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三毛全集 >

第188章

三毛全集-第188章

小说: 三毛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看了心里十分惊讶。又说∶“一直有股向上爬的意愿。”而结论是,出国就
是向上爬,又使我十二分的诧异。

  在我的人生观里,向上爬,逞强,都不是以出不出国为准则的。我以为,不断
的自我突破,自我调整,自我修正,才是一生中向上爬的力量。

  如果,一个人,在台湾不能快乐,不能有自信,那么到了国外,便能因为出过
国,而有所改变,有所肯定吗?或者,是不是我们少数人,有著不能解释的民族自
卑,而觉得到国外去,便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再肯定呢?很抱歉我的直言,因为你恰
好问到了我。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能到国外去体验一下不同的风俗人情,也是可贵的。至于
“也想尝尝异乡为客的感觉”,这个“也”字,其实并不可能每一个人都相同。再
说,国外居,大不易,除了捕捉一份感觉之外,自己的语文条件、能力、健康,甚
而谋生的本事,都是很现实而不那么浪漫的事情,请先有些心理准备和认识才去。
是的,在座谈会上,我曾经说过,我的日子不是每天都快乐,而且有时因为压力大
,非常不快乐。许多时候,我的不快乐,并不是因为寂寞,而是太多的“不得已”
没法冲破,太多的兴趣和追求,因为时间不够用,而不得不割舍。事实上,我十分
安然于一本好书、一个长夜和一杯热茶的宁静生活。对于人生,这已是很大的福分
,因为我们没有生活灸战乱和极权统治的国家里,这份自由,是我十分感激而珍爱
的。

  不敢再多求什么了,只求时间的安排上,能够稍稍宽裕一点就好了。

  是什么支持我浪迹天涯?是求知欲,是自信,更是“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对大
地万物的那份欣赏。

  你又问我,不快乐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以死为解脱?我很诚实的答复你∶有
过,有过两次。可是当时年纪小,不懂得死,并不是解脱,而是逃避。

  我也反问,一个叫我三毛姐姐的大学生如果你,有死的勇气,难道没有活的
勇气吗?

  请你,担负起对自己的责任来,不但是活著就算了,更要活得热烈而起劲,不
要懦弱,更不要别人太多的指引。每一天,活得踏实,将份内的工作,做得尽自己
能力之内的完美,就无愧于天地。

  请不要怪责我这种回信的方法,孩子,你太没有自信,也太要听别人的话了,
有些自怜,更有些作茧自缚。请放开眼去望一望,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事物和人,
是值得我们去真诚的付出,也值得真诚的去投入这里面,也包括你自己。

  请不要小看了自己,试著自爱,而不是自怜,去试试看,好不好?

  松山精神病院不必再去想它,这又是自我逃避的一个地方。国外是,松山又是
,却不知,逃来逃去,逃不出自己的心魔。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以这句话,与你共同勉励,因为我自己,也有想不
开的时候,也有挣不脱的枷。我们一同海阔天空的做做人,试一试,请你,也是请
我自己。

  最后,我很想说的是∶一个人,有他本身的物质基础和基因。如果我们身体好
一点,强壮些,许多烦恼和神经质的反应,都会比较容易对付,这便必须一个健康
的身体来支持我们。

  你做不做运动?散不散步?有没有每天大笑三次?有没有深呼吸?吃得够不够
营养?以上都是快乐的泉源之一二,请一定试试看。请试半个月,看看有没有改变
好吗?

  照片上的你,十分孱弱,再胖些或再精神些,心情妓然有些转变的。

  这封信回得很长,因为太多此类的来信,多多少少都是想要求鼓励与指引。

  我的看法是,我们活著,要求他人的帮助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无论如何,他
人告诉你一件事情或由你自己去了解一件事情,在本质上是不相同的。了解自己是
由内而来的,当你了解了,不必别人来指引,也便能明白。除了你自己之外,没有
人能替你找出生命之路。

  谢谢你!祝健康快乐三毛上又及∶如果你观察了自己几个月,发觉情绪的低潮
是周期性的,那么可能是生理上的情形。医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病状,心理的
和生理的,请你再想想好吗?


                祝福中国

  金门居住的先生∶您没有留下名字,信封上,只有一个邮箱号码。

  牛皮纸做的信,红丝线装订出来的边,一个大红盘花扣,左面一个春字,是信
的外观。

  打开来,七个毛笔字,就只写了这两句话∶“祝福中国,祝福您。”

  壬戌岁末的上面,一个浅红色的印章,也看不出是什么字。淡淡的红色您故
意盖淡的,那么谦虚的情怀在一颗章里显得明明白白。

  受不起这么盛重的一针一线,当不起这三个字的祝福。

  您,没有留下名字的朋友,您的名字和颜色就叫中国。

  这份宝贝,是收信中一件极品。双手捧著它,不知如何的珍爱,正如不知如何
的爱中国,才叫合了一个人的心愿。

  我要好好的看守自己,对待自己,活得像一个唐人女子,来报答我们共同的父
母。他们的名字,也叫中国,正如你我。

  另外,也照著没有姓名的地址回了一张信给您。一张白纸,上面没有黑字,盖
的只是印章,也只是一颗我爱之如狂的章。笨笨拙拙的,刻了四个字,那便算是我
的回信。您想来也收到了。

