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普通心理学合订本 >

第3章

普通心理学合订本-第3章

小说: 普通心理学合订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例如,所谓终末环节并不意味着终止。

    在通常情况下,反应活动的情况又成为刺激,引起神经过程,返回传导至中枢,这叫做“反馈”。有了反馈,人的活动才能成为完整的、连续的过程,更好地符合客观情况。

    谢切诺夫的关于反射的各个环节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这一论点,对于正确地理解心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不能把心理活动看作脱离外界影响和人的外部活动而孤立的现象。

    心理活动不可能只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否则,心理现象就不会有什么现实的意义了。心理现象是在反射的中间环节产生的,它为反射的始端的外界事物所引起,反映外界事物,又对反射终端的反应活动具有调节的作用。

    谢切诺夫说:“任何行为的最初原因永远在于外来的感觉兴奋,因为没有它,任何的思想都是不可能有的。”

    ①谢切诺夫还指出对于所谓外界影响不要作简单化的理解。制约心理现象的不仅有现实的外界影响,还有人所感受过的过去的外界影响的总和,他的全部的过去经验。谢切诺夫曾说:各种心理活动,不管怎样简单,它总是人的全部过去和现在的发展结果。

    反射学说肯定:人的一切心理活动从产生方式说都是反射。这就是说,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外界影响所引起,受客观世界的因果制约的。

    这就把心理现象纳入世界的统一的、具

    ①《谢切诺夫选集》,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年版,第206页。

 16

    普通心理学·11·

    有内在联系的各种现象之内,使心理现象成为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种现象的一个环节,使心理现象服从运动、发展和因果制约的辩证规律。这就摧毁了唯心主义的关于心理现象的心物平行论、意志自由论等邪说,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

    第三节 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所引起的人的高级神经活动,是脑的反射活动。这种活动,就其内容来说,是作用于人的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活动的内容,如马克思所说:“是在人类头脑中变位了变形了的物质”

    ①;或如列宁所说:是物质世界的“复写、摄影、模写、镜象”。

    ②

    在活动中,人和周围环境是在永恒不断地相互作用着。

    客观世界无数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以感觉、表象、思想、情感、愿望种种形式反映在人脑中,并且引起回答性的反应——人的语言、动作等种种活动。人脑中的这种以各样心理现象为形式的对现实的反映,是存在于我们之外的、不以我们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世界的反映、映象。

    人的心理、意识、主观世界是客观世界的映象。

    辩证唯物主义明确地肯定:“物存在于我们之外,我们的知觉和表象是物的映象。”

    ③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17页。

    ②《列宁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44页。

    ③同前书,第106页。

 17

    ·21·普通心理学

    事物的映象好象是它的副本,它的描绘。它跟所反映的对象和现象是相像的,但不是对象或现象本身。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意识是第二性的,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在这个意义上,物质世界和心理现象是对立的。在这个“基本的认识论问题的界限之内”

    ,这种对立有绝对的意义,忽视这种对立,是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如果超过认识论的界限,“把物质和精神即物理的东西和心理的东西的对立当作绝对的对立,那就是极大的错误”

    ①。因为心理现象是脑的机能,脑的属性,脑是物质的东西,我们不能把物质和物质的属性绝对对立起来。

    心理现象的产生,首先是由于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的存在。

    客观事物的存在不依赖于心理,没有客观事物作用于人,心理活动是不可能产生的。

    这就是反映论的基本原理:“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被反映者是不依赖于反映者而存在的。”

    ②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象镜子反映物象一样。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人是在作用于客观世界、完成各种行动、操纵各样事物的时候去反映客观世界的。

    人不仅受客观世界中事物作用的影响,而且积极地作用于周围世界。客观世界的影响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具有根本的决定性的一方,它决定着并且作为原因制约着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一切个性心理特征;然而它不是

    ①同前书,第258页。

    ②《列宁全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1页。

 18

    普通心理学·31·

    直接地、自动地决定心理活动和塑造个性心理特征,而是在人的目的在于改变世界的活动过程中,通过人和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人的实践活动是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对它们的态度的基础。由于实践活动,由于对客观事物的处理、运用,逐步扩展了人的认识的可能性,使人的认识、知识精确起来,丰富起来。

