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069-世医得效方 >

第47章

069-世医得效方-第47章

小说: 069-世医得效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盐、细辛各一两,作一服,水二碗,煎十数沸,去滓,饮尽便愈。 
眼白人浑黑,见物依旧,毛发直如铁条,虽能饮食,不语如醉,名曰血溃。用五灵脂为 
末,二钱,酒调下。因着艾灸讫,火痂便退落,疮内鲜肉片子飞如蝶形状,腾空去了,痛不 
可忍,是血肉俱热。用大黄、朴硝各半两,为末,水调下,微利即愈。 
临卧浑身虱出,约至五升,随至血肉俱坏,每宿渐多,痒痛不可言状,维吃水卧床,昼 
夜号哭,舌尖出血不止,身齿俱黑,唇动鼻开。但饮盐醋汤十数,即安。 
眼赤,鼻张大喘,浑身出斑,毛发如铜铁,乃目中热毒瓦斯结于下焦。用白矾、滑石各一 
两为末,作一服,水三碗,煎至半,令不住饮,候尽乃安。 
有虫如蟹走于皮下,作声如小儿啼,为筋肉之化。雷丸、雄黄各一两,为末,掺在猪肉 
片上,炙熟吃尽自安。 
手足甲忽然长倒生肉刺,如锥痛不可忍。吃葵菜,自愈。 
鼻中毛出,昼夜可长一二尺,渐渐粗圆如绳,痛不可忍,虽痛,摘一茎即复更生,此因 
猪羊 
粒,自然退落。 
面上及遍身生疮似猫儿眼,有光彩,无脓血,但痛痒不常,饮食减少,冬则遍胫,名曰 
寒疮 
胁破肠出臭秽,急以香油摸肠,用手送入。煎人参、枸杞淋之,皮自合矣。吃羊肾粥十 
日即 
口鼻中气出,盘旋不散,凝如黑盖色,过十日渐渐至肩胸与肉相连,坚胜金石铁,无由 
饮食 
遍身忽然肉出如锥,既痒且痛,不能饮食,此名血臃。若不速治,溃而脓出。以赤皮葱 
烧灰 
眉毛摇动,目不能视,交睫,唤之不应,但能饮食,有经日不效者。用蒜三两,取汁, 
酒调 
毛窍节次血出,若血不出,皮胀膨如鼓,须臾眼鼻口被气胀合,此名脉溢。饮生姜水、 
汁各 
忽然气上喘,不能语言,口中汁流,吐逆,齿皆摇动,气出转大则闷绝,苏复如是,名 
曰伤 
用大黄、人参末各半两,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热服,可安。 
口内生肉球,臭恶,自己恶见,有根线长五寸余,如钗股,吐球出以饮食了,却吞其线, 
以 
浑身生燎泡,如甘棠梨,每个破出水,内有石一片如指甲大,泡复生,抽尽肌肤肉,不 
可治 
头面发热,有光色,他人手近之如火烧人。用蒜汁半两,酒调下,吐如蛇状,遂安。 
人自觉自形作两人并卧,不别真假,不语,问亦无对,乃是离魂。用辰砂、人参、茯苓 
浓煎 
男子自幼喜饮酒,至成丁后,日饮一二斗不醉,片时无酒,叫呼不绝,全不进食,日就 
羸弱 
开,其酒气冲入口中,病者必欲取饮,坚不可与之,须臾口中忽吐物一块,直下坛中,即用 
纸封 
孔如 
夜间饮水,误吞水蛭入腹,经停月余,日必生下小蛭,能食人肝血,腹痛不可忍,面目 
黄瘦 
用 
须臾大小水蛭一时皆泻出。却以正方四物汤加黄 煎服,生血补理。(方见妇人科通治类。) 
妇人产后忽两乳伸长,细小如肠,垂下直过小肚,痛不可忍,危亡须臾,名曰乳悬。将川芎 
、当归各二斤,半斤锉散,于瓦石器内用水浓煎,不拘时候多少,温服。余一斤半锉作大块 
,用香炉慢火逐旋烧烟,安在病患面前桌子下,要烟气直上不绝。令病患低头伏桌子上,将 
口鼻及病乳常吸烟气,直候用此一料药尽。看病证如何,或未全安,略缩减,再用一料,如 
前法煎服及烧烟熏吸,必安。如用此二料已尽,虽两乳略缩上,而不复旧,用冷水磨蓖麻子 
