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普通心理学合订本 >

第53章

普通心理学合订本-第53章

小说: 普通心理学合订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性,似乎可以被假设为内在的智力才能,而不是学习的结果。”

    ①②

    转换-生成学说关于个体言语获得的观点带有很大的假设性,并且缺乏充分的论证。但它强调儿童言语获得过程中个体神经系统特性的意义,则是积极的。因为脱离儿童神经系统内在的结构机能特点,就无法全面地揭示言语获得过程的奥秘。不过,转换-生成学说把人的言语能力归结为先天

    ①N.Chomsky,Language

    and

    Intelligence,in

    Readings

    in

    Educabtional

    Psychology: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1976。

    ②参见A.P.鲁利亚:《神经语言学的基本问题》,1975。

 347

    ·243·普通心理学

    预成的东西,忽视后天社会生活条件对言语获得的决定性影响,反映了唯心主义的倾向。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个体对语言的掌握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反映活动的结果。虽然这个掌握过程是需要人脑这个特殊的器官来实现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将来有朝一日会透彻地揭示出人脑形成言语的独特的机制,但这种机制的形成也决不可能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个体在后天同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第四节 言语的感知和理解

    说话者所说出的话语或写作者写出的文字,只有为别人所接受时才能起到交际的作用。换言之,对于听话者或阅读者来说,为了了解他人言语的意义,有一个对言语的感知和理解过程。

    一 口头言语的感知

    (一)语音特性的辨义作用有声言语是以说话人所发的和听话人所听到的声音作为物质形式而存在的。

    听话者把言语的声音作为刺激而感知。

    因此,研究言语的语音感知问题,不能不对语音进行分析,了解它在辨词中的意义。语音是复合音,它可以用音高、响度和音色等要素来衡量。

    语音的音高是由频率决定的,语音的频率变化是由声带这个发音体的松紧变化造成的。

    声带松弛发出的声音较低,声带紧缩发出的声音较高。声带的松紧变化形成种种不同的音

 348

    普通心理学·343·

    高变化。音高是构成音调的主要因素。音节的声调在各民族的语言中不一定都具有表达语义的作用,但它在汉语中对辨别词义十分重要。

    汉语有四声的区别。

    同一个ma的声音,可以发出mā(妈)

    、má(蔴)

    、mǎ(马)

    、mà(骂)四种声调。

    音调不同,词义也不同。例如,(maima)两个音节,可能是“买马”

    (maǐmǎ)

    ,可能是“卖马”

    (maìmǎ)

    ,可能是“买蔴”

    (maǐmá)

    ,也可能是“卖蔴”

    (maìmá)。

    “买”和“卖”

    ,“马”和“蔴”的区别仅在于音调。

    语音的响度和言语的重音密切相关,当我们把许多音节中的某些音节重读的时候,这样的音节的响度就强,形成重音。由于响度差异所引起的重音差别在语音中常常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例如,对“lian

    zi“这两个音节,在普通话中,如果把重音念在后面,说成(lían

    zǐ)就是“莲子”

    ;如果把重音移到前面,说成(lían

    zǐ)就是“帘子”。由于重音起辨别词义的作用,所以不能把音节随便读成重音。

    语言的音色包括多种特性,并不是每一种特性都与语音辨认有关。例如,即使说同一句话,几乎每个人的音色仍然互有差别。同区别语音有关的,只是声音的特调音色。

    声带所发出的是乐音,它的陪音振幅是递减的。横坐标表示振动的频率(每秒)

    ,纵坐标表示每一个单纯音振动的振幅。当这样的声音通过口腔时,由于共振的变化,同一发音体发出来的音的基音和陪音振幅强弱的配合就有了变化。具有最大振幅的陪音区域叫言语的共振峰,也就是这个声音的特调。正是由于共振蜂的不同,言语中的一个音和另一个音才有区别,才被感知为不同的特调音色。分析言语的特调音

 349

    ·443·普通心理学

    色是区别词的重要条件。语音学上,把能区别词义的最小语音单位叫做音位。

    (二)清晰度和可懂度测验清晰度和可懂度是估算言语感知效果的指标,它是指听者了解讲者言语的百分率。如讲者说了一百个字,听者听懂九十个字,清晰度即为90%。习惯上当言语单位的上下文关系对听者的理解不起重要作用时,用清晰度这一术语;在上下文关系占重要位置时,用可懂度这一术语。

    影响清晰度和可懂度的因素很多,如语音的强度,说话者的口音,通讯系统的噪音,听者的辨音和抗噪能力等等。

    在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通过一定的传声系统把说出的语音加以改变,可以测定在不同的语言畸变条件下的可懂度和清晰度。

    这种实验是事先选编好测验材料(如音节、词、句子或连续的谈话等)

    ,然后由一个说话者诵读,直接通过空气传入听者耳中,或将声波转化为电波,再用扩音器将电波还原为声波,传进听者耳里。通过电路传声时,就可使用一定的仪器使语音发生各种畸变,请听者重述他所听到的东西,以便查明种种变化对收听效果的影响。这种测验可用来确定通讯手段、广播器材的技术设计是否适当,选择或培训通讯人员等。

