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基础科学电子书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

第13章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第13章

小说: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难得糊涂法
  这是心理环境免遭侵蚀的保护膜。在一些非原则的问题上适当“糊涂”一下,无疑能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痛苦和心理困惑。
  4.宣泄积郁法
  心理学家认为,宣泄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当你感到悲伤忧郁时不妨找知心朋友倾诉一下,也可以进行一项你所喜爱的运动,或在空旷的原野上大声喊叫,这样做既能呼吸新鲜的空气,又能将内心的积郁宣泄出来。
  5.音乐冥想法
  当你出现焦虑、忧郁、紧张等不良情绪时,不妨试着做一次音乐心理“按摩”,在音乐中逛逛“维也纳森林”、坐坐“邮递马车”……这样做能帮助你平息焦虑等情绪。
  6.幽默人生法
  这是心理环境的“空调器”。当你受到挫折或处于尴尬紧张的境况时,尝试运用幽默来化解困境,维持心态平稳。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能使沉重的心境变得豁达、开朗。
  7.“加减乘除”法
  此外,还可以给生活做“加减乘除”法进行自我减压,以达到心理免疫的目的。
  加法: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发展自己的兴趣,拓展生活圈子。任何项目的体育活动都能使人感到放松惬意,但要控制运动量。另外,与其在家中使用健身器械,不如到公园散步,同朋友踢球或者登山、游泳。结交新朋友,接受新信息,开阔视野。
  减法:降低生活标准,接受别人帮助。对生活有过高标准的人,应该学会适度放松,不要总认为自己能做好一切事情。如果遇到力所不能及的事,最好能请别人帮忙。
  乘法:要学会多留些时间给自己。一个人如果总是忙忙碌碌,会使周围人的情绪也随之紧张。如果感到累了,一定要停下工作,休息一会儿。
  除法:不要认为自己能同时做好几件事。与其同时忙碌好几件事情,不如考虑如何提高效率,比如把家务分成几块:今天整理浴室,明天除尘,后天擦窗户。心理学家认为,适度的家务劳动会给人带来愉快的情绪。
  心理专家提醒我们:通过以上方法进行自我调节,可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缓解压力和释放心中的不快,有益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但如果属于程度较重,时间较久,并且比较复杂的问题和情绪,还是需要及时求助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不仅要拥有良好的智商,还要有良好的情商。在出现心理问题时,人们开始引起重视并寻求咨询和医疗,这是社会文明进步和人们文化素质提高的一种表现。据专家介绍,生活条件越好,文化层次越高,人们对心理卫生的需求也就越迫切。殊不知,你就是自己最好的心理医生。
4.你就是自己最好的伯乐
  曾有位赢得世界冠军的大陆羽球选手熊国宝来台访问。记者按惯例问他:“你能赢得世界冠军,最感谢哪个教练的栽培?”木讷的他想了想,然后坦诚地说:“如果真要感谢的话,我最该感谢的是自己的栽培。就是因为没有人看好我,我才有今天。”
  原来他入选国家代表队时,只是一个绿叶的角色,虽然球打得不错,但从未被视为是能为国争光之人。他沉默寡言,年纪又比最出色的选手大了些,丝毫没有运动明星的样子,教练选了他,不是要栽培他,而是要他陪着明星选手练球。
  多年以来,他每天打球的时间都比别人长很多,因为他是队友的最佳练球对象。拍子线断了,他就换上一条线,鞋子破了补一块橡胶,球衣破了就补块布,零下十几度的冬天,依然早上五点去晨跑练体力。
  有一年他垫档入选参加世界大赛时,第一场就遇到最强劲的对手,大家都认为他是去当“牺牲打”的,没有人在意他会不会打赢。没想到他竟然势如破竹的一路赢了下去,甚至赢了教练心中最有希望夺冠的队友,得到了世界冠军,一战成名。没有伯乐,他一样证明自己是千里马。他的故事很令人感动。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潜藏着很多自己所不知的能量,如若不去尝试,这些能量永远也没有机会大放异彩。只要我们勇敢地向前走一步,那些像火山炙热的才能也许就会喷涌而出。世上没有等来的伯乐,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伯乐。
  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做学徒的时候,才华深潜未露。那时他的老师是个有名望的画家,年老多病,作画时常感到力不从心。
  一天,老师让达芬奇替他画完一幅尚未完工的作品,年轻的达芬奇只是个学徒,他十分崇敬老师的为人和作品,害怕把老师的作品给毁了。可是,这位画家一定要达芬奇完成这幅画。
  最后达芬奇战战兢兢地拿起了笔,很快,他便进入了状态,内心的艺术感受喷簿而出。画完成后,老画家来画室评价他的画,当他看到达芬奇的作品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把年轻的达芬奇抱住:“有了你,我从此不再作画了。”
  从此以后,达芬奇找回了自信,他的才情得到了最大限度发挥,终于成了一代大师。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人有时候无法了解自己,在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面前,大多数人会觉得自己不配,没有本事或不够力量去完成,这样我们就会永远活在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阴影里。其实,尝试可以使我们发现自己生活中的优秀的潜能。
  我们当学生的时候都念过一篇有关千里马的文章,大意是这样的:有伯乐,才会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的话,本来资质很好的千里马,可能沦为每天做苦工、在马厩里头吃劣草、病死了也没人知道他是千里马。
  也许大家都因此而相信,一定要有伯乐出现,看出自己的潜能,并且尽力栽培,自己的天赋才能够发扬光大。于是有很多自认为是怀才不遇的千里马,一直埋怨时运不济,为什么伯乐都没有出现,害自己埋没了天才。
  约翰是某家公司的工程师,个性沉默寡言的他,因不懂得怎样与人交际,因此很多人总是把他当做透明人一样视而不见。
  直到有一次参加大学同学会,他的生命才有显著的改变。当时,有人请他谈一谈关于国外旅游的经验,由于这是他首次在一大群人面前说话,所以他不断地出现紧张、口吃的情况。
  约翰觉得自己说得不知所云,因此感到相当懊恼。但是,就在同学会结束后,有一位老同学却跑来跟他说:“约翰,你讲的内容非常有趣,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再听你演讲。”
  自从被这位老同学称赞了之后,约翰开始觉得自己其实并不差,对自己的口才也多了一点点的信心。
  后来,他开始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终于获得公司高层赏识,一步步获得擢升,现在已经晋升为公司的经理,不仅负责公关,还处理对外联系与交际业务。
  不管别人怎么认定自己,也不管那些认定的优劣,只要我们心中认定了自己的能力,我们才能充满自信的前进。
  每个人都希望能遇上懂得鉴赏自己的伯乐,但这毕竟需要一点运气,如果一千万个人中只有一个是你的知音,那怎么办?