一粒,于头顶心上涂片时即洗去,则安全矣。 
妇人临产,服催生药惊动太早,未尝离经,而用力太过,以致肓膜有伤,产后水道中垂 
出肉 
服, 
焦为 
纳 
有 
越 
则 
有人患劳瘵两年,诸药不效,一日无肉味,其腹痛不可忍。又恐传染,移在空房,候其 
自终 
火。 
鼻中 
铫欲 
弃之于 
居民逃避石室中,贼以烟火熏之欲死,迷闷中摸索得一束萝卜,嚼汁下咽而苏。又炭烟 
熏人 
烂干 
自行被 ,穿断舌心,血出不止。以米醋用鸡翎刷所断处,其血即止。仍用真蒲黄、杏 
仁去 
身上及头面肉上浮肿如蛇状者,用雨滴阶砖上苔痕一钱,水化开,涂蛇头,立消。 

卷第十一小方科
活幼论
属性:当谓木有根 ,水则有源。根 盛则枝叶畅茂,源深则其流必长。小儿禀父母元气而生 
成,元气盛则肌肤充实,惊,疳,积,热,无由而生,风寒暑湿,略病即愈。元气虚则体质 
怯弱,诸证易生,所患轻则药能调治,所患重则可治者鲜。故试 之后,或不能言,或不能 
行,或手拳不展,发不生,斯犹可治。甚则初生之时,脐风撮口,吊肠等证,锁肚,重舌无 
声,舌焦,遍体青黑,如此症状,非急疗则百无一活。若其余诸病不一,治之之道,当观形、 
察色、听声、切脉。观形则先观其眼,若两眼无精光,黑睛无运转,目睫无锋芒,如鱼眼、 
猫 
眼睛鼠视,此为惊邪入肝。面红眼赤,惕惕夜啼,则惊邪入心。面青恶叫,啮奶切牙,乃惊 
邪入肾。面色淡白,喘息气乏,则惊邪入肺。面黄,呕吐不食,虚汗多睡,乃惊邪入脾。皆 
随其状而治之。若夫听声,则睡中惊啼声浮者易治,声沉不响者难痊,或声如鸦中弹者不治。 
至于切脉,虚则细而迟,实则洪而数。次当看纹,候男左女右手辨之,从虎口内至第一节是 
风关,第二节是气关,第三节是命关。第一节风关,赤纹乃飞禽内外人惊,赤纹微乃火惊; 
黑则水惊,兼打扑惊;青色乃天雷四足惊,内隐青纹微屈,则是急风候,纹弯乃停食候。第 
二节气关,紫色纹是惊疳,青色纹乃疳传肝经,白则疳传肺经,若黄色乃传脾经,黑色难安。 
第三节命关,青黑纹现三关通度,斜归指甲则不治。至于惊、疳、积、热四证,惊者虚惕怔 
忪,气怯神散,痰涎来去,其泻必青,积渐生风,其证有冷热虚实。冷则燥之,虚则温之, 
实则利之,热则凉之,是为活法。急惊之候,通关截风,定搐去痰,其热尚作,则当下之, 
一泄已后,又急须和胃镇心,不可过用寒凉等剂。其或口中出血,两足摆跳,腹肚搐动,摸 
体寻衣,神昏气促,喷药不下,通关不嚏,心中痛绝,忽大叫者难愈。慢惊之候,宜于生胃 
气药,和以截风定搐,不可太燥。其或四肢厥冷,吐泻加嗽,面黯唇惨,胃痛鸦声,口生白 
疮,发直摇头,喘急涎鸣,口眼手足一边牵引者,难愈。慢脾十救一二,只当生胃回阳。如 
太冲脉在,则取百会穴多灸之。若身冷粘汗,直卧如尸,喘嗽头软,大小便不禁,虚痰上攻, 
呼吸气粗,脉来浮数,是谓阴盛强阳。错认阳气已复,直与峻药下痰,痰随气下,人以医杀 
咎之。此则覆灯将绝之证,虽不药亦无生意矣。又有喉中痰涎声如曳锯,一两日间闭目不开, 
此为虚痰,保养其气,凌遽下痰,亦未可保,苏合香、白丸子辈姑与之。(男子、妇人有此 
证,亦当守此二药。以上惊风本证各见后。) 病发痫天钓,亦风之种类。举身僵仆,有汗 
不恶寒,手足冷,口噤,为柔 。无汗恶寒,身反张,咬齿为刚 。得之未易施治。诸痫八 
证∶马痫张口摇头,马鸣反折;羊痫喜扬吐舌;犬痫手屈,两足拳挛;鸡痫摇头反折;(并 
属阳。)猪痫口吐涎沫,振目视人;牛痫目视腹胀;乌痫唇口撮聚,手足俱摇;蛇痫身软头 
举,吐舌视人。(并属阴。)治法,须辨其冷热,顺气平血,豁痰除风。其或目睛不转,口噤 
