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2004年第08期 >

第7章

2004年第08期-第7章

小说: 2004年第08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圣保禄教学中虔诚的祈祷
  谁能忘记提出“一国两制”的那位老人
  和恢复主权的小岛
  澳门,中国的骄傲
  澳门,竖起倾听世界的耳朵
  澳门,站起来了


澳门
■  沈 河
  这个零件,从那台发动机分离,
  不像树叶从秋天扯下那般容易,
  掉在南海岸边。腥咸的风
  能使一张白纸生锈,何况是一个零件?
  草长在身边,
  在一年比一年长的四季中
  生长。
  遮掩了路线和方向,
  这样才能走近那台发动机?
  这台发动机因这个零件的缺席,
  像受损的心脏
  出现了杂音。
  有杂音的心脏怎能把血液运送各地?
  后来,走来一位老人,
  后面跟随的是千千万万的人民和江山,
  捡起这个零件,许下珍重的承诺。
  风尘去了,锈色远了。
  亮起来的是一面面旗帜,
  照耀了荷花步入春天。
  已经五年了。
  这个零件安回那台发动机上,
  咬得如此紧密,在原来的位置
  经过磨合
  已形成一个整体,连着心脏。
  心跳整齐、有力
  这个零件就是澳门,
  正为祖国承载了重负。


春天送你一首诗回眸
  “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三年来在全国数十个城市、地区展开,直接参与者数千万:人,吸引了众多单位、:学校、企业与商家的参与,已经形成了一个倍受社会各届赞誉的高品位文化活动的品牌。  活动概况:
  2002年春,第一届“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展开。主会场‘北京。2003年春,第二届“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吸引了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长沙、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无锡、敦煌等32个城市、地区加盟。  活动形式:
  结合当地文化活动,形式主要有诗歌朗诵、诗文笔会及比赛、文化沙龙、辅导讲座、舞蹈、歌咏等。现场赠送《诗刊》春天送你一首诗特刊12万份、散发精美的歌卡片26万张。  媒体报道:
  三年来,该活动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国家和省市级百余家新闻媒体进行了立体报道。仅2003年中央电视台就在《新闻联播》《综艺快报》等栏目报道了9次活动盛况。 商家参与:
  活动的品牌和影响吸引了众多企业和商家的积极参与。在参与者得到优厚回报的同时,这项大型文化公益活动的质量逐年提升。曰效果影响:
  使高雅文化走向大众,让更多的人发现和享受生活中的诗意;提高参与单位的矢口名度和文化品位。为先进文化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搭建诗意的平台;为参与、支持活动的商家在立体的宣传中带来超值的广告效果,塑造良好的产业形象。


