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教育出版电子书 >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 >

第60章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第60章

小说: 大学人文读本 夏中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向超越的理念,被父权社会蓄意用来自我辩护。通过这些神话,父权社会以生动有力的方
式,把它的法律和习俗强加于个人。正是在神话的形式下,群体命令经过灌输,深入到每一
个人的心中,通过宗教、传统、语言、寓言、歌谣和电影之类的中介,这些神话甚至渗透到
受着物质现实的极严酷奴役的生存者心中。  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够找到对他单调体验的升
华:在他受所爱女人的欺骗时,他称她是狂妄的子宫;在他为自己的性无能苦恼时,他称她
是一个螳螂。还有一些人在妻子的陪伴中享受到乐趣:快瞧呀,她竟然是和谐、安宁和仁慈
的大地!多数男人所具有的对永远讨价还价的爱好,对绝对合适的爱好,都通过神话得到了
满足。连最微小的激动、最轻微的烦恼,也在反映超时间的理念。而这个理念,是一种对虚
荣心非常愿意阿谀奉承的幻觉。
   女人神话,是虚假客观性设置的一个陷阱,而信奉现成评价的男人,一头扎进了这个陷
阱。这里,我们又在和代替现成偶像对现实的体验,及代替这一体验所需要的自由判断打交
道。女人神话用目不转睛地注视幻象,代替了同自主生存者的真正关系。   “幻象!幻象! ”拉
福格大声喊道。 “我们无法理解她们,所以应当杀死她们。或者,最好让她们平静下来,让
她们受到教育,让她们放弃对珠宝的爱好,让她们成为我们真正平等的同志、我们的亲密朋
友、世界上真正的伙伴,让她们穿着各异,让她们剪短头发,对她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
恰恰相反,假如男人不再把女人装扮成一种象征,他什么也不会失去。梦想一旦变成正式的
公众事务,变成陈词滥调,它们和活生生的现实相比,的确显得单调乏味。对真正的梦想者
来说,对诗人来说,女人与其说是一个邋遢得出奇的婆娘,不如说是源源不断的泉水。极其
真诚地对女人表示爱护的时代,  不是封建的骑士时代,可也不是对女人大献殷勤的 19 世纪,
而是男人把女人看做同类的那些时代,例如 18 世纪。那时的女人似乎是真正浪漫的, 《危险
的私情》《红与黑》和《永别了,武器》这类作品,就是这样充分表现的。拉克罗、司汤达
    、
和海明威笔下的女主人公,没有神秘性,可是她们因此仍然十分迷人。承认女人是一个人,
并不是要对男人的体验进行任何改变:这不会让体验失去它的多样性、丰富性、或减弱它的
强度。假如这种体验在两个主观之间发生的话。抛弃女人神话,并不是要完全破坏两性间的
戏剧件关系, 也不是要否定女性现实所确实向男人揭示出的意义, 更不是要取消诗歌、  爱情、
冒险、幸福和梦想。这只是要行为、情感和激情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⑤
   “女人不见了。这样的女人在哪里?今天的女人根本不是女人! ”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些神
秘口号的含义。对男人来说,以及对于以男人目光看待事物的众多女人来说,母亲或情妇要
做一个“真正的女人” ,仅仅拥有女人身体或表现女性功能还是不够的。在性行为和母性中,
女人作为主体,能够要求自主。但是,要做一个“真正的女人”  ,她就必须承认自己是他者。
今天的男人表现出一种口是心非的态度,这使女人痈若不堪。在整体上,他们愿意承认女人
是自己的同类,是一个平等的人,但他们仍然让她做次要者。对她来说,这两种命运是不可
比的。她在是做这种人还是做那种人之间犹豫不决,无所适从,因此失去了平衡。在男人身
上,公众生活和私人是活之间并不存在着裂痕: 他在行动和工作中越是证实他对世界的控制,
就越是显得有男子汉的气魄。  人的价值和生命的价值在他那里是结合在一起的。 而女人的独
立成功却和她的女性气质相矛盾,因为,要做一个“真正的女人”  ,就必须使自己成为客体,
成为他者。
  在这方面,男人的感受性和性冲动会完全有可能发生变更。现在,新的审美观念已经产
生。如果说,时兴扁平的胸脯和狭小的臀部,即时兴男孩子的形体是昙花一现,那么以前几
个世纪祟尚过于丰满的理想至少是一去不复返了。    女性身体被要求必须是肉感的,但这个要
求比较谨慎。它应当是苗条的,不发胖的;它必须是肌肉发达的、柔韧的、强健的,使人可
以联想到超越;它不应当像终日不见阳光的温室里的花草那么苍白,    而宁可如光着膀子在太
阳下干活的工人那样晒得黝黑。女人的衣服在实用的同时没有必要让她显得无性感:相反,
穿短裙倒是为了使她的双腿显出以前从未有过的性感。    没有理由认为劳动会夺走女人的性魅
力。认为女人既是一个社会的人,又是—个发泄肉欲的对象,这可能会引起人们的不安:和
佩纳最近写的一系列作品中(1948 年),我们发现,一位年轻男人撕毁了他的婚约,因为他受
到美丽动人的市长夫人的诱惑,而她正打算主持他的婚礼。让女人既有某种“男人的地位”    ,
又让男人感到称心如意,这长久以来是人们开下流玩笑的题目。但逐渐地,这种挖苦讽刺变
得不那么犀利了,看来,—种新型的性爱正在产生——也许这会造成新的神话。
  毫无疑义,让女人既承认她们的身份是一个自主的人,又承认她们的女人命远,在今天
是十分困难的。这是造成失策和不安的根本原因,    而这种失策和不安有时又让人们认为她们
是“失去性别的人”。忍受无形的奴役,无疑比为解放而工作更舒适:就此而言,死气沉沉
的女人比朝气蓬勃的女人更能顺应大地。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重返过去郁是不可能的,也是
不值得向往的。应当寄予希望的是,   男人能够从自身方面毫无保留地接受即将出现的那种处
境。只有到那时,女人才可以无忧元虑地在那种处境中生活。那时,拉福格的这个祈祷将得
到回答:“阿,年轻的女人们,你们到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我们的兄弟,我们亲密无间、肝胆
相照的兄弟?我们到什么时候才能真诚地握手?”那时,布勒东的“梅留辛,将不再受到男人
给她带来的灾难的压迫,梅留辛将会得到解放……”将重新找到“她在人类中的位置”    。那
时,她将会变成—个完全的人,用蓝波信中的话来说,    “那时,对女人的无限束缚就会嘎然
而止,她将会在自身中并为自身而生活,而男人,尽管至今是可憎的,将会让她获得自由”    。