无声,唇面青黑,肚胀不乳,身热下血,厥逆吐利,汗出壮热不止,体软不睡,眼生白障, 
不治之候。天钓者,壮热翻眼,手足搐掣,如鱼之上钓,皆由乳母过 热毒,遄复乳儿,兼 
挟风邪所致。但当解利风热,则应手而愈。惊风诸证,有不可治者。总而论之,项筋无力, 
鱼口气粗,啮齿咬人,泻下如瘀血,手足搐搦不停,目似开不开,身软口噤,不食,木舌干 
涩,反张脊强,卤陷不动,啼不作声,冷汗如雨;慢脾灸不醒,视物不转睛,眼上赤脉。虽 
卢、扁复生,亦无如之何。若疳候,儿童二十岁以下为疳,二十岁以上为痨。痨与疳皆气血 
虚惫,脏腑受伤,故有肝心脾肺肾五疳;外有蛔疳、脊疳、脑疳、干疳、疳渴、疳泻、疳痢、 
肿胀、疳劳、无辜疳、丁奚、哺露,治之各有方。其病多因乳哺失常,肠胃停滞,或妄服吐 
下药,津液内竭而得之。故其为候,头皮光急,毛发焦稀,腮缩鼻干,口淡唇白,两眼昏烂, 
揉鼻 眉,脊耸体黄,斗甲切牙,焦竭自汗,漩白泻酸,肚胀肠鸣,癖结潮热。或身多疮疥, 
酷嗜瓜果咸酸炭米泥土,多饮水者,皆其证也。惟肾疳害人最速者,盖肾虚受邪热,疳气奔 
上焦,故以走马为喻。初作口气,次第齿黑,盛则龈烂,热血迸出,甚则齿脱,宜急治之, 
纵得全活,齿不复生。其余诸疳,如或饮水不已,滑泄不休,舌上黯黑,目睛青筋,眼角黑 
气,小便如乳,牙黑骨枯,脱肛,咳逆气促,身上粟生斑黑,唇白腹高,人中平满,抱着手 
足,垂 无力,衬着脚心,全不知疼,身体变冷,为五绝,岂有瘳乎。积者面目浮黄,肚紧 
胀痛,覆睡多困,酷啼不食,或大肠秘涩,小便如油,或便利无禁,粪白酸秽,此皆其证也。 
其或面黑泻黑,肚胀,泄下不止,气粗,手心有疮,瘦弱柔软,亦莫能疗。热之为病,有实 
有虚。实者两脸深红,唇口红紫,燥渴焦烦,大小便难,啼叫无时,时发极热。虚者面色青 
白恍惚,微潮,口中清冷,泄泻,虚汗,或乍冷乍温,上壅下利,水谷不分,乃冷热不调。 
外有十证∶热者潮热如疟;风热不减乳食;积热多吐;伤寒脚手冷;耳、鼻、脚梢、手指尖 
冷,乃麻疹之证;唇汗口珠,乃变蒸候也;多泻多渴,疳之为热;面青脉大,惊热的矣;脾 
痛啼声不息;瘅毒嘹然,目闭,面如丹。胎中全不受热,诸吐乳食不化,面色黑,随食随吐, 
通身冷则为不治。诸泻日久,不宜紧涩之药卒止,先须调气和中。若洞泻不止,乳食不进, 
无有愈期。汗多舌出,唇红眼闭,摇头气粗,两肋动,口生血疮,吐泻得之,名曰胃烂,夭 
亡转盼。至于八痢,则有鱼口,噤口,五色,脱肛,脏毒,脾毒,冷积,疳痢,无非便下脓 
血,里急外重,脐腹急痛,日夜无度。治之当何如?须究其因,先以去积、宽肠、通气之剂, 
续为之断下,鲜有不愈。其或所下如鱼肠血水,壮热,烦渴,不食,自汗,小便不利,未知 
有瘳。疮疹一证,乃表虚里实,其根于脏腑,所患重。麻疹表实里虚,其根于皮肤,所患轻, 
不治亦自愈。至若痘疹,多因时令不正,气候传染,加之外感风寒,内积邪热而得,大抵与 
伤寒相类。发热烦躁,脸赤唇红,身痛头疼,耳、鼻、脚梢、手中指俱冷,喷嚏呵欠,喘漱 
痰涎,或乍寒乍热,疑似之间,当视其耳后有红脉赤缕,及见心胸间细点如粟起为真。首尾 
不可汗下,宜温凉之剂,解毒和中安表。大要如 人作灶炊样,务得松耳。其或热极生风, 
或发惊搐,但当清心散风,切不可投冷惊之药及灼艾,盖灸则火助热炽,投冷惊药则毒瓦斯内 
伏,反为大害。仍忌诸般臭秽,煎炒油烟,父母行房梳头等触犯。未发而触,则毒瓦斯入心, 
闷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