    1.语音强度的影响当言语强度在5分贝(db,响度单位)时,可以觉察出言语声音的出现,但不能辨别语音。此后,强度愈高,词的清晰百分数愈高。

    在20—30分贝时,语音辨别的正确率达到50%;增至70分贝时,清晰分数接近100%。在50—140分

 350

    普通心理学·543·

    贝范围内,强度的改变并不引起言语感知的很大变化,即在相当大的强度范围内,听者能听懂说者发出的词,这时强度变化不是言语可懂度的决定因素。

    当强度达到130分贝时,听者感到不适;达到140分贝时,可以感到疼痛。

    2.语音振幅畸变的影响应用削波器,可以使振幅发生畸变。畸变形式不同,对语音的感知有不同的影响。如果将某一语音的波形的上下颠峰削除,只让它的中心通过,结果虽然降低言语的音质与自然感,但对可懂度损害极小。如果把语音的波形的中间部分(图中两条虚线部分)削去,保留波峰,对言语可懂度的损害则很严重。削心19(2.5分贝)词的清晰度降至30%左右;C削心一半(65分贝)

    ,存留的波峰所产生的声音象静电破裂声,完全听不清词的内容。

    3.混进干扰声音的影响平常说话,如果同时有其它声音出现,说话声就必须比安静时增强。

    如前面所述,音强在5分贝时才刚刚听到声音,假使在刚能感知音强的5分贝上加一个噪音,此时语言的强度必须加强才能被感知,这就是噪音对语音的掩蔽作用。噪音强度越大,它所产生的掩蔽作用也越大。

    当起掩蔽作用的不是噪音而是另一个或几个语音时,感知效果和掩蔽的语音数目有关。如只有一个语音时,掩蔽作用不大;语音数目增多时,掩蔽作用也增强。几个掩蔽语音的总强度虽然与不起作用的单个掩蔽语音相同,也能有掩蔽效果。

    (三)言语的感知和短语结构

 351

    ·643·普通心理学

    在听一个句子的时候,人倾向于把句子中的短语结构作为一个单元来感知。这固然和说话者通常把短语结构连续说出而在短语之间出现停顿的现象有关;但即使客观上没有这种时间间歇上的差别,听话者也倾向于把短语感知为一个完整的结构。

    有些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例如让被试听一个句子:That

    hewas

    happywas

    evident

    fromthe

    way

    he

    smiled.(从他笑的样子看来他的快乐是明显的。)

    在说出句子的同时,由实验者在不同时间发出“卡搭”

    声。

    要求被试写下听到的句子,并指出“卡搭”声是在何时发生的。

    结果显示,被试多半以为这声音发生在短语分界的地方,而不是声音实际发出的地方。上述句子中,按短语结构,其分界线应在happy和was之间。如果“卡搭”声正是发生在这里,被试能正确地确定它;但如声音在分界线之前发出,被试的知觉效果倾向把它向右移动;如声音在分界线之后发出,则被试又倾向把它向左移动。这证明,在听话时人并不是把每一个词当作一个自然单位,而是把短语结构当作自然单位来感知;这种自然单位在听者的感知中结合得如此紧密,以致其间发出的外来响声都不易被听者准确地感知到。

    短语结构的作用,还表现在记忆信息的贮存过程中。一个实验要求被试记忆变化语法形式的句子。

    当完全记住以后,给被试呈现该句中的一个单词,要被试立即说出句子中紧跟在这个单词后面的那个词。结果发现,跟着说出句子中各个词的反应时间有明显差别。

    例如在“The

    poor

    cold

    girl

    stoleawormredcoat“这个句子中,呈现”女孩“

 352

    普通心理学·743·

    (girl)一词与被试反应出“偷”

    (stole)这个词之间所需要时间最长,而这恰恰反映了短语结构之间的分界点。这有助于证明,句子信息的记忆,也是按短语结构进行的,因此在记忆恢复(再现)过程中,才表现出短语结构内部联系的恢复只需较短的时间,而短语结构之间的联系的恢复则要求更长的时间。

    二 书面言语(文字)的感知

    (一) 字形辨认字形辨认服从于知觉整体性原则。对拼音文字的辨认研究表明,由字母组成的字的整体知觉决定于对各个字母的知觉。认读拼音文字,只要组成词的外形轮廓的字母保留,也就是作为主干的起首字母、结尾字母和中间几部分仍然保留,即使某些字母脱落,也并不妨碍认出原词。同时,由于字的整体知觉本身也影响字母的知觉,就造成个别字的错误不易被发现或把它感知为正确字母的现象。

    对汉字的感知也服从于知觉整体性原则。对字形的辨认一般是依据字形轮廓和其它一些特点,个别笔划的脱落或畸变有时并不影响字形的辨认。我国心理学家周先庚对汉字半字的研究发现,一个字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在认识上往往起着不一致的作用。假如先把一行字的上半部遮住,另一次再把一行字的下半部遮住,结果是保留字的上半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