  ①暗指男性。——译者注
  ②见巴尔扎克的《婚姻心理学》“对她的抱怨不必介意,她大哭大叫,她说这疼那疼;
                       :
大自然让她对我们有用,而且让她忍受一切:由男人引起的孩子、悲哀、打击和痛苦。你不
要那么苛刻地自责。   在所有所谓文明民族的法典中,      男人都在法律条文中对女人的命运写着
这样残忍的词句:Vae victis!但愿你能忍受软弱之苦!  ”——原注
  ③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时象征派剧作家。——译者注
  ④“cogito”是笛卡尔的哲学公式“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的简略说法。——
译者注
  ⑤拉福格在谈到女人时继续说:       “自从女人陷入奴隶地位和变得愚蠢以来,自从她除了
性没有别的职业和武器以来,       她就过分发展了这方面,   并变成了女性……而我们容许了这种
过分;她在这个世界对我们是有用的……哈!这就是全部的错误所在……迄今为止,我们仍
在用女人做戏,仿佛她就是一个玩偶似的。这种情况已经延续得太久了……”——原注
美国读本:感动过一个国家的文字
                  自我之孤独
              伊丽莎白·凯迪·斯坦顿
              美国女权运动领袖。本文选自戴安娜·拉微奇遍《美国读
              本》(下) ,林本椿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店,1995。



    要保护女子,使其免遭狂风暴雨般的生活打击,这种说法是十足的嘲弄,因为生活的风
暴对女子如同对男子一样,从四面八方袭击她们。由于男子受过训练,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如何去抗争,如何去征服,因此女子遭打击后结果更惨。
    作为美国女权运动领袖,伊丽莎白·凯迪·斯坦顿辉煌的一生,充满成就,闻名全国。
1892 年,她发表《目我之孤独》时,年已七十六岁。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她的女权思想的
最佳宣言;  其中没有任何自负自傲或沾沾自喜的表露,有的只是为妇女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求
得“自主权”的强烈要求。自立自助之所以必要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最终都是孤独的;每个人
必须准备好为自己而行动,为自己而思索,对自己的生命负全部责任。

   现在我想直率地阐明的一点是:每个人的个性,也就是我们新教的思想,以及每个人拥
有良知,进行独立判断的权利,这又是我们的共和思想,功;即每个人的公民权。要讨论妇
女权利,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在一个女性的自身世界里,作为一个人,作为自己命运的主
宰者,作为想象中的鲁滨逊,在一个孤岛上,身边的唯一伴侣只有“星期五”  ,这时她究竟
拥有什么样的权利。 在这种境况下,她的权利只能是为自身的安全和幸福而利用自己的全部
聪明与才智。
   其次,假如一个女子被视为公民,视为一个伟大国家的一个成员,那么,根据我们政府
的基本原则,她就应该享有其他成员所享有的同样权利。
   其三,即使把一个女子仅仅视为一个女子,视为文明结构中一个同等重要的因素,她的
权利与责任仍然一样,即个人的幸福与发展。
   其四,只有生活中的附带关系,比如作为母亲、妻子、姐妹、女儿等,才需要一个女性
尽—些持殊的责任,接受某种特殊的训练……
   要让妇女受高等教育,让她们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以求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同时
还要享有最广泛的思想和行动自由,从任何形式的束缚中,从陈规陋习、依附他人及种种迷
信中彻底解放出来,免受恐惧的侵扰和摧残。之所以要给妇女所有这些机会,最大的理由莫
过于每个妇女要对自己孤独的一生负完全的责任。我们要求妇女在自己的政府中要有发言
权,在让她们信仰的宗教中要有发言权, 在她们充当重要角色的社会生活中要享有平等待遇,
在她们能获得生计的各行各业中应占有一席之地;  之所以如此,最大的理由莫过于她们生来
就有的自主权, 因为作为一个人,每个妇女都得完全依靠自己。不管妇女多么喜欢有所依靠,
有人保护,有人支持,也不管男人如何希望她们这么做。妇女都得独自驾驭生活之舟。在危
急关头要脱险,妇女就得对航海规律有所了解。要为自己导航,我们必须同时既是船长,又
是引航员,又是工程师,舵手之位需配有航海图和罗盘,以便观测风浪、理会天象,适时收
帆。作为一个孤独的航海者,男女性别,无关紧要。大自然的恩赐不分性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