  事实上,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暗喻的是臣子与君主的关系,在现代的成功学上未必适用。人跟马大不相同,马无法自己找主人,而多数的成功者,却都能以一种天生的嗅觉,好像蚂蚁闻到甜食的味道一样,自己走出一条路来。直到他们成功之后,有人要他们说出他感谢的人,他才回顾来时路,把对自己有恩的都记在心上,时时挂在嘴边。
  仔细检视起来,每位伯乐所扮演的并不是“一路扶持、始终相依”的角色,多半只是一个使他走向某一条路的启蒙者、一位曾经鼓励过他的恩师、一个精神支柱,甚至是一个曾经打击过他、说过重话的人。他或许陪过成功者一段,但终须放手,最重要的障碍还是成功者自己跨越的。
  没有任何的成功者是个让诸葛亮费尽心力来扶持的阿斗。成功的人其实都是自己的伯乐,只是不敢完全归功于自己。千里马一样要练跑,才能日行千里。如果成功者是千里马的话,那根要自己跑快一点的鞭子,百分之九十九是握在自己手中的,方向也是自己操纵的。奔驰的能量,则来自于心中源源不绝的热爱。
  人们崇拜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英雄豪杰,同时也格外敬重那些为无名者铺路架桥、扬名扬誉的伯乐,但在这灿若星辰的伯乐中,独爱那个自荐的“毛遂”。毛遂地位卑微,却果敢得让人敬畏。在国难民危之际,他不顾众位大臣的鄙夷和耻笑,挺身而出,鼎力自荐。“三寸不烂之舌,强如百万雄兵”,救国救民于水火,稳建千古功业,留下了“小蔺相如”的美称。他是自己的伯乐。
  你如果是“千里马”,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当义无返顾地学学毛遂,以百倍的疯狂,死死地抓住那个千载难逢永不复来的机遇,一展自己的风采,实现自己的抱负。著名作家贾平凹有一句名言:“人贵能自我发现”。不是伯乐不多埋没了人才,倒是自己埋没了自己的居多。不要在乎别人看得起看不起你,应当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心知肚明且扬长避短;应当对自己的天赋和潜能了如指掌求刻意创新。是张顺就到水里去扑腾;是李逵就老老实实呆在岸上舞弄你的板斧。看准了正确的人生走向,把握在胸,付之于行,把全部的力量调集于脚下,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如此总会有一天,走向你心中的圣殿。
  坐等伯乐事难成,等来等去一场空。要记住,你就是自己最好的伯乐。
5.永远不要为了别人活着
  古人曰:“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其实,并不尽然。小时候,我们是为了父母而活着,每天在他们面前欢喜跳跃;上学的时候,我们是为老师、同学而活着,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羡慕的眼光而争取好成绩;青年的时候,我们又是为了异性而活着,男孩每天是去健身,女孩喜欢打扮,其实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吸引更多异性的目光。长大以后,现在这个世界流行赚钱,我们又是为了赚钱,但是赚钱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在别人面前证明自己的能力。曾经有人说过:我感到最幸福的时候,就是有一天,当我功成名就荣归故里,碰到童年时的伙伴,大家都用羡慕的眼光对我称道,然后我嘴里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对他们说,这算什么,而心里却洋洋得意。有许多人所追求的就是这一刻,就是为了别人而活着。这样人生是非常累的,为何不为了自己活着?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为别人活着——为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我们把自己放在一条迷失自己的轨道上,在行进的过程中,为了博得他人的好评,渐渐丢失了本属自身的个性与纯真。
  于是,我们的生活便成为简单的两部分。一是生活给别人看,二是看别人生活。我们把自己剔除出了自己的生活,犹如木偶一般,不再思想也不会思想,所有的生命都用在为别人活着上。
  在等待昙花开放的时候,小男孩问他爷爷:“爷爷,昙花开放的时间这么短,为什么还选择在晚上开放呢?在白天开放不是会有更多的人看到吗?”爷爷说:“孩子,花儿总是在自己的时候为自己开放,它并不在乎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