国也要说不》这本书持冷淡态度的原因。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将起积极作用。中国已经汇入了全球
化的潮流。就经济而言,中国的经济增长离不开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已
经打开的大门再不可能重新关上。中国一定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一个推进经济全球化
的组织)。由于中国和世界已经不可分割,有理智的人都知道,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有损中国
利益。中国会积极推动全球化。不过,由于中国的对外开放先于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国内企业还缺乏国际竞争能力。在一定的时期内,适当的保护是必要的。但保护不会违背中
国对国际贸易组织的种种承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在全球化
过程中,有中国的存在,就可以增加发展中国家发言的分量,从而抵制某些国家利用全球化
的机会推行霸权主义。也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抑制极端民族主义倾向时,中国有举足
轻重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加速全球化进程。

               中国在处理第二种矛盾中的作为
  在甘肃省白银市,我采访过一个铜矿已被采尽的矿山。我看到的是两个直径 130 米、深
100 多米的被废弃的矿坑。大坑底部的一汪粉兰色的液体,这是铜盐的溶液。大坑周围草不
生.鸟不飞,虫不鸣。苍凉、寂寞、目不忍睹。采矿工人的辛勤劳动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也
给大自然留下了刨伤。在其他地方,我也看到过类似的矿山。
  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高速发展,形成了对大自然的无限压榨。市场经济是一架没有
限速器的发动机,它只能加速,加速,再加速。高消费,高增长,永无止境。对人类来说,
追求享受是无止境的,因而追求经济的增长也是没有极限的。但是,大自然有极限。
  现在,人们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一方面靠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一方面依
靠科学技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并且开辟资源新天地。更重要的一个方面,还要确立一
种新的生活方式——低消耗、高幸福的生活方式。
  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靠大量的能源消耗来维持的。美国每天消耗石油 1700 万捅,
美国的能源消耗量是世界平均水平(不包括美国)的 6. 倍和发展中国家的 10 倍。
                          6              美国哪里
来的这么多能源呢?靠进口。进口石油占美国石油消耗总量的一半。据美国独立石油协会预
测,到 2000 年,美国每天要进口 1110 万捅石油,进口油在石油总耗量中,将上升到 60%。
也有人预测,这个数字将是 70%。
  高能耗生活方式并不一定幸福。居家时,生命被局限在钢铁和水泥构筑的狭窄空间里。
出行时,血肉之躯被裹挟在钢铁的洪流之中。吃的是含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