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92-时方妙用 >

第5章

092-时方妙用-第5章

小说: 092-时方妙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二肿
消水圣愈汤
属性:治水第一方。然必两手脉浮而迟。足趺阳脉浮而数。诊法丝毫不错。一服即验。五服全 
愈。否则不可轻用此秘方也。大道无私。方不宜秘。然黄帝有兰台之藏。长桑有 
一恐轻试之误。一恐泄天地之机也。余出此方。以俟一隅之反。非谓一方可以 
天雄(一钱制) 牡桂(二钱去皮) 细辛(一钱) 麻黄(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炙) 生 
姜(二钱) 大枣(二枚) 知母(二钱去皮) 水二杯半。先煎麻黄。吹去沫。次入诸药。 
煮 
八分服。日夜作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水盛者。加防己二钱。 
天雄补上焦之阳。而下行入肾。犹天造下济而光明。而又恐下济之气潜而不返。故取细 
辛之一茎直上者以举之。牡桂暖下焦之水。而上通于心。犹地轴之上出而旋运。而又恐其上 
出 
施之用。若潜而不返。则气不外濡而络脉虚。故用姜枣甘草。化气生液。以补络脉。若止而 
不上。则气聚为火。而小便难。故以知母。滋阴化阳。以通小便。且知母治肿。出之神农本 
草经。而金匮治历节风脚肿如脱与麻黄附子并用。可以此例而明也。此方即仲景桂甘姜枣麻 

卷二肿
辛附子汤
属性:加知母一味。主治迥殊。可知经方之变化如龙也。 
野老某。年八旬有奇。传予奇方。用生金樱根。去粗皮一两半。吴风草三钱。香菌极小 
团结者七枚。水煎服一服。小便即通而肿愈。○余细绎此方极妙。麻黄大发汗。而根又能止 
汗。橘肉生痰壅气。而皮又能化痰顺气蚕因风而致僵。反能驱风如神。此大开大阖之道。金 
樱子之大涩小便。即可悟其根之大通小便矣。吴风草原名鹿衔草。能除湿热。故素问与泽泻 
白术同用。以治酒风。更妙。是小香菌一味。此物本湿热所化。用之于除湿祛热坠中。同气 
相感。引药力至于病所。而诸药之性一发。则湿热无余地以自藏。俱从小便而下矣。此必异 
人所授遗下。所谓礼失而求诸野也。惜余未试 

卷二

属性:(此症与肿症相因者。宜以治肿之法治之。或内胀而外不肿者。治法稍异) 
心腹胀满甚者。宜 
x平胃散x为主。气郁。加麦芽香附各二钱。伤食者。加莱菔子山楂干姜。伤酒。加 
干葛三钱。砂仁一钱。痰多。加茯苓三四钱。多呕。加半夏生姜各三钱。胸上胀不横通而胀。 
加木通茜草麦冬栝蒌贝母。浊气在上。加柴胡半夏桔梗。心下痞满。加黄连黄芩各一钱。干 
姜八分。 
腹痛。加生白芍三钱。腹痛因大便不通者。再加大黄二钱。小便不通合五苓散。若贴脐 
左右上下胀者。胀必兼痛。为冲脉逆而不舒。去苍术。加红花归芍柴桂治之。若季胁两旁兼 
小腹胀痛者。乃厥阴内不交于少阴。外不合于少阳。加柴胡人参半夏桂枝当归治之。(八十) 
腹胀喜按者。宜后四方。 
附子理中汤。(一百零七)○(虚寒。) 
补中益气汤。(五)○ (脾土失调地气不升。) 六君子汤。加干姜。(二)○(脾虚 
痰多 
腹胀。) 香砂六君子汤。(三) 
愚按。以上诸法。治而不应者。必以膀胱为主。喻嘉言云。人身胸中空旷如太虚。地气 
上而为云。必天气降而为雨。地气始收藏不动。诚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之意。则云 
行雨施。而后沟渎皆盈。水道通决。乾坤有一番新景象。此义首重膀胱一经。经云。膀胱 
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如人之饮酒无算而不醉者。皆膀胱之气化而出 
也。膻中位于膈内。膀胱位于腹中。膀胱之气化。则空洞善容。而膻中之气。得以下运。若 
膀胱不化。则腹已先胀。膻中之气。安能下达耶。然欲膀胱之气化。其权在于葆肾。肾。以 
膀胱为腑者也。肾气动。必先注于膀胱。屡动不已。膀胱胀满。势必连于胸膈。其窒塞之状。 
不可名言。肾气不动。则收藏愈固。膀胱得以清净无为。而膻中之气。注之不盈矣。膻中之 
气。下走既捷。则不为牵引所乱。而胸中旷若太空矣。此论。可为胸腹满及痰饮症之金针。 

