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

第71章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第71章

小说: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谓形。(喝当作 ) 
此言人有贵贱君子小人之不同。形志有偏苦偏乐之分异。故治法亦宜守一勿失也。夫富贵之人。 
形乐志苦。村野之人。形苦志乐。淡忘舒泰者。形志皆乐。系牵拘畏者。形志皆苦。形乐者。四体不 
运。则血脉留滞。故当治之以灸刺。而通血脉。形苦者。劳其筋骨。故当治之以熨引。以舒其筋。形 
乐志乐。则心广体胖。故当治之针石以疏气。志者。心之所发也。咽乃胃腑之门。而胃主肌形。 
乃心之蔽骨。而内应于心脏。故形志皆苦者。病生于咽 。此病在不足。故当调之以甘药也。惊伤心 
肝。恐则伤肾。是以形数惊恐。则筋脉不通。营气不行。则为不仁。此病因于内。故当治之以按摩醪 
药。是谓五形志也。 
五脏气。心主噫。肺主咳。肝主语。脾主吞。肾主欠。 
此以下。意言明乎九针之道。更当知五运六气之微。五运者。五行之化运。合于五脏六腑而主出 
入。六气者。主司天在泉。合人之三阴三阳。而通于手足之十二经脉。以九九之大数。而合于五六之变 
化。可通于无穷。可传于后世矣。噫者。中焦之逆气。上走心为噫。故心主噫。阴阳应象论曰。肺在变 
动为咳。语者。论难也。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故肝主语。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气不能灌 
溉于四脏。则津液反溢于外窍。故为吞咽之证。本经曰。阳者主上。阴者主下。阳引而上。阴引而下。 
阴阳相引。故数欠。当泻足少阴。补足太阳。盖肾气上逆。欲引而下则为欠。 
六腑气。胆为怒。胃为气逆哕。大肠小肠为泄。膀胱不约为遗溺。下焦溢为水。 
王子律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故气逆则为怒。口问篇曰。人之哕者。谷入于胃。胃气上 
注于肺。今有故 
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大肠小肠。受盛水 
谷。变化糟粕。病则不能化物而为泄矣。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出。是以不约则为 
遗溺。下焦如渎。水道出焉。病则反溢而为水病矣。 
五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淡入胃。是谓五入。酸走筋。辛走气。苦走 
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谓五走也。 
王氏曰。酸苦甘辛咸。五行之味也。血气肉筋骨。五脏之所生也。是以五味各自走其道。 
五裁。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 
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者。必自裁也。命曰五裁。 
王子律曰。裁者。酌其适中而不可多也。夫五味入口。内养五脏。外濡形身。病则嗜食。故宜裁之。 
五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 
王子律曰。肾为阴脏。在体为骨。故阴病发于骨。心为阳脏。在体为脉。故阳病发于血。脾为阴中 
之至阴。在体为肉。故阴病发于肉。即调神论之所谓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冬气。则少阴不 
藏。肾气独沉之义。盖因本气自逆而发病也。肝为牡脏。逆冬气则奉生者少。春为痿厥。故肝脏之阳病 
发于冬。肺为牝脏。逆夏气则奉收者少。秋为痿疟。故肺脏之阴病发于夏。故言五脏发病。有因所生之 
母气而为病者。有因本气自逆而为病者。以五脏错综而论之。皆能为病者也。 
五邪。邪入于阳则为狂。邪入于阴则为血痹。邪入于阳。转则为癫疾。邪入于阴。转则为喑。阳入 
之于阴病静。阴出之于阳病喜怒。(喜当作善宣明五气章曰阴出之阳病善怒) 
王子律曰。邪入于阳则阳盛。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又四肢为诸阳之本。阳盛则四 
肢实。实则能登高也。热盛于身。则弃衣欲走也。阳盛则使人骂詈。不避亲疏也。痹者。闭也。痛也。 
邪入于阴。闭而不行。则留着而为痹痛矣。夫在外者。皮肤为阳。筋骨为阴。故曰病在阳者名曰风。 
在阴者名曰痹。癫乃重阴。邪入于阳。转入于阴。则为癫疾矣。夫心主言。由肾间之动气而后发。邪入 
于肾脏之阴。转入于心脏之阳。则为喑矣。阳分之邪而入于阴。则病者静。阴分之邪而出于阳。则善怒。 
上节论五脏之气自伤。此论五脏为邪所病。 
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也。 
本神篇曰。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肺藏气。气舍魄。心藏脉。脉舍神。肾藏精。精舍 
志。神志魂魄意。五脏所藏之神也。 
五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肌。肾主骨。 
王子律曰。上节论五脏内藏之神。此论五脏外合之形。 
阳明多血多气。太阳多血少气。少阳多气少血。太阴多血少气。厥阴多血少气。少阴多气少血。故 
曰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血恶气。刺厥阴出血恶气。刺少阴出气 
恶血也。(恶叶乌去声) 
王子律曰。此与五音五味篇中之论相同而重见者。以五运而生六气也。多者宜出。少者不宜。故曰恶。 
足阳明太阴为表里。少阳厥阴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是谓足之阴阳也。手阳明太阴为表里。 
少阳心主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是谓手之阴阳也。 
三阴三阳者。天之六气也。而人亦有此六气。合于手足十二经脉。六脏六腑。盖针有九九。人有 
九九。地有九九。皆上通于天之六六也。王子律曰。地之五行。上呈天之六气。故先论五行。而后论 
六气。 