    同时,实践也是关于现实的反映的正确性的标准。

    在人根据对现实的反映、认识进行活动的时候,就以活动产生的结果来检验反映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人的心理活动对实践活动的指导意义也是巨大的。心理活动作为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作用于世界和改变现实的指针,它使人在客观世界中确定方向,有可能去改造作用于他的环境条件。

    没有对现实的反映,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活动。

    恩格斯说:“甚至人吃饭喝水,也是受了反映在他头脑中的饥渴感觉之影响而来的;停止吃喝,则是因为饱的感觉反映在他的头脑中。”

    ①

    人对现实的反映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按其内容说,它是客观的。因为它是外界事物的反映,是由外界事物的作用决定的;同时是物质的脑的神经活动过程,并且通过人的各种实际的外部活动表现出来。但是它也是主观的,因为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总是由一定的人或主体来进行的,总是受他所累积的全部个人经验和他的全部个性心理特征的制约,并且

    ①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31页。

 19

    ·41·普通心理学

    通过他的活动而实现的。

    人生活在社会里,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里。他时时和别人交往,和别人相互作用,从社会方面接受各种影响,所有这些都制约着他的心理活动。人的生活条件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不仅是指围绕他的那些物质环境条件,更主要的是他跟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和周围的人们所发生的整个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因为人生活在社会里,人所接触的客观现实大部分是社会的事物。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

    ①人的实际生活不同,心理活动也就有所不同。例如音乐工作者经常接触乐音,他们对乐音的辨别就比一般人灵敏得多。经常利用比色计的化学分析工作者,颜色感觉活动特别多,他们对颜色色调、浓度的辨别能力也就比一般人高。记忆、思惟等也可能因工作任务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例如绘画工作者和数学工作者,他们经常处理的问题不同,记忆、思惟活动也可能因之而异。如画家可能善于记忆景色人物,经常思考如何塑造形象,因而思惟中富于具体形象;数学家可能善于记忆数据、公式,经常思考如何概括数量关系,因而思惟中富于数量概念。

    人的情感、兴趣、愿望等都是由社会生活和教育获得的。

    在没有邮递交通的社会里,集邮的兴趣是不可想像的。没有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9页。

 20

    普通心理学·51·

    卫星、飞船上天,很少人会有作宇宙航行员的愿望。没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和共产主义的道德教育,国际主义的情感也就难以产生。

    社会生活是无限丰富的,一个人所接触的社会生活条件,总是无限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的一小部分,很难有两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样的客观条件,它对不同的人的关系或在不同的人的生活中所占的地位也可能是不同的。不同的客观现实条件结合个人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理特点,就造成不同的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地位给予人的意识以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同志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①刘少奇同志也说过:“一定集团的人们,长期站在一定的阶级地位,即站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地位,以一定的方式,长期的生产着、生活着与斗争着,即产生他们的特殊生活样式、特殊的利益、特殊的要求、特殊的心理、思想、习惯、观点和气派,及其对其他集团人们与各种事物的特殊关系等等,而与其他集团的人们不同,或者相反。这就形成了人们特殊的性格,特殊的阶级性。”

    ②人的思想都有鲜明的阶级性。什么引起注意,什么引起情绪,经常思考什么问题,意志行为指向那里,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受着阶级意识的制约,具有阶级性。

    任何一种心理活动,都可以区分它的内容、过程和机制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2年第2版,第272页。

    ②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91页。

 21

    ·61·普通心理学

    或生理机制三个方面。

    例如思惟,思考什么问题是它的内容,思考时要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是它的过程,脑内神经活动的兴奋、抑制、诱导、联系等是思惟的生理机制。心理活动的内容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映象,是为客观现实所决定的。例如对于一棵树,任何人都认识是树,这是知觉过程。

    人的知觉中的树是客观的、物质的树的映象。人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不仅决定于当前的客观事物,也受他的活动和生活的具体条件的制约,受他所从属的社会的生活情况的制约,在阶级社会里受阶级地位的影响。例如即使对一棵树,不同经验的人,如植物学家和画家,就可能有不同的反映;林业工人和资本主义林场主对于树木的观念,更可能有所不同。

    心理活动的过程和生理机制是人类的长期的历史发展的产物。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脑——在个体身上是否得到正常的发展,也受他的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机制也有它们的社会制约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