秋色为辛勤耕耘者欢呼
■  艾 龙
  李永新,1955年生,河南南阳人。1971年在河南鹤壁中学毕业后下乡,1974年参加煤矿工作,现任国家520家大型企业之一的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劳模。李永新先后完成30多项科技和技改项目,发表科技、管理等文章140多篇,并出版有专著《国企改革实证研究》,曾当选全国六届人大代表等。
  《秋色为谁欢呼》是李永新的第一部诗集。著名散文家、《人民日报》副总编粱衡,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副局长李京盛等同志认为李永新的诗歌  “多情多爱又大气大度”、“清新质
  艾  龙:上午我们到(鹤煤集团)博物馆参观,感受很深,有两点,一是馆藏作品很有价值,让人不由得惊叹,是穿透岁月的见证;二是鹤煤集团的文化底蕴很深,搞博物馆是个大手笔。请问当初出于怎样的考虑,要建这个股份制博物馆,而且在全国也是第一冢?
  李永新:办博物馆是个偶然的机会。张秦森先生是鹤壁很有名的企业家,也是数代搞收藏的一个大收藏家,当时他想利外地的介业联合搞。鹤壁市文物局的领导知道后,就建议我们来做这件事情。闪为鹤壁这个地方文化底蕴很深厚,鹤壁的洪河在《诗经》里面提到过很多次,好几个朝代曾在这里建都,古代冶炼和瓷器业很发达。对企业来说,你不去搞,别人就去搞厂。
  艾  龙:你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李永新:(笑)再说文物不可再生,资源很有限,如果大家不去保护,就布可能流失甚至损毁。我们做好了,也算是做厂—件弘扬民族文化的好事情。我们这里北齐的瓷器很多。去年我们花了150万,收购了2000多件文物。老百姓放布家里,价值不大,收藏在博物馆,不但保护了文物,也为企业增值不少。文化也是一种产业,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全球都有市场,对美国的贡献很大,我们也可以借鉴嘛。因此,我们试图在搞好主业的同晌,为文化产业开聍一条道路。现在来看,当初的决策是正确的,博物馆已经成为鹤壁市的文化亮点,刘鹤壁争取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起到一定作用。
  艾  龙:游人多吗?
    李永新:凡是外地来鹤壁旅游的,大都会去博物馆看一看。虽然企业花些钱,但社会效益很大,也加强了个业的品牌建没。我们扪算把收藏的文物都刊印出来,现在已经出了一本,计划出50本。老相宗的奸东西是不能丢的。
  艾  龙:刚才谈到企业文化建设对外的部分,现在谈一谈对内的。就说这个《福阁记》吧,为什么叫“福田阁”?
  李永新:福田阁是我们的职下:住宅小区的一座二层的亭子。佛家讲“广种福田”,我们要尽快进入小康社会,“福田阁”就是为矿工造福,为艰苦劳动的矿工造福。他们原来的住宿条件很差,我们有责任提高大家的生活质量,要把福田小区建成一个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不但如此,还要加强精神文明建没,让大家受到启发教育。《福田阁记》就是职工文化生活的反映。
  艾  龙:你自己写还不够吗?为什么要号召大家一起来写?我看到《福田阁记》仅楹联就有2345副,这个数字也意味着企业的高度凝聚力。
  李永新:因为我们要把企业搞成一个学习型、知识型、文化型的新型企业。福田阁是小区的代表、是大家的,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们党委还专门发了一个文件,号召大家一起写,不管是诗歌散文还是栅联,汇集格理以后由出版衬出书。还给每人都发一本,让大家互相学习。这个鼓舞作川是很大的。
  艾  龙:不错,诗歌是对人生{艮好的教育。
  李永新:诗歌很能鼓舞人啊。我提倡这个,就是认准丁一股不屈不挠的民族粕神,把大家凝聚在一起,讣大家受到熏陶。你斤民歌纤久不衰,那么有魅力,很多人都喜欢。当然,诗人作家大多不是利班培养出来的,主要是自己努力。企业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怎么抓,用企业文化去推动。
  艾  龙:从刚才两件事可以看出鹤煤的大手笔,也可以看出你的大手笔。梁衡先生评价你的诗歌“大气大度又多情多爱”,“大气大度”当然是指胸襟,“多情多爱”则是说你的诗歌里融进了一颗赤子之心。你自己也说从诗集中可以看出你的人生历程和精神历程。那么,你对诗歌是怎么认识的?
  李永新:中国是诗歌人国,我从小就接触刘民歌民谣古典诗歌乃至谚语。我们家乡人,再穷也要让孩子上学,再穷人家业都尊敬读书人。我觉得只有诗歌才能反映出大江大河大山的气势,才能真切微妙地反映出入的心川状态。诗歌激发了我们的感情,丰富了我们的心灵。
  我(写作时)能川通俗易懂的词汇,则绝对不川那些生僻的字眼。你看《诗经》、民歌民谣都是这样的。我认为,诗歌如果能做到训:大家—听就懂、一看就明白、—想又很有意思,那多好啊。我也没想做专业诗人,就是喜欢写,兴致来了就写,也不拘泥于什么形式。
  艾  龙:受谁的影响?
  李永新:我很喜欢民谣民歌,包括少数民族的,还有唐诗宁词宋词不达意元曲,它们有深刻的补会性也有很强的艺术性。比如说李白的诗,大起大落,岳飞的《满江红》,我现在还能背小来。(背诵《满江红》,一字不差而声情并茂。)
  艾  龙:那么苏东坡呢?
  李永新:(人笑)“明州儿时行,把洲问青天……”现代诗人中我喜欢毛主席诗词、郭沫若的《女神》以及艾青的什品等等。
  艾  龙:《计经》对你有影响吗?《诗经》里面有很多反映淇河两岸人们生活的诗篇。
  李永新:当然。《汕纤》小面有很深的热爱之情,热爱国家、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而且纯粹发自内心,无须雕琢无须修饰的。我写诗不受拘束。但不管用什么风格,都应该贴近实际,写出实际的东西,让人看懂。写东西总是要给人看的,自己行,别人也秆,看不懂,你写它做什么呢,我写《福田铭谅》,就有意采川《诗经》里面的形式,而且开篇就引用了《诗经·卫风》的一句“瞻彼淇奥”,还有…句是“绿竹猗猗”。受此影响,我也尽量有所发展,像“貔貅安秆”、“团龙腾瑞”,以前人概是没有这么的。
  艾  龙:你反复强调要“一看就懂”。
  
  李永新:对。我的忻学是复杂题简单化,但决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写诗做学问都一样,主要在于有境界和语性,但我特别强调语言问题。为什么不能用人家都能懂的语言?你如果要真正反映自已的思想,就一定要实话实说,技巧是其次的。我的诗基本是白话,但也力求有些味道,不能是白开水。你石乍白的《静夜思》,“床前前明月光,疑足地上霜”,多好啊,都是白话。
  艾  龙:外国诗读吗,
  李永新:也汝,像歌德、普希金等大讪人的诗,我就特别喜欢。艺木址没有国界的。
  艾  龙:1973年和1979年是你创作的两个高峰期,而且这两年新诗的数量还不少,为什么这两年写的多?其他年份则旧体诗词多一些,其中1987到1989年几乎很少写;到了1998年之后,新诗更多了,眼界也更开阔。你是否觉得有些题材适合用祈诗表达,有些则适合旧体诗词?
  李永新:1987到1989那三年止是我技术成果的高峰,那时没日没夜地了工作很难抽出时间来写作。1973年为什么写的多?我1971年作为知识青年下乡,到19734的,在乡下思考问题多一些,也逐渐成熟逐渐成熟。
  艾  艾 龙:是不是很苦闷,有话要说?
  李永新:是的,没有感受批宁愿不写,,到了1979年0,你知道的,时代经发生转折,我心情非常兴夼,觉得同家民族有希望,个人他有前途了。人逢喜事精神神爽啊。
  至丁址新诗还是川体诗词更能适合我的表达,有两个个方面因索布旭作川。我比较喜欢五言和七律,我的很多诗也是这杆写的,但我不太喜欢过于推敲平仄,而宁愿采川类似,占风的形式。又比如说“闶”,“词”对平仄的要求就更严格,我也写,但写的少,而且不标词牌名,这样不至于妨碍表达,了免得闹笑话。儿一方面,我对民歌很重视,也多有借鉴,但时代不一样了,你得重新思考,不能单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