卷九

岁露论第七十九

属性: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言夏日伤暑。秋病疟。疟之发以时。其故何也。岐伯对曰。邪客于风府。病 
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常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日作晏。此其先客于脊背也。故每至于 
风府。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邪气入则病作。此所以日作尚晏也。卫气之行风府。日下一节。二十 
一日。下至尾 。二十二日。入脊内。注于伏冲之脉。其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气上行。故其病稍益。 
全章大义。论卫气充行于皮肤肌腠。为形身之外卫。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应天运之开阖。一日一夜。 
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二十二日。内注于伏冲之脉。其行九日。上出于缺盆。应月行一月而一周 
天。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海水东盛。人血气虚。卫气去。形独居。应海水之消长。盖一日一夜。 
天道绕地一周。水天之气。上下相通。而月以应水也。卫气行于肌腠之间。寒则皮肤急而腠理闭。暑则皮 
肤缓而腠理开。故以夏伤于暑。秋成 疟。以证卫气之行焉。疟者。暑邪藏于肌肤。秋时阴气外出。阴与阳 
遇。寒与热争。邪正相持。而 
发为疟也。风府。督脉穴。在脑后发际中。邪气客于风府。循脊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 
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日作晏。此邪先客于脊背也。故卫气每至于风府。则腠理开。开则邪气入。而 
与卫气相遇。则病作。卫气日下一节。故作日晏也。盖卫气日下一节。则开其下节之腠理。邪气因开而 
入。与卫气相遇。而病乃作也。伏冲者。冲脉伏行背里。为经络之海。卫气循外而下。从内而上。环 
转一周。应天道也。卢良侯曰。卫气行阳行阴。应天与日之晦冥。循脊膂而下注冲脉而上。应天道之 
营运于外。而复通贯于地中。卫气内注于伏冲之脉。外注于足阳明之脉。犹司天在泉。上下环转。泉在 
天之下。而与地中之经水相通。 
至其内搏于五脏。横连募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日作。故次日乃蓄积而作焉。 
内搏五脏者。邪留于五脏之募原。募原者。横连于脏腑之脂膜。疟邪内搏于五脏募原之间。则其 
道远。其气深。不能与卫气俱行而外出。故不能日作而间日乃发也。此言卫气夜行于阴者。行于五脏募 
原之间也。 
黄帝曰。卫气每至于风府。腠理乃发。发则邪入焉。其卫气日下一节。则不当风府奈何。岐伯曰。 
风府无常。卫气之所应。必开其腠理。气之所舍节。则其府也。 
此承上文申明卫气出于缺盆之中。其气上行。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明日日下一节矣。盖岁有 
三百六十日。而气盈五日九百四十分。则一月该盈四百九十五分。是出于缺盆之第九日。行一日一夜。 
正朔日之平旦。而大会于风府也。其明日日下一节。则邪与卫气亦会于下节。而大会于风府矣。盖卫气 
之所应。必开其腠理。开则邪循脊膂而下入。与卫气相遇。则病乃作。故风无常府。谓卫气日下所舍之 
节。则其府也。故曰常 
大会于风府。常者。谓一岁之中。常十二大会于风府也。大会者。与膂脉相会。盖始于风府。其日下 
所舍之节即其府也。 
黄帝曰善。夫风之与疟也。相与同类。而风常在。而疟特以时根据何也。岐伯曰。风气留其处。疟气 
随经络。沉以内搏。故卫气应乃作也。帝曰善。 
风乃天之阳邪。故留于表阳之分。疟乃风寒暑湿之邪。 
主阴阳寒热之往来。故随经络之出入。沉以内搏。与卫气相应乃作。盖卫气随经络交相逆顺而行者也。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闻四时八风之中人也。故有寒暑。寒则皮肤急而腠理闭。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 
贼风邪气。因得以入乎。将必须八正虚邪。乃能伤人乎。少师答曰。不然。贼风邪气之中人也。不得 
以时。然必因其开也。其入深。其内极病。其病患也卒暴。因其闭也。其入浅以留。其病也徐以迟。 
此言邪气必因其开而入深也。四时有寒暑之往来。故八风之中人也。有寒风而有暑风。寒则皮肤 
急而腠理闭。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然贼风邪气之中人也。盖因人气之虚实开阖。而入有浅深。不因 
寒暑之开闭也。 
黄帝曰。有寒温和适。腠理不开。然有卒病者。其故何也。少师答曰。帝弗知邪入乎。虽平居其腠 
理开闭缓急。其故常有时也。黄帝曰。可得闻乎。少师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 
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 。烟垢着。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 
深。至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 
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腠理薄。烟垢落。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深。其 
病患也卒暴。 
此承上文申明人气之虚实开阖。应天时之盛衰。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卫气日行于阳。 
夜行于阴。应天道之开阖。日丽天而绕地一周。卫气从风府而下至 骨。注冲脉而上出缺盆。应一 
月而月与天会。月乃阴魄。故月之盈亏。应水之消长。月郭满则海水西盛。月郭空则海水东盛。盖月 
有盈亏。亏于西则满于东。月生于西。故从西而盛于东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 
开阖者也。故卫气盛则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 。烟垢着。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 
深。至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而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理 
者。肌肉之纹理。乃三焦通会之处。故曰焦理。烟垢者。火土之余也。三焦主火。肌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