卷二
臌症
属性:臌症。多是气虚中满。误服枳朴宽胀之药所致。属实者少。属虚者多。 
臌症属实者。其来必暴。有气血食饮寒热虫之别。辨症详于心腹九种之中。唯饮气两胁 
痛有水气。或呕清水。宜后三方。酌其虚实。加减用之。 
x备急丸。x(五十三) 
x五积散。x(四十二) 
平胃散加减。照前血臌。加川芎桃仁。虫臌去甘草。加黄连榧子干姜。或另服乌梅丸四 
十九日。 
臌病属虚者。其来必渐。若气喘水气盛者。宜黑锡丹。若腹大如箕。四肢消瘦。初因吐 
酸而起。后吞吐皆酸。宜附子理中丸加黄连。若单腹胀。初服劫夺之药少效。久用增张。硬 
如铁石。昧者见之。方谓何物邪气若此之盛。自明者观之。不过为猛药所攻。即以此身之元 
气。转与此身为难。首如驱良民为寇之比。喻嘉言治有三法。一曰培养。宜术附汤。加干姜 
陈皮。一曰招纳。宜补中益气汤。加半夏。一曰攻散。宜桂甘姜枣麻细附子汤。金匮枳术汤。 
二 
术附汤。(一百零五) 
x补中益气汤。x(五) 
x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x 
x金匮枳术汤。x(俱出金匮方载医诀。) 
外有血臌症。医书俱云是妇人之病。唯喻嘉言谓男子恒有之。面色萎黄。有蟹爪纹路。 
脉虽虚极。而步履如故。多怒善忘。口燥便秘。胸紧胁胀腹疼。迨胀之既成。腹大如箕。遂 
不可救。东南最多。所以然者。东海擅鱼盐之饶。鱼者甘美之味。多食令人热中。盐者咸苦 
之味。其性偏于走血。血为阴象。初与热合。不觉其病。日久月增。中焦冲和之气。亦渐为 
热矣。气热则结。而血不流矣。于是气居血中。血裹气外。一似妇人受孕者然。至弥月时。 
复如抱瓮矣。推而言之。凡五方之膏梁粱味椒姜桂糈成热中者。皆其类也。治之之法。以六 
君子汤料加干姜川芎防己为末。以陈米荷叶煎汤泛丸。每服三钱。日两服。夜一服。一月渐 
愈。此执中央以运四旁法也。 

卷二臌症
六君子汤
属性:(二) 
肿胀症。以疏凿饮子舟车丸为禁剂。济生肾气丸。胀症亦须慎用。 

卷二
噎膈反胃
属性:食不得入。昔医名噎。食虽入咽。及带痰涎吐出为膈。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名翻胃。丹 
溪主血液俱耗。噎为上稿。膈为下稿。以四物汤。加甘蔗汁芦根汁牛乳之类为主。薛立斋谓 
怫郁伤脾。以逍遥散左金丸归脾汤六君子汤之类。与六八味丸间服。赵养葵充其说。而归于 
治肾。以内经谓肾乃胃之关。关门不利。升降息矣。关即气交之中天之枢也。故肾旺则胃阴 
充。胃阴充则能食。以大剂六味汤八味汤为主。时贤高鼓峰杨乘六宗其法。而变通之。专取 
阳明。 
以六味汤。去丹泽伏苓。加甘草枸杞生地当归。总使一派甘润之药。以养胃阴。胃阴上 
济。则贲门宽展。而饮食进。胃阴下达。则幽门阑门滋润。而二便通。十余剂可愈。入镜经。 
主内经三阳结谓之隔一语。大变其法。以隔食之人。五七日不大便。陈物不去。则新物不纳。 
以三一承气汤节次下之。后用芝麻饮啜之则愈。此数法。皆从金匮大半夏汤中甘润蜜水得来。 
而却遗去仲景以半夏为主而降冲脉之逆。人参为辅而生既亡之液之义。学人必于此而得其梧 
机。而又审其寒热虚实而施治。则于噎膈之道。思过半矣。至于食入反出。是中焦土寒。下 
焦火虚。以附子理中汤香砂六君子汤。加干姜八味地黄丸。间服多效。○若食不得入。必以 
黄连黄苓人参干姜汤为主。泻心汤亦妙。○瘀血在膈。饮热汤及食椒姜而呃者。宜加桃仁红 
花之类。○吴茱萸汤。不论噎膈反胃皆可用。唯以呕而胸满为的证。干呕吐涎沫头痛。亦为 
的证。脉浮缓而滑。沉缓而长。皆可治。弦涩短小。为难医。 