  再不必说什么,有心的人,我们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去努力,就算彼此的鼓励


  您懂,我也懂了。

  也祝福中国,祝福您。


                三毛敬上


              人生何处不相逢

  三毛小姐∶很抱歉打扰你的时间,从来我就是很欣赏你的文章和你的个性,很
早以前就想写信给你,但又怕你没时间给我回信,我今天是抱著即使得不到回信也
算了的心情,来写这封信。

  对了,我想请问你,嗯!一月十五日下午二点左右,你是否开车要寄放在中山
堂的地下停车场?那天我和朋友刚好要过马路,这时有一部车突然停在我们旁边,
不晓得为什么,一股力量吸引著我往车内看去,忽然间,我像是遇到了老朋友似的
,不由自主的叫出了“三毛”,而后却站在那里不动,最后还是那位驾驶小姐挥著
手要让我们先过,她温和又满脸笑容,我不晓得她是不是真的是你“三毛”,
过了马路,我仍是发呆的站在那边,我想我应该不会看错才对,照片中的你,风尘
仆仆的,而车上的那位小姐,正是如此,而且更和蔼可亲,哎!我形容的不晓得是
对还是错,但“三毛”在我的感觉一直是如此。三毛小姐,如果那天遇到真的是你
的话,给我回封信好吗?因为我已期盼很久了,再则,那日回宿舍后,看到联副上
有你的文章,我想你一定是回来了,最后我仍是希望你能抽空为我回封信,好让我
清楚那段“奇遇”。谢谢!祝心怡邱兰芬敬上兰芬∶是我!

  再见!


                三毛上


               隔离与沟通

  亲爱的弟弟妹妹们∶一次两小时的聚会,得到了你们的友谊和雪片一般飞来的
书信。在这里,我要向你们道谢这份爱护,更使我感动的是信中对我付出的那份全
然的信任。

  以半生的生活体验来说,爱和欣赏,在我往往是容易些的,而信任一个人,却
并不是那么一厢情愿。起码从自己待人接物的态度上来说,我不是一个轻信的人。
由此推想,各位在信中对我全心全意的信赖,也是不容易的。这使我非常难以轻易
下笔回信,担心自己偶尔在一句话上的疏忽,而影响了许多年幼的心灵。

  归纳起大部材的来信,其中最明显的烦恼和苦闷都在于各位对家庭生活和关系
的不满。我知道这些诚恳的信都是出自各位的肺腑之言,从某一个角度看来,完全
是对的,一点也没有错。

  可是,世上的事情,并不是只有从一个角度上去观察,就能够说圻是唯一的真
理。如果我们去做一次家庭访问,听听父母们如何讲孩子,很可能,父母也有一大
篇合理的抱怨,也会说,孩子们不了解做父母本身的种种困难和对孩子在教育方式
上的挫折,也更可能,父母除了孩子之外,尚有本身的苦难与折磨要去应付。

  公平的说,做父母的比做孩子的,在担当人生责任上,重了许多。亲爱的孩子
,试著也去分析父母和他们本身的问题,也试著去了解,你的那份学费和衣食是父
母的血汗钱换来的,这么一想,养育之恩,我们都不能回报,又何忍对他们要求太
多呢?

  往往,大部材中国的父母,将孩子当做命根,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伸与继
续,期望自己一生没能完成的理想和光荣,都能在孩子的身上实现。更以为,自己
人生的经验,百分之百,都可以转移到教育下一代的身上去,又以为孩子是必须无
条件听命于父母而不可反抗的,压力便由是产生了。

  这种观念,造成了父子之间的悲剧和冲突,也造成了成年人与青少年孩子之间
的深沟。本来,天伦之乐是人间最可贵的一种情操和欣慰,很可惜的是,每一个家
庭中,或多或少,父母子女的观念与行事为人不能完全一致,不愉快的心情也随之
而来了。

  父母子女之间心灵上的隔离,是爱的方式不很有技巧而造成的。成年人与年轻
人的未能沟通,在我个人看来,也是出于同一个字,那就是深刻的爱。

  我相信,天下的父母和子女,没有一个人故意存心去破坏家庭的和谐,这是不
可能的。如果问题产生了,也不是刻意的行为,而是根深柢固的社会观念,因为有
了时代的变迁,双方不知适时调整而造成的结果。

  一个问题的出现,解决的方法,不该是怨天尤人的去怪罪对方,甚而自责,而
是冷静的去理出问题症结的所在,尽可能在个性上、思想上、行为及语言上,慢慢
的改进,取得彼此的谅解。

  这件事情,不能急切,不能以火爆似的争吵去解决,更不能以离家出走,甚而
激烈的试图以毁灭自己的念头去反抗,这实在是一种愚昧而无用的方式。而做孩子
的,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往往选了这种笨法子,伤人害己,于任何祥和的人生都是
背道而驰。

  耐心、韧性、谅解、宽容、包涵,都是爱的代名词。亲爱的孩子们,在你们的
来信里,我或多或少是看见了这些字。

  可是,在来信中,也不可避免的看见了一些不讲理的父母,动手痛打孩子,不
给孩子任何解释的余地,冷淡孩子,甚而父母之间大打出手,以夫妇之间的不和,
怪责孩子生命的拖累……。

  当我一次又一次拆阅来信,看见不知有多少信中写著∶“陈姐姐,我但愿不要
回家,永远不要回那个没有温暖的家……”这样的句子时,我的心里,充满了欲哭
无泪的重压。

  孩子,你有一个妈妈,她打你,骂你,羞辱你,也许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