卷二
药方
属性:四物汤。(九) 逍遥散。(四十八) 左金丸。(八十八) 归脾汤。(二十一) 六君 
子汤。 
(二)六味丸。(十四) 八味丸。(十五) 三一承气汤。(五十四) 附子理中汤。(一百 
零 
七) 香砂六君子汤。 

卷二药方
治噎膈奇方
属性:x牛犬二灰散。x 
不拘黄牛水牛。但遇有狗放屎于牛屎上。连二屎共取和匀。候干封固。每用 灰存性三 
钱。以好苦酒调服后。用真云南棋子一枚。男以白的。女以黑的。捣研极细。仍用苦酒炖浓 
服之。 
x甘蔗饮。x 
取甘蔗。去皮切钱。瓷碗乘白米些少。以水润透米。将蔗钱放米内。仍用瓷碗盖定。慢 
火蒸熟成饭。先取蔗钱。与本人徐徐嘴咽蔗汁。漫开喉咙。即食此饭。为开膈之第一方。即 
审症议药。○二灰散不易得。先用此法。即以黑白棋子继之。再审症用药。以收全功。一膈 
症。汤饮不入口。针合谷穴。亦可开通。 

卷二药方
治翻胃奇方
属性:x斗门方。x 
用附子一个最大者。(按近日附子宜以开水俟温和入附子泡去盐。一日二换汤。泡三日 
取晒。)坐于砖上。四面着火。渐逼碎。入生姜自然汁中。又根据前火逼干。复淬之。约生姜 
汁尽半碗许。捣罗为末。用粟米饮下一钱。不过三服瘥。 

卷二
续论
属性:膈噎症。古今方法最紧。遵之亦不甚验。以上论治。未免太简。恐初学人领悟不来。正 
欲续论以畅其旨。适友人自安徽来。遗予以张心在附经一书。检阅之下。深喜其读书有得。 
可与共学适道也。虽识荆俟诸异日。而数千里神交。不啻同堂时晤对。请即以附经之原文。 
演为问答。未知心在以为然否。 
问曰。噎膈初起。有食入打呛而因不能下咽者。肺气上逆会厌不及蔽。而气喉为之病。 
当用何药。余曰。治以枇杷叶百合天门冬半夏阿胶甘草。令治节行。则逆者顺矣。然必佐以 
干姜之开。五味子之阖。细辛之拨动神机令咽喉二窍。得顺其出入之常。遂无呛逆之患。非 
熟于仲景书者。不悟也。问曰。有食下如刀KT 草勒。胸痛畏食者。胃之上口内肿。而食 
管为之不利。当用何药。余曰。金银花煮膏。以米饮调下常服。或白水牛喉焙干研末。佐之 
以金银花。能止痛消肿。且味甘而质润。可滋胃脘之阴。性寒而气香。又除郁热之闭也。问 
曰。每食必以饮送下者。胃中之气不上吸。故食不能自下。若非饮送。即见阻滞。应用何药。 
余曰。 
胃气不能上吸。非人参之助。胃不可得食。阻滞非甘澜水和白蜜之润下不可。且其阻滞 
者。冲脉之为病。非半夏不能降冲脉之逆。仲景大半夏汤甚妙。问曰。有将食时必饮酒而后 
能食者。胃气郁塞不开。得酒之剽悍而始通。应用何药。余曰。宜平胃散料加香附麦芽半夏 
干姜白豆蔻沙参川芎。入羊肚内。蒸熟晒干。又易羊肚。如前法三次。去羊肚为末。以陈米 
汤送下三钱。日二服以辛药开结。以香药醒脾。而制法之妙。化其霸气。方不伤其阴气。经 
云。 
阴者中之守也。此方颇为合度。问曰。有肝逆胆横小络相厄。两胁时痛。食入不犯肝胆 
之络。则下。犯其小络。则土受木制。不能纳谷而因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